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梅里亚姆的界定看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本质及研究局限”之二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善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5,共10页
梅里亚姆为民族音乐学所作界定,由人类学思潮所引起,按照人类学要求作定义,行为研究为中心的模式出自人类学,工作流程属于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框架,学科方法来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本是人类学的泛目的。从梅里亚姆起,民族音乐学就已经被明... 梅里亚姆为民族音乐学所作界定,由人类学思潮所引起,按照人类学要求作定义,行为研究为中心的模式出自人类学,工作流程属于人类学文化研究的框架,学科方法来源于人类学,研究目的本是人类学的泛目的。从梅里亚姆起,民族音乐学就已经被明确纳入人类学,成为一个将无数人类普遍现象中的音乐现象作为切入对象的人类学的分支研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里亚姆 界定 民族音乐学 学科本质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找准定位:明确传统音乐研究的学科属性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善武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51,60,共11页
传统音乐研究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定义为基础,结合胡德所论以音乐为主题及曹本冶所论研究的起点、终点,对音乐学做出三点界定,明确学科的三层体系。从学科体系角度说,音乐学也就是一门以音乐核心学科、音... 传统音乐研究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以《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定义为基础,结合胡德所论以音乐为主题及曹本冶所论研究的起点、终点,对音乐学做出三点界定,明确学科的三层体系。从学科体系角度说,音乐学也就是一门以音乐核心学科、音乐中心学科为主体而以音乐边缘学科为辅助,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音乐作出认识,对其本质规律予以把握的学科领域。我们的传统音乐研究也就是这样一种音乐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研究 民族音乐学 人类学 音乐学 学科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岸边成雄《唐代音乐史的研究》学习札记三则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国强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1-36,共6页
《唐代音乐史的研究》一书是日本著名音乐学家岸边成雄先生的代表性论著之一,在学术界影响巨大。本文就“唐代的内教坊”、“唐代太常四部乐”、“宋初教坊四部之名”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 岸边成雄 《唐代音乐史的研究》 内教坊 太常四部乐 教坊四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观念的更新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善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3-38,共6页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的根本在于观念的更新。作为观念的更新,首先要认真清理、彻底改变过去被“左”的思潮所扭曲了的史学认识,切实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认识历史现象;除了解决历史观的问题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 中国音乐史学创新的根本在于观念的更新。作为观念的更新,首先要认真清理、彻底改变过去被“左”的思潮所扭曲了的史学认识,切实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认识历史现象;除了解决历史观的问题外,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打破过去的某些思维定势,努力去探求促使中国音乐史学创新的多方面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学 观念更新 唯物史观 思维定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善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09年第3期44-48,共5页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首先要确立所属的基本内容范畴。作为音乐的一般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乐理应该做到与普通乐理之间的互补性和与其他传统音乐学科门类的合理分工,在应有的内容上下功夫。在确立了基本范畴之后,需要将这些范...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理论的体系建构,首先要确立所属的基本内容范畴。作为音乐的一般基础理论,中国传统乐理应该做到与普通乐理之间的互补性和与其他传统音乐学科门类的合理分工,在应有的内容上下功夫。在确立了基本范畴之后,需要将这些范畴按照一定的内容关系,搭建起一个完整合理的体系框架,接着还需要进一步充实具体的内容,完善其内部各个系统的构建。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和学术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定会逐步消除分歧、统一认识,最终搞出一部真正反映中国传统音乐规律的具有自身体系完整性和科学性、比较合理而完善的基础理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音乐基础理论 体系建构 基本范畴 体系框架 内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中“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通俗唱法”概念的使用与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思琦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72-78,共7页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通俗唱法”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些概念、名词进行历时性考察,对这些概念、名词的内涵进行...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通俗音乐”、“流行音乐”、“通俗唱法”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些概念、名词进行历时性考察,对这些概念、名词的内涵进行界定和研究。就本专题的研究而言,这对我们正确把握“流行音乐”的概念内涵,会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通俗音乐 通俗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语境中“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概念的使用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思琦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63,共12页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名词进行历时性考察,并对这些概念、名词的内涵进行界定和...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结合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时代曲”、“抒情歌曲”、“轻音乐”等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并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概念、名词进行历时性考察,并对这些概念、名词的内涵进行界定和研究。就本专题的研究而言,这对我们正确把握“流行音乐”的概念内涵,会是一个重要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音乐 时代曲 抒情歌曲 轻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例实证与“同均三宫”——由《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谈开来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善武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7-87,共11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 “同均三宫” 一百八十调 实证 《卖菜》 音阶 俗乐 纳西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谱例实证与“同均三宫”——由《中国传统音乐一百八十调谱例集》谈开来 被引量:3
9
作者 杨善武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17,共15页
⑴围绕《谱例集》不同评价认识的出现,我们需要直面不同意见分歧,正视《谱例集》中的问题,深入探讨。为进一步解决“同均三宫”问题创造条件。⑵《谱例集》中存在着混杂不同体系、译谱选用失当、忽视调性变化、轻率改动原谱、乐谱自身... ⑴围绕《谱例集》不同评价认识的出现,我们需要直面不同意见分歧,正视《谱例集》中的问题,深入探讨。为进一步解决“同均三宫”问题创造条件。⑵《谱例集》中存在着混杂不同体系、译谱选用失当、忽视调性变化、轻率改动原谱、乐谱自身有误、判断依据盲目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基本出现在被定性为正声音阶、俗乐音阶的谱例中,虽然问题涉及的往往是某个音的高低,但其性质却足以危及整个“同均三宫”体系的成立。⑶《谱例集》广泛的曲目来源、认识来源,所反映出的宫调问题的普遍性以及对我们学界的深入影响,都给我们提出了艰巨的任务。有必要对过去使用的大量传统音阶谱例进行系统研究,以《谱例集》中谱例问题的解决为契机,为21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传统音乐基本理论、中国传统宫调理论的新发展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例实证 同均三宫 一百八十调 谱例问题 谱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陕北民歌同源变体关系看苦音宫调的构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善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4,共8页
陕北民歌同源变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苦音的重要信息,透漏出苦音宫调构成的基因密码。变体间半音相借的转换关系,反映出苦音中客观存在的不同调性;变体间不同的记谱关系,反映出苦音fa、^bsi音位的明确;变体间多样的调性关系,反映... 陕北民歌同源变体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苦音的重要信息,透漏出苦音宫调构成的基因密码。变体间半音相借的转换关系,反映出苦音中客观存在的不同调性;变体间不同的记谱关系,反映出苦音fa、^bsi音位的明确;变体间多样的调性关系,反映出苦音宫调构成以商调为主,同主音商、羽调式的交替综合。通过对陕北民歌同源变体关系的研究,把握其中调性变化的规律,帮助我们准确而有效地认识苦音宫调的构成及其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变体 苦音宫调 半音相借 记谱 同主音商 羽调式 交替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由张红梅文所引发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善武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58-65,74,共9页
张红梅撰文为《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辩护。张文不顾维吾尔音乐总体的七声风格,只是断章取义式地分析取证,依靠机械式的音调划分和用音统计,轻率地下结论;张文不识七声的调性变化,硬将调性转换归之为"不伦不类&qu... 张红梅撰文为《谱例集》"混杂不同体系"问题辩护。张文不顾维吾尔音乐总体的七声风格,只是断章取义式地分析取证,依靠机械式的音调划分和用音统计,轻率地下结论;张文不识七声的调性变化,硬将调性转换归之为"不伦不类"的"音阶转换";尤其是张文将自己明确界定为七声"龟兹角调式"的乐曲,又生拉硬扯地与"俗乐音阶羽煞"等同而论。张文问题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我国音乐学界在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区分、认识上的不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声性体系 七声体系 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五声性体系与七声体系的分野——兼复张红梅文
12
作者 杨善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2期35-42,共8页
三种音乐体系之分是相对的;体系的确立由其总体风格所规定;区分不同体系要从总体风格特征出发,避免孤立、局部地去分析。这是不同体系区分的一个原则。七声性是维族音乐风格的本质所在。具体使用的不同与总体风格的协调,大的体系的统一... 三种音乐体系之分是相对的;体系的确立由其总体风格所规定;区分不同体系要从总体风格特征出发,避免孤立、局部地去分析。这是不同体系区分的一个原则。七声性是维族音乐风格的本质所在。具体使用的不同与总体风格的协调,大的体系的统一与乐曲表现的丰富多样,这是维族音乐作为一个七声体系的内涵所在。由于我们对自己所熟悉的五声性体系还有很多认识不清的地方,由此放眼五声性体系之外的天地,便自然将我们对五声性体系认识上的问题,转嫁到非五声性体系之上,造成混杂不同体系的问题。维族音乐属于何种体系,这是一个既涉及七声体系又涉及五声性体系认识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种音乐体系 区分原则 七声性体系 五声性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