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影响区城镇化-生态和谐机制与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鹏岩 白家玮 +6 位作者 荣天琪 朱慧儒 张金炳 刘振岳 娄媛媛 王倩倩 周志民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9,33,共6页
本文通过和谐度与耦合度双重评价,利用和谐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黄河下游影响区2005—2018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耦合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 本文通过和谐度与耦合度双重评价,利用和谐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黄河下游影响区2005—2018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水平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耦合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规律,耦合关系在阶段上属于由磨合向高水平耦合过渡的阶段,城镇化发展多滞后于生态环境。(2)黄河下游影响区形成了以郑州和济南为核心的高耦合程度聚集区,且表现出先聚集后辐射扩散的空间聚集与溢出效应。(3)当前研究区城镇经济发展对耦合水平的贡献较大,现阶段城镇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无明显负向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生态 和谐度 耦合协调度 协调发展度 黄河下游影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生空间”视角下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例 被引量:49
2
作者 刘莹 耿文亮 +2 位作者 邵静文 周志民 张鹏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5,共7页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 选取土地变化剧烈的黄河下游地区,基于2000—2017年土地数据和“三生”主导功能分类,探索各类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价值的社会驱动因素,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及生活生产用地转入,生产生态用地转出。用地面积结构为生产生态用地>生活生产用地>生态生产用地>生态用地。(2) 2000—2017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增加18. 7×10^(9)元,生态生产用地贡献最大。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始终呈“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格局,山东滨州、东营等地均ESV高于河南各地市。(3)研究区社会驱动因素呈不同程度的空间分异,人口、农业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为负,第二产业和城镇化影响为正,第三产业影响情况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功能转型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三生空间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OI和OSM路网的住宅生活便利度评价--以郑州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慧儒 张金炳 +3 位作者 张鹏岩 娄媛媛 周志民 王倩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1-87,共7页
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到的97953条有效兴趣点数据,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运用OD成本矩阵、反距离权重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相结合,分析郑州市主城区八类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并从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分... 基于高德地图API获取到的97953条有效兴趣点数据,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区,运用OD成本矩阵、反距离权重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相结合,分析郑州市主城区八类设施的空间可达性及其空间格局。并从2021年7·20郑州特大暴雨的角度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1)从设施空间分布上看,便民服务设施覆盖面最广,分布相对均衡,休闲娱乐设施覆盖面最小,分布最不均衡;惠济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密度值最小,设施配置状况较差,金水区内各类服务设施密度值最大,设施配置状况较完善。(2)从应急避难场所服务面积看,整体服务覆盖率过低,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原区与二七区,其次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仅有一处应急避难所供居民使用,惠济区尚未建设应急避难场所。(3)从生活便利度水平看,三环内生活便利度水平适中,主要集中在京广铁路沿线区域,三环外生活便利度则较差,主要由一级水平区域所覆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可达性 生活便利度 公共服务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 被引量:69
4
作者 张鹏岩 耿文亮 +3 位作者 杨丹 李颜颜 张宇 秦明周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7-288,共12页
基于黄河下游地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程度及转移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 基于黄河下游地区1990-2015年土地利用分类数据,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探究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程度及转移情况,运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重心模型、地理探测器探究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演变及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1)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贡献者,建设用地扩张存在侵占耕地的现象。2)从时间尺度看,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从空间尺度看,县域尺度的高值区逐渐减少,低值区逐渐增加;从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率来看,大部分县区的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现持续降低趋势。3)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集聚程度明显,但有逐渐弱化的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重心始终分布在山东省郓城县,重心迁移与两地区之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差值有关。4)黄河下游地区县域尺度地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是不同驱动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为综合影响指数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分异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演变 空间分异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