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安全:传统武术传承人保护的新视阈 被引量:31
1
作者 洪浩 胡继云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58,共6页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正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和实践者,传统武术传承人是我们维护民族...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霸权",正不断对民族文化进行侵蚀性的扩张,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已成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文化安全由此而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和实践者,传统武术传承人是我们维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安全必须予以关注的重要内容。作为系统掌握某一拳种的技术和理论并引导该拳种发展的代表人物,传统武术传承人大多处于"自生自灭"状态,拳种的挖掘整理工作处于"沉睡"状态,拳种的传承方式处于"自然自觉"状态,个别拳种处于"政府扶植"状态。基于此现状,在文化安全视阈下探讨了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机制,进而对其进行了法学层面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安全 武术传承人 传统武术 保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武术教育——定位、现状、对策 被引量:83
2
作者 刘文武 杜杰 胡海旭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4-68,共5页
学校武术教育问题是每一位武术教育者永恒的关注。针对其长期以来虽经多方理论探讨却未能产生实质性进展的问题,立足武术教学的实际,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对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现状反思、发展对策三个具有紧密逻辑关... 学校武术教育问题是每一位武术教育者永恒的关注。针对其长期以来虽经多方理论探讨却未能产生实质性进展的问题,立足武术教学的实际,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法、访谈法,对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现状反思、发展对策三个具有紧密逻辑关系的方面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学校武术教育的主旨定位与武术教学实施中的内容载体明显错位,而教学内容与学生对武术的实际需求不相一致正是造成"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关键致因;提出由操返拳是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路径,师资入手是打通教学内容改革路径的保障,并指出了改变武术师资知能结构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武术教育 教学内容 武术师资 知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兼论《武林大会》电视节目的意义及发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洪浩 田文林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42,共4页
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 历经以"中华新武术"、武术运动会和"土洋体育之争"为代表的三个文化层面上的剧变,武术现代化走上了西化之路。武术现代化的推进夯实了国内发展的坚实基础,营造了国际化发展的良好局面,使武术提升到"进奥"的高度。武术现代化的困窘,引发了人们对西化模式的反思与对本土化模式的呼唤。在"国术国考"与"打练结合"探索的基础上,依托拳种、真打实斗、三大武术运动形式相统一的《武林大会》,创新了武术现代化的模式。《武林大会》的发展,应以体现武术的"内圣外王"为价值指向,突出拳种的技法特点,建立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现代化模式 探索 创新 武林大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进程中武术教育新理念与体系重构 被引量:40
4
作者 洪浩 田文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2-58,共7页
探讨武术现代化发展,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遵循"解构——建构"这一武术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对近10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梳理。首先对武术教育的现代化发... 探讨武术现代化发展,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且不能回避的问题。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遵循"解构——建构"这一武术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对近10年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梳理。首先对武术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反思,提出武术教育由师徒传承向学校教育转型后的今天,武术教育的文化个性湮没在体育共性之中,武术教育的竞技化模式弱化了武术的教育功能,中小学武术教育与民办武术教育发展错位。在对现有武术教育体系进行解构之后,分析了当代武术教育的文化使命,探讨了以人为本、回归传统、多元和谐的武术教育新理念,进而从武术教学评价变革、武术教学内容改革、武术教学方法探索、武术师资培养模式创新4个方面对现代化语境下的武术教育体系进行了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教育 现代化 理念 体系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武术与养生之历史关系的思考 被引量:22
5
作者 曲天敏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8-90,共3页
武术与养生的结合,无论是简单的养生术的移植,还是部分训练手段的融合,抑或是观念性的改造,对于传统武术的自身发展来说,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的,传统武术对古代养生的引进与消化,给武术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是益... 武术与养生的结合,无论是简单的养生术的移植,还是部分训练手段的融合,抑或是观念性的改造,对于传统武术的自身发展来说,都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无论是作为手段,还是作为目的,传统武术对古代养生的引进与消化,给武术发展带来的更多的是益处与实惠。我们应该懂得并学会利用这种转化,更好地思考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养生 历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武术观视野下武术发展六论 被引量:15
6
作者 洪浩 田文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48,共6页
在大武术观的视野下,对武术发展中的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门户之争与融汇百家、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标准化与百花齐放等6个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中国武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支撑与思考。
关键词 武术 大武术观 标准化 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村“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考证——兼论《太极拳论》的作者 被引量:2
7
作者 樊艺杰 樊艺勇 王旭浩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博爱县唐村因为《李氏家谱》而被众多史学家、太极拳研究专家所关注。唐村的千载寺是我国无极养生文化、武术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十力和尚)对僧众、信众提出5条戒律,其一"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要求弟子在... 博爱县唐村因为《李氏家谱》而被众多史学家、太极拳研究专家所关注。唐村的千载寺是我国无极养生文化、武术文化最早发祥地之一。千载寺住持李道子(十力和尚)对僧众、信众提出5条戒律,其一"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要求弟子在没有成"功器"的时候,不要轻易讲出自己的师门与传承。自此而后。"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成了千载寺武术律条,形成了严以律己、不图虚名和谦虚谨慎的传统。通过对"未成功器,勿名师门"的评释,认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植根于佛、道、儒三教文化;通过"未成功器,勿名师门"对唐村一带习武群体影响的分析,得出武禹襄在舞阳北舞渡盐店所抄得的《太极拳论》为唐村李氏后人李鹤林所作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未成功器 勿名师门” 拳谱 《太极拳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运动训练的哲学思考——基于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相融合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乔凤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4-100,共7页
基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从"我"即经验心与超验心谈起,对"我"的能力提高方式即建构经验心与彰显超验心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运动训练中的能力培养方式,并把运动训练中的能力培养方式即建构经验心与彰显超验心分别... 基于中国传统的哲学理念,从"我"即经验心与超验心谈起,对"我"的能力提高方式即建构经验心与彰显超验心进行了分析,进而论述了运动训练中的能力培养方式,并把运动训练中的能力培养方式即建构经验心与彰显超验心分别改称为更容易被现代人理解与接受的外向训练与内向训练。外向训练与内向训练,是运动训练的基本模式;把经验训练与科学训练相结合进行外向训练,以坚定信念坚持内向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的理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赛与训练 体育哲学 经验心 超验心 外向训练 内向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