-
题名后威权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困境的哲学透视及其重构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任东景
-
机构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
-
出处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后威权时代高校师生关系困境的哲学透视及其重构研究"(编号:2009-JKGHAZ-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后权威时代的突出特点是高校教师地位从立法者向阐释者地位的转变,知识获得的路径从单一线性到多维网状的转变,师生关系从亲密到淡漠的转变等。这带来教师权威和神圣地位的解构,带来传统师生关系的解体以及重构新的师生关系的时代呼唤。新时代重构师生关系应当立足于:超越自我中心主义的迷恋,建构起"为他者负责"的高校伦理;超越工具理性的主导,建构起价值理性的交往方式;超越片面的主客二分,建构起主体间性的思维方式。
-
关键词
后威权时代
高校师生关系
价值理性
主体间性
重构
-
分类号
G64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社区对话:一种非均衡的博弈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卜万红
-
机构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84,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城市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研究(2007-ZX-031)"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社区对话就是在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推动下,政府与公众通过对话与协商共同探讨和解决社区性公共事务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政府、媒体与公众三方相互博弈的结果。由于博弈主体力量不对等,这种博弈只能是一种不均衡的博弈,其运行过程中充满艰辛,最终导致基本价值的偏离。要使社会对话持续有效地运行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运行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探索公众有效参与的制度形式,实现公众社会参与的组织化。
-
关键词
社区对话
社会建设
公众参与
城市治理
-
分类号
D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张玉玲
-
机构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5-187,共3页
-
文摘
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注重从学理上系统、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维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整体性;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精神,提出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一种开放的哲学形态。
-
关键词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化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毛泽东建党思想及其实践的显著特点
- 4
-
-
作者
马树功
-
机构
河南大学马列德育教研部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8-181,共4页
-
文摘
毛泽东的建党思想与实践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注重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的研究,为党指明了奋斗方向;二是对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党员个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党建工作有明确的标准;三是采取有力措施,把党建工作落在实处,着重实效。
-
关键词
毛泽东
建党思想与实践
特点
-
分类号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