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元对《大学》“明明德”的诠释及其工夫论意义
1
作者 赵清文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3-160,共8页
颜元不满意朱熹等理学家对《大学》“明明德”的解释,尤其不认同朱熹认为“明德”因“气禀所拘,人欲所蔽”才昏而不明的观点。他认为,“明德”贯通于理、气之中,恶是“引蔽习染”的结果,“明明德”之学就是克服“引蔽习染”的影响以恢... 颜元不满意朱熹等理学家对《大学》“明明德”的解释,尤其不认同朱熹认为“明德”因“气禀所拘,人欲所蔽”才昏而不明的观点。他认为,“明德”贯通于理、气之中,恶是“引蔽习染”的结果,“明明德”之学就是克服“引蔽习染”的影响以恢复善良本性的学问,而气质和形体正是“明明德”的实际下手处。在“明明德”的具体路径上,他反对理学家用讲读静坐的方式来养成德性品质的工夫论,主张“习行”的方法。颜元通过“明明德”诠释所阐发的以行动促成德性的理论,体现了尊重生命、直面生活、重视行动的态度和理念,对于今天的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明明德 工夫论 德性养成 习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