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4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大学校园鸟类初步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赵海鹏 禹俊锋 +1 位作者 肖保林 谷艳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43-45,共3页
截至2010年12月,为期2年的河南大学校园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4种,隶属11目、25科;其中雀形目鸟类28种,留鸟20种,夏候鸟18种,冬候鸟和旅鸟各3种,分别占总数的63.6%、45.5%、40.9%、6.8%和6.8%;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9种,古北种16种,广布种1... 截至2010年12月,为期2年的河南大学校园鸟类调查共记录到鸟类44种,隶属11目、25科;其中雀形目鸟类28种,留鸟20种,夏候鸟18种,冬候鸟和旅鸟各3种,分别占总数的63.6%、45.5%、40.9%、6.8%和6.8%;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种9种,古北种16种,广布种19种,分别占总数的20.5%、36.4%和43.2%。整体表现出南北混杂,古北种鸟类较东洋种比例大,广布种鸟类较多的特点。在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校园鸟类保护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大学 鸟类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校新校区绿化工程建设——以河南大学新校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红梅 张彤 《河北农业科学》 2009年第7期53-55,共3页
总结了高校新校区绿化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概述了河南大学新校区绿化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校区绿化工程的建议。
关键词 河南大学 新校区 绿化工程 规划设计 植物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蚯蚓对小麦接种麦蚜种群动态影响
3
作者 牛新利 侯康乐 +4 位作者 张祥磊 朱世伟 王欣瑶 于晋洋 谷艳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01-2014,共14页
有关植物与地下生物或植物与地上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很多,但地下生物通过植物介导对地上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土壤生物蚯蚓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化学变化影响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添加0(−E)、1(+... 有关植物与地下生物或植物与地上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很多,但地下生物通过植物介导对地上生物影响的研究较少。土壤生物蚯蚓可以通过植物的生长和化学变化影响植物和植食性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添加0(−E)、1(+1E)、2(+2E)和4(+4E)条∙盆^(−1)蚯蚓[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4个处理,并接3种麦蚜[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探究蚯蚓和蚜虫对小麦的初生、次生代谢物含量及3种蚜虫种群动态的影响,以期为农田生态系统蚯蚓-小麦-蚜虫的关系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添加不同密度蚯蚓增加了小麦茎叶和根生物量、茎叶总黄酮和总酚含量,降低了茎叶和根总碳/总氮比率;+4E增加了茎叶和根总氮含量,+1E和+2E降低了根总碳含量。接种蚜虫降低了小麦茎叶生物量、茎叶和根总氮含量,但增加了−E处理下茎叶总黄酮和+4E处理下总酚含量。随着添加蚯蚓密度增加,3种蚜虫种群数量均呈逻辑斯谛S形曲线,其密度和环境容纳量(K)随蚯蚓密度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茎叶生物量、茎叶总黄酮和总酚与蚜虫种群数量呈正相关。RDA分析表明,小麦茎叶生物量和初生代谢物(茎叶可溶性糖、总碳和总氮)解释48.83%蚜虫种群变化,次生代谢物(茎叶总黄酮和总酚)解释11.91%蚜虫种群变化,土壤理化性质解释31.90%蚜虫种群变化。接种蚜虫后,添加蚯蚓减缓蚜虫对小麦茎叶生物量和总碳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土壤、植物和害虫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蚜虫 小麦 种群动态 初生代谢物 次生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中苹果酸代谢关键基因NADP-ME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4
作者 董薇 杨从基 +3 位作者 许守明 张洲 吴德峰 李军华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47,共8页
有机酸是影响西瓜果实风味品质的关键成分,解析苹果酸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克隆得到2个西瓜NADP-苹果酸酶基因ClaNADP-ME3和ClaNADP-ME4,荧光定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ClaNADP-ME4的表达量与西瓜中苹果... 有机酸是影响西瓜果实风味品质的关键成分,解析苹果酸合成代谢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克隆得到2个西瓜NADP-苹果酸酶基因ClaNADP-ME3和ClaNADP-ME4,荧光定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发现,ClaNADP-ME4的表达量与西瓜中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反,GFP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ClaNADP-ME4基因分布于细胞质与细胞核中。通过遗传转化超表达ClaNADP-ME4基因,进一步验证ClaNADP-ME4的基因功能,发现该基因可显著降低西瓜果实中苹果酸含量。综上,ClaNADP-ME4基因具有促进苹果酸代谢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西瓜品质改良的分子育种提供了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苹果酸 苹果酸酶 超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铅锌矿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农产品污染特征
5
作者 张丽 蔡圣垚 +4 位作者 周阳 申昕宇 苗原 苏鹏 王松廷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云南某铅锌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测定了该区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Pb、Cd、Cu、Ni、Zn、As、Hg)质量含量及其对应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_(geo))法对重金... 为探究云南某铅锌矿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环境风险,测定了该区域农田土壤7种重金属元素(Pb、Cd、Cu、Ni、Zn、As、Hg)质量含量及其对应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采用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_(geo))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潜在污染风险进行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Pb、Cd、Zn、As和Hg质量含量平均值均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而Cu和Ni的平均质量含量则低于背景值,Cd、Zn、Pb和As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96.77%、45.16%、32.26%和16.13%.指数法显示,Cd属于重度污染,Pb处于警戒线,总体污染等级为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表明,Cd的生态危害程度为极强,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达到强污染级别;地质累积指数Cd、Zn、Pb均大于0,其中Cd污染最严重,Pb、Zn次之.来源解析分析可知,Cu、Ni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等自然因素;Pb、Cd、Zn主要来源于工矿业活动;As受自然与人为的共同影响;Hg主要来源于工农业生产.农产品中Pb的超标率高达100%,超标最为严重.云南应加大对工矿业活动的规范管理,以减小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质膜Na^(+)/H^(+)反向转运蛋白NHX7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6
作者 魏锋 郭康 +2 位作者 赵依格 时玉 胡筑兵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3-93,共11页
根系是植物重要的多功能器官,参与水分和养分吸收、代谢物储存、锚固、机械支撑以及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根系结构在植物适应非生物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受到遗传因素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SOS 1基因是植物耐盐信... 根系是植物重要的多功能器官,参与水分和养分吸收、代谢物储存、锚固、机械支撑以及与土壤环境的相互作用。根系结构在植物适应非生物逆境胁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也受到遗传因素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SOS 1基因是植物耐盐信号途径中的核心组分,在植物耐盐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其是否影响根际微生物还尚未报道。田间种植实验研究发现,玉米nhx7-1(sos1)突变体在河南开封种植时,相对于野生型B73,无论是株高还是根系均表现出严重生长缺陷,而在海南三亚种植时,植株和根系生长表型与B73相似。进一步的转录组测序结合KEGG富集分析发现,nhx7-1与B73玉米的根系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类黄酮合成等途径;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测序分析结果表明,nhx7-1与B73玉米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组成展现出不同的规律,根系形态受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较大,核心节点ASV565与根长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反映出,根系次生代谢物可能通过影响根际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参与根系构型的可塑性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结构 SOS1基因 转录组测序 次生代谢物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酵母β-葡聚糖的制备及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赛芬 曹桦强 +2 位作者 李涵 赵晨晨 张彭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159,共8页
以酿酒酵母细胞壁为原料,采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乙醇沉淀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制备水溶性酵母β-D-葡聚糖(water-soluble yeast β-D-glucan,WSYG)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刚... 以酿酒酵母细胞壁为原料,采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乙醇沉淀法,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制备水溶性酵母β-D-葡聚糖(water-soluble yeast β-D-glucan,WSYG)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和刚果红试验等方法探究WSYG的理化性质,并通过体外试验测试其抗氧化及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DMSO溶解-乙醇沉淀法制备WSYG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90%的DMSO,体积分数91%的乙醇,乙醇溶液与DMSO溶液体积比4.4∶1,水溶性多糖得率为(16.38±0.17)%,多糖含量为(96.02±1.37)%。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2.56 kDa,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其由D-葡萄糖组成,红外光谱图显示其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并呈β构型;原子力显微镜和刚果红试验显示其在水溶液中为链状且不具有三螺旋结构,这可能是酵母β-葡聚糖水溶性增加的原因。体外活性测试显示WSYG具有优良的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且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效果,表现出一定的降血糖活性。该方法简便易行,所得的WSYG纯度高、活性较好,可为酵母β-葡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细胞壁 水溶性β-葡聚糖 抗氧化活性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柄石韦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嘉惠 王慧莹 +7 位作者 王鑫 孟玉 郭婷婷 贺佳琦 褚俊豪 樊淑贤 舒朋华 张彭湃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是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等病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有柄石韦相关文献,对有柄... 有柄石韦(Pyrrosia petiolosa)是水龙骨科石韦属植物,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肾盂肾炎、慢性支气管炎、尿路结石等病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有柄石韦相关文献,对有柄石韦近四十年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发现目前已从有柄石韦中分离出超过100种化合物,包括黄酮类、三萜类、木脂素类、酚类和其他类等。有柄石韦提取物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菌、抗炎、利尿、促进伤口愈合、抗肾结石、抗糖尿病等。可为有柄石韦药用资源后续深入系统地研究和临床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柄石韦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酸性土壤利用的科学问题与策略 被引量:76
9
作者 赵学强 潘贤章 +6 位作者 马海艺 董晓英 车景 王超 时玉 柳开楼 沈仁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8-1263,共16页
中国土壤酸化呈现出全国普遍发生的趋势,对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酸性土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我国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明、土壤酸化机制存在争议、耐逆作物品种缺... 中国土壤酸化呈现出全国普遍发生的趋势,对作物产量、农产品品质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酸性土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我国酸性土壤分布详情不明、土壤酸化机制存在争议、耐逆作物品种缺乏、作物酸害阈值不清、改良产品及技术落地性差等问题,酸性土壤利用仍受到极大限制。针对上述问题,绘制了新的中国土壤酸碱度图,明确了我国酸性土壤的分布详情,讨论了土壤酸化机制特别是氮肥与土壤酸化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土壤酸化的危害,解析了植物和微生物对酸性土壤的响应和适应机制,提出了分区分级分类改良、酸度改良和肥力提高并重、有机无机肥配施、发展特色农业等酸性土壤改良和利用策略,建议进一步加强酸性土壤新型改良剂、作物酸害阈值、氮肥高效利用、中微量元素、耐逆作物育种和土壤酸化模型等方面研究,以期为酸性土壤可持续利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酸碱度图 酸化机制 酸化危害 植物适应机制 微生物响应 酸性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1994-2014年间的变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磊 张彤 +2 位作者 卢训令 王晓辉 谷艳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1-370,共10页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 以河南省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1994-2014年间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51-2010年信阳市每5年的平均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年际间的波动较大;1994-2014年的20年间,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从49种增加到60种,增长了22.4%,增加的11种外来入侵植物分别为:菊科4种,豆科2种,苋科、十字花科、大戟科、酢浆草科和雨久花科各1种;该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1994-2014年间来自美洲的入侵植物共33种(其中新增加的有6种),占2014年外来入侵物种的50.0%以上;从生活型来看,外来入侵植物主要为陆生植物,占总数的95%以上,其中,一年生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入侵途径来看,有意引进>无意引入>自然扩散;新增的入侵植物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有9种。因此,对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引种过程中,要加强对来自美洲的以种子作为主要繁殖方式的陆生草本植物的入侵风险进行监控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生活型 入侵途径 鸡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地方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正玲 许为钢 +2 位作者 张清珍 李锁平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7,共6页
为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PAGE方法,对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种243份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同质检验,对同质地方品种进行了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醇溶蛋白构成分析,并将聚类... 为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PAGE方法,对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种243份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同质检验,对同质地方品种进行了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醇溶蛋白构成分析,并将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3份材料中有156份同质,占总样品的64.2%。这156份地方品种共产生72条谱带,其中α区21条、β区22条、γ区16条、ω区13条,共147种构型;谱带分布频率范围为0.6%~100%,平均为25.6%;多样性指数为0.957,其中α区0.801、β区0.836、γ区0.897、ω区0.870。15种同名品种产生谱带的范围为27~41条;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最大为2.033,平均遗传距离分布在0.330~0.574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940~0.958之间。将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农艺性状相近的材料大都能在遗传距离为1.0时被聚为一类。相同的带型在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都有出现,表明小麦地方品种间存在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醇溶蛋白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生物科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天仕 宋纯鹏 +2 位作者 尚富德 高如民 李锁平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35,共3页
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加大科研支撑教学的力度、实施深层次教学改革等是加快特色专业建设步伐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物科学 特色专业 教学改革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主栽小麦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3
作者 尚莉 武继承 +1 位作者 管秀娟 程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27,共3页
研究了15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叶绿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小麦品种Chl a/b比值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但灌浆期不同小麦品种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达到最小,花期不同小麦品种灌溉处理的Chl a/... 研究了15个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水分条件叶绿素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不同小麦品种Chl a/b比值变化规律有较大差异,但灌浆期不同小麦品种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达到最小,花期不同小麦品种灌溉处理的Chl a/b比值最小。花期水分胁迫下小麦品种的Chl a/b比值较同一时期灌溉处理Chl a/b的比值大,灌浆期干旱处理的Chl a/b比值均小于相应灌溉处理的小麦Chl a/b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叶绿素 CHL a/b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北坡果子狸夏季巢穴生境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国仕 郑合勋 邓天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8-503,共6页
通过对伏牛山北坡果子狸夏季巢穴生境选择的研究,以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巢穴隐蔽程度、水源距离、干扰距离、郁闭度、乔木距离、灌木距离、灌木密度12个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果子狸夏季巢穴生境的选择特征是:(1)... 通过对伏牛山北坡果子狸夏季巢穴生境选择的研究,以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巢穴隐蔽程度、水源距离、干扰距离、郁闭度、乔木距离、灌木距离、灌木密度12个指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果子狸夏季巢穴生境的选择特征是:(1)地理分布因子:海拔900-1200m地带,以阔叶林为主,杂有少量针阔混交林。(2)干扰因子:距离人类活动较近的地方。(3)隐蔽因子:郁闭度高、灌木密度高、隐蔽程度好的巢穴。(4)地形因子:巢穴位于斜坡或陡坡的上坡位或中坡位的阳坡或半阳坡。(5)食物丰富度因子:巢穴选择在乔木个体发育较好的阔叶林中,有丰富的食物来源。(6)水源因子:水源距离在100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 果子狸 洞穴选择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伐强度对大别山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
15
作者 马闯 刘彦春 +5 位作者 王梦涵 马思雨 李青林 苏芳龙 杨中领 李国勇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18,共8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探究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的抚育间伐对大别山地区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大别山地区黄山松人工林长期间伐试验样地,测定0(对照)、10%、...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长期定位观测,探究不同强度(弱度、中度、强度)的抚育间伐对大别山地区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大别山地区黄山松人工林长期间伐试验样地,测定0(对照)、10%、20%和30%4种间伐强度处理17年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及主要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长期影响。【结果】(1)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土壤速效磷含量逐渐下降且下降幅度逐渐增加;(2)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表层(0~10 cm)有机碳含量与林下植物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林下植物在保持水土、调节微气候及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黄山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随间伐强度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10%~20%的间伐强度有利于提升林下植物多样性。这一发现为科学理解人工林间伐的长期生态效益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山松人工林 林下植物 多样性 间伐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麦主要品种纹枯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48
16
作者 李洪连 袁红霞 +3 位作者 刁晓葛 李锁平 胡玉欣 王守正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通过土壤人工接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对河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6个小麦品种的抗纹枯病性能在大田成株期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普遍较差,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大多数属高感和感病品种,只... 通过土壤人工接种,采用相对抗病指数法对河南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6个小麦品种的抗纹枯病性能在大田成株期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对纹枯病抗性普遍较差,无免疫和高抗品种,大多数属高感和感病品种,只有豫麦26号、豫麦13号、豫麦19号等少数品种表现中抗,因此应加强抗病品种选育和化学药剂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品种 纹枯病 抗性 评价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伏牛山北坡野猪夏季觅食生境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邓天鹏 郑合勋 曾国仕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7-750,共4页
2005年6~8月,在伏牛山北坡对野猪的觅食地特征进行了研究。野外设置了42个20×20m2样方和14个生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野猪觅食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猪在觅食时比较喜欢的生境为:海拔1000~1200m、郁闭... 2005年6~8月,在伏牛山北坡对野猪的觅食地特征进行了研究。野外设置了42个20×20m2样方和14个生态因子。运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野猪觅食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猪在觅食时比较喜欢的生境为:海拔1000~1200m、郁闭度和隐蔽程度中等以上的阔叶林,乔木距离中等、灌木距离近,倒木和树桩距离远以至于没有;对水源距离≤100m和人为干扰≤500m的生境有一定的选择性;对地理性因子没有明显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猪 夏季 觅食生境 伏牛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NtPsbS的亚细胞定位及编码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18
作者 范普晴 周厚良 +5 位作者 宋杉杉 林法明 石永春 王潇然 王燃 张小全 《华北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为了解PsbS蛋白在烟草中的表达特征,从烟草品种K326的cDNA中克隆了NtPsbS基因全长序列,利用DNAMAN软件对水稻、番茄、大豆等7种作物Psb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NtPsb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使用MEGA 11软件采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 为了解PsbS蛋白在烟草中的表达特征,从烟草品种K326的cDNA中克隆了NtPsbS基因全长序列,利用DNAMAN软件对水稻、番茄、大豆等7种作物Psb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NtPsb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并使用MEGA 11软件采用邻接法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利用qRT-PCR技术检测烟草不同生育时期NtPsbS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构建pS1300-PsbS-GFP植物表达载体研究其成熟蛋白亚细胞定位特性;对烟草品种K326进行各类非生物胁迫处理,研究该基因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NtPsbS基因全长825 bp,编码274个氨基酸;NtPsbS蛋白与番茄SlPsbS蛋白相似性最高,达到91%;NtPsbS在旺长期和成熟期烟草品种K326的叶、根、茎、种子等部位均有表达,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成熟NtPsbS蛋白定位于烟草叶绿体内;NtPsbS在盐胁迫、冷胁迫及脱落酸ABA处理下表达量均显著升高。综上所述,NtPsbS基因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烟草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对盐胁迫、冷胁迫及脱落酸ABA处理均有响应,说明该基因可能参与烟草体内抗盐、抗冷胁迫及ABA代谢通路,为后续开展NtPsbS基因的功能特性解析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烟草 PsbS基因 亚细胞定位 组织表达模式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安阳平原农耕区鸟类区系及多样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卢全伟 赵海鹏 +1 位作者 张国强 陈瑞利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9-622,共4页
2009年7月~2011年8月对河南安阳平原农耕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9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9种,占鸟种总数的54.1%;留鸟30种,占总种数的28.4%;夏候鸟33种,占总种数的30.3%;冬候鸟8种,占6.4%;旅鸟38种,占34.9%。在生境... 2009年7月~2011年8月对河南安阳平原农耕区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9种,隶属13目33科,其中雀形目鸟类59种,占鸟种总数的54.1%;留鸟30种,占总种数的28.4%;夏候鸟33种,占总种数的30.3%;冬候鸟8种,占6.4%;旅鸟38种,占34.9%。在生境分布上,以村庄农田鸟类种类最多,其次是林地果园,鸟种最少的是河流水域。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鸟类保护的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区系 多样性 农耕区 安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针假单胞菌gacS基因对小麦全蚀病生防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王皓东 逯一方 +2 位作者 杨珊 刘凤英 王刚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8,共7页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 为探究生防菌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zm-1中二组分调节系统GacS/GacA中组分GacS编码基因gacS在小麦全蚀病防治中的作用,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基因敲除和基因互补等技术对gacS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1菌株基因组中存在与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中高度同源的gacS基因。gacS基因敲除突变菌株ΔgacS相较zm-1菌株对小麦全蚀病菌的抑菌活性下降26.88百分点,对全蚀病的防治效果下降52.44百分点,其互补菌株能够恢复其抑菌活性和生防能力。外源添加zm-1菌株次级代谢物1-羟基吩嗪能够恢复基因缺失突变菌株ΔgacS的生防能力,但是外源添加1-羟基吩嗪至野生型菌株zm-1中并不表现增效作用。可见,gacS基因在zm-1基因组中真实存在且通过促进抗菌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生发挥对小麦全蚀病的生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全蚀病 生物防治 绿针假单胞菌 抗菌物质 gac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