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克胜
尚晴
+4 位作者
刘彦春
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49-56,共8页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为2.67μmol·m^(–2)·s^(–1)。天然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2.89μmol·m^(–2)·s^(–1))显著高于人工林(2.40μmol·m^(–2)·s^(–1))。除了暖温带以外,其它四个气候区的天然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均高于人工林。人工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暖温带(3.17μmol·m^(–2)·s^(–1))>热带(2.83μmol·m^(–2)·s^(–1))>亚热带(2.20μmol·m^(–2)·s^(–1))>中温带(1.97μmol·m^(–2)·s^(–1))>高原气候区(1.14μmol·m^(–2)·s^(–1));其中高原气候区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暖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天然林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热带(4.40μmol·m^(–2)·s^(–1))>暖温带(2.75μmol·m^(–2)·s^(–1))>亚热带(2.70μmol·m^(–2)·s^(–1))>高原气候区(2.63μmol·m^(–2)·s^(–1))>中温带(2.37μmol·m^(–2)·s^(–1))。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平均为33.1%(17.1—65.7%),天然林土壤自养呼吸比例(34.7%)略高于人工林(32.6%)。中国森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平均为2.56(1.46—3.60),沿气候梯度由南到北逐渐增加。不同气候带的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2.38)要低于天然林(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呼吸
人工林
天然林
温度敏感性
土壤呼吸
林分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生物沙障对科尔沁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及土壤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苗仁辉
郭美霞
刘银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87-1992,共6页
科尔沁沙地广泛存在的流动沙丘是土地退化的极点,在该沙丘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沙丘固定十分困难。生物沙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固沙措施,但目前对于不同沙障材料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研究不同沙障材料固沙对植被恢复的作...
科尔沁沙地广泛存在的流动沙丘是土地退化的极点,在该沙丘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沙丘固定十分困难。生物沙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固沙措施,但目前对于不同沙障材料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研究不同沙障材料固沙对植被恢复的作用,并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的沙障组合类型,于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中部设置了白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枣(Elaeaanus angustifolia)、五角枫(Acer ginnala)、山竹子(Garcinia mangostana)和白榆(Ulmus pumila)的带状生物沙障。沙障设置3年后研究不同沙障材料的植物成活率、高度,沙障内和沙障间的群落植被组成、盖度和土壤湿度。结果表明,生物沙障的植物成活率均较高,白柠条、白榆和山竹子沙障的植物成活率(>70%)和高度(>50 cm)均显著高于沙枣和五角枫沙障。沙障内植被组成和盖度以沙枣和五角枫表现较好,沙障间的植被组成和盖度以白柠条-白榆和五角枫-白榆组合表现较好。生物沙障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在深度10~20cm和20~30 cm表现为沙枣、白榆和五角枫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显著高于白柠条和山竹子的土壤湿度,其他深度生物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物沙障对植物群落的恢复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认为五角枫-白榆是该地区流动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较理想的沙障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沙丘
生物沙障
成活率
土壤湿度
群落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
被引量:
14
1
作者
张克胜
尚晴
刘彦春
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机构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洛阳理工
学院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
学院
信阳师范
学院
生命科学
学院
信阳市南湾
实验
林场
河南省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6期49-5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600379)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7A180001)
河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启动基金(2017)
文摘
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收集了201条中国森林土壤呼吸及相关环境因子数据,比较了不同气候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森林土壤呼吸沿着气候梯度由南至北呈递减趋势,平均速率为2.67μmol·m^(–2)·s^(–1)。天然林平均土壤呼吸速率(2.89μmol·m^(–2)·s^(–1))显著高于人工林(2.40μmol·m^(–2)·s^(–1))。除了暖温带以外,其它四个气候区的天然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均高于人工林。人工林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暖温带(3.17μmol·m^(–2)·s^(–1))>热带(2.83μmol·m^(–2)·s^(–1))>亚热带(2.20μmol·m^(–2)·s^(–1))>中温带(1.97μmol·m^(–2)·s^(–1))>高原气候区(1.14μmol·m^(–2)·s^(–1));其中高原气候区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显著低于暖温带、热带和亚热带。天然林的土壤平均呼吸速率依次为:热带(4.40μmol·m^(–2)·s^(–1))>暖温带(2.75μmol·m^(–2)·s^(–1))>亚热带(2.70μmol·m^(–2)·s^(–1))>高原气候区(2.63μmol·m^(–2)·s^(–1))>中温带(2.37μmol·m^(–2)·s^(–1))。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自养呼吸贡献率平均为33.1%(17.1—65.7%),天然林土壤自养呼吸比例(34.7%)略高于人工林(32.6%)。中国森林土壤呼吸的Q10值平均为2.56(1.46—3.60),沿气候梯度由南到北逐渐增加。不同气候带的人工林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Q10(2.38)要低于天然林(2.68)。
关键词
自养呼吸
人工林
天然林
温度敏感性
土壤呼吸
林分起源
Keywords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plantation
natural forest
Q10
soil respiration
stand origin
分类号
Q142.3 [生物学—生态学]
S154.1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生物沙障对科尔沁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及土壤湿度的影响
被引量:
10
2
作者
苗仁辉
郭美霞
刘银占
机构
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省全球变化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大学
化学化工
学院
/河南省
环境污染控制材料
国际
联合实验室
出处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87-199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00399
3167047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7M612389)
文摘
科尔沁沙地广泛存在的流动沙丘是土地退化的极点,在该沙丘区进行植被恢复和沙丘固定十分困难。生物沙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有效固沙措施,但目前对于不同沙障材料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为了研究不同沙障材料固沙对植被恢复的作用,并筛选出适合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固定的沙障组合类型,于2014年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的迎风坡中部设置了白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枣(Elaeaanus angustifolia)、五角枫(Acer ginnala)、山竹子(Garcinia mangostana)和白榆(Ulmus pumila)的带状生物沙障。沙障设置3年后研究不同沙障材料的植物成活率、高度,沙障内和沙障间的群落植被组成、盖度和土壤湿度。结果表明,生物沙障的植物成活率均较高,白柠条、白榆和山竹子沙障的植物成活率(>70%)和高度(>50 cm)均显著高于沙枣和五角枫沙障。沙障内植被组成和盖度以沙枣和五角枫表现较好,沙障间的植被组成和盖度以白柠条-白榆和五角枫-白榆组合表现较好。生物沙障内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在深度10~20cm和20~30 cm表现为沙枣、白榆和五角枫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显著高于白柠条和山竹子的土壤湿度,其他深度生物沙障内的土壤湿度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生物沙障对植物群落的恢复和土壤湿度的影响,认为五角枫-白榆是该地区流动沙丘固定和植被恢复较理想的沙障组合类型。
关键词
流动沙丘
生物沙障
成活率
土壤湿度
群落组成
Keywords
moving sand dune
biological sand barrier
survival rate
soil moisture
community composition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不同气候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的土壤呼吸差异
张克胜
尚晴
刘彦春
韩艳婷
马远超
管勇
琚煜熙
《生态科学》
CSCD
2017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生物沙障对科尔沁流动沙丘植被恢复及土壤湿度的影响
苗仁辉
郭美霞
刘银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