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平氮素添加促进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利可 李坤育 +4 位作者 齐利园 陈安群 白文明 李国勇 张克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1-137,共7页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直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是衡量碳汇或碳源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氮沉降对NEP影响的研究大多数都采用2个水平的氮处理,而关于不同水平氮沉降速率对NEP的影响及其机制还鲜有报道.利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多伦...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直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是衡量碳汇或碳源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氮沉降对NEP影响的研究大多数都采用2个水平的氮处理,而关于不同水平氮沉降速率对NEP的影响及其机制还鲜有报道.利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多伦站在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建立的一项模拟多水平氮沉降影响的控制实验平台,通过对生态系统碳通量及其相关因子连续两年的观测,探讨温带典型草原NEP对不同水平氮素添加的响应机制.混合效应模型(Mixed effects models)显示:低水平氮素添加对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和NEP均无显著性影响;高水平氮素添加更能促进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碳固持.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显示:GPP主要受到氮素添加量,群落盖度(Cover)和土壤湿度(SM)影响;而ER则受到氮素添加量,Cover,SM和土壤呼吸(SR)的影响.研究结果增加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对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净碳固持响应氮沉降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预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草地生态系统 碳循环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总初级生产力 生态系统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变森林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群落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灿灿 李印 +5 位作者 张济麟 樊荣 马建婷 张加强 李玉洁 刘梦瑶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4-31,共8页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是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输入途径,深刻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然而凋落物和植物根系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其贡献仍然存在争议.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凋落物移除、断根、断根+凋... 凋落物和植物根系是森林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碳输入途径,深刻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然而凋落物和植物根系如何影响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以及其贡献仍然存在争议.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凋落物移除、断根、断根+凋落物移除4种处理,探讨改变碳输入对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群落组成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凋落物移除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比例,提高了革兰氏阳性细菌比例、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阴性细菌比值、放线菌比例以及微生物生理压力,显著改变了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群落组成,而断根对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明显影响.表明凋落物碳输入相比于植物根系对微生物磷脂脂肪酸群落组成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凋落物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温度以及土壤碳、氮含量来调控微生物的群落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根系 微生物群落 磷脂脂肪酸 碳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对温带典型草原植物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晓薇 牛萌楠 +3 位作者 张丽薇 白文明 李国勇 陈安群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6,共8页
日益加剧的大气氮(N)沉降会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外源性氮输入,然而多水平氮沉降速率对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温带典型草原氮素添加梯度控制试验,分析了8个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对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影响.分析发现,N1,N2,N4,N8,N16,... 日益加剧的大气氮(N)沉降会增加陆地生态系统外源性氮输入,然而多水平氮沉降速率对生物量分配的研究相对缺乏.基于温带典型草原氮素添加梯度控制试验,分析了8个不同水平的氮素添加对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影响.分析发现,N1,N2,N4,N8,N16,N32和N64处理分别使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显著增加了13.1%,27.5%,25.9%,25.5%,34.0%,54.1%和62.1%.N32和N64处理分别使地下生物量(Belowground biomass,BGB)提高123.8%和115.4%,而其他水平氮素添加处理没有显著影响BGB.在氮素添加条件下,AGB与BGB之间呈现异速生长关系且异速指数表明BGB比AGB积累增加更快,这与土壤含水量下降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不仅增强了对温带草原生物量生产响应氮沉降的认识,同时也为陆地碳循环模型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草地 地上生物量 地下生物量 异速生长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形态对长期模拟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瑞琪 赵家国 +2 位作者 刘银占 陈国鹏 鲜骏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08-4017,共10页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 全球气候变暖对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植物形态产生强烈影响。川西林线交错带是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变化极度敏感。以川西林线交错带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幼苗异龄叶为对象,采用原位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s)模拟增温,研究了长期模拟增温下岷江冷杉幼苗异龄叶片叶长、叶厚等叶形态的响应,采用表型可塑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对叶形态的可塑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温限制岷江冷杉幼苗叶片的增长、增宽和叶面积、体积的扩大,使叶长、叶宽、叶面积、叶体积分别较对照减小12.77%、11.86%、17.76%、11.49%;增温促进叶片厚度的增加,较对照增加7.27%;除叶长宽比外,增温对其余叶形态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叶形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P<0.05)。温度、叶龄的交互效应对叶长和叶面积影响显著(P<0.05),对叶宽和叶厚影响不显著(P>0.05)。两种表型可塑性分析结果表明,除1 a叶叶长外,增温不同程度增大各叶形态可塑性。长期增温使冷杉幼苗叶片有旱生倾向且形态值更发散。研究提供了岷江冷杉幼苗叶片对长期增温的差异性响应证据,为评估青藏高原东缘优势植物对响应气候变暖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增温 岷江冷杉 异龄叶 叶形态 叶形态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