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2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休闲区的形成及其驱动机制——以河南开封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玉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4,共7页
构建城市核心休闲区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课题。文章提出了核心休闲区(CLD)的概念内涵,认为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休闲经济单元;是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辅以文化、体育娱乐、特... 构建城市核心休闲区已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趋势和热点课题。文章提出了核心休闲区(CLD)的概念内涵,认为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类型、层次和特色的休闲经济单元;是以景区景点为核心,以旅游产业为主导,辅以文化、体育娱乐、特色餐饮、休闲购物、信息咨询、教育等休闲相关产业,市政交通通达的城市功能区;是城市建成区中休闲企业、公共休闲设施、休闲消费、休闲服务等要素间具有发达的内部经济联系,休闲活动高度集中,具有显著休闲功能的城市空间。在历史文化名城中核心休闲区游憩、旅游承载能力强,文化、旅游、休闲等经济活动高度集中,游憩游客和休闲居民接待量大,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休闲产业高度融合。本文还以开封市这一历史文化名城为案例,探讨了历史文化名城核心休闲区的形成机理,其驱动机制表现为政府调控与城市管治、空间集聚、场所依赖和产业联动;同时具有历史文化协同拉力和休闲引力的推力双重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休闲区(CLD) 形成过程 驱动机制 城市旅游 开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战历史叙事的建构与博弈:以欧洲胜利纪念日为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艾仁贵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50,共13页
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许多国家设立了“欧洲胜利纪念日”。在纪念日期问题上,美国和西欧国家选择5月8日,苏联和东欧国家选择5月9日,而冷战结束后不少东欧国家又将其从5月9日改至5月8日。纪念日期的差异反映了有关各方所... 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许多国家设立了“欧洲胜利纪念日”。在纪念日期问题上,美国和西欧国家选择5月8日,苏联和东欧国家选择5月9日,而冷战结束后不少东欧国家又将其从5月9日改至5月8日。纪念日期的差异反映了有关各方所建构的二战历史叙事,分别是美国与西欧国家的“自由和解放叙事”、苏联/俄罗斯的“抵抗和胜利叙事”,以及东欧国家的“双重压迫叙事”。这三种叙事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围绕二战历史话语主导权展开激烈博弈,包括二战欧洲战场的起点及其爆发的根源、谁是击败德国的主力,以及东线战场和西线战场的不同地位等问题。欧洲胜利纪念日在二战后的形成和演变进程,是现实政治塑造战争记忆进而改写历史话语的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胜利纪念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叙事 战争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浅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玉英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4-58,71,共6页
旅游规划发展至今 ,旅游形象策划已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规划内容。那么什么是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理论是否完善 ?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 ?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 ?本文就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规划中的形象设计思考视野、如何把握旅游形象设计层面、如... 旅游规划发展至今 ,旅游形象策划已成为其不可缺少的规划内容。那么什么是旅游形象 ?旅游形象理论是否完善 ?有没有存在一些问题 ?应如何对待这些问题 ?本文就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规划中的形象设计思考视野、如何把握旅游形象设计层面、如何确定其旅游形象主题等问题从理论方面进行了浅显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旅游形象 旅游规划 形象策划 形象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的调查和思考 被引量:3
4
作者 曹新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7-61,共5页
2005年11月26日2、7日河南省在我国率先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这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尝试。那么,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能否得到认可,它有什么样的效应?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弄清这些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 2005年11月26日2、7日河南省在我国率先设立了“文化遗产日”,这是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新尝试。那么,文化遗产日的设立能否得到认可,它有什么样的效应?又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弄清这些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游客、媒体和网友对文化遗产日的设立大都持肯定的态度,认为文化遗产日具有众多的积极效应,但游客对文化遗产日的感受不是很好,文化遗产日暴露的问题,将影响着人们进一步参加文化遗产日的可能性。最后,文章对首届河南文化遗产日进行了评价,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日 河南省 认知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传统衙署法律文化引论
5
作者 魏淑民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6-101,共6页
传统衙署和现代法律文化能够产生交集,源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深刻的政治文化传统,即刑名司法是地方行政的应有之义,由此赋予地方各级主官及其衙署多种复合法律功能,几乎涵括了当代中国司法系统中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以及司法局的职能... 传统衙署和现代法律文化能够产生交集,源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深刻的政治文化传统,即刑名司法是地方行政的应有之义,由此赋予地方各级主官及其衙署多种复合法律功能,几乎涵括了当代中国司法系统中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以及司法局的职能,并充分体现在衙署建筑中。河南衙署建筑蕴含了中国传统司法之亲民、教化和息讼的三大基本价值追求,衙署建筑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传统,如面南背北、居中而治、前朝后寝、左文右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衙署 法律文化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禹州阎寨遗址新莽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6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绘图/执笔) +2 位作者 文春峰 韩涛 崔彦春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0,共8页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 2018年,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禹州市阎寨遗址发掘汉代墓葬6座。其中,M5和M7两座新莽时期墓葬形制较为特殊,所见随葬品组合及葬俗特征鲜明,双墓室四人合葬、海蓝宝石珠等在河南地区尚不多见,为了解新莽时期豫中地区的葬俗与社会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禹州市 阎寨遗址 新莽时期 墓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晚商至汉代浮选结果及初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俊杰 郭荣臻 +1 位作者 胡赵建 刘彦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7,共7页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 对河南武陟南东陶遗址东区2023年度发掘中采集的晚商至汉代浮选样品鉴定分析显示,晚商时期先民的粮食作物组合为粟、黍、大豆,作物构成状况指向了粟作在先民农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与中原其他晚商时期植物考古记录具有一定相似性;东周至汉代的考古记录中,以粟、黍为代表的粟作农业仍是先民生业的组成。南东陶遗址的浮选结果为豫西北地区商代至汉代农业结构的探研提供了证据,随着发掘与研究的深入,对这一区域不同时期先民农业经济与生业系统的认识将更加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东陶遗址 晚商至汉代 植物考古 农业经济 生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心与新赋能:数智时代的人文——一个人文语义学的视角
8
作者 张宝明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0,60,共8页
所谓古典心,即人们常说的“古仁人之心”,也是人文之语义的深沉淑世情怀。《诗经·小雅·小旻》道出了人类数千年的初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尚书·虞书·大禹谟》中亦有文乎其文、古奥典雅的十六字真经... 所谓古典心,即人们常说的“古仁人之心”,也是人文之语义的深沉淑世情怀。《诗经·小雅·小旻》道出了人类数千年的初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尚书·虞书·大禹谟》中亦有文乎其文、古奥典雅的十六字真经:“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渊 人心惟危 惟精惟一 诗经 小旻 人文 古典心 小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上海报刊与慈善义演的兴起和发展
9
作者 张秀丽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6,共8页
晚清慈善义演最早在上海兴起与发展,与上海报刊业的发展格局紧密相关。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等开始零星报道侨居上海西人举办的义演活动。虽然这些义演活动影响有限,但其窗口效应不容忽视。以1877—187... 晚清慈善义演最早在上海兴起与发展,与上海报刊业的发展格局紧密相关。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文报刊《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等开始零星报道侨居上海西人举办的义演活动。虽然这些义演活动影响有限,但其窗口效应不容忽视。以1877—1878年“丁戊奇荒”为契机,英文报刊登载西人义演活动的消息开始增多,系统性也有所增强;与此同时,中文报刊也发布论说,呼吁国人效仿西人举行义演活动筹集资金,用于灾荒救济。之后,中文报刊便大量刊登海内外相关义演广告和义演活动资讯,引导国人通过举行义演活动筹款,用于慈善救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新报刊的不断创办,大量义演消息不断被报道、传播,加以社会灾荒不断,义演活动可谓此起彼伏,其中报刊的大力宣介与呼吁功不可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上海 中英文报刊 《申报》 《字林西报》 慈善义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宋代的臣权
10
作者 程民生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32,共12页
臣权,即官员相对于君权的职权。宋代的臣权大致由以下四项组成:法定权力,包括常规职责权力、封驳诏令权力、劝谏弹劾权力;临时权力,包括便宜行事权力、先行后奏权力;抵制君权的权力,包括不奉诏令权力、将帅不奉君令与不遵阵图权力;坚持... 臣权,即官员相对于君权的职权。宋代的臣权大致由以下四项组成:法定权力,包括常规职责权力、封驳诏令权力、劝谏弹劾权力;临时权力,包括便宜行事权力、先行后奏权力;抵制君权的权力,包括不奉诏令权力、将帅不奉君令与不遵阵图权力;坚持异见的权力,包括坚决要求皇帝更改决定的权力、批评皇帝的权力等。其中,既有顺从性权力,也有逆向性权力。臣权的基础是士大夫集团。大臣的自尊自重维护着臣权,比较宽容开明的君权退让促进了臣权。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臣权中占比重较大的限制君权的权力,可谓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之光;将与皇帝争辩视为士大夫之使命,堪称现代知识分子批判使命之先声,其先进性与超前性不言而喻。宋代不是君主独裁,依然是君主专制,臣权之光再明亮,仍是君权的反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权 君权 士大夫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挽续命:宋代货运的速度
11
作者 程民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8,180,共12页
运输速度是衡量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患频繁的宋朝,军需运输速度显得尤为重要。宋廷高度重视运输速度,对官方运输的劳力队伍予以彻底更新,优化了运输行程,规定了运输速度及奖惩。唐宋政府规定的运输的速度标准低于西汉,但在实际... 运输速度是衡量运输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外患频繁的宋朝,军需运输速度显得尤为重要。宋廷高度重视运输速度,对官方运输的劳力队伍予以彻底更新,优化了运输行程,规定了运输速度及奖惩。唐宋政府规定的运输的速度标准低于西汉,但在实际活动中车载军需的规定速度不但超出最低标准,也远超西汉的速度。战时、平时边防地区运输军需仍是民众最沉重、最危险的劳役,付出的劳动和代价远超农业生产。宋代没有建立起一套快速有效的军需物资运输体系,运输成为制约宋代军事行动的核心瓶颈之一。这一困境本质上并非技术装备限制,而是权力运行机制与管理调度的能力滞后所致,折射出传统宋代后勤体系在战争压力下的制度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速度 货运 军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政府的纠错机制述论
12
作者 程民生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140,共9页
宋政府极为重视纠错机制的设计与施行,构建了一张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的网络,以便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保障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宋政府纠错的制度设计,主要有朝廷决策纠错机制,包括朝议纠错、封驳纠错、政令审查纠错;监察纠错机制,包括... 宋政府极为重视纠错机制的设计与施行,构建了一张纵横交错、内外协同的网络,以便及时发现、纠正错误,保障国家机器的良好运转。宋政府纠错的制度设计,主要有朝廷决策纠错机制,包括朝议纠错、封驳纠错、政令审查纠错;监察纠错机制,包括台谏纠错、考课纠错、审计纠错;司法纠错机制,包括鞫谳纠错、录问别勘纠错。宋政府纠错的外部机制,主要有诣阙上诉纠错、舆论纠错、灾异纠错。纠错方式多样、途径多元,既有上级对下级的常规督导,也多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参与,更有臣民对皇帝决策的谏正。宋政府纠错机制取得了较好效果,包括完善制度、调整政策、改善任命、改革机构、平反冤案、改善民生等,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在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时,纠错机制往往失效,对宋朝纠错机制的实效,也不能评价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政府 纠错机制 封驳 鞫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抗日根据地最艰难时期对敌军事斗争中的辩证思维
13
作者 翁有为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7,共12页
1941年春到1943年是华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岁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从1939年初50多个完整县,到1942年最严重时减少到7个县,其中冀南根据地村庄有些距敌人据点、碉堡极近,中间竟无一村之隔。在山东根据地,受到日伪严重蚕食,1942年... 1941年春到1943年是华北根据地抗战最艰难的岁月。在晋冀鲁豫边区,根据地从1939年初50多个完整县,到1942年最严重时减少到7个县,其中冀南根据地村庄有些距敌人据点、碉堡极近,中间竟无一村之隔。在山东根据地,受到日伪严重蚕食,1942年底根据地面积比1940年时缩小约三分之一。在晋察冀边区,由于侵华日军对根据地连续进行“扫荡”“蚕食”和“封锁”,边区军民面临抗战开始以来最艰苦、困难和危险的时期。这表明,华北各敌后根据地均已面临着极端严重和极端危险的生存空间。为扭转此危机,各根据地运用抗战军事智慧、机制和谋略,以弱搏强,避实击虚,机智、灵巧、英勇但艰难地进行反“扫荡”。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反“扫荡”过程中都各有出奇制胜的成功战例和奇迹,显示了我之劣势与敌之优势相互转换易位的辩证过程。而在反敌“蚕食”、反敌“囚笼”过程中,根据地所采用的敌进我进战略战术,更集中体现了辩证思维的精准运用,敌后武工队的纷纷出现,使敌后“一天两个世界,白天是日本人的世界,晚上是八路军的世界”。由此,敌人的军事优势逐渐消失,敌后根据地逐步度过最困难和危险时期,至1944年华北各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各根据地不仅战胜危机并获得了迅速恢复与发展,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东方战场的持久坚守与支撑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敌后根据地 抗战最困难时期 军事战略战术 辩证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劳工神圣”到“牛马不如”:中共早期期刊的“劳动(者)”启蒙逻辑
14
作者 张秀丽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6-167,共12页
在中共早期期刊中,《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集中关注“劳动(者)”这一重要问题。“劳动(者)”问题成为这些刊物关注和研讨的主题,固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了“劳工神圣”有关,更与他们意识到神圣的劳工并不知道自... 在中共早期期刊中,《劳动界》《劳动者》等刊物集中关注“劳动(者)”这一重要问题。“劳动(者)”问题成为这些刊物关注和研讨的主题,固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知识分子意识到了“劳工神圣”有关,更与他们意识到神圣的劳工并不知道自己神圣有关。在用“劳工神圣”启蒙劳动者时,《劳动界》等中共早期期刊结合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无产者理论,将人力车夫等非现代工人、农民等非无产阶级都纳入中国劳动者的范畴。为了把这些劳动者夯实为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劳动界》等期刊结合中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运用于中国阶级分析和劳动者苦难诠释之中,塑造了“牛马不如”的中国劳动者形象,以自然而然地提出中国革命的目标和中国的前途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神圣” 劳动(者) 剩余价值理论 中共早期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演化——基于SSM方法的分析 被引量:55
15
作者 曹新向 苗长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7,共7页
运用SSM分析方法,并结合河南省入境旅游的增长性,对河南省1991-2006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1-1996年、2000-2006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阶段的入境... 运用SSM分析方法,并结合河南省入境旅游的增长性,对河南省1991-2006年的入境旅游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991-1996年、2000-2006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个阶段的入境旅游客源结构效果都较好;1991-1996年和2000-2006年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较强,区域有较多的客源市场发展迅速;但1996-2000年竞争力降低,地位下降,这与国际经济发展环境、全国旅游发展背景和河南省自身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市场分析方法,SSM方法在客源市场的竞争优势分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发现客源市场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的竞争地位变化。如河南的日本市场,如果对它在河南省的市场占有率和增长性进行分析,是一个明星市场,但通过SSM分析发现,相对于全国的发展状况,它已经成为一个衰退市场。因此,通过SSM分析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客源市场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份额分析法 入境客源市场 结构演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推行旅游年票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以“一卡游河南”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伟红 曹新向 《旅游科学》 CSSCI 2007年第1期50-55,共6页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以“一卡游河南”为例,分析了大众对推行旅游年票的看法以及推行旅游年票的可行性,并对旅游年票与年票推行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我国旅游年票的推行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旅游年票 门票 “一卡游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民休闲产品开发 被引量:19
17
作者 程遂营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13,共3页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闲暇时间增加,以及悠久文化传统的影响,休闲已呈现大众化趋势,国民休闲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如何利用多样化的休闲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休闲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国民休闲需求,成为政府、业界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闲暇时间增加,以及悠久文化传统的影响,休闲已呈现大众化趋势,国民休闲的大格局正在形成。如何利用多样化的休闲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休闲产品,满足不断增长的国民休闲需求,成为政府、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关心的课题。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数量巨大、内涵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民经济 休闲资源 产品开发 城市化进程 大众化趋势 闲暇时间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商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研讨会(笔谈)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镇豪 李雪山 +2 位作者 李运富 曹建墩 郭旭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42,共14页
主持人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精神、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制度、中国智慧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主持人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精神、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制度、中国智慧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课题之一。殷商文化起源于河南,深入挖掘和传承殷商时期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精神和品格,河南责无旁贷。为此,本期邀请国内殷商文化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以“殷商文化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为题举行座谈研讨,选取部分发言形成以下笔谈。在中原学的视界,如何打造殷商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宋镇豪先生对于提出殷商学研究进行了回应,并在《关于殷商文化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对进一步深化殷商学研究问题从机构设置、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郑州大学李运富院长的《“殷商文化研究”二题》一文,从如何完善殷商文化研究基础与探寻殷商文化渊源两个方面对未来殷商文化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河南大学曹建墩教授的《殷商文化研究的几个维度》一文,从文化价值的维度、常量与变量的问题、空间的维度等三个方面对未来殷商文化的研究提出了构想;河南师范大学李雪山教授的《甲骨学研究的新趋势--商代甲骨非文字资料的研究》一文,从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的含义、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提出的依据、商代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可能突破的空间以及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与社会意义四个方面对甲骨非文字资料研究问题提出了思考;安阳师范学院郭旭东教授的《深化甲骨文字研究推动冷门绝学发展》一文,从甲骨文字发现以来所取得的研究成就与未来的主要任务两个方面对甲骨文字未来研究提出建议。我们期待以“殷商学”的提出和打造,来实现中原学研究在2022年的“开门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殷商文化 甲骨文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规律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玉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00-104,共5页
以河南省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数量规模、聚集态、价格需求弹性等方面探讨省域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规律,得出河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旅游价格富于弹性等规律。运用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河南省1990年到2002年共13年的数据... 以河南省为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从数量规模、聚集态、价格需求弹性等方面探讨省域入境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规律,得出河南入境旅游市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旅游价格富于弹性等规律。运用回归预测模型,根据河南省1990年到2002年共13年的数据进行历史趋势外推,发现河南省入境旅游市场今后10年的市场规模发展速度仍然处于全国低谷区,而入境旅游消费能力发展态势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旅游市场 集聚态 价格需求弹性 趋势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语境下的休闲及相关概念的考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野 《旅游学刊》 CSSCI 2013年第9期109-113,共5页
学界以往多从西方文化语境出发来考察休闲及相关概念,这样的视角存在一定问题。有鉴于此,文章从中国文化语境出发,对休闲及相关语汇的词源予以考察,并适当结合现代休闲学与旅游学的相关理论,对休闲及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关系进行了阐释和... 学界以往多从西方文化语境出发来考察休闲及相关概念,这样的视角存在一定问题。有鉴于此,文章从中国文化语境出发,对休闲及相关语汇的词源予以考察,并适当结合现代休闲学与旅游学的相关理论,对休闲及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关系进行了阐释和辨析。从古人对休闲及相关语汇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休闲观念在中国起源较早,休闲表达的是一种优游闲暇的存在方式和生命态度。通过词源考察可以发现,"休"、"闲"、"游"等字出现很早,且较早被赋予了身心放松的含义。休闲及相关语汇在古籍中出现的顺序依次是:《庄子》中的"闲游"、《韩非子》中的"游戏"、《史记》中的"游闲"、《三国志》注中的"休闲"、《悲哉行》中的"旅游"、《晋书》中的"旅行"。"闲游"与"游闲"的内涵类同于"动态休闲"。休闲及相关概念的关系是,"休闲"涵摄"动态休闲"(游闲)和"游戏","动态休闲"(游闲)涵摄"旅游",大部分"游戏"属于"动态休闲"(游闲)的范畴,"动态休闲"(游闲)和"旅行"的共有部分为"旅游"。休闲、动态休闲(游闲)、旅行、旅游、游戏、竞技的交叉部分为"畅爽体验"。以上休闲及相关概念的阐释和区分,既适合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也符合现代休闲学和旅游学相关理论,从而达成了中西休闲文化某种程度的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游闲 旅游 游戏 畅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