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阳通督针刺法改善脑出血患者康复期运动障碍的效果
1
作者 秦佳 徐艳芳 +3 位作者 马志松 张鹤飞 金贝贝 孟令波 《华夏医学》 2024年第6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对改善脑出血患者康复期运动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1例)和针刺组(6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采用温阳通督针刺法辅助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脑氧代谢指标,脑部血...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刺法对改善脑出血患者康复期运动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61例)和针刺组(62例),常规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针刺组采用温阳通督针刺法辅助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的脑氧代谢指标,脑部血流参数,四肢神经电生理指标以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针刺组的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静脉血氧含量(CjvO2)均高于常规组,颈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脑静脉血氧含量(CjvO2)均低于常规组(P<0.05);针刺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常规组,中央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动脉峰值流速(Vp)均高于常规组(P<0.05);针刺组的中枢传导时间(CMCT)、中枢静息期(CSP)、静息状态刺激阈值(RT)均低于常规组,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股四头肌等肌力表面肌电图均方根(RMS)均值高于常规组(P<0.05);针刺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FMAUL)、下肢(FMA-L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温阳通督针刺法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脑氧代谢情况和脑部血流参数,对促进患者四肢肌力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温阳通督针刺法 脑氧代谢 脑部血流 运功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联合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猛 张志娟 汤雲婷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CA)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B组接受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治疗,A组于B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对脑卒中(CA)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C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B组接受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治疗,A组于B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分级(FAC)、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患肢皮肤交感神经反应(SSR)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后,A组FMA、BBS评分以及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高于B组(P<0.05);FAC分级优于B组(P<0.05);SSR潜伏期较B组长,SSR波幅较B组低(P<0.05)。结论:电针联合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治疗CA患者,可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针 下肢机器人康复技术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巧丽 翟蕾 殷凤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8期1377-1378,1400,共3页
目的:分析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87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5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低... 目的:分析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于本院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治疗的87例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和观察组(45例,常规吞咽功能训练+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治疗2 m后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相比,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有效率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4.29%(P<0.05);观察组的SWAL-QOL评分较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神经肌肉电刺激 脑卒中 吞咽功能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晓红 李玉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期231-233,共3页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 目的观察肺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功能康复训练。1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率(HR)、最大心率(HR peak)、峰值摄氧量(VO 2peak)、峰值代谢当量(MET peak)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变化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HR、HR peak、VO 2peak、MET peak等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R、HR peak、VO 2peak、MET peak等心肺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各项心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MA、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运动功能,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肺功能训练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郝婷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第5期779-781,共3页
目的: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的康复... 目的:研究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2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训练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41例)和实验组(41例)。参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的康复训练40次,2个疗程;实验组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20次,4周。通过用力肺活量(Fast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FEV1)、最大呼出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和FEV1/FVC%判断患者肺功能;通过上肢功能评定法(Fugl-Meyer,FMA)和Rosenbek渗透-误吸分级标准分别判断上肢功能状态和误吸程度。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上肢功能状态和误吸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P<0.05),实验组改善最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均上升(P<0.05),实验组上升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吞咽误吸程度均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吞咽误吸程度并恢复一定的上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恢复期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R、eGFR、HbA1c、Cys-C对经皮冠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的预测价值
6
作者 姚玮 马光 何兆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4期4481-4484,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A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PCI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FAR)、肾小球滤过率(eGF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胱抑素-C(Cys-C)对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A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接受PCI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AN分为CAN组(25例)和非CAN组(61例),对比FAR、eGFR、HbA1c、Cys-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FAR、eGFR、HbA1c、Cys-C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AR、eGFR、HbA1c、Cys-C及四项联合预测并发CAN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CAN组FAR、HbA1c、Cys-C高于非CAN组,eGFR低于非CAN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R、eGFR、HbA1c、Cys-C及四项联合预测行PCI患者术后并发CAN的AUC分别为0.617、0.766、0.744、0.669、0.929(P<0.05)。结论FAR、eGFR、HbA1c、Cys-C在PCI术后并发CAN患者中呈高表达,检测其变化对预测术后CAN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肾病 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 肾小球滤过率 糖化血红蛋白 胱抑素-C 经皮冠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