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磺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脊液和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曲跃华 陈清 董林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49-750,共2页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脊液、血浆内皮素 1(ET 1)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高血压组 ,牛磺酸组和对照组 3组 ,高血压组和牛磺酸组建立大鼠主动脉狭窄 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 ,牛磺酸组饲料中加牛磺...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脊液、血浆内皮素 1(ET 1)含量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高血压组 ,牛磺酸组和对照组 3组 ,高血压组和牛磺酸组建立大鼠主动脉狭窄 高盐摄入性高血压模型 ,牛磺酸组饲料中加牛磺酸 ,观察 3组大鼠脑脊液、血浆ET 1含量及血压的变化 ,测定脑组织和主动脉组织牛磺酸含量及主动脉肌条的舒缩功能。结果 :应用牛磺酸后 ,高血压大鼠pMA,脑脊液和血浆ET 1水平均下降 (P <0 .0 5 ) ,血管舒缩功能得以改善。结论 :牛磺酸可降低脑脊液、血浆ET 1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高血压 内皮素 大鼠 脑脊液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曲耀华 蒋杞英 符风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44-744,748,752,共3页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BCL-2蛋白 雌激素 表达 大鼠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转移瘤中VEGF及PCNA的表达
3
作者 张鹏远 阎素云 +1 位作者 宋乐 牛光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脑转移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0例人脑转移瘤中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 ,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检测 ,以内减压术取得的 8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脑转移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30例人脑转移瘤中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 ,同时进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检测 ,以内减压术取得的 8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结果 :30例转移瘤与正常脑组织相比 ,均有PCNA、VEGF基因及蛋白高表达 ,其表达水平在不同肿瘤类型中无明显差异。结论 :VEGF基因在人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转移瘤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焦文成 李明善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2-664,共3页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 0 0例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术后转移或开始及确诊为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 ,随机分为镇痛组与未镇痛组 ,每组 50例。镇痛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 目的 :观察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晚期癌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1 0 0例经病理学和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术后转移或开始及确诊为广泛转移的晚期癌症患者 ,随机分为镇痛组与未镇痛组 ,每组 50例。镇痛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 ,泵入吗啡复合液 ,分别于注药前、注药后 1d、2d、7d、1 0d、1 5d采外周静脉血 ,测定IL 2、T淋巴细胞亚群 ,同未镇痛组比较。结果 :镇痛组与未镇痛组患者的IL 2、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自控镇痛 晚期 癌症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程缺血处理的应用及内源性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军 朱启姜 +2 位作者 吕双瑜 张磊 王红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11-1518,共8页
缺血处理(ischemic conditioning)是一种能够对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等,早在1986年被Murry等[1]首次发现。后来发展为远离重要目标器官/组织,间歇阻断远处相对比较耐受缺血的... 缺血处理(ischemic conditioning)是一种能够对重要器官/组织缺血损伤发挥保护作用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等,早在1986年被Murry等[1]首次发现。后来发展为远离重要目标器官/组织,间歇阻断远处相对比较耐受缺血的器官(如肢体等)的血供,进行缺血干预调节,被称为远程缺血处理(remote ischemic conditioning,RIC)。随着研究的深入,RIC的概念不断被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程缺血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源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深动脉起点和肱二头肌长头变异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刘地 胡宝石 +1 位作者 赵元慧 杜耀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101,共1页
肱深动脉通常起于大圆肌下方的肱动脉后内侧壁,起点距肱动脉起点距离约(1.47±1.10)cm[1]。肱深动脉起点高位变异,其外径较粗,类似变异见于旋肱后动脉续为桡侧副动脉,旋肱后、肱深、肩胛下和尺侧上副动脉共干高位起点异1例。
关键词 肱深动脉 大圆肌 肱二头肌长头 内侧壁 尺侧上副动脉 桡侧副动脉 肱动脉 起点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