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0a在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楚漫微 陈欢欢 +4 位作者 王倩 王祎玟 李丹 杨淑珺 张翠莲(审校)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在各年龄段中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尽管多种靶向药物的应用已使该类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其仍是一类无法被精准诊断和治疗的疾病。miR-17-92...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来在各年龄段中呈上升趋势,已严重威胁我国女性健康。尽管多种靶向药物的应用已使该类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但其仍是一类无法被精准诊断和治疗的疾病。miR-17-92基因簇作为最早被确定为癌基因的微小RNA(micro RNA,miRNA)家族,其作用机制一直被广泛关注。miR-20a是miR-17-92基因簇中的一员,可通过降低或上调表达的方式发挥转录后调控功能,进而影响下游基因通路,调控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并最终实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进展。根据目前研究进展,miR-20a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中表达特异性升高通常与疾病的恶性进展有关,综述miR-20a在妇科常见三大恶性肿瘤发病机制中作用的最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a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miR-17-92基因簇 微RN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鉴别肺部鳞、腺癌并评估Ki-67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冯鹏洋 孟楠 +6 位作者 黄准 方婷 付芳芳 杨阳 袁健闵 高海燕 王梅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54-558,564,共6页
目的对比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和^(18)F-FDG PET鉴别肺部鳞、腺癌的价值,评估各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肺鳞癌及肺腺癌患者,分析IVIM和^(18)F... 目的对比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和^(18)F-FDG PET鉴别肺部鳞、腺癌的价值,评估各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前瞻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7月—2021年2月经术后病理证实的41例肺鳞癌及肺腺癌患者,分析IVIM和^(18)F-FDG PET图像,分别测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对比分析鳞、腺癌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及诊断效能,并评估^(18)F-FDG PET与IVIM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各参数与Ki-67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鳞癌组的SUVmax(14.63±7.85比7.10±4.30,t=3.995)和TLG值[49.56(25.37,202.29)比15.27(4.63,60.91),Z=−2.007]高于腺癌组(P均<0.05),D、D^(*)和f值显著低于腺癌组[D:(0.97±0.15)×10^(−3)mm^(2)/s比(1.24±0.97)×10^(−3)mm^(2)/s,t=−3.135;D^(*):20.99(9.35,51.72)×10^(−3)mm^(2)/s比40.03(17.44,138.55)×10^(−3)mm^(2)/s,Z=−2.034;f:(21.73±12.16)%比(32.70±11.68)%,t=−2.803;P均<0.05],两组M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20,P>0.05)。D、SUVmax、f、D^(*)和TLG值诊断鳞、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7、0.796、0.749、0.696、0.6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与Ki-67呈正相关(r=0.354,P<0.05),D值与Ki-67呈负相关(r=−0.371,P<0.05),f值分别与SUVmax、MTV、TLG呈负相关(r=−0.359、−0.315、−0.331,P均<0.05)。结论^(18)F-FDG PET和IVIM均可用于鉴别诊断肺部鳞、腺癌,两者诊断效能相似,部分参数与非小细胞肺癌的Ki-67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 腺癌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预后及介入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蒋亚鹏 孙子瑞 +3 位作者 陈同峰 刘煜昊 韩艳 韩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1-165,共5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临床特点、预后及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12例PIVSR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PIVSR)患者临床特点、预后及介入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及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112例PIVSR患者入院时生命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短期(2周)内是否存活分为短期死亡组(n=42)及短期存活组(n=7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并分析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短期存活患者随访1年,分析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依据不同治疗方法绘制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行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5.63,95%CI:1.68~18.83)、入院时心率快(OR=4.52,95%CI:1.33~15.37)、心尖部穿孔(OR=3.30,95%CI:1.01~10.73)为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数值高(OR=0.88,95%CI:0.82~0.94)、合并室壁瘤(OR=0.24,95%CI:0.08~0.67)为短期存活的获益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穿孔直径(HR=2.44,95%CI:1.12~5.32)为随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行介入封堵治疗(HR=0.05,95%CI:0.02~0.12)、LVEF数值高(HR=0.91,95%CI:0.84~0.97)为随访期存活的获益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预后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患者(P<0.001)。结论年龄大、心尖部穿孔、入院时心率快为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穿孔直径为随访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行介入封堵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室间隔穿孔 经皮介入封堵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林鑫 孟华 +2 位作者 杨冠旭 安松涛 陈岩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11期1035-1038,共4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存在往往代表着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与疾病的危急情况和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不断研究,人们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钙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拟对...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现象,其存在往往代表着冠心病的发生及进展,与疾病的危急情况和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近年来,随着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不断研究,人们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钙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本文拟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研究作一阐述,为广大临床医师做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钙化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