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大学研究生教育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1
作者 张德宗 施昌海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1993年第5期60-60,共1页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最早兴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面对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河南大学充分发挥本校在文科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文科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和充... 河南大学是河南省最早兴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面对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河南大学充分发挥本校在文科研究生教育方面的传统优势,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文科应用型人才。学校通过调整招生计划、增加资金投入和充实师资力量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研究方向,使一批老专业焕发了活力,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政治经济学专业从单一的《资本论》研究拓宽到“《资本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经济与财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势 面向经济建设 应用型人才 主战场 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招生计划 师资力量 文科 研究生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交往理性的研究生导学关系: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常海洋 杜静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4-99,共6页
工具理性的扩张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限制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和导师与研究生的全面成长。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对话、理解的交往理性,则无疑成为促进导师与研究生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交往... 工具理性的扩张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但同时也限制了和谐导学关系的建立和导师与研究生的全面成长。相比之下,更加注重对话、理解的交往理性,则无疑成为促进导师与研究生自我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的有效途径。交往理性下的研究生导学关系,不仅仅是超越“主体——客体”关系的当下性事态,也是交往活动中主体意义与价值的自我呈现,更是消解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矛盾与关系异化的主要手段。实现走向交往理性的研究生导学关系,需要以主体间性把握研究生导学关系的交互向度,以平等对话打造导师与研究生的沟通桥梁,以视域融合促进导师与研究生间的理解与认同,以回归生活世界指引研究生导学关系的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导学关系 工具理性 交往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的理性审思 被引量:9
3
作者 常海洋 杜静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6期130-136,共7页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专业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统一、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统一、智慧品性与道德品性的统一。新时代的教师知识观需观照公共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转向,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转向,以及工具理性向价... 教师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维度。教师专业知识是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统一、显性知识与缄默知识的统一、智慧品性与道德品性的统一。新时代的教师知识观需观照公共知识向个人知识的转向,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的转向,以及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向。未来教师专业知识的建构,需以本体存在与认知视界的系统整合为基础、以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有机结合为导向、以知识品性与道德智慧的深度融合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知识建构 教师知识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士生导学关系中交往理性的缺失与回归 被引量:11
4
作者 杜静 常海洋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35,共8页
工具理性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士生与导师的成长与进步,提高了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但同时也压缩了博士生导学关系中交往理性的生存空间,使博士生与导师在交往过程中呈现出“相安的疏离”和“表现式亲密”的亚... 工具理性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博士生与导师的成长与进步,提高了博士生培养质量与导师队伍建设水平,但同时也压缩了博士生导学关系中交往理性的生存空间,使博士生与导师在交往过程中呈现出“相安的疏离”和“表现式亲密”的亚健康状态。具体表现在:教育主体与认知对象的倒置引发师生间的客体式交往,制度规范对主体权利的压制导致师生间的任务式交往,言语与沟通环境的缺失造成师生间的表演式交往,教育系统与生活世界的脱节引起师生间的抽象式交往。实现博士生导学关系中的交往理性,可通过把握主体间性重拾师生的主体性地位,通过心理契约获得共同认可的规范与愿景,通过视域融合建构师生理解与沟通的言语场域,通过导学共同体营造教育系统与生活世界相融的师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关系 交往理性 主体间性 视域融合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