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_(80)分子结电子输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高峰 郑小宏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2-66,共5页
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由单个和两个B80分子构成的分子结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发现,单个B80分子是一个很好的导体,平衡电导为2.28G0(G0为电导量子,G0=2e2/h),而由两个B80分子构成的二聚体则是一个绝缘体,电导仅为0.062G0.进一步... 我们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由单个和两个B80分子构成的分子结的电子输运性质.研究发现,单个B80分子是一个很好的导体,平衡电导为2.28G0(G0为电导量子,G0=2e2/h),而由两个B80分子构成的二聚体则是一个绝缘体,电导仅为0.062G0.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二聚体的导电性可以通过电子掺杂来显著提高,如通过在每一个B80分子中用C替换一个B,电导可以提高到0.26G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B80分子结 电子输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Be_nNa(n=2~14)团簇的结构及其电子性质(英文)
2
作者 赵文杰 闫玉丽 王渊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4-40,共7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BenNa(n=2~14)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及其电子性质,具体采用的计算方法是B3LYP/6—311G(d).对于每一尺寸的团簇,我们从多个可能构型出发来寻找其最低能量结构.计算结果表明:钠原子易于附着在铍团簇的表面...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BenNa(n=2~14)团簇的最低能量结构及其电子性质,具体采用的计算方法是B3LYP/6—311G(d).对于每一尺寸的团簇,我们从多个可能构型出发来寻找其最低能量结构.计算结果表明:钠原子易于附着在铍团簇的表面;Be4Na和Be9Na均具有较高的平均结合能及能隙,n=4,9是团簇的幻数;在所有的BenNa(n=2~14)团簇中,钠原子均失去电子;随着团簇尺寸n的增大,团簇内部原子间的相互作用是其价键和金属键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与分子理论 最低能量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BenNa团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Si_n(n=2-13)团簇的结构、电子及磁学性质(英文) 被引量:6
3
作者 白燕枝 赵高峰 +2 位作者 沈学锋 孙建敏 王渊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6,共8页
利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TbSin(n=2-13)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和磁学性质.对团簇的平均结合能、离解能、电荷转移、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Mulliken电荷分析和磁学性质进行... 利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TbSin(n=2-13)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和磁学性质.对团簇的平均结合能、离解能、电荷转移、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Mulliken电荷分析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计算和讨论.TbSin团簇并没有像实验推测的那样在n=10形成嵌入式的结构.我们推断电子亲和势的急剧变化不仅与嵌入式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电子的固有稳定性相关.Mulliken电荷分析表明电荷总是从Tb原子转向Si原子.团簇的磁矩主要局域在Tb原子的周围,并且主要由f电子贡献,f电子表现出局域性并且不参与化学成键.以TbSi10为例的分波态密度分析表明Tb与Si原子间存在很强的sp轨道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TbSin团簇 稳定性 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_(12)M(M=Na,Mg,Al,Si,P,S,Cl)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高峰 王银亮 +1 位作者 孙建敏 王渊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55-1360,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u12M(M=Na,Mg,Al,Si,P,S,Cl)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对团簇的平均结合能、镶嵌能、垂直离化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电荷布居分析、...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Au12M(M=Na,Mg,Al,Si,P,S,Cl)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对团簇的平均结合能、镶嵌能、垂直离化势、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LUMO)的能级差、电荷布居分析、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计算和讨论.对于Au12M(M=Na,Mg,Al)团簇,它们形成了内含M原子的最稳定的笼状结构.然而对于Au12M(M=Si,P,S,Cl)团簇,它们却形成了以M元素为顶点的稳定锥形结构.在这些团簇中发现Au12S团簇相对是最稳定的,这是由于Au12S团簇形成了稳定的满壳层的电子结构.自然电荷布居分析表明:对于所有的Au12M(M=Na,Mg,Al,Si,P,S,Cl)团簇电荷总是从Au原子转向M原子.自然键轨道和HOMO分析表明Au12M团簇中发生了Au原子的s-d轨道和M原子的p轨道间的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 自然电荷布居分析 稳定性 自然键轨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i_n(M=Y、Pd、La、Yb、Lu)团簇的几何结构及电子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建敏 赵高峰 +1 位作者 白燕枝 王渊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5,共9页
利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MSi_n(M=Y、Pd、La、Yb、Lu)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和磁学性质.通过具体的计算和讨论发现:在n≤10时,所有掺杂的金属原子都位于Si原子的外部,具体位置也不尽相同.从n=11开始,随着团簇... 利用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在广义梯度近似下研究了MSi_n(M=Y、Pd、La、Yb、Lu)团簇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和磁学性质.通过具体的计算和讨论发现:在n≤10时,所有掺杂的金属原子都位于Si原子的外部,具体位置也不尽相同.从n=11开始,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金属原子逐渐陷入Si_n团簇的内框架之中,逐渐形成趋于笼形的结构.尤其是金属原子Pd,在n=11时就较早的陷入了Si_n团簇的中心,形成笼状的基态结构.在n=16时,我们所研究的所有金属原子都完全陷入了Si_n团簇的二十面体的中心.此外,我们还对团簇的磁性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TMSi_n团簇的磁性很小,并且从n=6开始,团簇TMSi_n的磁矩发生"淬灭".从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发现,除了PdSi_n团簇外,团簇的电荷转移方向随着团簇尺寸的增大发生改变,团簇的轨道杂化是s-p-d轨道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团簇 稳定性 磁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Ge_n(n=1~17)团簇:几何结构,稳定性和电子性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银亮 赵高峰 +1 位作者 孙建敏 王渊旭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7-1005,共9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LanL2DZ方法,对AgGe_n(n=1~17)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较小的AgGe_m(n=1~11)和相对较大的AgGe_n(n=12~17)团簇出现了不同的生长方式.从n=12开始,形成了银原子被锗原子完全包围的笼状结构.根据AgGe_n团簇的分...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LanL2DZ方法,对AgGe_n(n=1~17)团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较小的AgGe_m(n=1~11)和相对较大的AgGe_n(n=12~17)团簇出现了不同的生长方式.从n=12开始,形成了银原子被锗原子完全包围的笼状结构.根据AgGe_n团簇的分裂能和二阶能量差分,预测了AgGe_n(n=1~17)团簇的幻数为n=5、10、12和15.Mulliken电荷布局分析显示电荷转移的方向和团簇的大小与掺杂的金属种类有关.通过分析振动光谱,研究了团簇的动态稳定性,在实验中明显的红外谱和拉曼谱能被用来区别团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en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生长方式 振动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