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血管通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翟蕾 段淑敏 +1 位作者 韩玲玉 杨铭霞 《安徽医学》 2023年第3期293-297,共5页
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造血管内瘘(AVG)和中心静脉导管(CVC)3种血管通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 目的 比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人造血管内瘘(AVG)和中心静脉导管(CVC)3种血管通路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老年MHD患者血管通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行MHD的老年患者127例,根据采用的血管通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VF组62例、AVG组25例和CV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持续透析1年后的透析效能(尿素氮下降率、尿素氮清除率、血管通路血流量)、心脏结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心功能(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并发症(感染、血流不畅、血栓栓塞、肌肉痉挛、心衰)以及贫血相关指标差异。结果 AVF组的尿素氮下降率、清除率、血管通路血流量、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以及LVDd、LVPWT和IVSTd值均明显高于CVC组(t=2.512、2.366、2.582、2.644、2.723、3.113、2.603、2.833、3.559、2.932,P均<0.05)。AVF组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VC组(P<0.05),AVF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VG和CVC组(P<0.05)。结论 AVF对老年MHD患者的透析效果及安全性均优于AVG和CVC,但其对患者心功能影响程度高于AVG和CV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 人造血管内瘘 中心静脉导管 维持性血液透析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房颤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杨振浩 申凌豪 +1 位作者 杨永冠 刘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2期61-63,共3页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心血管内科经PCI术后房颤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n=51,采用华法...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入心血管内科经PCI术后房颤患者103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n=51,采用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和达比加群酯组(n=52,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凝血指标、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栓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及华法林分别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房颤患者均有较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指标,预防血栓发生,但达比加群酯辅助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相对较高,更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房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学观察
3
作者 杨振浩 申凌豪 +1 位作者 杨永冠 刘磊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98例,采用信封法分为2组。常规组(n=49)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n=49)...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98例,采用信封法分为2组。常规组(n=49)给予常规药物口服治疗,治疗组(n=49)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炎性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2组炎性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使用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有利于提升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患者治疗效果,且对降低患者炎症水平、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注射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绞痛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新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真真 张海波 李运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术后新发室性心律失常(NO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行PCI手术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动态心电监测NOVA发生情况,分为NOVA组及非NOVA组,各3...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PCI)术后新发室性心律失常(NOVA)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行PCI手术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动态心电监测NOVA发生情况,分为NOVA组及非NOVA组,各37、88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记录PCI术中慢血流/无复流情况,采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 GFR)、尿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Tn I),行心脏彩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影响NOVA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研究显示年龄、慢血流例数、肌酐、尿酸、CK-MB、Tn I水平及LVEF比较有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慢血流、CK-MB及Tn I水平为影响NOVA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慢血流、CK-MB及TnI水平均为影响AMI患者PCI术后发生NOVA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具备相关危险因素的患者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术 新发室性心律失常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冠心病介入术后心脏舒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观察
5
作者 王真真 张海波 李运丽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57-58,共2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冠心病介入术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46)和对照组(n=46),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脏舒张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于本院行冠心病介入术的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46)和对照组(n=46),其中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比索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心脏功能(心排出量、心脏指数、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血压、头晕目眩、四肢发冷)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脏功能以及NYHA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头晕目眩、四肢发冷以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采用比索洛尔治疗能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且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索洛尔 冠心病介入术 心脏舒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国良 惠学志 王学惠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予以分组,男性102例,女性80例.所有患者均于就诊1周内予以...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性别不同予以分组,男性102例,女性80例.所有患者均于就诊1周内予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手术,比较男性与女性基线资料、临床症状及PCI术后效果的差异.结果 男性患者平均年龄为(61.6±6.9)岁,低于女性(68.7±9.4)岁;LVEF为(65.3±4.8)%,高于女性(49.7±5.4)%;男性患者中30例(29.4%)合并高血压,少于女性的38例(47.5%),19例(18.6%)合并糖尿病,少于女性的33例(41.3%),70例(68.6%)有吸烟史,明显多于女性的7例(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患者中持续性剧烈胸痛、大汗、胸闷、放射痛等临床症状发生率均高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恶心呕吐及无症状发生率则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患者非靶血管狭窄、术后TIMI血流<3级、并发心力衰竭、并发肺炎、住院期间死亡等的发生率分别为56.9%、2.0%、3.9%、2.9%、3.9%,低于女性患者72.5%、11.3%、12.5%、11.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男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于女性,且发病年龄更小,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吸烟史等危险因素概率更大,但病情较女性患者轻;女性患者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为主或无症状,缺乏典型性,因而治疗易被延误而导致PCI术的预后差于男性,提示女性患者更易注重定期身体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症状 性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
7
作者 王国良 惠学志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11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10月心内科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六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_1、T_2和T_3时心率值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P<0.05)。结论胺碘酮作为临床治疗心律失常药物能很好地控制急性心肌梗死伴房颤患者的心率,其在控制心室率疗效方面明显优于基础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颤动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的研究现况 被引量:12
8
作者 孟祥旭 惠学志 +2 位作者 王进 杨佳汇 赵明娟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7期624-628,共5页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其治疗过程中,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是心衰治疗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机制,导致心衰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而造成治疗失败也屡见不鲜。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利尿...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为各种心脏疾病的最终结局,在其治疗过程中,利尿剂是唯一能充分控制和消除液体潴留的药物,是心衰治疗的基石。但是,由于各种复杂的机制,导致心衰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而造成治疗失败也屡见不鲜。目前的研究中发现利尿剂抵抗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包括利尿剂本身的改变、与其它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心肾综合征等。许多研究人员也对利尿剂抵抗进行了一些针对性的临床试验,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如加大利尿剂剂量、更换利尿剂、联用多巴胺、超滤等。本文综述了当前许多学者对利尿剂抵抗发生机制、应对措施以及近年来的一些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利尿剂 利尿剂抵抗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s ST2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国良 马光 +2 位作者 滕伟 翟小菊 惠学志 《安徽医学》 2019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初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入院时LVEF和血清sST...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结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初发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入院时LVEF和血清sST2水平,并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HF分为HF组(23例)和非HF组(105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心率、吸烟史、治疗方法、用药情况、血常规、病变支数、LVEF和血清sST2水平等,并分析影响AMI后HF的危险因素及LVEF、sST2联合检测对AMI后HF的预测价值。结果 HF组病变支数、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sST2水平均高于非HF组,LVEF低于非HF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变支数、NT-proBNP、sST2、LVEF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P <0. 05); sST2联合LVEF预测AMI后HF的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sST2、LVEF单独检测; sST2以45 pg/m L为临界值,sST2≥45 pg/m L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sST2 <45 pg/m L组(P <0. 05); LVEF以50%为临界值,LVEF≥50%组HF发生的风险大于LVEF <50%组(P <0. 05)。结论 HF患者血清sST2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AMI后发生HF的独立预测因素,结合LVEF检查可提高对AMI后发生HF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左心室射血分数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病变范围及氯呲格雷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亚丹 郑颖颖 +2 位作者 艾景雪 李运丽 高瑞 《安徽医学》 2021年第12期1365-1371,共7页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病变范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呲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且接受... 目的探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病变范围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氯呲格雷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1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确诊且接受PCI术、应用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另选取同期80例心内科普通轻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脂水平、ApoE基因表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经logistic回归探究ApoE基因表型与冠心病相关性;分析不同ApoE基因表型冠心病患者血脂、冠脉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差异;评价患者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CR)情况,并比较CR组与非CR组ApoE基因表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经logistic回归探究ApoE基因表型与PCI术后CR相关性;随访1年,比较不同ApoE基因表型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冠心病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E4表型构成比及等位基因ε4频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E3表型相比,E4表型发生冠心病的OR值为2.41(P<0.05)。冠心病ApoE基因E4表型组TC、LDC-C水平均高于E2、E3表型(P<0.05);E4表型中,三支病变构成比50.00%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4表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高于E2、E3表型(P<0.05)。116例患者CR检出率31.90%,而CR组E4表型构成比及等位基因ε4频率均高于非CR组(P<0.05);与E3表型相比,E4表型发生CR的OR值为2.58(P<0.05)。随访1年,E2、E3、E4表型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ApoE基因E4表型比例增加,且与患者血脂、冠脉病变范围、病变严重程度以及PCI术后氯吡格雷抵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载脂蛋白E基因 基因多态性 氯吡格雷抵抗 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经皮冠脉介入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11
作者 翟小菊 李松林 +2 位作者 王国良 王进 惠学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入路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手...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股动脉入路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股动脉组和桡动脉组,每组49例。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及心功能。结果两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桡动脉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PCI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穿刺成功率相当,在改善患者心功能方面效果亦相当,经桡动脉入路术后恢复更快,局部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经皮冠脉介入术 桡动脉 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进 杨佳汇 惠学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6期1150-1151,共2页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普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带来的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金属支架永久留在体内、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发症等问题也愈发严重,即使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仍无法很... 随着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逐渐普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带来的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金属支架永久留在体内、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并发症等问题也愈发严重,即使应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治疗仍无法很好解决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冠脉小分支病变、冠脉弥漫性狭窄、冠脉血管严重扭曲病变、冠状动脉桥血管吻合口病变等问题。一些特殊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如:冠脉小分支病变、冠脉弥漫性狭窄、冠脉血管严重扭曲病变、冠状动脉桥血管吻合口病变等并不适合置入支架或支架置入存在严重的困难,随着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DCB)问世,其在冠脉介入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DCB具有不存在金属置入物、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时间短的特点,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本文就DCB作用机制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冠心病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伐普坦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翠婷 王建民 +2 位作者 耿肖囡 孙蓬阁 滕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9期3648-3648,F0003,F0004,共3页
托伐普坦是由日本大冢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 2受体拮抗剂,2009年在美国最先上市,是全球范围内的第1个高选择性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主要用于治疗伴随肝硬化、心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 托伐普坦是由日本大冢公司研发的一种新型选择性血管加压素V 2受体拮抗剂,2009年在美国最先上市,是全球范围内的第1个高选择性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主要用于治疗伴随肝硬化、心衰、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等高容量或等容量性的低钠血症(血钠浓度<125 mEq·L^-1或低钠血症不明显但有症状且限液治疗效果差),还可用于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的辅助治疗,以延迟进入肾脏替代治疗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伐普坦 心力衰竭 肝硬化 腹水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运重建优化策略对老年T2DM合并ACS冠脉多支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国良 马光 +2 位作者 滕伟 翟小菊 惠学志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0期1181-1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优化策略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多支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95例老年T2DM合并ACS的MVD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CR... 目的探讨血运重建优化策略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多支病变(MV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血运重建策略将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的95例老年T2DM合并ACS的MVD患者分为完全血运重建(CR)组与部分血运重建(IR)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情况、术后1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高脂血症病史、药物使用情况、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CR组置入支架数多于IR组(P <0. 05);术后1年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CR组心绞痛复发率低于IR组(P <0. 05); CR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差值(术后1年数值-术前数值)均高于IR组(P <0. 05)。结论 IR和CR对老年T2DM合并ACS的MVD患者预后相当,但CR对改善心绞痛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运重建 2型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支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静 李嫚嫚 +1 位作者 崔晓 巩贵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693-2697,共5页
目的构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35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并发组(179例)与未并发组(1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 目的构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35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心律失常分为并发组(179例)与未并发组(15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对其精准度和区分度做内部验证。结果并发组中伴有HCM家族病史、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左室流出道梗阻、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Ⅲ/Ⅳ级的患者构成比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并发组中年龄、心电图校正QT(QTc)间期、T波峰-末(Tp-e)间期、QT离散度(QTd)、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内径(LAD)、心肌纤维化程度、室间隔厚度和血清大内皮素-1(BET-1)、Galectin-3、B型利钠肽(BNP)水平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上指标均为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发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心脏舒张功能均低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其均为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P<0.05)。基于以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采用Bootstrap自抽样法和一致性指数(C-index)对其进行验证,得C-index=0.859,列线图模型的精准度和区分度良好,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贴合良好。结论年龄、HCM家族病史、NYHA分级、OSA、QTc间期、Tp-e间期、QTd、LAVI、LAD、心肌纤维化程度、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梗阻、血清BET-1、Galectin-3、BNP水平均为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心脏舒张功能是其保护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HCM患者并发心律失常风险的预测效能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律失常 影响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支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蓬阁 董书理 +4 位作者 李卫彬 苌亚萍 程翠婷 何兆辉 惠学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9期5568-5568,F0003,F0004,共3页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稳定闭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几种可生物降解支架已进入临床前评估及临床实践阶段。血管成形术后为了防止血管弹性回缩需要牢固的支架支撑,但从长远来看,永久性金属支架会损... 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稳定闭塞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几种可生物降解支架已进入临床前评估及临床实践阶段。血管成形术后为了防止血管弹性回缩需要牢固的支架支撑,但从长远来看,永久性金属支架会损害动脉壁正常的生理结构及功能,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主要优点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永久性金属支架引起的并发症,从而使血管恢复到自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生物可降解支架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烯酸乙酯胶丸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效果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贵宝 王国良 《安徽医学》 201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多烯酸乙酯胶丸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多烯酸乙酯胶丸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烯酸乙酯胶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氧化应激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Gensini评分差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Gensini评分、IMT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值(P<0.05)。结论多烯酸乙酯胶丸辅助治疗高脂血症合并冠心病降脂效果确切,且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烯酸乙酯胶丸 高脂血症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再狭窄与药物球囊的认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建民 程翠婷 +2 位作者 邢亮亮 柴贞 滕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608-4608,F0003,F0004,共3页
冠脉支架植入术是当前处理血管闭塞、改善心肌灌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临床应用中得出支架内再狭窄事件的发生一直困扰着支架植入人群。在材料革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发现,药物涂层球囊(DCB)可作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一种治疗策略。... 冠脉支架植入术是当前处理血管闭塞、改善心肌灌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临床应用中得出支架内再狭窄事件的发生一直困扰着支架植入人群。在材料革新技术等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发现,药物涂层球囊(DCB)可作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一种治疗策略。与支架植入比较而言,虽然药物球囊目前使用范围较为局限,但其优点明确,在国内外相关文章中均有证实。本文分析了支架内再狭窄的主要发生机制、药物球囊的种类与作用,并对其在各类病变管腔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支架植入术 支架内再狭窄 药物涂层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美托洛尔与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艾景雪 张海波 李运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30-832,共3页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使用美托诺尔治疗,观... 目的:研究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使用美托诺尔治疗,观察组使用比索诺尔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有降低,且观察组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为30.77%,组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比索洛尔相比于美托洛尔更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但比索洛尔更能有效改善自主神经系统控制,且二者不良反应率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比索洛尔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 室性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EMI患者外泌体相关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20
作者 王国良 陈苗 +3 位作者 刘莉莉 朱智慧 郭子琰 滕伟 《安徽医学》 2022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泌体核富集转录本1(NEAT1)、微小RNA-204(miR-204)、微小RNA-320(miR-320)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STEMI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泌体核富集转录本1(NEAT1)、微小RNA-204(miR-204)、微小RNA-320(miR-320)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急性STEMI患者112例为观察组,从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9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清外泌体NEAT1、miR-204、miR-320水平,采用Killip等级评估患者心衰程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外泌体NEAT1、miR-204、miR-320表达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的关系;出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n=18)和预后良好组(n=94),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泌体NEAT1、miR-204、miR-320水平对STEMI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泌体NEAT1、miR-320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iR-20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Killip分级组间外泌体NEAT1、miR-204、miR-32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泌体NEAT1、miR-320与心力衰竭程度呈正相关(r=0.287、0.450,P<0.05),miR-204与心力衰竭程度呈负相关(r=-0.739,P<0.05);NEAT1表达水平与miR-204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_(s)=-0.191,P=0.042)、与miR-32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_(s)=0.220,P=0.019)。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外泌体NEAT1、miR-320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miR-204表达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EAT1、miR-204、miR-320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STEMI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4、0.792、0.801、0.920。结论急性STEMI患者血清外泌体NEAT1、miR-320呈现高表达,miR-204低表达,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STEMI不良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核富集转录本1 微小RNA-204 微小RNA-3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