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双版纳地区森林变化碳效应与生态效益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桂芳 关瑞敏 +3 位作者 夏梦琳 卢鹤立 徐明 郑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8-1129,共12页
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与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和保持碳储量(REDD+),不仅能减少因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而且还可以带来其它生态效益,如减缓森林破碎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等。以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为研究... 减少发展中国家因森林砍伐与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和保持碳储量(REDD+),不仅能减少因森林砍伐和森林退化造成的碳排放,而且还可以带来其它生态效益,如减缓森林破碎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增强水土保持功能等。以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为研究区域,以毁林最严重的1976-2007年为REDD+基线,基于卫星影像,并结合植被指数,提取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计算了研究区的森林碳储量变化。在此基础上,对REDD+的碳汇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系统综合评估。结果显示:(1)1976-2007年间天然林碳储量从占总碳储量的78.24%减少至50.52%,这是造成西双版纳地区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1976-2007年,天然林的斑块数量和平均最近邻距离分别增加了120.00%和25.21%,平均斑块面积下降了71.98%,说明天然林的破碎化程度加剧。从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来看,斑块数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一性指数分别增加了8.16%、51.39%和34.07%;与此同时,平均斑块面积和景观内聚力指数分别下降了26.26%和2.13%,表明研究区整体景观格局朝破碎化方向发展,这和碳排放的增加相一致。(3)该区的土壤侵蚀程度逐年加剧,并与碳储量的减少密切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侵蚀剧烈的区域,其平均碳排放也相对较高。1999年到2007年间,剧烈侵蚀区域的平均碳排放是轻度侵蚀区域的6倍多。这些结果说明:如果REDD+政策得以实施,不仅能减少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的碳排放,而且能带来高的生态效益。从这个角度出发,REDD+的本质可以认为是以"增汇"或"减排"为主导功能,同时提升生态效益的一种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DD+效益 毁林 碳排放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刘威 卫艺炜 +4 位作者 杜金宝 张永瑞 黄双杰 王利妍 孙慕芳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49-1160,共12页
为了探究豫南地区不同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南信阳地区间种板栗、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化学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 为了探究豫南地区不同间作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该研究以河南信阳地区间种板栗、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为试验对象,采用室内化学实验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特点。结果表明:(1)间作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真菌物种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高于间作板栗的茶园,并且三者间真菌群落组成存在显著性差异。(2)在真菌群落结构上,间作茅栗和杉木的茶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是3种间作茶园土壤的主要真菌门类。其中,间作板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担子菌门相对丰度较高,而间作茅栗的茶园则以子囊菌门为主。在属的分类水平上,间作板栗的茶园土壤中红菇属和被孢霉属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间作类型。(3)茶园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群落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间作不同林木的茶园土壤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进一步影响了真菌群落的分布和结构。(4)在真菌营养类型方面,间作板栗和杉木的茶园土壤真菌以外生菌根真菌为主,而间作茅栗的茶园则以未定义的腐生真菌为主。综上认为,豫南地区间作不同林木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和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这些发现为茶园间作树种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优化茶园生态环境和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间作林木 土壤真菌 群落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20年丹江口水库(河南部分)水体面积数据集 被引量:1
3
作者 史志方 崔耀平 +4 位作者 熊广成 刘小燕 闰亚迪 李梦迪 赵浩程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4期443-452,共10页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利用遥感影像对水库边界进行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监测,对于保障南水北调调水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集,通过修正的归一化差异水指数(m NDWI)、增强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利用遥感影像对水库边界进行长时间序列动态变化监测,对于保障南水北调调水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多时相Landsat遥感影像集,通过修正的归一化差异水指数(m NDWI)、增强植被指数(EVI)和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之间的关系,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获取了长时间序列的丹江口水库地表水体空间数据集。本数据集包括了2000–2020年21期丹江口水库水体空间数据,可以为研究丹江口水库水体时空变化提供依据,也可以作为研究该区域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水体边界 Google Earth Engine 水源面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河南省越冬作物分布数据集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晓岩 张兴旺 +5 位作者 乔龙鑫 郑泽琳 潘力 彭洁 杨涵璐 夏浩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2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本数据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融合多源遥感影像,构建了一种物候算法,生成了2019–2021年河南省越冬作物数据集。首先,融合Landsat 7/8和Sentinel-2 A/B影像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时间序列数据集。其次,分析不同物候期... 本数据集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融合多源遥感影像,构建了一种物候算法,生成了2019–2021年河南省越冬作物数据集。首先,融合Landsat 7/8和Sentinel-2 A/B影像构建了高时空分辨率时间序列数据集。其次,分析不同物候期下越冬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物候差异,提取用于分类的物候指标,包括生长季节始期(start of season,SOS)、生长高峰期(start date of peak,SDP)、生长季节末期(end of season,EOS)、绿化速度(green-up speed,GUS)和生长季节长度(growing-season length,GSL)。最后,基于这些物候指标构建决策树模型,在像元尺度上对越冬作物进行提取。本研究构建的物候算法能够准确提取越冬作物的种植面积,其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8.00%、98.36%、97.77%和0.94。本数据集可以为越冬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帮助决策者和生产者制定合理的政策和风险管理策略,也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作物 河南省 Google Earth Engine LANDSAT Sentinel-2 物候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北过渡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靖钰 李国栋 +6 位作者 任晓娟 张曼 李鹏飞 孙雪健 赵晴涛 王龙升 龚云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243-6253,共11页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 森林生态系统强大的碳源/汇功能是实现“碳中和”和“碳达峰”战略目标最经济、有效的自然气候解决方案和固碳增汇手段。准确评估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对于明确森林碳储量有重要意义。为明确亚热带-暖温带气候过渡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碳通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2011—2020年利用涡度相关法开展了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和环境要素的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Reco)、总初级生态生产力分别为-788.13 gC m^(-2) a^(-1)、1074.14 gC m^(-2) a^(-1)、1862.27 gC m^(-2) a^(-1),该森林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汇,其固碳能力与相近纬度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基本持平,并高于针阔叶混交林、毛竹林等其他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10年间,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固碳能力有所增强。影响大别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碳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与太阳辐射,气温(Ta)、净辐射(Rn)、光合有效辐射和总辐射与生态系统碳生产力和GPP呈显著正相关(P<0.001),Reco与Ta和Rn呈显著正相关(P<0.001)。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的南北气候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估算、碳循环过程模拟提供观测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碳汇效应 涡度相关法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大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2年黄河流域TCI、VCI、VHI、TVDI逐年1 km分辨率数据集 被引量:3
6
作者 沙寅涛 刘戈 +3 位作者 赵晓阳 董光华 靳宁 夏浩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4年第2期161-175,共15页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先天水资源条件不足,是中国各大流域中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流域。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黄河流域的干旱愈加频繁,对黄河流域的干旱监测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本数据集基于MODIS植被和地表温...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先天水资源条件不足,是中国各大流域中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流域。随着全球环境和气候变化,黄河流域的干旱愈加频繁,对黄河流域的干旱监测研究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本数据集基于MODIS植被和地表温度产品,通过对逐年数据进行去云、重构等质量控制,分别生产了2003–2022年黄河流域逐年的温度条件指数(Temperature Condition Index,TCI)、植被状态指数(Vegetation Condition Index,VCI)、植被健康指数(Vegetation Health Index,VHI)、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emperature Vegetation Dryness Index,TVDI)数据集。本数据集空间范围为32°10′N–41°50′N,95°53′E–119°05′E,数据格式为Geo Tiff,空间分辨率为1 km。同其他干旱指数数据集相比,本产品可以在逐年时间尺度上表现黄河流域的干旱格局,在时间序列上反映黄河流域干旱变化趋势,为黄河流域干旱灾害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植被状态指数 温度条件指数 植被健康指数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禾本科植物一新记录——地中海大麦
7
作者 张梦帆 易冉 +3 位作者 陈文俐 米增露 王瑞 李家美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02,共6页
本文对在我国新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地中海大麦(Hordeum murinum subsp.leporinum(Link)Arcang.)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也提供该亚种的彩色图和墨线图,编制了亚种检索表以示区别。实地调查发现,本亚种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车辆、人或动物的携... 本文对在我国新发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地中海大麦(Hordeum murinum subsp.leporinum(Link)Arcang.)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也提供该亚种的彩色图和墨线图,编制了亚种检索表以示区别。实地调查发现,本亚种的传播方式主要是车辆、人或动物的携带。评估结果表明,该物种在中国有大面积爆发扩散的潜在危险,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大麦 禾本科 入侵植物 新记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刘威 王晶晶 +4 位作者 师梦楠 张文静 王子浩 郭桂义 张永瑞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1-259,共9页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特点,并开展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茶园阴坡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操作单元数量均高于阳坡。在门分类水平上,阴坡土壤中... 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特点,并开展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茶园阴坡土壤细菌和真菌分类操作单元数量均高于阳坡。在门分类水平上,阴坡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门为酸杆菌门,阳坡为变形菌门,而阴坡和阳坡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的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均超过55.00%;在目分类水平上,茶园阴坡和阳坡土壤相对丰度最高的细菌、真菌均不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阴坡和阳坡茶园土壤间细菌和真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阴坡和阳坡富集的细菌不同,而富集的真菌较为相似。冗余分析结果显示,细菌受土壤因子的影响大于真菌,且土壤速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阴坡和阳坡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V⁃B辐射增强和氮添加及其互作对空心莲子草-马唐竞争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昊 姜俊慧 +2 位作者 罗莉 崔益萌 张婉莹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2,共9页
【目的】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本土伴生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UV⁃B辐射、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二者竞争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变化下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de Wit取... 【目的】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与本土伴生种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为研究对象,探讨UV⁃B辐射、施氮及其交互效应对二者竞争的影响,以期为全球变化下的入侵植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de Wit取代试验法,在单种、混种盆栽模式下分别设置处理方式(施氮、UV⁃B辐射、施氮×UV⁃B辐射)、物种属性(空心莲子草、马唐)2个因子,测定各处理组合下的植物总生物量、形态、色素及光合荧光等指标,并采用二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分析以上各指标差异。【结果】①单种模式中,施氮导致植物最大茎长和马唐叶面积显著增加207.154%和297.643%、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及稳态光适应光化学猝灭系数(qp_Lss)显著降低40.612%和52.381%;UV⁃B辐射导致植物最大茎长、空心莲子草最大光量子产率(QY_max)及稳态光量子效率(QY_Lss)显著增加117.607%、404.459%和835.714%,导致马唐QY_Lss显著降低45.605%;施氮×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总生物量及马唐QY_max显著降低79.310%和18.984%,空心莲子草QY_max显著增加685.350%,施氮×UV⁃B辐射还使得空心莲子草暗适应后最小荧光(F_(0))下降而QY_Lss增加、马唐F_(0)增加而QY_Lss下降。②混种模式中,施氮导致马唐叶面积及其叶绿素a指数(Chla)显著增加254.259%和53.018%,导致空心莲子草根长及其Chla显著降低76.051%和12.084%;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Chla显著增加45.434%;施氮×UV⁃B辐射导致空心莲子草根长显著降低58.824%。【结论】施氮相对增加了马唐在生物量及形态上的优势,但UV⁃B辐射削弱马唐光合活性而增加空心莲子叶绿素含量;且UV⁃B辐射、施氮×UV⁃B辐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空心莲子草的实际光化学效率。全球变化下应加强空心莲子草入侵监控,以防多类因子交互效应加剧其对于本土植物的竞争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竞争 氮素 植物入侵 光合荧光 UV⁃B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凋落物输入对刺槐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代谢足迹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赟 樊晓婧 +8 位作者 刘俊利 张若冰 贺雨轩 付鑫磊 何长江 凡转转 何京隆 刘梦舟 王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276-11285,共10页
线虫是经典的土壤健康指示生物。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探究去除与添加刺槐凋落物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代谢足迹的影响,旨在为西北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凋落物输入显著改变了线虫丰度、生态指数和代谢... 线虫是经典的土壤健康指示生物。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刺槐人工林,探究去除与添加刺槐凋落物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代谢足迹的影响,旨在为西北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凋落物输入显著改变了线虫丰度、生态指数和代谢足迹。与对照相比,三倍凋落物处理下线虫丰度显著提高了76.25%,线虫丰富度指数显著降低了27.11%(P<0.05)。随着凋落物输入的增加,成熟度指数、瓦斯乐斯卡指数、线虫复合代谢足迹和食真菌线虫代谢足迹显著提高,而植物寄生线虫相对丰度、植物寄生线虫指数显著降低(P<0.05)。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速效氮、可溶性有机碳是影响线虫群落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表明刺槐凋落物的大量输入使线虫食物资源单一化,降低了线虫的物种多样性。然而,凋落物输入为线虫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质资源及适宜的土壤生境,利于线虫丰度增加及代谢活性的提升,同时通过抑制植物寄生线虫生长繁殖,削弱了植物寄生线虫对生态系统的侵害强度,利于土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输入 土壤线虫群落 代谢足迹 刺槐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威 孔亚帅 +3 位作者 马可 尹鹏 郭晓彦 郭桂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2-101,共10页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点,依托豫南长期定位施肥茶园,设置茶叶专用肥、有机肥、缓释氮肥和不施肥等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豫南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点...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特点,依托豫南长期定位施肥茶园,设置茶叶专用肥、有机肥、缓释氮肥和不施肥等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豫南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点。结果表明,茶叶专用肥处理土壤中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相对较高,施肥处理土壤pH均显著低于不施肥处理。茶叶专用肥和有机肥处理茶园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缓释肥处理;茶叶专用肥、有机肥和缓释肥处理茶园土壤真菌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显著低于不施肥处理。不同施肥处理茶园土壤优势细菌、真菌门不同,施肥显著降低了被孢霉门细菌的相对丰度;茶叶专用肥和有机肥处理土壤中物种类型及相对丰度相似,不施肥和缓释氮肥处理土壤中物种类型及相对丰度相似;施肥显著提高了土壤中青霉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了红菇属的相对丰度;有机肥处理和茶叶专用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强于缓释肥和不施肥处理。4种施肥处理土壤真菌营养类型以外生菌根、木头腐生生物、未定义腐生生物为主,而每个处理主要营养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施肥处理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威 陈凌芝 +3 位作者 吴云陇 黄双杰 郭晓彦 孙慕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9-245,共7页
为探明豫南山地茶园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特征,同时探究土壤细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信阳市浉河区山地茶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及土壤... 为探明豫南山地茶园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特征,同时探究土壤细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信阳市浉河区山地茶园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以及土壤微生物功能特点,并开展土壤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山脚茶园土壤中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山顶和山腰;山脚土壤中细菌物种多样性显著高于山顶,与山腰土壤中细菌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山脚茶园土壤中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山顶。山体不同位置,在门水平上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存在差异,其中山顶茶园土壤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髌骨菌等相对丰度高于山腰、山脚,而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细菌相对丰度相似。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细菌在属分类水平上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均存在差异。其中,酸杆菌属相对丰度为山顶(4.48%)>山腰(2.91%)>山脚(1.08%),而山腰和山脚处土壤中苔藓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为2.44%和2.51%,其相对丰度是山顶的2倍左右。山顶、山腰、山脚茶园土壤细菌菌群功能不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微生物最主要的功能是新陈代谢,其次是环境信息处理。山顶、山腰和山脚茶园土壤细菌功能类型存在差异,山顶茶园具有化学异养型、好氧化学异养型、纤维素分解的细菌相对丰度高于山脚;山脚处掠食性或外寄生性型、细胞内寄生虫、人类病原体、硝酸盐还原型、光异养型细菌相对丰度高于山顶。固氮作用的细菌则以山腰处相对丰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山体位置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 功能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21年黄河流域逐月1 km分辨率VCI和TCI干旱指数数据集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龙鑫 郑泽琳 +5 位作者 马晓岩 张兴旺 茹旭彤 彭洁 赵晓阳 夏浩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3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黄河流域地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带,其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9.4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是中国各大流域中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流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河流域的干旱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 黄河流域地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气候带,其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719.4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5%,是中国各大流域中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流域。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黄河流域的干旱变化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MODIS植被指数产品(MYD13A2,V6)和地表温度辐射产品(MYD11A2,V6),采用Kogan在1995年提出的VCI和TCI指数计算方法,分别生产了黄河流域2003–2021年逐月1 km分辨率VCI和TCI干旱指数数据集。数据经过去云处理、填补缺值和滤除背景噪声等数据质量控制操作,以确保数据集能够满足研究人员使用。通过数据共享,期望为全球变化背景下黄河流域的干旱监测及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干旱 植被状态指数 温度条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