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化离子液体中Ag纳米微粒的制备及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健 张晟卯 +2 位作者 吴志申 张治军 党鸿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合成了1-甲基-3-羟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2OHmim]BF4),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以所合成的离子液体作为还原剂、稳定剂与反应介质制备了Ag纳米微粒,用XRD和TEM对微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研究了[C2O... 合成了1-甲基-3-羟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2OHmim]BF4),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结构。以所合成的离子液体作为还原剂、稳定剂与反应介质制备了Ag纳米微粒,用XRD和TEM对微粒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在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机上研究了[C2OHmim]BF4离子液体及掺入Ag纳米微粒后的离子液体的摩擦学性能。掺入银纳米微粒后,离子液体在高载荷下的润滑性有了大幅的改善。用SEM和XPS分别对磨痕表面的形貌和元素组成、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高载荷分别起润滑作用的是有机膜和金属-有机复合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1-甲基-3-羟乙基眯唑四氟硼酸盐 Ag纳米微粒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何健 李小红 张治军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情况.通过介绍聚合物摩擦学改性方法包括聚合物共混改性、纤维增强改性,以及纳米材料改性和多元复合改性等,讨论了其对聚合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摩擦磨损机理... 总结了国内外近几十年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改性方面的研究新进展情况.通过介绍聚合物摩擦学改性方法包括聚合物共混改性、纤维增强改性,以及纳米材料改性和多元复合改性等,讨论了其对聚合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摩擦磨损机理.分析认为功能性纳米材料及多元复合填料的协同效应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并且在聚合物摩擦学改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改性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钛/氧化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潘卉 赵甜 +1 位作者 张予东 张治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60-666,共7页
采用四氯化钛(TiCl4)和氧化石墨为主要原料,通过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钛/氧化石墨(TiO2/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X射线衍射(XRD)仪、热重-差热分析(TG-DTA)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采用四氯化钛(TiCl4)和氧化石墨为主要原料,通过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氧化钛/氧化石墨(TiO2/G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X射线衍射(XRD)仪、热重-差热分析(TG-DTA)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TiO2/GO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石墨在氧化过程中结构层键合大量含氧官能团,部分含氧官能团进一步与纳米TiO2以化学键结合;复合后氧化石墨原有衍射峰消失.将TiO2/GO添加到水性聚氨酯(WPU)中,制备了TiO2/GO-WPU复合涂膜.紫外吸收光谱表明,随着氧化石墨含量的增加,复合涂膜的紫外吸收能力增强,当GO含量达到一定数值时,涂膜的紫外吸收最强,随着GO含量继续增加吸收又呈下降趋势,存在一较优浓度值.TiO2/GO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聚氨酯涂层的抗紫外线性能,耐磨损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钛 氧化石墨 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可反应性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及动态力学性能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予东 郭莉萍 +2 位作者 徐翔民 万榕 张治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4-50,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RNS)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RNS对聚甲醛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分别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了POM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RNS)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RNS对聚甲醛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分别用修正Avrami方程的Jeziorny法和Mo法研究了POM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RNS的加入对POM结晶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使得复合材料在较高的温度下即开始结晶,同时RNS又具有抑制结晶的作用,使得复合材料的结晶速率降低,半结晶时间t1/2增大。Avrami指数n有所降低,说明RNS改变了POM的结晶和生长过程。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结果表明,POM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也有所增加,Tg向高温方向移动,说明RNS与POM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纳米二氧化硅 非等温结晶 动态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醛/可反应性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等温结晶及热分解行为 被引量:6
5
作者 张予东 郭莉萍 +2 位作者 徐翔民 胡修池 张治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5,共7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RNS)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RNS对POM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该材料的热分解变化,用Avrami方程和Hoffman-Laurititzen理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N...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醛(POM)/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RNS)复合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RNS对POM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该材料的热分解变化,用Avrami方程和Hoffman-Laurititzen理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RNS在POM结晶过程中起到了异相成核作用,结晶速率常数K增大,半结晶时间t1/2降低,表面自由能下降,Avrami指数n有所降低,说明RNS改变了POM的结晶和生长过程,RNS提高了POM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其中,添加5%RNS的POM复合材料起始分解温度提高了32℃,用FOW法和Fried-man法计算其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均高于POM,这说明RNS与POM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RNS既是POM的成核剂又是热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甲醛 纳米二氧化硅 等温结晶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银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生长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高敏杰 孙磊 +1 位作者 王治华 赵彦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50,78,共7页
银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在电学、光学、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形貌、尺度、晶体结构和结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研究银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度的可控制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水体系和非水体系两方面综述... 银纳米材料具有许多特异性能,在电学、光学、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形貌、尺度、晶体结构和结晶度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研究银纳米材料形貌和尺度的可控制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水体系和非水体系两方面综述了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银纳米材料的研究工作进展,详细论述了线(棒)形、片(盘)形、立方体形等特异形貌银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条件;探讨了银纳米材料各向异性形貌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不同形貌银纳米晶的形成机理。分析指出晶种的晶型结构尤其是缺陷结构对晶体的最终形貌有很大影响;加入表面修饰剂是防止银纳米颗粒团聚和控制形貌的有效方法。提出了此类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银纳米材料 液相化学还原 生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Pd纳米微粒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晟卯 李健 +2 位作者 张春丽 吴志申 张治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29-732,共4页
离子液体有不挥发、稳定性高、电化学窗口大等特点,在电化学、催化、分离等领域研究广泛。随着离子液体研究的深入和种类的不断增多.离子液体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关键词 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 Pd纳米微粒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加磁场条件下镍纳米材料的形貌可控制备(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龚春红 杜陈强 +2 位作者 张玉 吴志申 张治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69-1574,共6页
在常压下,采用外加磁场辅助的液相还原法制备得到了直径约为250nm镍纳米晶纤维。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镍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为8.94emu·g-1,矫顽力为133.8Oe,说明得到的镍纤维具有铁磁性能。此外,还研究了溶剂种类对产物微观结构和形... 在常压下,采用外加磁场辅助的液相还原法制备得到了直径约为250nm镍纳米晶纤维。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镍纤维的饱和磁化强度为8.94emu·g-1,矫顽力为133.8Oe,说明得到的镍纤维具有铁磁性能。此外,还研究了溶剂种类对产物微观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受溶剂种类的影响十分明显,只有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端羟基的醇类溶剂才可以用来制备形貌均一的超细镍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溶剂种类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6/可反应性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3
9
作者 徐翔民 葛玉萍 +1 位作者 张予东 张治军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8-55,共8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聚酰胺(PA)66/可反应性纳米SiO2(RNS)复合材料,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NS具有较强的异相成核能力,能提高PA66的结晶速率,并使PA66的晶体结构和生长机制发生改变;通过对比P...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聚酰胺(PA)66/可反应性纳米SiO2(RNS)复合材料,采用Jeziorny法和Mo法对其非等温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NS具有较强的异相成核能力,能提高PA66的结晶速率,并使PA66的晶体结构和生长机制发生改变;通过对比PA66及其复合材料的结晶活化能发现RNS能够降低PA66的结晶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6 可反应性纳米二氧化硅 复合材料 非等温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Br/纳米管钛酸复合材料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阳阳 李瑞 +2 位作者 宗兰兰 李秋叶 杨建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68-1171,1176,共5页
以钛酸纳米管为前驱体,通过共沉淀-煅烧的方法制备得到了AgBr/纳米管钛酸复合材料。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温度的焙烧,钛酸纳米管的形貌由一维管状逐渐转变为颗粒状,晶体结构也由正交晶系转化为锐钛矿结构... 以钛酸纳米管为前驱体,通过共沉淀-煅烧的方法制备得到了AgBr/纳米管钛酸复合材料。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温度的焙烧,钛酸纳米管的形貌由一维管状逐渐转变为颗粒状,晶体结构也由正交晶系转化为锐钛矿结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表明,担载的AgBr明显拓展了纳米管钛酸的可见光吸收范围;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样品中Ag元素的价态进行了分析,Ag物种主要以Ag+形式存在。以甲基橙(MO)的可见光降解为探针反应,结果表明,当煅烧温度为200℃时,光催化活性最高,MO的降解率在30min内就达到了90%以上;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催化活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管钛酸 AGBR 光催化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Ti_5O_(12)/C材料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中的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红玉 张治军 +1 位作者 尹艳红 杨书廷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24,共3页
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需要高倍率放电、长寿命和安全的化学电源。采用模板技术制备Li4Ti5O12/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显示材料为尖晶石型结构,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材料颗粒粒径在1μm左右。以Li4Ti5O1... 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需要高倍率放电、长寿命和安全的化学电源。采用模板技术制备Li4Ti5O12/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结果显示材料为尖晶石型结构,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微观形貌,材料颗粒粒径在1μm左右。以Li4Ti5O12/C复合材料为负极材料,正极材料采用LiFePO4,组装18650型低电压的锂离子电池。该类低电压锂离子电池具有1.8 V的电压,能够在1 C^12.5 C等倍率条件下充放电,体积比能量为98~108 Wh/L,质量比能量为44.3~48.4 Wh/kg。使用Li4Ti5O12/C复合材料为负极的低电压锂离子电池显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因此,这种高功率低电压锂离子电池可应用于动力车和混合动力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钛酸锂 高倍率性能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PEG为模板剂和碳源制备Li_4Ti_5O_(12)/C复合材料 被引量:1
12
作者 董红玉 尹艳红 +1 位作者 杨书廷 张治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06-1609,共4页
采用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剂和碳源制备Li4Ti5O12/C复合材料。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模板剂的用量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不同PEG用量时,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尖晶石型纯相结构,随着PEG用量的增加,材料颗粒... 采用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剂和碳源制备Li4Ti5O12/C复合材料。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模板剂的用量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不同PEG用量时,所制备的样品均为尖晶石型纯相结构,随着PEG用量的增加,材料颗粒粒径逐渐减小,形貌趋于类球形。在1.0~2.5 V的电压范围内测试了材料的恒流充放电性能及倍率循环性能,结果显示,模板剂的用量为8%时,制备的Li4Ti5O12/C复合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0.2 C时充放电比容量分别是153.5 mAh/g和154.5 mAh/g,在5 C条件下循环40次,复合材料的容量保留率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钛酸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NS/PMA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卉 张治军 +2 位作者 张举贤 吴志申 党鸿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在甲苯溶剂中,以BPO作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与 (r 甲基丙烯酰氧基 )丙基SiO2纳米微粒(r Methacryloxypropylnano- sizedsilica,MPNS)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制得MPNS/PMA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分析技术对材料的... 在甲苯溶剂中,以BPO作引发剂,将马来酸酐 (MA)与 (r 甲基丙烯酰氧基 )丙基SiO2纳米微粒(r Methacryloxypropylnano- sizedsilica,MPNS)通过自由基共聚合制得MPNS/PMA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热分析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SiO2的存在可提高聚马来酸酐的热性能。该材料用于绵羊皮的预鞣和复鞣时,酸皮和蓝湿皮的收缩温度分别提高了 15. 5和 11℃,坯革增厚分别达到 70%和 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SIO2 聚马来酸酐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科研素养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铁钢 黎桂辉 《河南农业》 2014年第24期39-39,41,共2页
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题组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从实验课的内容、实验教学组织模式、实验结果的反馈与交流机制、实验总结和实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入手,探讨了实验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 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题组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从实验课的内容、实验教学组织模式、实验结果的反馈与交流机制、实验总结和实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教学改革入手,探讨了实验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科研素养的意义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科研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Ti_(4.95)Al_(0.05)O_(12)/C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性能研究
15
作者 董红玉 张治军 +1 位作者 尹艳红 杨书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51-1255,共5页
Li4Ti5O12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本研究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剂和碳源,采用改进的固相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4.95Al0.05O12和Li4Ti4.95Al0.05O12/C.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表... Li4Ti5O12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之一.本研究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剂和碳源,采用改进的固相合成法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4Ti4.95Al0.05O12和Li4Ti4.95Al0.05O12/C.利用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表征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Al掺杂未改变Li4Ti5O12的尖晶石结构,合成过程中PAM模板剂的引入能够有效调控材料微观形貌并降低颗粒团聚程度.采用恒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测试材料的电化学性能,Li4Ti4.95Al0.05O12/C复合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0.2C倍率下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9.2和160.8 mAh/g,5C倍率时仍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 掺杂 电性能 交流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21
16
作者 孙磊 刘爱心 +3 位作者 黄红莹 陶小军 赵彦保 张治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2-728,共7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单宁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修饰剂制备出了水溶性的表面修饰Ag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等对所得样品的形...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单宁酸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修饰剂制备出了水溶性的表面修饰Ag纳米颗粒.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等对所得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肉汤稀释法测试了样品的抗菌性能,考察了样品在水相中的分散稳定性,提出了PVP修饰Ag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具有Ag的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平均粒径为15-17nm.样品在水相中能长时间稳定分散;对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的制备方法易于在工业规模上放大;试剂无毒,使得所制备的PVP修饰Ag纳米颗粒作为抗菌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纳米颗粒 水溶性 表面修饰 绿色无毒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镍粉/微米镍粉复合电磁屏蔽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田俊涛 龚春红 +2 位作者 余来贵 吴志申 张治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15-1617,共3页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大量的直径约为0.5μm的超细镍粉,将其与微米镍粉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复合作为导电填料制备电磁屏蔽涂料。结果表明当超细镍粉与微米镍粉的比例适当时(质量比=1∶1),得到的涂料在130MHz^1.5GHz频段内具有比纯微米镍粉涂料... 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大量的直径约为0.5μm的超细镍粉,将其与微米镍粉以不同的比例进行复合作为导电填料制备电磁屏蔽涂料。结果表明当超细镍粉与微米镍粉的比例适当时(质量比=1∶1),得到的涂料在130MHz^1.5GHz频段内具有比纯微米镍粉涂料更好的电磁屏蔽性能(40~55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镍粉 微米镍粉 复合物 电磁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修饰银纳米颗粒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高敏杰 王志强 +2 位作者 孙磊 王治华 赵彦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8-1041,共4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壳聚糖为修饰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壳聚糖修饰银纳米颗粒(chitosan-Ag NPs)。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颗粒...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以壳聚糖为修饰剂,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了壳聚糖修饰银纳米颗粒(chitosan-Ag NPs)。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所制备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纳米颗粒具有面心立方Ag的晶型结构,壳聚糖通过氨基和羟基中的N、O原子与Ag+的化学键合作用修饰在纳米颗粒表面,起到了限制颗粒粒径长大和防止其团聚的作用。采用肉汤连续稀释法检测了样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杀菌性能,结果表明chitosan-Ag NPs具有优异的抗菌性,抗菌性能受到粒径大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AG纳米颗粒 表面修饰 肉汤稀释法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的抗磨作用及作为磨损修复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8
19
作者 刘维民 薛群基 +1 位作者 周静芳 张治军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23,29,共4页
用化学修饰法合成了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铜Cu纳米颗粒(简称Cu–DDP)和DDP表面修饰LaF3纳米颗粒(简称LaF3–DDP),考察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和承载能力,研究了它们的抗磨损和润... 用化学修饰法合成了在润滑油中具有良好分散性能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表面修饰铜Cu纳米颗粒(简称Cu–DDP)和DDP表面修饰LaF3纳米颗粒(简称LaF3–DDP),考察了它们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减摩、抗磨作用和承载能力,研究了它们的抗磨损和润滑机理。研究发现,Cu–DDP和LaF3–DDP纳米微粒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优异的极压性能,可以显著地提高基础油的失效负荷,尤其在高载荷条件下,比商品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DDP)具有更好的润滑性能。SEM和XPS分析表明,纳米Cu–DDP和LaF3–DDP作为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形成由Cu或LaF3的沉积膜及硫、磷与金属反应生成的摩擦化学反应膜共同组成的复合边界润滑表面膜从而具有抗磨损和抗极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摩擦 磨损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状纳米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文凤 阎玺庆 +3 位作者 王治华 孙磊 赵彦保 张治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156-2161,共6页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羧甲基壳聚糖(NOCC)修饰的花状铜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对所得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具有面... 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分别制备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羧甲基壳聚糖(NOCC)修饰的花状铜纳米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等对所得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具有面心立方铜的晶体结构,SEM观察下,铜纳米微粒以PVP和NOCC为软模板自组装生长花状纳米结构。分别通过抑菌圈法和肉汤稀释法测试了样品对3种常见菌种的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对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及绿脓杆菌(P.aeruginosa)均具有优异的抑菌杀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表面修饰 制备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