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颜元对《大学》“明明德”的诠释及其工夫论意义
- 1
-
-
作者
赵清文
-
机构
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河南大学洛学与宋学研究中心
-
出处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0,共8页
-
基金
河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专项课题重点项目“宋代洛学核心思想及其传承发展研究”(2023-WHZX-37)。
-
文摘
颜元不满意朱熹等理学家对《大学》“明明德”的解释,尤其不认同朱熹认为“明德”因“气禀所拘,人欲所蔽”才昏而不明的观点。他认为,“明德”贯通于理、气之中,恶是“引蔽习染”的结果,“明明德”之学就是克服“引蔽习染”的影响以恢复善良本性的学问,而气质和形体正是“明明德”的实际下手处。在“明明德”的具体路径上,他反对理学家用讲读静坐的方式来养成德性品质的工夫论,主张“习行”的方法。颜元通过“明明德”诠释所阐发的以行动促成德性的理论,体现了尊重生命、直面生活、重视行动的态度和理念,对于今天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关键词
颜元
明明德
工夫论
德性养成
习行
-
分类号
B249.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