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蛋白联合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卡介苗免疫调节效应的体外研究
1
作者 王明丽 解志刚 +6 位作者 陆寒 施明 胡美茹 于鸣 马远方 沈倍奋 郭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408-1412,共5页
本研究探讨异种蛋白neu-Fc协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卡介苗(BCG)对Th1型和Th2型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鼠neu L2-S2功能域与人IgG Fc区编码序列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 本研究探讨异种蛋白neu-Fc协同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卡介苗(BCG)对Th1型和Th2型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大鼠neu L2-S2功能域与人IgG Fc区编码序列融合,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CHO细胞中获得稳定表达,应用rProtein A 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纯化neu-Fc融合蛋白,应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Ficoll法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MTT法检测融合蛋白对PBMNC的促增殖作用。通过ELISA法检测IL-12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PBMNC经MCF-7细胞上清诱导后,IL-12水平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10nmol/L neu-Fc对PBMNC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与GM-CSF、BCG或者neu-Fc单独作用相比,neu-Fc与GM-CSF、BCG联合作用可显著上调IL-12表达,下调IL-10表达(p<0.01)。结论:neu-Fc具有很好的促增殖作用,GM-CSF和BCG协同neu-Fc能有效诱导Th1型细胞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Fc GM—CSF 卡介苗 免疫调节 IL一10 IL-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4B通过上调RhoA和Rac1促进晶状体上皮细胞迁移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军 马增翼 +2 位作者 李淑莲 刘广超 胡延忠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热休克转录因子4(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是调控新生儿期晶状体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它参与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分化,然而其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利用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HSF4-/-和mLEC/HA-HSF4b细胞为材料... 热休克转录因子4(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4,HSF4)是调控新生儿期晶状体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它参与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和纤维细胞分化,然而其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利用鼠晶状体上皮细胞mLEC/HSF4-/-和mLEC/HA-HSF4b细胞为材料,对HSF4在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调控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重建的mLEC/HA-HSF4b细胞中,高表达热休克蛋白25(Hsp25)和αB晶体蛋白(αB-crystallin).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mLEC/HSF4-/-细胞明显比mLEC/HA-HSF4b细胞的迁徙速度慢(t检验,P=0.0001).应用免疫印迹和半定量RT-PCR实验发现,HSF4b能上调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但后者的表达不受Hsp25和αB-crystallin调控.由此推论,HSF4b通过调控RhoA,Rac1和CDC42的表达参与调控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房的迁徙.这一新发现对解释HSF4b调控晶状体发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4 晶状体上皮细胞 RHOA RAC1 热休克蛋白25 αB-晶体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DR5单克隆抗体对人肝细胞系HL7702的凋亡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军 马远方 +2 位作者 刘广超 李淑莲 卢锋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抗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对人肝细胞系HL7702致凋亡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L7702细胞表面DR5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RA6对HL7702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MTT法检测mDRA6的细胞毒性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 目的:探讨抗人DR5单克隆抗体(mDRA6)对人肝细胞系HL7702致凋亡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HL7702细胞表面DR5的表达。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DRA6对HL7702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MTT法检测mDRA6的细胞毒性作用;Annexin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DRA6导致HL7702细胞呈现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MTT法检测显示在40mg/L浓度下可杀伤39%的细胞;经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3mg/L的mDRA6作用HL7702细胞6h导致25.5%的细胞发生凋亡。结论:mDRA6能够诱导人肝细胞系HL7702凋亡,mDRA6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5 单克隆抗体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TRAQ联用串联质谱鉴定食管鳞状细胞癌差异表达蛋白质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云岗 张天 +9 位作者 谷娟 王广超 向慧妮 刘瑞敏 晁玮霞 贾彩云 韩大正 杨文义 马远方 齐义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2,共8页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结果不仅具有重复性差和覆盖率低等缺陷,并且针对数十至百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的分析非常具有挑战性,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N)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结果不仅具有重复性差和覆盖率低等缺陷,并且针对数十至百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的分析非常具有挑战性,而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N)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使各种组学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本研究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联用串联质谱技术鉴定了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244个(ESCC中,升高和降低的蛋白质分别为119个和125个),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与肿瘤十大特征相关的17个GO条目;以该17个条目包含的117个蛋白质为种子蛋白搜索STRING(http://www.string-db.org)数据库,构建包含96个存在相互作用的PPIN和21个离散蛋白质。用Cyto Hubba算法确定34个中心节点蛋白质和36个瓶颈蛋白质,非重复49个中心节点和/或瓶颈蛋白质中含7个目前已报道的癌基因表达蛋白(PPP2R1A、CTNNB1、ENO1、EZR、TPM4、COL1A1、TPM3),确定与该7个癌蛋白直接相互作用的4个蛋白质(FN1、ITGB1、TAGLN和YWHAZ)可能为参与食管癌变的关键蛋白质,并应用Western印迹实验验证了FN1、ITGB1、TAGLN和YWHAZ等4个关键蛋白质在ESCC中具有显著的表达差异,表明PPIN分析是确定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分子的有效途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中心节点蛋白质 瓶颈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f1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的生长调控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蒋杞英 张智 +1 位作者 王明丽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01-1605,共5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shRNA基因沉默技术,构建Hsf1基因沉默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LC/PRF5肝癌细胞Hsf1、p53和Rb... 目的:探讨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对人肝癌细胞株PLC/PRF5生长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shRNA基因沉默技术,构建Hsf1基因沉默的PLC/PRF5肝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检测PLC/PRF5肝癌细胞Hsf1、p53和Rb蛋白的表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法、平板克隆实验和细胞周期的检测,观察PLC/PRF5细胞株的增殖情况。结果:shRNA-Hsf1能有效地沉默Hsf1在PLC/PRF5细胞中的表达;shRNAHsf1能有效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抑制PLC/PRF5细胞的生长速度和细胞克隆形成率;Hsf1基因沉默可上调PLC/PRF5细胞p53和Rb蛋白的表达。结论:Hsf1基因沉默可通过上调p53和Rb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株PLC/PRF5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肝癌细胞 P53 R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MEF/Hsf1^(-/-)/Hsf1细胞系的重建及Hsf1,SV40T-ag蛋白的表达
6
作者 蒋杞英 张智 +2 位作者 胡延忠 王明丽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18-1223,共6页
目的:重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过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sf1的功能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携带Hsf1全长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blast-flag-Hsf1,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产... 目的:重建热休克转录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过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Hsf1的功能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携带Hsf1全长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WZL-blast-flag-Hsf1,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转染产生病毒的小鼠包装细胞293Phoenix。用病毒上清直接感染MEF/Hsf1-/-细胞,建立Hsf1稳定表达的MEF/Hsf1-/-/Hsf1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sf1和SV40T抗原(T-antigen,T-ag)蛋白的表达。结果:Hsf1蛋白在MEF/Hsf1-/-/Hsf1细胞中的表达比WT/MEF细胞强,而在MEF/Hsf1-/-细胞中没有明显表达。SV40T-ag蛋白在MEF/Hsf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比WT/MEF细胞和MEF/Hsf1-/-/Hsf1细胞强,而SV40T-ag蛋白在WT/MEF细胞中的表达强于MEF/Hsf1-/-/Hsf1细胞。结论:成功建立了MEF/Hsf1-/-/Hsf1细胞系;Hsf1参与了对SV40T-ag蛋白的表达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1 SV40T抗原 转染 逆转录病毒载体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的蛋白质组学
7
作者 张娟 卜旺雨 齐义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0-1108,共9页
大部分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是导致我国华北地区ESCC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亟需筛查ESCC特异性、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期用于ESCC早期诊断、个体化分... 大部分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确诊时已发展至中晚期,临床治疗效果差,是导致我国华北地区ESCC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亟需筛查ESCC特异性、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以期用于ESCC早期诊断、个体化分子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价.与相对稳定、携带遗传信息的基因组不同,蛋白质组具有时空变化特性,由此构成生命活动复杂性的物质基础.在病理情况下,蛋白质组能够精确反映患病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因此为疾病的监测提供了窗口.本文总结了ESCC蛋白质组研究现状及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谱,并探讨了ESCC候选分子标志物的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蛋白质组 蛋白差异表达谱 质谱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通过TAGLN2诱导食管鳞癌EC9706细胞迁移和浸润 被引量:1
8
作者 谷娟 赵云岗 +8 位作者 晁玮霞 韩大正 杨文义 刘瑞敏 贾彩云 郭二涛 崔纪丽 马远方 齐义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2-318,共7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使上皮细胞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并赋予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本研究应用携带TAGLN2特异性沉默序列或无关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感染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建立EC9706 sh TA...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使上皮细胞极性和细胞间紧密连接消失,并赋予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本研究应用携带TAGLN2特异性沉默序列或无关序列的慢病毒载体感染食管鳞癌细胞系EC9706,建立EC9706 sh TAGLN2及阴性对照EC9706 sh Control亚细胞系。以5~80 ng/m L不同浓度或40 ng/m L TGF-β刺激EC9706 sh TAGLN2和EC9706sh Control细胞,发现与EC9706 sh Control细胞比较,EC9706 sh TAGLN2细胞中TAGLN2的表达无明显增加,同时TGF-β诱导的间质标志物如N-cadherin、Vimentin等蛋白质表达无明显升高;上皮标志物如E-cadherin表达无明显降低;TAGLN2的沉默不仅阻断了TGF-β诱导EC9706 sh TAGLN2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增加,并抑制TGF-β信号通路下游分子p-Smad2/3的激活。本研究结果提示,TGF-β可能通过TAGLN2促进食管鳞癌的恶性演进,TAGLN2是潜在的食管鳞癌治疗的分子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TGF-Β TAGLN2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多药耐药细胞建立及干性和上皮间质转化表型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其伟 晁玮霞 +3 位作者 焦叶林 张月静 刘瑞敏 齐义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7-1724,共8页
目的建立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多药耐药细胞株,探讨ESCC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间歇性反复冲击法筛选建立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顺铂(cisplatin,CDDP)、... 目的建立人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多药耐药细胞株,探讨ESCC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间歇性反复冲击法筛选建立对紫杉醇(paclitaxel,PTX)、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顺铂(cisplatin,CDDP)、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等药物具有抗性的多药耐药细胞株EC9706/PDFC,测定EC9706/PDFC耐药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增殖和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干性、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表型变化,分析ABCB1、ABCC1、ABCC2和ABCG2在EC9706/PDFC、EC9706/CDDP和EC9706/PTX中的mRNA表达。结果EC9706/PDFC对PTX、5-Fu、CDDP、DOX、VCR等药物的RI分别为25.8、16.85、15.2、16.85和7.27。与亲本细胞EC9706相比,EC9706/PDFC细胞呈多形性、排列松散,增殖减慢,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侵袭和干性成球能力增加,干性和EMT相关分子表达异常。ABCB1和ABCC1在3种不同的耐药细胞中表达升高,而ABCG2表达却降低,ABCC2升高不明显。结论ESCC多药耐药细胞获得了CSC和EMT表型,为ESCC多药耐药临床评估和耐药逆转提供了细胞模型和潜在靶向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化疗 多药耐药 细胞周期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介苗在关节炎模型小鼠诱导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瑞敏 林波 +2 位作者 朱诗白 白慧玲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探讨在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的诱导过程中,弗氏完全佐剂(FCA)中的卡介苗(BCG)浓度和CIA小鼠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牛Ⅱ型胶原蛋白溶液与含不同BCG的FCA等体积混合乳化,在小鼠... 目的:探讨在牛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的诱导过程中,弗氏完全佐剂(FCA)中的卡介苗(BCG)浓度和CIA小鼠关节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将牛Ⅱ型胶原蛋白溶液与含不同BCG的FCA等体积混合乳化,在小鼠尾根部注射进行免疫。免疫后观察小鼠的相关指标包括体重、发病率、血清TNF-α、关节炎指数及小鼠关节和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与1 mg/ml卡介苗组相比,4 mg/ml卡介苗组诱导的CIA小鼠发病早,关节炎指数、关节和脾脏病理评分升高及小鼠体重下降更明显,血清TGF-α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CIA小鼠诱导时,BCG浓度和CIA小鼠关节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实验中可以根据对动物的要求,选择含不同BCG的佐剂来诱导CIA小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模型小鼠 卡介苗 弗氏完全佐剂 CIA相关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鉴定肝癌血清差异表达的N-连接糖蛋白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明 黄志红 +8 位作者 雷鹏 王明丽 晁玮霞 马瑾 卜旺雨 张娟 牛保华 马远方 齐义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2-489,共8页
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是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极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质异常糖基化与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过程关系密切,人体内至少有50%的蛋白质发生了糖基化修饰.本实验采用IgY12去除血清高... 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是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极差的主要原因之一.蛋白质异常糖基化与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过程关系密切,人体内至少有50%的蛋白质发生了糖基化修饰.本实验采用IgY12去除血清高丰度蛋白、多植物凝集素亲和层析技术分别从20例肝癌和年龄、性别匹配的20例非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纯化N-连接糖蛋白、二维电泳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检测、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鉴定了18个差异表达的糖蛋白和/或其异质体(12种高表达和6种低表达).ExPASy数据库比对结果表明,本实验鉴定的糖蛋白质分子含有至少1个已报道的N-糖基化位点.这些差异表达的糖蛋白属于急性期反应蛋白,分别具有蛋白酶抑制、生物转运、凝血和纤溶等功能,表明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产生的急性期反应物可能是潜在的肝癌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二维电泳 质谱 N-连接糖蛋白 血清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转录因子4b的克隆表达及MAP激酶P38对其磷酸化调控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增翼 张军 +2 位作者 李雪丽 席子明 胡延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目的:构建热休克转录因子4b(Hsf4b)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MAP激酶P38对其磷酸化调控作用。方法:用人心脏cDNA文库为模板,应用囊括Hsf4b全长的引物进行PCR并在Hsf4b cDNA的N-端加入Flag标签。将PCR产物经KpnI和EcoRI酶切后,与该二酶线性化p... 目的:构建热休克转录因子4b(Hsf4b)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MAP激酶P38对其磷酸化调控作用。方法:用人心脏cDNA文库为模板,应用囊括Hsf4b全长的引物进行PCR并在Hsf4b cDNA的N-端加入Flag标签。将PCR产物经KpnI和EcoRI酶切后,与该二酶线性化pcDNA3.0质粒一起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cDNA-Flag-Hsf4b,将克隆好的pcDNA-flag-Hsf4b转染HEK293T细胞,并用抗Flag抗体进行免疫印迹分析,免疫沉淀实验和体内Pulldown实验证明Hsf4b可与MAP激酶P38结合,激酶实验结果显示P38可体外磷酸化Hsf4b。结果:应用基因克隆技术,将人Hsf4b的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和pEBG中。pcDNA-Flag-Hsf4b可在真核细胞HEK293T中表达一个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60000的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Hsf4b可与MAP激酶P38结合,Hsf4b的C-端转录调控区参与和P38的结合,P38可体外磷酸化Hsf4b。结论:实验首次证明Hsf4b可结合并被P38磷酸化,为进一步探讨Hsf4b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新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转录因子4 晶状体 MAP激酶P38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P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瑞敏 王明丽 +4 位作者 孙颖川 张爱红 朱诗白 白慧玲 马远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探讨PCNP在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小鼠关节炎模型(CIA)脾脏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牛Ⅱ型胶原免疫DBA-1/j小鼠,建立CIA小鼠模型;将RA患者分为静止组和活动期组,取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PCNP在牛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小鼠关节炎模型(CIA)脾脏及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使用牛Ⅱ型胶原免疫DBA-1/j小鼠,建立CIA小鼠模型;将RA患者分为静止组和活动期组,取外周血提取淋巴细胞。分别用半定量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CIA小鼠脾脏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C-NP基因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检测CIA小鼠脾脏及患者淋巴细胞中PCNP蛋白表达差异。结果:CIA小鼠的脾脏细胞中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CNP在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增强,RA患者在活动期PCNP表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因和蛋白水平,PCNP在CIA小鼠脾脏和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且PCNP的表达水平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PCNP 表达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血管保护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千帆 彭波 刘瑞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血管保护功能是否发生异常。方法选取DR患者23例DR组)和正常对照21人(正常对照组),提取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HDL。分别使用2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的血管保护功能是否发生异常。方法选取DR患者23例DR组)和正常对照21人(正常对照组),提取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HDL。分别使用2组获得的HDL和相同体积PBS(空白对照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行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观察3组HUVEC迁移能力和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的HDL可以明显促进HUVEC增殖和迁移;与正常对照组HDL相比,DR组的HDL促进HUVEC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明显下降,其中促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约14.8%(P=0.027 1),促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约49.3%(P=0.009 6)。结论 DR患者HDL促进HUVEC增殖和迁移的能力明显下降,即其血管保护功能发生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密度脂蛋白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