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治理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检讨与调适——基于有组织犯罪企业化趋势的思考 被引量:9
1
作者 蔡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9-55,共7页
我国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刑事政策可以分为基本政策和专门政策两种类型,其中“宽严相济”为基本的刑事政策,“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和“依法严惩、区别对待”为专门的刑事政策。有组织犯罪经多次严厉打击后仍然向... 我国治理有组织犯罪的刑事政策可以分为基本政策和专门政策两种类型,其中“宽严相济”为基本的刑事政策,“打早打小、露头就打”、“黑恶必除、除恶务尽”和“依法严惩、区别对待”为专门的刑事政策。有组织犯罪经多次严厉打击后仍然向着企业化趋势快速演进,表明我国对有组织犯罪的刑事治理观念存在偏差,刑事治理模式存在不足,刑事政策的贯彻落实有不到位之处。应对有组织犯罪的企业化趋势,需要对有组织犯罪的治理政策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重新认识有组织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重塑针对有组织犯罪的基础观念和防治观念;树立并坚持“打防并举、预防优先”“宽严相济、以严为主”和“既要强化社会防卫,又要兼顾权利保障”的政策观念;重视和坚持“综合治理”“打财断血、切断经济来源”等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组织犯罪 企业化趋势 刑事政策 刑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黑社会犯罪刑事立法的缺陷与完善——基于立法观念的分析与检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军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40,共8页
经过三十多年的立法演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法典第294条和其他关联条款为主体,以刑法修正案和相关法律解释等法律文件为补充的黑社会犯罪刑法惩治体系。综观我国黑社会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呈现出犯罪形势、刑事立法、刑事... 经过三十多年的立法演变,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刑法典第294条和其他关联条款为主体,以刑法修正案和相关法律解释等法律文件为补充的黑社会犯罪刑法惩治体系。综观我国黑社会犯罪刑事立法的发展历程,发现其呈现出犯罪形势、刑事立法、刑事司法相互影响的互动特色,反映了我国随着对黑社会犯罪观念的不断深化,刑事立法观念及刑事立法也在不断调整的动态发展过程。然而,我们仍然要通过认真地检视规范与事实间的巨大间隙,清醒地认识我国黑社会犯罪刑事立法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若要有效地与黑社会犯罪作斗争,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借助科学立法观念的指导,对我国黑社会犯罪刑事立法予以有针对性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社会犯罪 刑事立法 立法观念 立法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生成及其认定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爱鲜 蔡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3,共12页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是网络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日益交融的结果。在司法机关的高压打击和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下,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日渐被黑恶势力组织利用。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的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悄然而...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是网络犯罪与黑恶势力犯罪日益交融的结果。在司法机关的高压打击和网络便捷等因素影响下,信息网络的工具属性日渐被黑恶势力组织利用。伴随着Web3.0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空间作为犯罪“场所”的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悄然而生。网络黑恶势力犯罪具有“进化”的特点和“异化”的表现。“进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黑恶势力犯罪的组织特征进一步弱化,二是黑恶势力犯罪的行为特征出现软化;“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黑恶势力犯罪的组织形态“无形化”,二是黑恶势力犯罪活动的“产业链化”和“节点化”,三是黑恶势力犯罪活动实施空间的“虚拟化”。当前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仍套用传统黑恶势力犯罪的认定标准,在组织特征、行为特征、危害性特征等认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司法机关无法精准应对网络黑恶势力犯罪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为此,有必要立足于网络黑恶势力犯罪的新特点和新变化,确立“形式+实质”的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黑恶势力犯罪 进化 异化 认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立法的理性分析——兼论对该罪立法的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75
4
作者 蔡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112,共8页
犯罪圈的设定必须从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和刑罚的特性两个层面予以考量: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犯罪化的实质标准是行为侵犯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罚的特性决定了其适用范围必须综合考虑刑罚的"残缺不全"特征及其适用的可行性要... 犯罪圈的设定必须从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和刑罚的特性两个层面予以考量:犯罪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犯罪化的实质标准是行为侵犯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罚的特性决定了其适用范围必须综合考虑刑罚的"残缺不全"特征及其适用的可行性要求。根据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就侵犯了公民的基本人权。由于其他制裁措施调控的失效,刑罚"迫不得已"地介入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调整。从理性的深度进行反思,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立法具有合理性的一面,但在犯罪构成要件的规定上也有亟需澄清和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立法 犯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安处分视角下的职业禁止研究 被引量:49
5
作者 刘夏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137,共8页
《刑法修正案㈨》增设的职业禁止不同于刑罚或行政处罚,其性质应当属于一种保安处分措施。在适用职业禁止规定时,法官应当遵守适当性原则的要求,并着重审查犯罪行为与行为人职业之间的关联性,即行为人是否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是实... 《刑法修正案㈨》增设的职业禁止不同于刑罚或行政处罚,其性质应当属于一种保安处分措施。在适用职业禁止规定时,法官应当遵守适当性原则的要求,并着重审查犯罪行为与行为人职业之间的关联性,即行为人是否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是实施了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在适用程序方面,职业禁止措施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禁止 保安处分 适当性原则 关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与权力:近代英国刑事私诉与公诉之争 被引量:2
6
作者 杨松涛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4-71,共8页
在近代英国刑事诉讼变革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私诉和公诉之争。传统英国珍视个人自由,反映在刑事起诉上即体现为,主要涉及个人利益的普通犯罪由被害人来主导起诉,国家权力只是作为辅助力量而存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面对日益复... 在近代英国刑事诉讼变革史上曾经发生过激烈的私诉和公诉之争。传统英国珍视个人自由,反映在刑事起诉上即体现为,主要涉及个人利益的普通犯罪由被害人来主导起诉,国家权力只是作为辅助力量而存在。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犯罪问题,刑事私诉越来越不能有效控制犯罪,针对这一情况,英国出现了建立公诉的呼声;但是,先前英国自由传统观念顽强地抵御着公诉的建立。近代英国此种刑事私诉与公诉之争的实质是英国传统的自由观念与新型国家权力之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英国 刑事私诉 刑事公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刑事非法证据的审理程序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爱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1-23,共3页
我国第二次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新的法律规范在规定控方承担证据合法性证明责任的同时,还要求审判者摒弃消极中立的立场,赋予法官启动非法证据审理程序和依职权调查的权力,承认法官主动审查、识别并最终排除... 我国第二次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新增了非法证据排除制度,新的法律规范在规定控方承担证据合法性证明责任的同时,还要求审判者摒弃消极中立的立场,赋予法官启动非法证据审理程序和依职权调查的权力,承认法官主动审查、识别并最终排除非法证据的权限。配置法官这样的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非法证据审理程序不独立的缺陷,适应了非法证据问题的程序属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关照了非法证据审理程序的特殊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证据排除 程序启动权 职权审查权 程序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我国版权刑法保护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4
8
作者 蔡军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4,共5页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侵犯版权的犯罪表现出新的特征:犯罪主体具有广泛性,犯罪客体具有无形性,犯罪行为新型化,犯罪目的具有不明确性。侵犯版权犯罪的这些新特点,对我国版权的刑法保护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应当确立... 在现代网络环境下,侵犯版权的犯罪表现出新的特征:犯罪主体具有广泛性,犯罪客体具有无形性,犯罪行为新型化,犯罪目的具有不明确性。侵犯版权犯罪的这些新特点,对我国版权的刑法保护带来了诸多冲击和挑战。面对这些挑战,一方面应当确立版权人"权利优位"的刑法理念;另一方面应适当扩展侵犯版权犯罪的犯罪圈,完善犯罪构成要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版权 刑法保护 挑战 应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夏法典中的拘捕制度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国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7,共5页
西夏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涉及拘捕的条文有51条之多,对拘捕主体、拘捕运行、拘捕赏罚进行详细规制。拘捕运行遵循效率原则、保护原则。既有对唐宋律拘捕制度的继承,也有"因时立法,缘俗而治"的特色,是中华法系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西夏法典 拘捕制度 拘捕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仁爱”思想对宋代司法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6,共4页
中国儒家传统"仁爱"思想对宋代司法审判实践有很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尽力减少官府对民众的压迫;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审判机制保障民众权益;三是尽量减少民众的讼累;四是限制刑讯并减少限制民众人身自由的措施。... 中国儒家传统"仁爱"思想对宋代司法审判实践有很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尽力减少官府对民众的压迫;二是建立公正合理的审判机制保障民众权益;三是尽量减少民众的讼累;四是限制刑讯并减少限制民众人身自由的措施。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国宋代司法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宋代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思想 宋代 司法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宪政生发之路:基于国家与社会之关系的分析
11
作者 程汉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70-174,共5页
英国宪政进程走的是一条徐缓渐进的生发之路。这条独特的立宪道路是英格兰国家与社会的均势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所铺就的。英国的立宪经验启迪我们,社会中原本蕴藏着巨大的宪政潜力,因为建立宪政制度是社会大众的本能诉求。... 英国宪政进程走的是一条徐缓渐进的生发之路。这条独特的立宪道路是英格兰国家与社会的均势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良性互动关系所铺就的。英国的立宪经验启迪我们,社会中原本蕴藏着巨大的宪政潜力,因为建立宪政制度是社会大众的本能诉求。但是,由于社会具有不自足性,社会的宪政诉求只有在国家架构下并得到国家的认可和支持才有可能实现。因此,作为一种自足自为力量的国家经常是决定宪政命运的关键因素和主导力量。其中,适度强大的国家因与社会构成均势,可产生良性互动效应,因而是最有利于宪政生发成长的一种国家—社会结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势国家 强势国家 社会 均势结构 良性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