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弱视综合治疗802例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石荣先 晁小蕊 +3 位作者 张建华 方亚飞 李彬 张向东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81-882,897,共3页
目的评价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2例(1370眼)经综合治疗并随访3a以上的弱视儿童病历,按弱视类型、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各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弱视类型分:屈光不正组579眼、屈光参差组76眼、... 目的评价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2例(1370眼)经综合治疗并随访3a以上的弱视儿童病历,按弱视类型、开始治疗的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各分为3组进行研究。按弱视类型分:屈光不正组579眼、屈光参差组76眼、斜视组715眼。按开始治疗的年龄分:3—6岁组740眼、7—8岁组486眼、9~12岁组144眼。按弱视程度分:轻度组610眼、中度组600眼、重度组160眼。按注视性质分:中心注视组850眼、旁中心注视组504眼、周边注视组16眼。结果802例(1370眼)弱视中基本治愈901眼(65.77%),进步388眼(28.32%),无效81眼(5.91%),总有效率94.09%。弱视治疗效果与弱视类型、开始治疗年龄、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各类型弱视中,以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最好,各类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弱视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中心注视组疗效最好,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儿童弱视采用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弱视 综合治疗 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4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华 石荣先 +2 位作者 方亚非 晁小蕊 李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8-880,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测量眼压;术后3个月测量前房深度并检查房角情况。结果术后39眼(92.9%)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完全控制;3眼(7.1%)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40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95.2%);37眼矫正视力≥0.3,其中0.3~0.5者19眼(45.2%),0.6~0.8者15眼(35.7%),1.0者3眼(7.1%)。与术前眼压控制后的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11.32,P=0.002)。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7±0.42)mm增加至(2.48±0.43)mm(t=4.79,P=0.008),房角也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H=5.21,P=0·02)。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及房角检查结果选择二联或三联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膨胀期 继发性青光眼 白内障摘出 人工晶状体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孟宪民 庞妩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9-842,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进而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是D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2型DR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进而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是D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2型DR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IL-2和TNF-α的质量浓度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根据散瞳后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将实验组分为无DR组30例、单纯性DR组30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名。结果无DR组、单纯性DR组、PDR组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为(217.35±27.87)、(298.31±49.26)、(341.23±40.18)ng/L,IL-2的质量浓度为(12.12±1.57)、(16.43±2.26)、(21.36±0.86)ng/L,TNF-α的质量浓度为(11.63±0.94)、(17.52±0.65)、(22.01±0.87)ng/L,与对照组VEGF、IL-2和TNF—α的质量浓度(193.46±37.39)、(8.99±0.57)、(7.31±0.52)ng/L比较,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380,P〈0.01;F=120.370,P〈0.01;F=99.840,P〈0.01)。对照组、无DR组、单纯性DR组与PDR组血清VEGF、IL-2、TNF—α的质量浓度有依次增加的趋势。各组患者血清中的VEGF、IL-2、TNF—α质量浓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9,P〈0.01;r=0.631,P〈0.01)。无DR组、单纯性DR组、PDR组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F=137.230,P〈0.01);各DR组血清中VEGF、IL-2、TNF-α质量浓度组与病程均呈正相关(r=0.791,P〈0.01;r=0.665,P〈0.01;r=0.632,P〈0.01)。结论VEGF、IL-2及TNF-α存DR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夏天 石荣先 程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57-459,共3页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 目的观察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Ⅲ级以上硬核型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64眼)Ⅲ级以上硬核型老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2组,其中A组31眼行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B组33眼行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术中观察前房稳定性、能量释放及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观察角膜水肿和视力情况。结果术中B组前房稳定性略低于A组,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能量使用及乳化时间B组明显少于A组。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B组角膜水肿情况明显少于A组(P<0.05);术后第7天B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好于A组(P<0.05)。结论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好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硬核型白内障来说,优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手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 硬核型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3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石荣先 方亚非 +1 位作者 张建华 连黎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5-376,380,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常规检查方法及手术设计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5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及其合并症不同共采取6种手术方法,术后随访3~10a。...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常规检查方法及手术设计方法,评价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45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在位垂直斜视度、下斜肌亢进程度及其合并症不同共采取6种手术方法,术后随访3~10a。结果38例(45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通过6种手术方式进行1期手术,治愈30例,占78.9%;好转4例,占10.5%;无效4例,占10.5%;总有效率为89.5%。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临床表现复杂,无固定的手术模式和固定的手术量,须灵活选择符合具体病情的相应术式。[眼科新进展2010;30(4):375-376,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下斜肌亢进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压对眼轴长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建华 王予东 +3 位作者 金家岩 石荣先 李彬 晁小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26-829,共4页
目的探讨眼压对眼轴长度的影响,为临床高眼压状态下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兔10只建立实验性动物高眼压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前分别测量左、右眼眼压及眼轴长度;在实验眼眼压基... 目的探讨眼压对眼轴长度的影响,为临床高眼压状态下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成年健康兔10只建立实验性动物高眼压模型,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实验前分别测量左、右眼眼压及眼轴长度;在实验眼眼压基础上增加眼压至14 mmHg(1 kPa=7.5 mmHg)、16 mmHg、18 mmHg、20 mmHg和30 mmHg、40 mmHg、50 mmHg、60mmHg、70 mmHg、80 mmHg,分别测量相应眼压值时的眼轴长度;摘除左、右眼进行病理分析,测量角膜和巩膜的厚度。结果实验前左、右眼眼压分别为(12.31±0.89)mmHg和(12.37±0.94)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眼眼轴长度分别为(16.28±0.15)mm和(16.32±0.18)mm,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为14 mmHg、16 mmHg、18 mmHg、20 mmHg时,测得的相对应的眼轴长度分别为(16.33±0.18)mm、(16.36±0.18)mm、(16.43±0.19)mm和(16.54±0.19)mm;当眼压等于或大于18 mmHg时测得的眼轴长度与实验前眼轴长度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压为30 mmHg、40mmHg、50 mmHg、60 mmHg、70 mmHg和80 mmHg时,测得的相对应的眼轴长度分别为(16.86±0.21)mm、(17.07±0.19)mm、(17.17±0.17)mm、(17.26±0.15)mm、(17.27±0.15)mm和(17.27±0.15)mm;在眼压小于60 mmHg的情况下,眼压与眼轴长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943,P=0.000)。病理检查,实验眼角膜组织水肿、厚度为(694.6±20.8)μm,与对照眼角膜厚度(662.6±14.9)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眼巩膜厚度为(363.8±5.6)μm,与对照眼巩膜厚度(381.4±6.6)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眼压引起眼轴长度增加,对于无屈光参差的高眼压白内障患者,术前确定眼轴长度时应参考对侧眼的眼轴长度并考虑眼压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避免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屈光意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 眼轴长度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夏天 程浩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5-氟尿嘧啶 临床观察 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 植入术后 防治效果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观察
8
作者 张建华 许国强 +5 位作者 杜耀武 盖秀花 方亚非 石荣先 刘英杰 刘卫华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 研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变化及人工晶状体对CIC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右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行右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分别在... 目的 研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变化及人工晶状体对CIC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A组行右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B组行右眼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分别在术前及术后第7、14、21、28和35d采血,用聚乙二醇比浊法测定CIC。结果 A、B两组术后CIC均升高,于术后第21d达最高峰,35d降至术前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0.37 P>0.05)。结论兔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CIC升高持续4~5周,人工晶状体植入与术后CIC变化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眼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循环免疫复合物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α 2b对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程浩 戚朝秀 +5 位作者 夏天 吴中耀 胡群英 洪海峰 麦庆怡 黄丹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3-127,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2b)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化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做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不同时间,设立对照组,用MTT法检测...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2b)对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为临床化疗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做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IFN-α2b、作用不同时间,设立对照组,用MTT法检测IFN-α2b对细胞的毒性作用,PCR-ELISA法测定细胞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并对两者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随着IFN-α2b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中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在药物浓度大于5×104IU/L及作用时间达到24 h后,其活性出现大幅度下降,随后出现细胞抑制率的明显升高,与端粒酶活性的下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结论:IFN-α2b可作为一种端粒酶抑制剂,有效降低体外培养的人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并造成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脉络膜黑色素瘤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甘草素通过调节VEGFA/NF-κB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迁移 被引量:4
10
作者 洪萌 李权达 石荣先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16-2621,共6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通过调节VEGFA/NF-κB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迁移。方法异甘草素(30、60、120μmol/L)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加入25 mmol/L葡萄糖24 h;将si-con、si-VEGFA质粒转染至ARPE-19细胞,加入25 mmol/L葡萄糖24...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通过调节VEGFA/NF-κB通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迁移。方法异甘草素(30、60、120μmol/L)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加入25 mmol/L葡萄糖24 h;将si-con、si-VEGFA质粒转染至ARPE-19细胞,加入25 mmol/L葡萄糖24 h;异甘草素(60μmol/L)处理ARPE-19细胞24 h后,将pcDNA-con、pcDNA-VEGFA质粒转染,加入25 mmol/L葡萄糖24 h。MTT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基MMP2、MMP9、VEGFA、CyclinD1、p-p65、p-IκBα蛋白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PT-PCR检测VEGFA mRNA表达。结果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存活率升高,MMP2、MMP9蛋白表达升高,细胞迁移数量升高,VEGFA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异甘草素处理后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中细胞存活率降低,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细胞迁移数量降低,VEGFA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低表达VEGFA使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迁移数量降低(P<0.05)。异甘草素处理后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中p-p65、p-IκBα表达降低(P<0.05);过表达VEGFA逆转了异甘草素对高糖诱导的p-p65、p-IκBα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异甘草素可抑制高糖诱导的ARPE-19细胞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VEGF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甘草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ARPE-19细胞 VEGFA/NF-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