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践的思维”、史学观念与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1
作者 周祥森 《学海》 CSSCI 2004年第1期35-35,45-48,共5页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 2 0 0 3年 11月 2 4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 ,主要内容是“15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历史考察”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齐世荣教授和钱乘旦教授运用现代化理论谈了他们对这个问题的体会。11月 2 6日 ,《人民日报》以《进一步认识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主动性》为题 ,报道了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在以往历史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历史。中华民族历来就有治史、学史、用史的传统。在新形势下 ,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 ,不仅要学习中国历史 ,也要学习世界历史 ,不仅要有深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胡锦涛的讲话对新世纪中国历史学 ,特别是中国的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推进意义。为了推动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发展和倡导“治史、学史、用史”的风气 ,本刊特组织一批专家学者 ,以笔谈的形式 ,各抒己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观念 世界史 学科发展 马克思主义 叙事化 实践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与史学评论——《史学的批评与批评的史学》后记
2
作者 周祥森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4-130,共7页
“后记”的写法因人而异,要在真切地表达出学术主体在进行学术作品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述自己的家族身世,梳理自己的学术和思想历程,对于我来说,一则是效法《太史公自序》,二则是谨遵祖训,并可略补唐史有关记载之漏和订留... “后记”的写法因人而异,要在真切地表达出学术主体在进行学术作品生产实践过程中所走过的心路历程。述自己的家族身世,梳理自己的学术和思想历程,对于我来说,一则是效法《太史公自序》,二则是谨遵祖训,并可略补唐史有关记载之漏和订留仙记述之讹。我走上史学评论的学术道路,既是偶然,也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说我在史学评论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这都应该归功于许多前辈学者和友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阳五坦周氏 史学评论科学 思想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纪要
3
作者 洪煜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7-168,共2页
关键词 史学期刊 研讨会 学术规范 学术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平均赋役”的文化考察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振宏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7-67,共11页
平均赋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和赋役政策的指导思想 ,以往研究古代赋役、赋税制度或思想的大量论著 ,对这一指导思想都缺乏研究 ,有所忽略 ,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 平均赋役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和赋役政策的指导思想 ,以往研究古代赋役、赋税制度或思想的大量论著 ,对这一指导思想都缺乏研究 ,有所忽略 ,更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考察这一制度、政策和思想的基本特征。从政治文化、思想文化和社会心理的角度 ,考察“平均赋役”的文化内涵 ,不论对于认识古代赋役制度、赋役政策和赋役思想的基本特点 ,还是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的均平文化 ,都是必须要做的基础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役制度 政策 考察 平均 赋税制度 文化 基础性工作 指导思想 角度 基本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的重要地方制度: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被引量:11
5
作者 翁有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1-58,共8页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实行的督察、管理县级及其以下政权的层级政府制度,它直接援引国民党地方行政层级中的专员制度,间接起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介于省、县苏维埃政权之间的特区苏维埃政府制度。专员制度随着抗...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是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普遍实行的督察、管理县级及其以下政权的层级政府制度,它直接援引国民党地方行政层级中的专员制度,间接起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介于省、县苏维埃政权之间的特区苏维埃政府制度。专员制度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形成、发展和壮大而得到了推行。专员制度及其管理经验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的建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根据地 政权建设 地方制度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 专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李大钊宪政思想的演变(1907—1921) 被引量:2
6
作者 翁有为 张季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9,共6页
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勃兴密不可分。它以西方宪政模式为旨归,是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现代化思潮的一分子。李大钊的宪政思想是同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宪政思想的萌芽、发展和转变深受当... 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与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勃兴密不可分。它以西方宪政模式为旨归,是中国近代社会各种现代化思潮的一分子。李大钊的宪政思想是同清末民初宪政思潮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宪政思想的萌芽、发展和转变深受当时宪政思潮的影响,可以说,李大钊宪政思想的发展历史在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末民初宪政思潮演变的历史面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李大钊 宪政 思想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及今本看《老子》的编纂 被引量:3
7
作者 徐莹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5,166,共9页
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 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著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究《老子》文本的编纂过程提供了可能。对比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和传世的王弼本《老子》可知,从战国到两汉以至魏晋,《老子》的编辑者们对文本的编纂与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锤炼、校订文字;其二,补充、修改文意;其三,调整语序和篇章结构。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编辑活动蕴含着古老而永恒的编辑理念:强调文本的逻辑性、追求文本的统一性。梳理此间编者们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无疑能为中国早期的编辑史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本《老子》 帛书本《老子》 北大汉简本《老子》 王弼本《老子》 编辑加工 编辑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求真乎?经世乎?——傅斯年与钱穆学术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3
8
作者 翁有为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5-122,共8页
傅斯年与钱穆,都堪称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思想的史学大师。傅斯年是科学派的领军人物,治学主实证求真;钱穆实际上则是新儒家学派的中坚,治学主经世。实证求真学派、新儒家经世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中... 傅斯年与钱穆,都堪称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上有着自己鲜明的学术个性和学术思想的史学大师。傅斯年是科学派的领军人物,治学主实证求真;钱穆实际上则是新儒家学派的中坚,治学主经世。实证求真学派、新儒家经世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三足鼎立的三大史学流派。因之,从傅、钱二者的交往和关系看二者的学术思想及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末的学术史是颇有代表意味的,给予吾人的启示意味深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钱穆 史学思想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命·仁·正名知言——孔子思想散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周祥森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148,共9页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 从根本上讲,孔子思想学说是关于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的生命哲学。"天命"观、仁论、政治—文明史观、正名知言说是支撑起孔子生命哲学大厦的四大支柱。孔子"天命"观把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作为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最高的和理想的形式。孔子仁论探讨了现实的人的生命存在本质上的分裂性和辩证地复归于整全的可能性,仁本身构成了现实的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存在既分裂又统一的矛盾性特征。以"文质彬彬"为理想社会目标的政治—文明史观,是孔子"天命"观和仁论的中介,也是使二者成为可能的历史—现实基础。孔子从人的政治生命活动和政治生命存在现实中经验到和体悟到的、并且理性抽象而来的正名知言说,是孔子生命哲学的归宿,并且使孔子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高度重视语言对于存在的意义的哲学家。对《论语》中孔子言语的理解,关键在于解读者个人的本己性体悟,引经据典式的解读不能激活孔子生命哲学、从而使其具有此在当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生命哲学 天命 仁论政治—文明史观 正名 知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军时期女子部队的表现及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满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61,共6页
古代中国女子深受旧社会制度压迫,渴望自由,追求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体,为了摆脱压迫和解放千百万劳苦大众,为了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踊跃加入红军队伍,成为革命军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女兵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表现出... 古代中国女子深受旧社会制度压迫,渴望自由,追求平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群体,为了摆脱压迫和解放千百万劳苦大众,为了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踊跃加入红军队伍,成为革命军队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些女兵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表现出了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为取得红军时期一次次重要战役和战斗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女兵们的大无畏牺牲,捍卫了国家和民族尊严,女子部队的发展亦为现代女军建设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时期 女子部队 表现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有思想的思想史──读《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祥森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当代中国政治思想史》 历史研究 学术价值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元济推动国民教育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满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20世纪初,中国还处在被列强奴役的时期,社会封闭,文化落后,国民认识观念守旧。张元济目睹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萌生了救国理念。他借鉴西方发展经验,提出欲强国必改革,推动国民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他开办通艺学堂,培养人才。他兴办新... 20世纪初,中国还处在被列强奴役的时期,社会封闭,文化落后,国民认识观念守旧。张元济目睹国家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萌生了救国理念。他借鉴西方发展经验,提出欲强国必改革,推动国民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他开办通艺学堂,培养人才。他兴办新式学堂,普及教育之路,昌明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实现救国梦想。他用新式教科书开启民智,实现智民,挽救积贫积弱的中国,培养国家发展的合格之才。他倾心商务印书馆,广纳人才,出精品,强国民,兴中华,造就民族文化精英,服务社会需要。他毕生以推动国民教育为己任,实现富国安邦,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元济 国民教育 新式学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更新换代的20世纪世界史佳作──评《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13
作者 周祥森 王金虎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0-82,共3页
关键词 20世纪 世界史 《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回溯》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变革“突破口”的历史透视——读《包产到户沉浮录》
14
作者 翁有为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5-95,共1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被誉为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兴起,无疑正是这次革命启动的突破口。对于当代中国农村这一重要变革,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徐勇“受历史使命感动的驱动”,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被誉为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而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兴起,无疑正是这次革命启动的突破口。对于当代中国农村这一重要变革,当代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专家徐勇“受历史使命感动的驱动”,花费数载之力,完成了他的研究新著——《包产到户沉浮录》(珠海出版社,1998年出版)。全书共分12章,凡25万言。通观该书,主要有如下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 《包产到户沉浮录》 农村 土地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记》老庄同传发覆
15
作者 徐莹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0-45,共6页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 庄子归属于老子的道家学派是汉代人所做的学术分野。汉人整合老庄的过程中,《史记》对老庄申韩的同传而书无疑具有开拓性的重要作用。《史记》归庄入老并不是因为司马迁没有读懂《庄子》,而是他看到却又舍弃了庄学的思想核心,认为那些不过是空洞虚无的"寓言"而已。这其中的原因,一则是源于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与儒道斗争的社会现实;一则是其"务为治"的指导思想导致了老庄的同传而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老子韩非列传》 老子 庄子 老庄合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军校在红军建设中的作用
16
作者 吕满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18,共6页
红军时期虽然条件艰苦卓绝,但是中共领导人创建红色军校的态度矢志不渝。他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上了创建红色军校的艰难历程。这些红色军校诞生于特殊年代,主要是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实际问题为中心,力求做到课堂与战场、学校与部队紧... 红军时期虽然条件艰苦卓绝,但是中共领导人创建红色军校的态度矢志不渝。他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上了创建红色军校的艰难历程。这些红色军校诞生于特殊年代,主要是以研究中国革命战争实际问题为中心,力求做到课堂与战场、学校与部队紧密结合,学以致用,训战结合。以学为主,兼及战斗。红色军校为人民军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政人才,为打败外来侵略者和推翻国民党统治做出了特殊贡献,也为新中国军校的发展提供了建设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革命时期 红色军校 发展历程 历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批评认识中的四个误区
17
作者 周祥森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1期75-80,共6页
当前学术界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亟须进行严肃的学术批评。但对学术批评,人们却在认识上存在四个误区:一是认为学术成果不具有学术性;二是认为学术批评者是为了追名逐利;三是认为搞学术批评是别有用心;四是认为只有“圣人”或“神”... 当前学术界存在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亟须进行严肃的学术批评。但对学术批评,人们却在认识上存在四个误区:一是认为学术成果不具有学术性;二是认为学术批评者是为了追名逐利;三是认为搞学术批评是别有用心;四是认为只有“圣人”或“神”才有资格做学术批评。结果,在学术批评上出现了所谓“沉默的大多数”。学术界真正的希望不在于他们,而在于那些勇于捅破学术“溃疡”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批评 认识误区 学术腐败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