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利萍 韩大正 +4 位作者 仝甲钊 杨丙信 谭莉霞 方茹 时红洋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4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胃镜进行检测评估,判断病灶起源层次、性质、大小,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EUS)在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胃镜进行检测评估,判断病灶起源层次、性质、大小,并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EUS诊断囊肿、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以及异位胰腺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92.00%、91.18%、75.00%、50.00%、33.33%、25.00%,特异性分别为100%、85.45%、86.96%、98.61%、100%、100%、100%,准确率分别为98.75%、87.50%、88.75%、96.25%、98.75%、97.50%、96.25%。EUS诊断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病变起源的敏感度分别为84.00%、88.24%、94.74%,特异性分别为92.73%、98.41%、92.86%,准确率分别为90.00%、96.25%、93.75%。EUS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合的病例中,病变平均长径、宽径与不符合的病例中平均长径、宽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胃镜 上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影响因素
2
作者 仝甲钊 曹振振 +2 位作者 孙正路 周从顺 魏书堂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358-136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5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一次性取石成... 目的探讨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接受ERCP治疗的159例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一次性取石成功分为成功组(131例)、未成功组(28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既往史、术中情况(手术时间、结石、憩室情况等)及ERCP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析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组与未成功组的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是否为首次ERCP、手术时间、憩室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结石、单个结石直径≥15 mm、非首次行ERCP治疗是影响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老年患者ERCP取石成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JPDD患者ERCP取石成功受多发结石、单个结石直径≥15 mm、非首次行ERCP治疗的影响。可以通过完善术前检查、选取有经验的医生、联合临床先进技术方法等提高ERCP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 老年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仝甲钊 翟丽娜 +4 位作者 杨国威 徐菱遥 董勇 崔纪丽 杨文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效果。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治疗组相应剂量的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给予对照组及... 目的观察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效果。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构建溃疡性结肠炎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治疗组相应剂量的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匹维溴铵),给予对照组及模型组相应剂量的蒸馏水。通过观察大鼠的进食量、体质量、毛发状况、结肠炎性变化和结肠病理结果评估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期间,对照组进食正常,毛发光泽,行动灵活。模型组大鼠行动迟缓且好扎堆,毛发失去光泽,出现收腹、舔舐腹部等现象,大便呈稀便,并含有少量血液,进食量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体质量逐渐下降(P<0.05);治疗组大鼠给药7 d后,进食和毛发状态优于模型组(P<0.05),至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舔舐腹部现象消失,大便呈颗粒状,不含血液,进食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先下降,后逐渐恢复。第14天时,对照组大鼠结肠呈粉红色,表明光滑,无淤血、水肿表现;模型组大鼠结肠大部分呈褐色改变,肠管广泛淤血、水肿;治疗组大鼠结肠有散在局部褐色改变,局部充血、水肿。结肠病理学显示对照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完整,黏膜连续,无水肿和溃疡,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形态不规则,腺体轻度水肿,可见腺体倒伏,有中断、不连续现象,腺体高度也较对照组降低;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结构较完整,腺体排列规则,固有层及黏膜肌层结构清晰,固有层内有大量结肠腺分布,杯状细胞正常,肌层和浆膜层未见明显变性坏死,腺体高度基本正常。结论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症状改善及结肠组织学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 溃疡性结肠炎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