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GRP/CGRPR抗体药物作用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邢聪 彭峰浩 +1 位作者 乔春霞 吕梦蝶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2-917,共6页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多肽,被证明与疼痛相关,引发了针对CGRP及其受体(CGRPR)的小分子拮抗剂的研发热潮,但多因较大的肝毒性宣告失败。抗CGRP或其受体的抗体因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性特别是更低的肝...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中广泛存在的多肽,被证明与疼痛相关,引发了针对CGRP及其受体(CGRPR)的小分子拮抗剂的研发热潮,但多因较大的肝毒性宣告失败。抗CGRP或其受体的抗体因较高的特异性、安全性特别是更低的肝毒性引起广泛的关注。该文综述CGRP及其受体的结构、功能以及抗CGRP/CGRPR相关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为CGRP相关疾病的机制探索和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受体 抗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痘病毒主要表面抗原蛋白及其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青 张萌萌 +3 位作者 于吉军 冯健男 魏寅祥 王晶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19-630,共12页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淋巴结病为主要临床特征。2024年9月刚果(金)暴发的新型MPXV CladeⅠb变异株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现有病毒防治体系的不足。尽管改良...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皮疹及淋巴结病为主要临床特征。2024年9月刚果(金)暴发的新型MPXV CladeⅠb变异株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揭示现有病毒防治体系的不足。尽管改良减毒天花疫苗对MPXV感染有交叉保护,但其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安全风险问题。目前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替考韦马特虽显示出治疗MPXV感染的潜力,但治疗效果有限,且存在病毒耐药性的问题。单克隆抗体(mAb)可通过靶向病毒关键膜蛋白发挥中和作用,兼具检测、预防与治疗功能,已成为突破现有防治瓶颈的重要策略。本文系统综述了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MPXV的生物学特性和其主要免疫原性结构蛋白(如A29L、M1R、H3L、E8L、B6R和A35R等)的功能特征,并重点聚焦针对这些关键靶点的mAb的研究进展,详述其中和效力和体内外保护效果,并探讨多种mAb联用提升疗效和克服耐药性的策略。旨在为深入理解MPXV的免疫原性、加速开发高效安全的抗MPXV治疗性抗体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同时为应对猴痘疫情、制定精准防控和治疗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病毒 结构蛋白 成熟病毒粒子 包膜病毒粒子 免疫原性 单克隆抗体 抗体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糖蛋白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楠 郝相君 +1 位作者 柴立辉 肖鹤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8-1245,共8页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的患者住院治疗。除接种疫苗和采用抗病毒药物抵御流感外,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具有交叉反应性和靶向性而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广泛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并中和多... 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每年导致数百万的患者住院治疗。除接种疫苗和采用抗病毒药物抵御流感外,单克隆抗体疗法因具有交叉反应性和靶向性而成为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广泛反应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并中和多种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对感染的小鼠也显示出良好的保护作用,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具有高度潜力。本综述就近年来靶向甲型流感病毒的两种重要表面糖蛋白HA和NA的广谱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广谱 交叉反应性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靶向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4
作者 蔡军雨 李霞 +2 位作者 冯健男 李慧 王晶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47-1655,1664,共10页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 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ME)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是肿瘤发展和转移的重要推动因素。近年调控TME以逆转肿瘤进程作为治疗策略备受关注。为精准评估肿瘤患者治疗效果并协助临床方案决策,急需准确有效的TME标志物与相关预测模型。纤维连接蛋白是一种具有多个结构域的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在生理和病理过程扮演关键角色。其中,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FN-EDB)在调控ECM与细胞间相互作用中具有重要功能。在活跃的组织重塑过程中,尤其在血管生成中,FN-EDB表达上调。研究显示,FN-EDB还参与调控肿瘤发生的多个关键环节,包括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影响免疫逃逸机制发展、促进肿瘤血管生成以及导致化疗耐药性产生等。因此,将FN-EDB作为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开发相关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临床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FN-EDB在TME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该靶点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肿瘤治疗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纤维连接蛋白额外结构域B 细胞外基质 靶向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连接⁃N⁃乙酰葡糖胺糖基化蛋白质的富集方法
5
作者 孟领航 张威 王佳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3-473,共11页
O-连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将N-乙酰葡萄糖胺添加到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的一种丰富的、独特的翻译后修饰,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明确O-GlcNAc修饰位点是探究其在相关... O-连接-N-乙酰葡糖胺(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将N-乙酰葡萄糖胺添加到细胞核和细胞质蛋白质的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上的一种丰富的、独特的翻译后修饰,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明确O-GlcNAc修饰位点是探究其在相关疾病中调控机制的前提,同时也是临床诊断和靶向干预的关键。本文介绍了近年来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修饰位点的富集方法,包括抗体和凝集素、化学酶法、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法和非天然糖代谢标记等;此外,“凹凸理论”、“定点活化”等靶向标记特定组织内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策略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同时基于“一石多鸟”的多功能酶法标记,以及“一锅法”分析多种糖链结构等方法也将极大促进糖蛋白组学的快速发展。总之,开发更加高效、特异的糖蛋白富集策略,将对阐明包括O-GlcNAc在内的异常糖基化修饰在相关疾病中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蛋白 O-连接-N-乙酰葡糖胺修饰 蛋白富集 代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标记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佳佳 李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6-283,共8页
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关键,缺乏有效靶标仍然是肿瘤靶向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糖代谢标记以其可以进行活体标记并且具有密度高、毒性低、干扰小等特点,使其能够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基于糖代谢标记策... 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是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关键,缺乏有效靶标仍然是肿瘤靶向治疗面临的主要问题。糖代谢标记以其可以进行活体标记并且具有密度高、毒性低、干扰小等特点,使其能够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基于糖代谢标记策略,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半抗原、抗原、化疗药物及细胞毒性药物等的标记,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或激活机体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还可以通过标记免疫细胞增加其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糖代谢标记在肿瘤靶向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天然糖 糖工程 代谢标记 靶向治疗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氨基半乳糖(LPS/D-GalN)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何佳 刘根玉 +2 位作者 张耀林 张军 王庆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待其稳定贴壁生长后,加入(0.1、0.5、1、5)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5 mg/mL D-GalN进行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丙氨酸氨... 目的建立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LPS/D-GalN)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原代肝细胞,待其稳定贴壁生长后,加入(0.1、0.5、1、5)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5 mg/mL D-GalN进行处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上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反映肝细胞损伤.诱导骨髓来源巨噬细胞成熟,通过1μg/mL LPS刺激巨噬细胞产生TNF-α;巨噬细胞培养上清联合5 mg/mL D-GalN或50 ng/mL放线菌素D(ActD)处理原代肝细胞24 h,检测ALT活性、显微镜观察细胞损伤情况.原代肝细胞和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共培养,LPS联合D-GalN或ActD对共培养体系处理24h,检测共培养细胞上清ALT活性、显微镜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结果TNF-α和D-GalN联合处理原代肝细胞,细胞培养上清ALT活性升高,表明肝细胞发生损伤.LPS刺激BMDM表达TNF-α明显增加,BMDM上清联合D-GalN能引起肝细胞培养上清ALT活性升高和肝细胞皱缩、破碎.肝细胞和BMDM共培养体系中,LPS联合D-GalN能够引起肝细胞损伤;但LPS联合ActD不能引起肝细胞损伤,显微镜观察发现巨噬细胞大量变圆、皱缩,提示巨噬细胞早于肝细胞发生死亡.结论LPS/D-GalN能在体外诱导肝细胞损伤;在利用BMDM和原代肝细胞共培养体系评价损伤效应时,应当用D-GalN而不是ActD作为转录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D-氨基半乳糖(D-GalN)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肝细胞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