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2021年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以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毕善政 毛英格 +1 位作者 肖楚婷 王长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33-2039,共7页
目的分析河南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趋势,为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该院2017—2021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实验结果以及临床资料等数据,使用WHON... 目的分析河南某三甲医院2017—2021年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以及耐药趋势,为医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该院2017—2021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实验结果以及临床资料等数据,使用WHONET 5.6以及SPSS 2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17—2021年该院共分离1379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率17.87%,5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分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标本来源前三位是痰液(65.99%),分泌物(12.98%),尿液(8.85%)。主要分离科室是呼吸科(26.03%)和ICU(24.58%),其余科室分离率均小于5%。药敏结果显示,五年来除了头孢吡肟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其他抗菌药物五年来的耐药率检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有降的趋势。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从2017年的33.1%和33.5%降至2021年的13.7%和14.4%。此外,氯霉素和四环素类的米诺环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仍然是该院主要分离的病原菌,主要分离科室是呼吸内科和ICU,主要检出标本是痰液、尿液、血液。近五年耐药率呈现稳中有降趋势,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五年内下降明显。但是仍要警惕氯霉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上升。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临床分布 抗生素 耐药率 医院感染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苁蓉多糖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华龙 王晨宇 +1 位作者 姚坤厚 李小全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63-770,共8页
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RPS)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BRPS(12.5、25、50、100、200μg/L)干预肝癌HepG2细胞,筛选合适作用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目的探讨草苁蓉多糖(BRPS)对人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BRPS(12.5、25、50、100、200μg/L)干预肝癌HepG2细胞,筛选合适作用浓度。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作处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组(转染LV-HIF-1α)、HIF-1α-NC组(转染LV-HIF-1α-NC)、BRPS组(加入50μg/L BRPS)、BRPS+HIF-1α组(转染LV-HIF-1α,加入50μg/L BRPS),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肝癌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划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肝癌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癌细胞中HIF-1α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选取BRPS浓度50μg/L进行实验。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HIF-1α-NC组蓝色荧光微弱,HIF-1α组蓝色荧光较弱,BRPS组蓝色荧光较强,BRPS+HIF-1α组蓝色荧光较BRPS组减弱。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3.89%±1.25%,划痕愈合率:63.35%±3.35%,穿膜细胞数:(122.60±3.29)个]比较,HIF-1α组细胞凋亡率(1.67%±0.86%)降低,划痕愈合率(87.48%±3.92%)增高,穿膜细胞数[(208.60±6.17)个]增多,BRPS组细胞凋亡率(26.58%±1.63%)增高,划痕愈合率(14.82%±3.81%)降低,穿膜细胞数[(68.80±4.25)个]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PS+HIF-1α组细胞凋亡率(12.14%±1.05%)高于HIF-1α组,低于BRPS组,划痕愈合率(32.59%±3.76%)、穿膜细胞数[(123.40±4.94)个]低于HIF-1α组,高于BR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IF-1α组HIF-1α、波形蛋白表达水平升高,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降低,BRPS组HIF-1α、波形蛋白表达水平降低,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PS+HIF-1α组HIF-1α、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低于HIF-1α组,高于BRPS组,E-钙黏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IF-1α组,低于BR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PS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凋亡,抑制其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控HIF-1α而抑制EM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草苁蓉多糖 缺氧诱导因子-1Α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脂联素及炎症因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芳 赵学礼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脂联素(APN)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231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0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131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1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空腹静脉血中APN...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与血清脂联素(APN)及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231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大血管病变,分为大血管病变组100例和无大血管病变组131例。另选同期健康查体者1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空腹静脉血中APN(采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ELISA法)水平。结果:血清APN水平正常对照组、无大血管病变组及大血管病变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无大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APN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腰围、体重指数、腰臀比值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分析显示,APN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腰臀比及糖化血红蛋白具有相关性(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病变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N、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结论:APN可能是糖尿病发生、发展及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形成中炎症反应的保护因素。血清APN可望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脂联素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胆汁体外诱导培养物和胆囊中鼠伤寒沙门菌L型的检测
4
作者 孙亮亮 王和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181-184,共4页
为了解鼠伤寒沙门菌L型在猪胆囊内的携带情况,将鼠伤寒沙门菌接种于猪胆汁内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分离胆汁培养物内的细菌L型,用二重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检测细菌L型分离物的invA和STM4495基因,建立猪胆囊内鼠伤寒沙门菌L... 为了解鼠伤寒沙门菌L型在猪胆囊内的携带情况,将鼠伤寒沙门菌接种于猪胆汁内进行体外培养,采用非高渗分离培养法分离胆汁培养物内的细菌L型,用二重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检测细菌L型分离物的invA和STM4495基因,建立猪胆囊内鼠伤寒沙门菌L型的检测方法,并对488份猪胆囊标本进行细菌L型的检测。结果表明:在1h至60d的猪胆汁诱导培养物内能够检出细菌L型,其与鼠伤寒沙门菌invA和STM449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符合率均为99%;猪胆囊标本中细菌L型的阳性率为51.43%,二重PCR鉴定沙门菌invA基因的阳性率为2.66%,其中鼠伤寒沙门菌STM4495基因的阳性率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 鼠伤寒沙门菌 细菌L型 胆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杜森 赵森 +2 位作者 周青 孙亮亮 吴海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2月—2022年5月行MRI动态增强成像的女性乳腺肿块患者188例,最终经病理确诊为乳腺癌96例、乳腺良性肿瘤9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PDCD4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DCD4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乳腺癌组血清PDCD4表达水平低于非乳腺癌组(t=11.608,P<0.01)。血清PDCD4表达水平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 0.840~0.937)。MRI动态增强成像单独及联合PDCD4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98、0.883,P<0.01)。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97.92%(94/96)]、阴性预测值[97.65%(83/85)]高于MRI动态增强成像[分别为87.50%(84/96)和87.63%(85/97);χ^(2)=7.705、6.403,P均<0.05]、血清PDCD4[分别为77.08%(74/96)和78.85%(82/104);χ^(2)=19.048、14.913,P均<0.05]单独诊断,准确度高于血清PDCD4单独诊断[94.15%(177/188)比82.98%(156/188);χ^(2)=11.580,P=0.001]。结论MRI动态增强成像联合血清PDCD4对早期诊断乳腺癌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血清LncRNA UCA1检测在胆囊癌中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杜森 周青 +2 位作者 孙亮亮 刘利 鲍志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7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组)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进行MSCT及血清Ln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检测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胆囊癌患者(胆囊癌组)、74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良性疾病组)进行研究。所有受试者进行MSCT及血清LncRNA UCA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检查;分析MSCT检查、血清LncRNA UCA1、CEA、CA125单独诊断及MSCT检查与血清LncRNA UCA1联合诊断胆囊癌的价值。结果:胆囊癌组患者胆囊壁僵硬占比、胆囊壁不规则增厚占比、侵犯肝脏占比、胆囊边界不清占比、胆囊黏膜线不完整占比高于胆囊良性疾病组(P<0.05),胆囊壁厚度小于胆囊良性疾病组(P<0.05);MSCT检查诊断胆囊癌的灵敏度为90.54%、特异度为78.38%、准确度为84.46%;胆囊癌组患者血清LncRNA UCA1、CEA、CA125水平高于胆囊良性疾病组(P<0.05);血清LncRNA UCA1、CEA、CA125诊断胆囊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4、0.664、0.685,截断值分别为1.48、36.67μg·L^(-1)和88.87U·mL^(-1),灵敏度分别为89.19%、54.05%、55.41%,特异度分别为79.73%、56.76%、60.81%,准确度分别为84.46%、55.41%、58.11%;MSCT检查联合血清LncRNA UCA1诊断胆囊癌灵敏度87.84%,特异度95.95%,准确度91.89%。结论:MSCT联合血清LncRNA UCA1检测对胆囊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 多层螺旋CT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钠肽N末端前体水平检测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媛媛 王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54-756,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T2DM-MI)与血清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60例T2DM、70例T2DM-MI患者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NT-proBNP水平,同时测定CK和CK-MB水平,记录峰值浓度,并分析T2D...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心肌梗死(T2DM-MI)与血清脑钠肽N末端前体(NT-proBNP)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60例T2DM、70例T2DM-MI患者及8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NT-proBNP水平,同时测定CK和CK-MB水平,记录峰值浓度,并分析T2DM-MI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CK、CK-M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2DM-MI组和T2DM组血清NT-proBNP、CK及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T2DM-MI组高于T2DM组(P<0.05)。T2DM-MI组血清NT-proBNP水平与CK、CK-MB峰值浓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0,0.811,P均<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有望成为T2DM并发MI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心肌梗死 脑钠肽N末端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毕勇志 马芬 +2 位作者 时俊霞 宋琳琳 李林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9-574,共6页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模),阳性对照组(给予5 mg·kg-1地塞米松,建模),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给予10... 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建模),阳性对照组(给予5 mg·kg-1地塞米松,建模),低、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给予10、20和40 mg·kg-1大黄素,建模)(n=10)。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MCAO)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和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未发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梗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低剂量大黄素组比较,中和高剂量大黄素组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P<0.05),缺血侧海马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黄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和降低炎症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脑缺血 炎症因子 核因子ΚB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