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蒙边“置省”探略? 被引量:3
1
作者 柳岳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127,共8页
晚清已降,蒙古等藩部地区危机日甚,为避免各藩部遭俄英日等殖民势力之侵吞,清廷朝野提出诸多方略,在各界建议下,清廷务实地采取了"先实后名"的筹边设省办法。虽然在清政权彻底崩溃前,内外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的"沿边置... 晚清已降,蒙古等藩部地区危机日甚,为避免各藩部遭俄英日等殖民势力之侵吞,清廷朝野提出诸多方略,在各界建议下,清廷务实地采取了"先实后名"的筹边设省办法。虽然在清政权彻底崩溃前,内外蒙古、西藏等传统藩部的"沿边置省"工作未得到真正实现,但这一尝试却不仅为传统藩部向主权国家地方政区之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民国乃至解放后边疆省份的设置,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边置省 清末 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朝顺治时期的投充现象简论
2
作者 蔡禹龙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0,共4页
投充现象古已有之,至清朝顺治时期,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满族入关后,奴隶制度的衰落与汉人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投充现象产生的两大社会原因。在投充泛滥的过程中,投充者异化为"外化之民"、旗人兼并土地的推动力量、新兴的恶... 投充现象古已有之,至清朝顺治时期,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满族入关后,奴隶制度的衰落与汉人恶劣的生存环境成为投充现象产生的两大社会原因。在投充泛滥的过程中,投充者异化为"外化之民"、旗人兼并土地的推动力量、新兴的恶势力。投充冲击了清初的赋役制度,动摇了社会的经济基础;加重了满、汉矛盾,阻碍了秩序的构建;其消极影响遗患于康、雍、乾三代。尽管朝廷屡令禁止投充,并规范旗人主、奴行为以防止投充者作恶,但该乱象并未根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治朝 投充 异化 奴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禁婢举措及其效果评析
3
作者 张秀丽 桑慧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在妇女解放运动影响和国际联盟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颁布《禁止蓄奴养婢办法》,试图采取强迫登记等办法解放婢女。南京国民政府于1936年颁布的《禁止蓄婢办法》,在继承《禁止蓄奴养婢办法》的基础上,对禁婢步骤及善后工作作了... 在妇女解放运动影响和国际联盟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2年颁布《禁止蓄奴养婢办法》,试图采取强迫登记等办法解放婢女。南京国民政府于1936年颁布的《禁止蓄婢办法》,在继承《禁止蓄奴养婢办法》的基础上,对禁婢步骤及善后工作作了更为具体的规定。比如对登记后拒不解放婢女的主人要送交司法机关处理,在解放婢女的同时严禁婢女买卖,等等。但从实际情况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禁婢办法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禁婢举措 婢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宋黄河、汴河基层管理机构及其治水实践——兼论缘河地方政府的协同管理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战扬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4-152,共9页
北宋在严峻的河患治理中形成了层级的基层河道管理组织,其级别最高者是外都水监,外监之下设修河司,修河司之下设河埽司,河埽司之下又设埽所、铺屋,构成隶属关系。汴河沿岸则设堤岸司与导洛通汴司。其基层管理机构的置废及运行受朝中政... 北宋在严峻的河患治理中形成了层级的基层河道管理组织,其级别最高者是外都水监,外监之下设修河司,修河司之下设河埽司,河埽司之下又设埽所、铺屋,构成隶属关系。汴河沿岸则设堤岸司与导洛通汴司。其基层管理机构的置废及运行受朝中政局影响颇深,使河患治理陷入被动。北宋基层河道管理机构长官在仁宗时期以李仲昌为代表,神宗时期以程昉、范子渊、宋用臣为代表,哲宗时期以吴安持、李伟、曾孝广、范子奇为代表,在治水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朝中党争激烈,使河患治理笼罩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北宋缘黄河、汴河地方政府与基层治水机构的职责有协同检视、筹备治河物料;协同抢险救灾、治理河患;协同巡查河堤、日常维护堤防等。北宋后期在协同治水中户部及转运司试图控制水政权力,是矛盾及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河道管理 黄河 汴河 协同治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