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潘峰 郭夏青 +1 位作者 沈江宜 苏志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12-1217,I0016,共7页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大黄素保护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2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0)、模型组(n=70)和大黄素组(n=70)。模型组和大...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大黄素保护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20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0)、模型组(n=70)和大黄素组(n=70)。模型组和大黄素组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黄素组大鼠在建模前30 min给予大黄素腹腔注射。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脑梗死体积和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皮质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组大鼠缺血侧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障碍和脑梗死灶;大黄素组大鼠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模型组(t=8.331,t=3.538,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t=9.507,P<0.05),缺血侧脑组织皮质细胞凋亡率降低(t=57.593,P<0.05),缺血侧脑组织中Cleaved caspase-3、Bax和p-ERK1/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t=4.088,t=4.463,t=10.659,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5.035,P<0.05)。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ERK1/2信号通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发挥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神经元分化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荷剑 柴立辉 +2 位作者 吴素霞 高林 贺维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多巴胺(dopamine,DA)神经元分化的机制,为临床上应用细胞移植替代治疗诸如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获取胎龄14.5d的SD大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10μg/L)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0μmol/L)分别或联合对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进行诱导。诱导2周后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RT-PCR检测NSE、TH及转录因子Nurr1和Lmx1b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表明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较对照组NSE和TH阳性率高,且IL-6和BDNF联合处理组较单用IL-6或BDNF处理组的细胞阳性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仅有NSE的表达,而IL-6处理组、BDNF处理组及2者联合处理组均有NSE、Nurr1、Lmx1b和TH mRNA的表达。结论:IL-6和BDNF均可在体外诱导胎鼠纹状体神经前体细胞向DA神经元分化,并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多巴胺神经元 白细胞介素-6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52
3
作者 常娜 鲁广秀 张建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型(atherothrombosis,A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改良TOAST分型中AT型的分型标准从近3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取选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型(atherothrombosis,A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改良TOAST分型中AT型的分型标准从近3年住院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取选1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以同期61例无脑血管病者为对照组。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依据Hcy浓度将脑梗死组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组(A组)和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B组)。结果:AT型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颈动脉IMT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A组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无脑血管病变者,且Hcy水平与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TOAST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孙玉华 李保平 +1 位作者 贺维亚 赵静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61-1963,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医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 目的:分析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医院接诊的12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2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抗抑郁剂-帕罗西汀片,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中医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8周,在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HAMD评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D评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HAMA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HAMA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恶心、排尿困难、食欲减退、便秘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率为6.67%(4/6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根据抑郁症患者不同的中医证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改善良好,临床治疗疗效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西医 结合治疗 抑郁情绪 认知功能 改善 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雪艳 李凌 许予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BAE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常规培养24h;溶媒组(S组):加PBS后培养24h;葛根素(Pue)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5g/L(P1组)、1.0g/L(P2组)及1.5g/L(P...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BAE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组):常规培养24h;溶媒组(S组):加PBS后培养24h;葛根素(Pue)低、中及高剂量组:分别加入终质量浓度为0.5g/L(P1组)、1.0g/L(P2组)及1.5g/L(P3组)的Pue,再培养24h。另取细胞,同上分组,均于加药前2h加入L-单甲基精氨酸(L-NMMA),加药后再培养24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结果:Pue可促进BAECs的增殖,升高S+G2/M期的细胞比例,促进BAECseNOS蛋白的表达(F=277.27,570.65,1051.99,P<0.001),而L-NMMA可抑制上述效应。结论:Pue可促进BAECs进入分裂期从而促进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NOS的表达从而上调N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介导的嘌呤能信号在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结肠运动障碍中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林旭红 王慧超 +7 位作者 郭俊玲 房晓鹏 张俊士 郭俊楠 李玉霞 杨瑞林 李铁军 刘建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113-2124,共12页
目的:探讨ATP介导的嘌呤能信号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结肠运动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例AD患者进行研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 目的:探讨ATP介导的嘌呤能信号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相关结肠运动障碍中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1)临床试验:收集我院20例AD患者进行研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血浆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平,同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检查并积分。(2)动物实验:利用AD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MTL、CCK、VIP和NO水平,HPLC法检测血浆ATP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乙酰胆碱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VIP、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和ATP合酶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2Y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3)离体实验:离体器官浴槽系统观察P2Y受体激动剂α,β-亚甲基ATP(α,β-methylene ATP,α,β-MeATP)对自发性及电刺激诱导的结肠平滑肌收缩的影响,细胞内微电极技术观察α,β-MeATP对结肠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D患者血浆的MTL和CCK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和ATP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VIP无明显变化。患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积分(MMSE)降低(P〈0.05),AD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积分、神经精神问卷(NPI)积分和AD协作研究日常能力量表(ADCS-ADL)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D小鼠4-6 d逃逸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空间探索能力明显降低(P〈0.05),AD小鼠血浆中MTL和CCK水平明显降低(P〈0.01),NO和ATP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VIP无明显变化,AD小鼠结肠表达ATP合酶的水平明显上调(P〈0.05),但ChAT、VIP和NOS无明显改变,同时P2Y受体表达水平升高(P〈0.01)。体外实验表明,α,β-MeATP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对照组和AD组小鼠结肠平滑肌自发性收缩(P〈0.05或P〈0.01),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被Na+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逆转(P〈0.05或P〈0.01),α,β-MeATP在100μmol/L时对AD小鼠自发性收缩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AD小鼠与正常小鼠比较,TTX对100μmol/L的α,β-MeATP的拮抗作用差异也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在10 Hz电刺激诱导的结肠平滑肌收缩中,α,β-MeATP抑制正常小鼠和AD组小鼠的收缩(P〈0.05或P〈0.01),且40μmol/L和100μmol/L时对AD小鼠的抑制作用比正常小鼠明显(P〈0.05或P〈0.01)。平滑肌细胞膜电位实验显示,α,β-MeATP不影响结肠平滑肌膜电位(P〉0.05)。结论:AD患者和AD小鼠血浆中促进胃肠运动的激素MTL和CCK水平降低,抑制胃肠运动的激素NO水平升高,胃肠总体运动功能被抑制;AD小鼠血浆ATP水平升高,同时ATP嘌呤能神经元增加,P2Y受体表达上调;在AD发病中,ATP介导的嘌呤能信号可能通过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从而导致结肠运动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Y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肠神经系统 结肠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常娜 鲁广秀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型(A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因素与血高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出符合改良TOAST分型中AT型的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试验组,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分为高半胱氨酸组(A组)和正常组(B),同期60例无脑血管病...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型(AT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因素与血高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出符合改良TOAST分型中AT型的急性脑梗死120例为试验组,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分为高半胱氨酸组(A组)和正常组(B),同期60例无脑血管病者为对照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量和性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颅外段血管狭窄程度,应用3.0MRI仪器检测颅内段血管狭窄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血清Hcy分别为(20.12±13.06)和(9.69±4.66)μmol·L-1,A组Hcy为(26.13±12.09)μmol·L-1,B组为(9.47±2.42)μmol·L-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IMT为(1.32±0.13)mm,B组IMT为(1.21±0.09)mm,对照组IMT为(0.82±0.18)mm。试验组Hcy浓度与IMT呈直线相关关系(r=0.565,P<0.05),而A组Hcy浓度与IMT这种直线相关性更为显著(r=0.777,P<0.05),A组检出斑块47例(68.12%),发现斑块156个,其中不稳定斑块99个(63.46%),稳定斑块57个(36.53%),多发性斑块患者(斑块记数>3个)32例(68.09%);B组检出斑块30例(58.82%),发现斑块98个,其中不稳定斑块53个(54.08%),稳定斑块45个(45.92%),多发性斑块患者17例(56.67%)。Hcy与颈动脉斑块数量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28,A组两者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为0.709。A组出现颅外和颅内段血管狭窄率高于B组,轻中度血管狭窄率A组低于B组,但重度狭窄率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AT亚型急性脑梗死相关,随着Hcy值增高颈动脉斑块形成增多,脑动脉狭窄发生率增加且狭窄程度也会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隙性梗死与皮质、皮质下梗死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大建 聂鹏 +1 位作者 LU Jie LU Dalei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23-725,共3页
目的:研究腔隙性梗死(腔梗)与皮质、皮质下梗死(皮梗)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及与多种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差异.方法:设腔梗组(81例)和皮梗组(87例),以调查表方式调查患者一般状况及血管危险因素;晨起空腹采血分离... 目的:研究腔隙性梗死(腔梗)与皮质、皮质下梗死(皮梗)患者的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异及与多种血管危险因素相关性的差异.方法:设腔梗组(81例)和皮梗组(87例),以调查表方式调查患者一般状况及血管危险因素;晨起空腹采血分离血清,测血糖、血脂,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法测定患者ApoE基因型.结果:①2组基因分布:腔梗组ε3/4+ε4/4型频率(25.9%)明显高于皮梗组(11.5%);ε4频率(17.9%)高于皮梗组(9.8%),P均<0.05.ε3/4及ε4/4的携带者发生腔梗危险度高于皮梗,OR=2.77,95%CI 1.21~6.38,P<0.05.②腔梗组高血压患者多于皮梗组,高血压患者患腔梗,危险度大于皮梗,OR=2.02,95%CI 1.07~3.80,P<0.05,.腔梗组血浆总胆固醇水平高于皮梗组,P<0.05.结论:ε3/4和ε4/4携带者发生腔梗的危险度大于皮梗,这可能和ε4增高TC水平,加速脑小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梗死 皮质梗死 皮质下梗死 载脂蛋白E 基因多态性 血管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迟发性脑梗死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贺维亚 赵雪艳 王朝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84-784,共1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迟发性脑梗死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18例疗效观察
10
作者 鲁广秀 贺维亚 +3 位作者 杨爱兰 刘大建 郭亚 李郭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62-863,共2页
关键词 股动脉介入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联合血清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1
11
作者 耿利娇 陈勇 +3 位作者 张起顺 赵俊 吴春芳 王少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目前关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抵抗素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LP-PLA2、血清抵抗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 目的目前关于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血清抵抗素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转归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LP-PLA2、血清抵抗素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36例。随访时间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价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因素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风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随访期间失访12人,预后不良组48例,预后良好组76例。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患者LP-PLA2水平(OR=2.105,95%CI:1.878~2.413)、血清抵抗素(OR=1.784,95%CI:1.509~2.213)对预后有显著影响。预后不良组LP-PLA2、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268.65±89.02)vs(128.78±76.22)mg/L,(24.36±4.87)vs(20.71±6.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ROC曲线下LPPLA2联合血清抵抗素敏感度为81.35%,特意度为78.26%。结论 LP-PLA2联合血清抵抗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血清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替林加丙戊酸钠对慢性紧张型头痛头痛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玉莹 李郭飞 +1 位作者 冯兴刚 沈群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3,共1页
关键词 慢性紧张型头痛 丙戊酸钠 阿米替林 头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高洋 梁慧敏 +1 位作者 张建磊 许宏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4-95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在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SAH患者100例作为aSA... 目的探讨血清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在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8月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SAH患者100例作为aSAH组,aSAH组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8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另收集本院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CR5、SDF-1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CR5、SDF-1水平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aSAH组血清CCR5、SDF-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AH组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患者血清CCR5、SDF-1水平显著高于Ⅰ~Ⅲ级患者(P<0.01),改良Fisher分级Ⅲ~Ⅳ级患者血清CCR5、SDF-1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级患者(P<0.01)。预后不良组血清CCR5、SDF-1水平及WFNS分级Ⅳ~Ⅴ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CR5、SDF-1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2、0.834、0.9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R5、SDF-1是aSA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65,95%CI:1.366~5.200,P=0.004;OR=2.834,95%CI:1.640~4.897,P=0.000)。结论CCR5和SDF-1与aSAH患者病情相关,可作为预后预测的重要辅助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受体 CCR5 趋化因子CXCL12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