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I时代戏剧与电影融合共创的表现及未来展望
1
作者 张相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8-82,共5页
在AI时代,戏剧与电影的融合共创展现出新的趋势与广阔前景。AI技术不仅重塑了戏剧和电影的传统边界,还在沉浸式戏剧、数字演员、剧本共创以及商业戏剧等多个领域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以NT Live戏剧电影项目为例,AI技术的应用将为戏剧... 在AI时代,戏剧与电影的融合共创展现出新的趋势与广阔前景。AI技术不仅重塑了戏剧和电影的传统边界,还在沉浸式戏剧、数字演员、剧本共创以及商业戏剧等多个领域推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以NT Live戏剧电影项目为例,AI技术的应用将为戏剧电影带来诸多变革,包括优化叙事表现力、拓展经典剧目的跨时空演绎、创造动态沉浸式空间、打造个性化观影体验以及增强跨文化传播能力。这些创新推动戏剧与电影在AI时代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时代 戏剧 电影 戏影融合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仍在此》:历史创伤的家庭叙事及隐喻分析
2
作者 宋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74-177,共4页
《我仍在此》以家庭叙事重构巴西军政府时期的历史创伤,通过尤妮斯一家的遭遇展现独裁统治对普通家庭的摧残。丈夫失踪事件引发家庭崩裂,母亲的抗争从私领域延伸至公共领域,子女成长则体现创伤的代际传递。影片运用家庭相册、冷暖色调... 《我仍在此》以家庭叙事重构巴西军政府时期的历史创伤,通过尤妮斯一家的遭遇展现独裁统治对普通家庭的摧残。丈夫失踪事件引发家庭崩裂,母亲的抗争从私领域延伸至公共领域,子女成长则体现创伤的代际传递。影片运用家庭相册、冷暖色调、蚂蚁、茶杯和镜子等符号系统,将抽象创伤转化为诗意隐喻,相册成为抵抗官方叙事的武器,色调变化呈现记忆与遗忘的辩证,蚂蚁象征弱势群体的韧性,金缮茶杯体现创伤修复的可能,镜子则映射身份重构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仍在此》 历史创伤 家庭记忆 影像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延电影作品的题材跨越与风格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红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3-107,共5页
韩延导演的作品时间跨越大,从2002年至2024年,22年共出品15部影片。按照叙事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探索期以青春爱情题材为主,讲述年轻人的情感话题;过渡期开始大片化制作模式,也是多种风格的尝试阶段;成熟期... 韩延导演的作品时间跨越大,从2002年至2024年,22年共出品15部影片。按照叙事特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探索期、过渡期和成熟期。探索期以青春爱情题材为主,讲述年轻人的情感话题;过渡期开始大片化制作模式,也是多种风格的尝试阶段;成熟期以生命主题为题材,主要讲述年轻癌症病人对待生命从迷茫无助到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延导演的作品最终以现实主义的姿态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审美趣味,以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新时代青年人的情感与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题材与类型 青春爱情题材 生命主题 叙事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政治巡视的制度创新
4
作者 刘红旗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0,共8页
政治监督是限制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必要举措和有效机制,制度建设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之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巡视制度提到了战略高度,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对巡视制度进行革命性改造,标本兼治作用越来越明... 政治监督是限制和规范权力运行的必要举措和有效机制,制度建设是管党治党的根本之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巡视制度提到了战略高度,坚持实践探索在前,总结提炼在后,对巡视制度进行革命性改造,标本兼治作用越来越明显。实践证明,党的巡视制度服从和服务于党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主要任务,为破解党内监督难题、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巡视巡察制度 党内监督 制度创新与制度替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进展与优化路径探讨
5
作者 苑伊彬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课程思政是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内涵进行界定... 课程思政是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教学载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内涵进行界定,通过采集与清洗、编码与信度检验等措施,分析课程思政在档案方面研究情况以及融入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从资源整合、机制优化、技术实现等层面提出优化路径与建议,从而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档案资源,推动专业与思想教育模式改革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档案 文化基因 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 学科思维 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闪回叙事的形态演进、视听语言与艺术功能
6
作者 马世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3-76,134,共5页
作为电影艺术中至关重要的叙事技法,闪回叙事在历史演进中主要经历了两种形态,早期形态的闪回与叙事绾合得并不紧密,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作为吸引力手段而存在。叙事形态的闪回在默片、黑色电影等多种类型影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作为电影艺术中至关重要的叙事技法,闪回叙事在历史演进中主要经历了两种形态,早期形态的闪回与叙事绾合得并不紧密,传递有效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作为吸引力手段而存在。叙事形态的闪回在默片、黑色电影等多种类型影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判断电影中的闪回叙事需要借助电影语言中的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闪回叙事也有着独特的艺术功能,可揭示人物心理,也能营造出深沉的历史感。对闪回叙事进行探索的意义在于能推动电影闪回叙事理论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回 电影叙事 艺术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火阑珊》:香港地区地域文化变迁的电影书写
7
作者 李红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1-143,共3页
2023年是香港地区电影近年来的一次“小阳春”,很多值得关注的优秀电影作品接二连三地走到观众的面前。这其中,曾宪宁导演的《灯火阑珊》就广受好评并且斩获票房佳绩。影片将香港地区的时代变迁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巧妙融入市井故事之... 2023年是香港地区电影近年来的一次“小阳春”,很多值得关注的优秀电影作品接二连三地走到观众的面前。这其中,曾宪宁导演的《灯火阑珊》就广受好评并且斩获票房佳绩。影片将香港地区的时代变迁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巧妙融入市井故事之中,不仅体现了香港地区电影的创作共性、丰富了香港地区电影的创作空间,也为研究香港地区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地区地域文化 香港地区电影 《灯火阑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