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法律法规中对民族地区相关概念的误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田烨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目前,在国家的一些立法机关和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或政策文件中对民族地区相关概念的使用非常不规范,例如"少数民族省"、"民族县"、"民族区"等不符合国家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建制。本文对... 目前,在国家的一些立法机关和相关行政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出台的法规或政策文件中对民族地区相关概念的使用非常不规范,例如"少数民族省"、"民族县"、"民族区"等不符合国家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建制。本文对民族地区相关概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规范使用民族地区相关概念的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法律法规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城镇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田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86-91,共6页
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涵盖了保障城镇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权益方面和获得国家帮助权益等方面。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涵盖了保障城镇少数民族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权益方面和获得国家帮助权益等方面。随着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少数民族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城镇化 权益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1707年英国国家整合模式及其对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田烨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9-124,共6页
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通过合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合并建立在国家整合的基础上,采取了整合宗教政策、法律体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形式进行。这种整合模式的实质是对苏格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特殊性的一种妥... 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通过合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合并建立在国家整合的基础上,采取了整合宗教政策、法律体系、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形式进行。这种整合模式的实质是对苏格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特殊性的一种妥协,苏格兰失去了独立国家的地位,但保留了拥有民族特性的公民社会。受英国国家整合的模式的影响,许多苏格兰人对新的联合国家的认同感并不强烈,对本民族的认同胜过了对联合国家的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不可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兰 国家整合 民族认同 民族独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畏兀儿婚俗制度研究
4
作者 郭胜利 陈亮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53-62,共10页
13至15世纪的畏兀儿社会,正处于由佛教、基督教向伊斯兰教转型时期,其婚姻习俗亦随之发生变化。本文以地域和种族为线索,对此一时空范围内畏兀儿婚俗制度及其变化作一分析研究,以期揭示元明之际的畏兀儿社会生活。
关键词 回鹘文书 畏兀儿 婚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明蒙古人政治角色的转换与融合——以明代蒙古世爵吴允诚(把都帖木儿)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松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27-32,共6页
明永乐朝对归附蒙古人的待遇颇为优厚。他们除了得到物质赏赐之外,往往被授予世袭武职,于军卫带俸。其中一些上层将领征战立功,最终跻身世爵行列。吴允诚(把都帖木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吴允诚在明朝的活动,我们可以管窥明朝的内... 明永乐朝对归附蒙古人的待遇颇为优厚。他们除了得到物质赏赐之外,往往被授予世袭武职,于军卫带俸。其中一些上层将领征战立功,最终跻身世爵行列。吴允诚(把都帖木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通过吴允诚在明朝的活动,我们可以管窥明朝的内迁少数民族政策措施,还能够看到附明少数民族极强的适应性。这对于全面把握明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永乐朝 吴允诚(把都帖木儿) 归附 军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朝对近畿达官军的管理——以北直隶定州、河间、保定诸卫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松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1-86,92,共7页
明朝的北直隶地区是安置附明少数民族的重点区域之一。为了能对内附民族进行有效管理、利用其特殊价值,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以达官世官管领达军、宽严结合应对治安事件、坚持达官优遇政策等等。明政府的管理措施在... 明朝的北直隶地区是安置附明少数民族的重点区域之一。为了能对内附民族进行有效管理、利用其特殊价值,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主要有以达官世官管领达军、宽严结合应对治安事件、坚持达官优遇政策等等。明政府的管理措施在将内附达官军改造为明朝倚重的重要军事力量的同时,也推进了内附少数民族内地化的进程。这恰恰是明政府与内附民族双向互动关系呈现良性发展的自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官军 北直隶 管理 内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宁夏漕运新论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松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3-146,共4页
元代宁夏到东胜的黄河漕运主要是为了满足漠北边防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宁夏漕运是把粮食生产(屯田)、运输(水驿)、存贮(仓库)三者结合起来的完整系统。宁夏漕运的存在是黄河沿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也是元代粮食运输灵活性和多样性... 元代宁夏到东胜的黄河漕运主要是为了满足漠北边防和赈济灾荒的需要。宁夏漕运是把粮食生产(屯田)、运输(水驿)、存贮(仓库)三者结合起来的完整系统。宁夏漕运的存在是黄河沿岸平原农业生产发展的结果,也是元代粮食运输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表现。它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元代宁夏农业经济水平和黄河航运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宁夏 漕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州包家族考述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96-101,共6页
青唐大酋俞龙珂原是唃厮啰政权的大将,投降北宋之后,被赐姓包名顺,所属部众迁至岷州一带,并世居此地,始终效忠于北宋王朝,立下不朽功勋,是为包家族之始祖。明代包家族受封土司,世代相袭,其所属十八族就源于古渭州之青唐族。而包家族与... 青唐大酋俞龙珂原是唃厮啰政权的大将,投降北宋之后,被赐姓包名顺,所属部众迁至岷州一带,并世居此地,始终效忠于北宋王朝,立下不朽功勋,是为包家族之始祖。明代包家族受封土司,世代相袭,其所属十八族就源于古渭州之青唐族。而包家族与唃厮啰家族的分分合合,又对西北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州 包家族 十八族 唃厮啰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甘青土司家族文化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甘青地区敕封了大量土司,他们有自己的管辖土地、所属之民、所率土军,家族成员共同生活在固定的土司封地上,并世代相袭,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又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家族文化。甘青土司家族组织结构严密、管理体系完备,...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在甘青地区敕封了大量土司,他们有自己的管辖土地、所属之民、所率土军,家族成员共同生活在固定的土司封地上,并世代相袭,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又以儒家文化为主的家族文化。甘青土司家族组织结构严密、管理体系完备,具有鲜明的宗法文化的特征,他们忠君爱国,保卫边塞,对甘青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青土司 家族文化 宗法 多元 家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行而下不得效——论明朝对元朝服饰的矛盾态度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3期75-80,共6页
元亡明兴,明朝正式规定革除所谓"胡元故俗"。事实上,在明代,包括皇室在内的社会上层并没有真正摈弃元人服饰。本文利用传世图像资料考察明朝禁止民间"胡风"的要求和保持"胡风"的现实反映出的是政治需要... 元亡明兴,明朝正式规定革除所谓"胡元故俗"。事实上,在明代,包括皇室在内的社会上层并没有真正摈弃元人服饰。本文利用传世图像资料考察明朝禁止民间"胡风"的要求和保持"胡风"的现实反映出的是政治需要和文化传承间的矛盾性。两者博弈,后者占上风的结果表现了中华文化多元化的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服饰 明代禁令 皇室胡风 矛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逋族居地与迁徙研究
11
作者 齐德舜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3-121,共9页
在安多地区诸多藏族部族中,陇逋族最鲜明的特色是不断迁徙。从北宋迄民国,陇逋族居地几乎遍布整个安多地区,北宋时期的秦州、阶州、叠州、岷州、青唐城,明清时期的湟水中游地区、玉树地区等都曾是陇逋族的游牧地,有些地区至今还有陇逋... 在安多地区诸多藏族部族中,陇逋族最鲜明的特色是不断迁徙。从北宋迄民国,陇逋族居地几乎遍布整个安多地区,北宋时期的秦州、阶州、叠州、岷州、青唐城,明清时期的湟水中游地区、玉树地区等都曾是陇逋族的游牧地,有些地区至今还有陇逋族后裔在那里生存和发展。对陇逋族曾经活动过的区域进行详细疏理和探讨陇逋族不间断迁徙的原因成为解读陇逋族历史的金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逋族 居地与迁徙 吐蕃部族 安多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达官民族身份的保持与变异——以武职回回人昌英与武职蒙古人昌英两家族为例
12
作者 周松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63-67,共5页
少数民族的同名现象极为普遍。明代内附少数民族多有汉式姓名,似乎可以避免重名,然而汉名的同名现象同样存在,给研究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其中,明朝的回回人和蒙古人中都有汉姓为昌氏的家族,甚至也拥有共同的汉名。本文以这一特殊情况出... 少数民族的同名现象极为普遍。明代内附少数民族多有汉式姓名,似乎可以避免重名,然而汉名的同名现象同样存在,给研究造成一定程度的困扰。其中,明朝的回回人和蒙古人中都有汉姓为昌氏的家族,甚至也拥有共同的汉名。本文以这一特殊情况出发,在比较两个昌氏家族演变的基础上,探讨明朝内附少数民族武职的历史活动,分析其共性与个性,指出不同民族在内地发展的结果也明显不同,也就是说,影响少数民族在内地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其自身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昌英 内附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武时期明朝在宁夏地区的经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松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9-102,共4页
明代宁夏真正成为独立边镇的时间是在永乐初年,此前明朝对宁夏的经略容易受到忽视。元末明初宁夏政权易手的过程,早期宁夏边防体系的构建对于理解宁夏镇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河套弃守前,由宁夏管理其部分地区的现象在洪武三年的军事行... 明代宁夏真正成为独立边镇的时间是在永乐初年,此前明朝对宁夏的经略容易受到忽视。元末明初宁夏政权易手的过程,早期宁夏边防体系的构建对于理解宁夏镇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河套弃守前,由宁夏管理其部分地区的现象在洪武三年的军事行动中就奠定了基础。同样,作为明朝最早出现的边镇之一,宁夏防区还统领了陕北地区的卫所,这一点也不应该被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武朝 宁夏 北元 边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史·赵思忠传》笺证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德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35,共8页
《宋史·赵思忠传》是《宋史》著者为唃厮啰长孙木征所写的一篇传记,写得十分简约,全文仅有四百零八个字,并不足以完整展现木征的一生。本文以此为纲领,采用笺证的体裁,并参照其他史书和文献中的材料,对这篇传记或增补其阙,或考证其... 《宋史·赵思忠传》是《宋史》著者为唃厮啰长孙木征所写的一篇传记,写得十分简约,全文仅有四百零八个字,并不足以完整展现木征的一生。本文以此为纲领,采用笺证的体裁,并参照其他史书和文献中的材料,对这篇传记或增补其阙,或考证其事,或正其讹误,力求更加完整地展现木征的生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赵思忠传》 木征 赵思忠 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史·阿里骨传》笺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齐德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8-36,共9页
阿里骨为董毡养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第三任赞普。阿里骨作为非唃厮啰家族的人物,继承唃厮啰政权的"赞普"之位并长期执政,一方面证明阿里骨具有超常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这一致命缺陷让阿里骨统治的唃厮啰政权走向衰落,... 阿里骨为董毡养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第三任赞普。阿里骨作为非唃厮啰家族的人物,继承唃厮啰政权的"赞普"之位并长期执政,一方面证明阿里骨具有超常的个人能力;另一方面这一致命缺陷让阿里骨统治的唃厮啰政权走向衰落,他的统治也成为青唐吐蕃政权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阿里骨传》 唃厮啰政权 阿里骨 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史·瞎征传》笺证
16
作者 齐德舜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6,共10页
瞎征为阿里骨之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的第四任赞普。瞎征继位之时,唃厮啰政权内部面临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内讧和反叛,外部则遭受到北宋政府发动的新一轮的进攻,内外交困。在这种情况之下,瞎征继位三年就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瞎征为阿里骨之子,系北宋时期河湟吐蕃政权的第四任赞普。瞎征继位之时,唃厮啰政权内部面临着一浪高过一浪的内讧和反叛,外部则遭受到北宋政府发动的新一轮的进攻,内外交困。在这种情况之下,瞎征继位三年就不得不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瞎征执政最终使唃厮啰政权彻底地走向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瞎征传》 唃厮啰政权 瞎征 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史·董毡传》笺证
17
作者 齐德舜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40,共16页
董毡,唃厮啰三子,北宋河湟吐蕃政权的第二任赞普。董毡执政之后,沿续唃厮啰政权"联宋抗夏"的基本策略,使河湟吐蕃政权成为北宋牵制西夏的重要力量,董毡成为继嘣厮啰之后河湟吐蕃又一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关键词 《宋史·董毡传》 唃厮啰政权 董毡 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史·赵阿哥潘传》笺证
18
作者 齐德舜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0,共7页
赵阿哥潘,綠厮九世孙,赵阿哥昌之子。赵阿哥潘归降元朝后随蒙古军南征四川,屡立战功,由同知临洮府事逐步提升为临洮府元帅,成为临洮地区最大的土官,奠定了綠厮家族元明清时期再度辉煌的基础。
关键词 元史·赵阿哥潘传 赵阿哥潘 临洮府 笺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族游学出现的原因与作用探析
19
作者 马晓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46-51,共6页
游学是世界各地常见的一种求知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游学成风,以"求法"、"求经"形式存在的宗教游学也屡见不鲜。回族游学出现既有伊斯兰教提倡尊重知识的原因,又与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形成的游学传统相关,还缘于... 游学是世界各地常见的一种求知方式,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游学成风,以"求法"、"求经"形式存在的宗教游学也屡见不鲜。回族游学出现既有伊斯兰教提倡尊重知识的原因,又与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形成的游学传统相关,还缘于探索伊斯兰教在中国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回族游学的发展使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学派接踵而出、争奇斗艳,回族学者汉文译著佳作源源不竭、名家辈出,伊斯兰教教派门宦如雨后春笋、扎根中土,游学对回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陈出新、开拓创新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游学 原因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洪武朝河套周边地区实际驻军数辨析——兼论明初军数的采信与统计问题
20
作者 周松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8-63,共6页
通行的对明代军数的估算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洪武朝环绕河套的宁夏、陕北、东胜三地区驻军数的统计,获得在缺乏文献记载条件下的数字原貌。在这一分析计算的过程中,笔者对计量法的运用、史料批判、思维模式等方面提出... 通行的对明代军数的估算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试图通过对明洪武朝环绕河套的宁夏、陕北、东胜三地区驻军数的统计,获得在缺乏文献记载条件下的数字原貌。在这一分析计算的过程中,笔者对计量法的运用、史料批判、思维模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强调在推测明军数字时,不能仅限于对数字本身的关注,更多是要注意到影响数字的各种复杂因素的重要意义。因此,在不同的情况下,完全应该发展出带有针对性的推导模式和计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周边 军数 计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