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内脏脂肪面积与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鑫 周阳 +5 位作者 邹智 周菁 张潇琳 屈敏 李昊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8名接受QCT体质成分测定且BMI正常的健康成年体检者,根据QCT所测VFA将其分为正常内脏脂肪组(正常组,VFA<10... 目的基于定量CT(Q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8名接受QCT体质成分测定且BMI正常的健康成年体检者,根据QCT所测VFA将其分为正常内脏脂肪组(正常组,VFA<100 cm^(2),n=509)、轻度内脏脂肪蓄积组(轻度组,100 cm^(2)≤VFA<150 cm^(2),n=431)及重度内脏脂肪蓄积组(重度组,VFA≥150 cm^(2),n=418)。分别以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20~40、41~60及61~90岁BMI正常男、女性一般资料、体质成分与TyG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BMI正常人群TyG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各年龄段BMI正常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GPT)、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与TyG指数呈弱-低度正相关(r=0.143~0.459,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TyG指数呈弱-低度负相关(r=-0.410~-0.222,P均<0.05)。各年龄段BMI正常女性LDL-C、VFA及SFA与TyG指数呈弱-低度正相关(r=0.206~0.495,P均<0.05)。谷丙转氨酶(GPT)、TC、VFA及肝脏脂肪含量(LFC)均为BMI正常人群TyG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DL-C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BMI正常人群VFA与TyG指数呈正相关;基于QCT测量腹部体质成分联合血脂指标对预测腹型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冰倩 林冰洁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8-103,共6页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作为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加重了部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探索GAD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研究者的共同目标。GAD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神...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作为最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加重了部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探索GAD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法一直是该领域研究者的共同目标。GAD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神经生物学及神经化学等方面。磁共振成像技术凭借其能够从多个层面揭示大脑结构与功能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GAD神经机制的重要工具。该技术不仅能提供脑结构、功能连接、白质通路及代谢信息,还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GAD的病理过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综述了几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在GAD中的应用价值及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揭示GAD的神经机制、推动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学 神经生物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水成像对早期震颤型帕金森病白质纤维束的研究
3
作者 丁凯玥 申雨 +5 位作者 白岩 魏巍 王鑫惠 周一航 刘硕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良性亚型,研究早期TDPD的改变对了解疾病进展和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由水成像(free water imaging,FWI... 目的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良性亚型,研究早期TDPD的改变对了解疾病进展和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由水成像(free water imaging,FWI)探索早期TDPD的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从而为早期TDPD的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新视角。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Hoehn-Yahr(H-Y)分期1或2的39例早期TDPD患者与38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FWI,识别两组间脑白质纤维束自由水的体积分数(free water,FW)、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FW、FA、MD值并与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Ⅲ(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MDS-UPDRSⅢ)评分、MDS-UPDRS震颤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H-Y分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DPD早期阶段的病理机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在早期TDPD患者中,相对于HC,多条白质纤维束的FW显著升高(P<0.05),表现在胼胝体膝部(t=1.909,P=0.049)和双侧内囊前肢等区域(左侧t=2.194,P=0.049;右侧t=2.064,P=0.048)。TDP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HC,FA值显著降低(TFCE校正前P<0.05),包括胼胝体膝部(t=-1.832,P=0.029)和双侧上纵束等区域(左侧t=-2.012,P=0.034;右侧t=-1.881,P=0.021),提示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神经变性过程。此外,左侧内囊前肢的FW值与MDS-UPDRS震颤评分(β=32.798,P<0.001)和MDS-UPDRSⅢ评分(β=98.496,P=0.012)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临床运动症状的重要因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右侧上纵束的FW值是预测H-Y分期的重要因子(β=0.97,P=0.04)。结论FWI技术可以敏感地检测早期TDPD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TDP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发生了广泛的神经炎性改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临床症状的评价提供新的价值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型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 扩散张量成像 自由水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体格测量、体成分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相关性
4
作者 刘澳 周菁 +9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周阳 李中林 武肖玲 邹智 吕雪 李永丽 李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格检查的1152名中老年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体脂肪质量与体肌肉质量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使用QCT技术测量受试者腰椎BMD值,按照BMI进行分组,分为BMI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为>24 kg/m^(2)),并在两组中分别按照骨量诊断标准进行讨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在BMI正常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臀比、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超重及肥胖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与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5,r=-0.122,r=-0.199,r=-0.168,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26,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9,r=-0.087,r=-0.101,r=-0.187,r=-0.199,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51,P<0.05)。在校正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57,r=-0.212,r=-0.134,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67,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20,r=-0.163,r=-0.126,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59,P<0.05)。结论腰围、腰臀比、BFP、SMI与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腰椎BMD值密切相关,对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管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技术 腰椎BMD 体格测量 体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8
5
作者 王莹 崔颖颖 +7 位作者 王鑫慧 孟楠 冯鹏洋 余璇 袁健闵 杨阳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0,4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three-dimensional ultrashort echo time,3D-UTE)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three-dimensional ultrashort echo time,3D-UTE)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的48例NSCLC患者的3D-UTE影像资料,并利用相关软件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和SelectKBest被用于特征筛选。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性能。Bootstrap(1000次采样)和校准曲线被用于该模型的验证。结果通过SVM算法建立的3D-UTE影像组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96],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6.96%。该预测模型在基于Bootstrap的验证中仍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AUC为0.87(95%CI:0.85~0.89);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SVM算法的3D-UTE影像组学模型可以用来评估NSCLC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望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超短回波时间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ET-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婷 孟楠 +4 位作者 白岩 魏巍 黄准 冯鹏洋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09,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的一种手段。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不仅可以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可以根据斑块破...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的一种手段。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不仅可以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可以根据斑块破裂的脆弱程度,来对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风险进行分层。人们意识到斑块的稳定性和易损性比狭窄程度更重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由动态生物过程(炎症是关键组成部分)驱动的,所以将斑块生物学与斑块结构相结合进行成像可能会提供重要的见解。颈动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无侵入性,不仅可以识别高危斑块,而且还可以测量及检测斑块负担及活动性。作者综述了不同示踪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PET-MRI的作用,包括这种成像方式的原理、当前的限制以及未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斑块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MR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数微积分模型对肺腺癌增殖状态评估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罗与 孟楠 +6 位作者 黄准 魏巍 李自强 付芳芳 袁健闵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单指数、分数微积分(fractional order calculus,FROC)模型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单指数、分数微积分(fractional order calculus,FROC)模型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在评估肺腺癌增殖状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我院病理证实的64例肺腺癌患者,以Ki-67表达25%为界,>25%为高Ki-67组,≤25%为低Ki-67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肺部^(18)F-FDG PET/MR检查,其中DWI采取10个b值(0~1000 s/mm^(2))扫描。比较两组间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空间变量(a microstructural quantity,μ)、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分数空间导数(fractional order parameter,β)、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有无显著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i-67增殖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鉴别效能,并分析各参数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Ki-67组的ADC、D、β显著大于高Ki-67组(P<0.05),高Ki-67组的μ、SUV_(max)显著大于低Ki-67组(P<0.05)。参数D和SUV_(max)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和0.727,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D值(OR:0.421,95%CI:0.245~0.723,P=0.002)和SUV_(max)值(OR:1.022,95%CI:1.002~1.042,P=0.031)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ADC值和D值与Ki-67呈负相关(r=-0.361,r=-0.420),μ和SUV_(max)值与Ki-67呈正相关(r=0.369,r=0.527)。结论单指数、FROC模型和^(18)F-FDG PET均是评估肺腺癌增殖状态的有效手段,其中FROC模型的D值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FROC模型为探索肿瘤组织微环境信息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无创评估肺腺癌增殖状态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Ki-67 单指数 分数微积分模型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代博 王梅云 +4 位作者 闫峰山 贺慧 窦社伟 张孝先 谭红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讨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寻找同时与G1/G2 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 目的:探讨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寻找同时与G1/G2 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等对pNENs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边界是否清晰、肿瘤直径、有无周围组织浸润、增强后强化均匀与否、ADC比值在不同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WI信号及静脉期、延迟期MRI信号在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pNENs病灶呈囊实性、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在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周围组织浸润、较大的肿瘤直径、较低的ADC比值同时与pNENs较高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MRI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且全面评估pENEs的异质性,辅助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