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1952—2011)的研究特征、方法以及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安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7-118,共12页
作为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不仅数量可观,更以其丰富各异而又新颖独创的研究内容、科学实证而又多维独特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元杂剧的内在文学美学蕴涵及外在的文化艺术张力;作为全新的他者... 作为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不仅数量可观,更以其丰富各异而又新颖独创的研究内容、科学实证而又多维独特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拓展了元杂剧的内在文学美学蕴涵及外在的文化艺术张力;作为全新的他者,其必将会进一步拓展中国国内元杂剧研究的视域、为其生成更多的学术思维与理论资源。以此而论,英语世界的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无疑具有独特的学术意义与价值。系统梳理英语世界元杂剧研究博士论文的研究内容、归结其研究特征与方法,并在中西比较寻求差异的基础之上探究其意义与价值,对于新时期的中外元杂剧研究达到有效的"互识、互证与互补",进而迎来一个多元、互通、繁荣发展的广袤空间,无疑具有极大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元杂剧研究 博士论文 特征与方法 意义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变奏——艾米利·勃朗特《呼啸山庄》生态意蕴论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张岩 王双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8,共10页
被称之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的艾米莉·勃朗特是石楠荒原上一朵绽放的奇葩,其浓重的荒原情结不仅是其心灵中肆意滋生的生态意识的体现与证明,也是对罗尔斯顿"价值走向荒野"这一自然哲学的最好注脚和诠释。... 被称之为英国文学中的"斯芬克斯"的艾米莉·勃朗特是石楠荒原上一朵绽放的奇葩,其浓重的荒原情结不仅是其心灵中肆意滋生的生态意识的体现与证明,也是对罗尔斯顿"价值走向荒野"这一自然哲学的最好注脚和诠释。作品中诗意盎然的自然书写、自然和文明的对峙与工业文明批判,以及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建构,无不使作品呈现出摇曳多姿的生态文学景观。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经典蕴藏着如此深邃的具有反叛意识的生态思想,使其独立并超越于当时的文学主流之外而具有了未来指向的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艾米利·勃朗特 自然生态 精神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者反应理论与圣经批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梁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37,共4页
在不同的圣经学者那里,读者反应理论受到不同的对待。对圣经的"受众批评"关注读者身份而非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有人主张在"合理范围内"认可读者自由释经的合法性,有人从文学技巧角度对圣经展开读者反应批评,有人擅... 在不同的圣经学者那里,读者反应理论受到不同的对待。对圣经的"受众批评"关注读者身份而非个性化的阅读理解。有人主张在"合理范围内"认可读者自由释经的合法性,有人从文学技巧角度对圣经展开读者反应批评,有人擅长运用"游移视点"理论透析读者对圣经叙事文本的接受。定位于历史的圣经批评家对激进的读者反应理论予以质疑。瞩目于读者接受的方法论还包括"效应史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反应理论 圣经批评 受众批评 合理范围 游移视点 文学技巧 效应史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务杂志》“译名之争”的传播学透视 被引量:3
4
作者 程小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9,共8页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研究《教务杂志》中的"译名之争"。从传播中符码转换的维度考查发现,为了使传播得以达成,传教士大多致力于确认哪一个中文符码更能引起中国人与传教士间共同的宗教(及语言)经验。从传播中学习的维度切入则发现,传教士要想让中国人接受准确的God观念,就需要保证刺激→反应结的孤立性,共同经验的存在反而会引起反应的含混。然而传教士也发现,影响学习的其他因素会弥补符码选择的不足。译名争论中的这些现象启发我们留意传播中存在的操控的可能性,这为灵活干预文化传播过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务杂志》 译名之争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寄生虫》对阶层对立的荒诞书写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晓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27,共3页
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寄生虫》,在高超的影像语言与流畅的叙事节奏基础上,通过荒诞的剧情探讨了韩国社会当下的贫富差距与阶层对立问题。电影中,下流阶层通过身份扮演的形式谋求阶层僭越,但由于同阶层的资源争夺和上层强烈的界限... 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寄生虫》,在高超的影像语言与流畅的叙事节奏基础上,通过荒诞的剧情探讨了韩国社会当下的贫富差距与阶层对立问题。电影中,下流阶层通过身份扮演的形式谋求阶层僭越,但由于同阶层的资源争夺和上层强烈的界限意识,最终导致其阶层跨越失败。电影中"寄生上流"与"寄生失败"的荒诞寓言给观众带来真实的艺术眩晕,并由此激发起观众对现实社会阶层对立的恐惧而使观众产生对现实真实的强烈眩晕与深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诞 阶层僭越 界限意识 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隐秘之源——以布鲁姆《西方正典》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伟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7-73,共7页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其专著《西方正典》中对莎士比亚有极高的评价,认为莎士比亚不仅是西方经典的中心,而且将持续占据西方经典的中心。具有异常强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作为西方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曾骄... 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在其专著《西方正典》中对莎士比亚有极高的评价,认为莎士比亚不仅是西方经典的中心,而且将持续占据西方经典的中心。具有异常强大的辐射力与影响力。作为西方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的弗洛伊德,曾骄傲地宣称自己发明了精神分析。布鲁姆循着弗洛伊德理论的蛛丝马迹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文学史上已有的以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见长的文学经典,无疑是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学的重要来源之一。莎士比亚对弗洛伊德的影响就是20世纪跨学科领域极具代表性的案例。莎士比亚是善于挖掘人的灵魂,细腻展示人的复杂内心世界的最杰出的天才,而弗洛伊德的学术研究与莎士比亚戏剧的这一创作特色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布鲁姆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弗洛伊德接受莎士比亚影响的基本事实,从而揭开了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重温布鲁姆关于莎士比亚与弗洛伊德之间影响关系的见解,不仅极具学术价值,而且富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罗德·布鲁姆 莎士比亚 弗洛伊德 影响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语堂与北村皈依基督信仰的不同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小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3-226,共4页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 林语堂和北村分别是20世纪初和世纪末较有代表性的基督徒作家,受不同处境的影响,他们走过了不同的皈依之路,以各不相同的心态面对基督教思想,产生了不同的信仰理解。通过他们可以透视整个时代作家的精神历程,而两个不同时代的作家留下的不同轨迹,则为反思当前的神学研究和推测将来的神学动向提供一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北村 基督信仰 汉语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尔王》戏剧冲突中的“王位”与灵魂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会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悲剧《李尔王》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全是围绕王权展开,但他们的灵魂却都不真正适合理想的君王,他们围绕王权的争斗也是他们灵魂的较量;李尔、考狄利娅、奥本尼灵魂高贵,但也都有瑕疵,他们虽具成为好的政治家的潜质,却很难达到哲人的水... 悲剧《李尔王》的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全是围绕王权展开,但他们的灵魂却都不真正适合理想的君王,他们围绕王权的争斗也是他们灵魂的较量;李尔、考狄利娅、奥本尼灵魂高贵,但也都有瑕疵,他们虽具成为好的政治家的潜质,却很难达到哲人的水准。爱德蒙、高纳里尔、里根以新的自然法和马基雅维利哲学为指导,带来的仅是自我的毁灭。莎士比亚将君王和有可能成为君王的人的灵魂一一展现,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君主制的理想状态以及其在现实中会碰到的危机,从而帮助我们形成有益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尔王》 戏剧冲突 灵魂 自然 道德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裘利斯·凯撒》中“政制对决”问题及其意义
9
作者 陈会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1,共5页
《裘利斯·凯撒》剧作虽以凯撒命名,但作为“王”的凯撒却在剧本情节展开的中途离世,这样的结构、形式更利于对凯撒形象的塑造和“凯撒精神”内涵的探讨,亦即理想的君王形象应该是怎样的,以及君主制为何比共和制、民主制更值得肯定... 《裘利斯·凯撒》剧作虽以凯撒命名,但作为“王”的凯撒却在剧本情节展开的中途离世,这样的结构、形式更利于对凯撒形象的塑造和“凯撒精神”内涵的探讨,亦即理想的君王形象应该是怎样的,以及君主制为何比共和制、民主制更值得肯定。无论从政治观点的呈现,还是对剧目主题的解析都可看出,《裘利斯·凯撒》应被视作莎士比亚系列悲剧的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裘利斯·凯撒》 凯撒精神 共和制 君主制 民主制 民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特朗托城堡》文本价值论
10
作者 李伟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02,共6页
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文本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因开启西方哥特小说创作先河而获得的文本价值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善于设置迷宫般的悬念和不断交叉移动的多重视角叙事,又是该文本能唤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 作为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哥特小说,《奥特朗托城堡》的文本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因开启西方哥特小说创作先河而获得的文本价值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善于设置迷宫般的悬念和不断交叉移动的多重视角叙事,又是该文本能唤起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特朗托城堡》 新颖性与独特性 叙事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话题:修辞学批评(三)--《新约》修辞批评纵览 被引量:2
11
作者 谭学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42,共6页
《新约〉修辞批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圣经文学研究的成就和特征。以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成就卓著,基督教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既存在尖锐张力又异中有同,二者均为有关辞令、雄辩、说服的艺术。《新约〉修辞批评始于宗教... 《新约〉修辞批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圣经文学研究的成就和特征。以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成就卓著,基督教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既存在尖锐张力又异中有同,二者均为有关辞令、雄辩、说服的艺术。《新约〉修辞批评始于宗教改革时期,至20世纪中后期取得多项实绩,形成一些既定的运作规程。现代修辞理论对《新约》修辞批评的深化发生了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约〉 修辞批评 古典修辞学 现代修辞理论 实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博尔赫斯对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的接受
12
作者 姚萌萌 李伟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100,共8页
享誉世界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对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从理论上阐发了对哥特小说的深刻见解,而且创作了具有典型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他将哥特式神奇魔幻的叙事形式与拉美现实相结合,为探索拉美文学叙事新模式做出了... 享誉世界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对18世纪英国哥特小说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仅从理论上阐发了对哥特小说的深刻见解,而且创作了具有典型哥特式风格的小说。他将哥特式神奇魔幻的叙事形式与拉美现实相结合,为探索拉美文学叙事新模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表面上看,英国哥特小说对博尔赫斯个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实则却也藉由博尔赫斯,构建出了前者与20世纪拉美小说重要叙事形式之间影响与接受关系的重要路径。博尔赫斯对哥特小说的理论阐释及其创作模式的移用,直接影响了拉美新小说的发展方向,而其创新与变异,也对拉美新小说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赫斯 英国哥特小说 拉美新小说 魔幻现实主义 影响与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