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城市人口增长与土地扩张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周鹏超 张宏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7期110-117,共8页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Kernel密度分析、均衡度分析和Logistic模型,分析河南省18个城市人□增长与土地扩张的演变特征、协调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上快于人□增长速度,二者增量在空间分布上均呈现以郑州、洛阳、潔河等核心城市增长为主和以安阳、南阳、信阳等边缘城市增长为辅的核心一边缘形式。(2)城市人□和用地规模增量的空间分布关系以均衡型为主,其城市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安阳、洛阳为轴线的西北部地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增长空间协调性较弱,以土地超前发展为主,其城市主要集中在京九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以郑州为中心,洛阳、开封为副中心的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引预测结果表明,2003年之前城市人□增长与土地扩张保持同步,之后二者关系出现失调;2030年城市人□与土地规模分别为3474万人2710km^2,结果比较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数据包络分析 协调性 Logistic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高低速信息的道路限速识别方法
2
作者 张彩丽 向隆刚 李雅丽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8,共8页
随着新兴行业对地图细节丰富度和要素完备性的需求,开展精细可导航路网构建研究是大势所趋,然而基于轨迹数据的道路信息挖掘,多聚焦于路网骨架的识别,较少对道路段限速信息进行识别.考虑低速与高速路段的轨迹运行速度分布不同,本文基于... 随着新兴行业对地图细节丰富度和要素完备性的需求,开展精细可导航路网构建研究是大势所趋,然而基于轨迹数据的道路信息挖掘,多聚焦于路网骨架的识别,较少对道路段限速信息进行识别.考虑低速与高速路段的轨迹运行速度分布不同,本文基于轨迹数据对高低速路段分别进行建模,开展轨迹数据限速识别优化.在此基础上融合路网数据限速识别结果,最终完成限速信息的识别.以武汉市二环路区域与成都市二环路区域为例进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高低速信息分别建模明显提升了轨迹限速识别准确率;(2)融合轨迹数据限速识别优化结果与路网数据限速识别结果也进一步提升了限速识别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轨迹 道路网信息 邻接路段 高低速信息 道路限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_(S)6.8地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孕震机理分析
3
作者 隗寿春 祝意青 +4 位作者 赵云峰 刘芳 姜永涛 刘金钊 郑兵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2-583,共12页
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grav.img.23.1和全球DEM模型topo_18.1.img研究了川西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重力异常信号进行分离,研究了该地区的深部物质迁移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并基于2017—2022年的区域流动重力观测... 利用全球重力场模型grav.img.23.1和全球DEM模型topo_18.1.img研究了川西地区的布格重力异常特征,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重力异常信号进行分离,研究了该地区的深部物质迁移特征和强震孕育背景;并基于2017—2022年的区域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研究了2022年9月5日泸定M S6.8地震前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小波多尺度分解得到的不同深度重力异常特征图像,均在三岔口—石棉一带存在显著的重力异常梯度带和四象限分布特征,表明了该地区深部强烈的物质迁移和密度变化,泸定M S6.8地震震源区处于不同密度地质体的交会区域,具备发生强震的孕震背景;②地震前出现了较好的中期前兆性重力变化图像,前期沿鲜水河断裂及玉龙希断裂形成了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泸定M S6.8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拐弯处附近,临震前重力场出现了反向变化,并在三岔口地区出现重力异常四象限变化特征,地震发生在重力场反向变化过程中;③依据震质源和震质中模型,分析认为震中南侧的九龙、石棉、冕宁一带的正重力变化可能是导致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诱因,引起该重力变化的深部场源可能是主导此次地震的孕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 S6.8地震 重力场变化 布格重力异常 深部孕震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路网与轨迹多模特征的导航属性关联关系分析
4
作者 张彩丽 向隆刚 +3 位作者 李雅丽 周雨石 刘珍 鲁春阳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 道路网的几何和拓扑信息固然重要,但缺乏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等导航属性信息将严重制约路径规划、车辆导航、位置服务等道路网核心应用的实施。本文在道路网静态结构特征基础上,顾及轨迹数据动态连接特征,以分层、渐进的方式探索道路段等级、限速及车道数之间的关联关系,挖掘了一些潜在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的分类方法。首先,对轨迹和路网进行了预处理,实现轨迹点与路段之间的连接;然后,以路段为分析单元,设计路网和轨迹的多元多阶特征;最后,分析总结可能的道路等级、车道数和限速分层递进识别方法。以武汉和西安为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众源轨迹数据 多模特征融合 导航属性信息 层级关系 道路邻接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地碱蓬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高光谱遥感反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珊 卢霞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0-213,共14页
为实现对植物健康状况的快速、无损监测,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著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碱蓬滩湿地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高光谱影像和123个碱蓬样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分析了光谱比值、... 为实现对植物健康状况的快速、无损监测,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土著植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碱蓬滩湿地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高光谱影像和123个碱蓬样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分析了光谱比值、差值和归一化植被指数与Fv/Fm的相关性,采用统计分析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分别优选植被指数和Fv/Fm的遥感反演模型并进行评价,利用最优模型获取基于无人机影像的Fv/Fm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盐地碱蓬Fv/Fm与光谱植被指数D_(450)/D_(756)、D_(612)-D_(849)和(D_(517)-D_(851))/(D_(517)+D_(851))的相关性较高,其中利用Fv/Fm和植被指数(D_(517)-D_(851))/(D_(517)+D_(851))构建的统计分析模型精度最高(R^(2)=0.606,RMSE=0.006),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2)为0.739,RMSE为0.724;利用Fv/Fm和植被指数D_(612)-D_(849)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精度最高,其中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的反演模型R^(2)为0.821,RMSE为0.261;基于PSO-DELM算法构建的反演模型R^(2)为0.982,RMSE为0.140。本研究可为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碱蓬叶绿素荧光参数反演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为大面积碱蓬叶绿素荧光参数估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地碱蓬 叶绿素荧光参数 无人机高光谱影像 PSO-DEL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格局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鹏超 杨永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8年第12期98-105,共8页
为了解深化改革时期郑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演变特征,保障城市用地合理扩张,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多种模型方法分析了1990~2016年间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前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 为了解深化改革时期郑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演变特征,保障城市用地合理扩张,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多种模型方法分析了1990~2016年间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 2000年以前郑州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速率和贡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 2000年以后处于快速扩张时期,扩张速率先上升后下降,扩张贡献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简单但稳定性逐渐减弱。(2)城市空间扩张由蔓延式向跳跃式转变,呈明显的圈层格局;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距离市中心6~18 km处;扩张方向主要集中在东、西、南3个方向,城市重心向东转移888.2 m。(3) 2026年城市建设用地Logistic预测值为755 km2,结果较为可靠。(4)研究期内,市场经济的作用力呈现下降趋势,政策制度、全球化、社会发展和交通区位的作用力呈现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合理行政干预、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以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建设用地 时空演变 驱动力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诊断 被引量:6
7
作者 邓图南 鲁春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4-109,130,共7页
耕地安全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8年河南省耕地安全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 耕地安全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和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构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2018年河南省耕地安全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整体不佳,有10个地级市耕地资源仍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同时,指标权重值反映出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化率和耕地垦殖率等是影响耕地综合安全指数的主要因素.未来,需实施差异化的耕地保护政策,结合耕地轮作耕地试点,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安全 PSR模型 诊断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掩埋配施氮肥对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凤 周桂香 +3 位作者 张佳宝 张丛志 薛载琦 赵占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4-1385,共12页
为揭示典型潮土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秸秆掩埋配施不同氮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细菌网络共存关系以及与土壤养分... 为揭示典型潮土微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网络对秸秆还田的响应机制,选择长期小麦-玉米轮作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试验地为对象,应用高通量测序和生态网络等方法,阐明秸秆掩埋配施不同氮肥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细菌网络共存关系以及与土壤养分的关联。结果表明:(1)与秸秆移除且不施氮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配合常规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提高了土壤TN、SOC、AP、AK和NO^(-)_(3)N-含量(P<0.05)。秸秆掩埋配施氮肥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含量。(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氮肥施用量处理的细菌Alpha多样性无显著差异,而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H、SOC和TN等因子驱动了细菌群落结构变异。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是潮土细菌群落的主要优势菌门。(3)共现网络分析得到4个主要的生态集群,均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相关性。模块1中物种丰度与SOC、TN、TP、NO^(-)_(3)N-、AP和AK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p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模块2和模块3中物种丰度与大部分养分含量呈正相关,与pH呈负相关。综上所述,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可以通过调节细菌生态关系,从而调控土壤肥力。研究结果可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土壤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碳 细菌群落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幅面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的水体半自动提取
9
作者 杨蕴 高松峰 +2 位作者 李玉 周玉石 张云诗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共7页
针对大幅面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因背景复杂、水体内部以及周边环境变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水体提取不完整和误提取问题,提出一种水体(湖泊和水道)半自动提取方法。首先,根据水体分布将大幅面影像划分为多个具有重叠边界的子影像块,并在... 针对大幅面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因背景复杂、水体内部以及周边环境变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水体提取不完整和误提取问题,提出一种水体(湖泊和水道)半自动提取方法。首先,根据水体分布将大幅面影像划分为多个具有重叠边界的子影像块,并在其中以矩形框的形式标记感兴趣的水体;然后,由矩形框为模板计算此类水体的光谱特征,以其为匹配项实现子影像块水体的粗提取;最后,利用水体区域的形态特征对粗提取结果进行精细化处理。与基于局部二值模式和分割的水体提取方法作对比,对含有不同水体的GF-2影像进行了测试,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半自动提取 大幅面 影像划分 高分辨率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T-ARMA的短期电离层TEC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0
作者 鲁铁定 黄佳伟 +2 位作者 鲁春阳 贺小星 钱文龙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1-335,341,共6页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经验小波变换(EWT),提出一种组合的短期电离层预测方法。采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格网数据进行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相较于单一ARMA模型,... 针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数据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在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经验小波变换(EWT),提出一种组合的短期电离层预测方法。采用IGS提供的电离层TEC格网数据进行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可知,相较于单一ARMA模型,本文组合模型在太阳活动低年和太阳活动高年5 d内的平均相对精度分别提高4.8%和2.8%,前1 d内组合模型的平均相对精度分别提高7%和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 ARMA模型 经验小波变换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类毕业设计课题方案设计评价系统分析与实现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雪萌 王志山 李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6-230,共5页
针对大学生在机械类毕业设计课题方案选择环节呈现工程意识薄弱、没有科学的论证方法与模式等问题,开发了机械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该系统基于AHP法,建立了方案设计评价模型,该模型以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经济性能、可靠性能为评价的... 针对大学生在机械类毕业设计课题方案选择环节呈现工程意识薄弱、没有科学的论证方法与模式等问题,开发了机械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该系统基于AHP法,建立了方案设计评价模型,该模型以机械产品的工作性能、经济性能、可靠性能为评价的3个准则层,每个准则层下设计3个子准则层,科学、全面评价机械产品设计方案。为了增强系统的实际应用性,利用Visual Studio 2012 MFC编程,基于对话框、流文件读写技术,实现简易数据库及功能模块设计,完成了系统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类 毕业设计 方案论证 AHP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智能算法ELM的滑坡变形位移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高彩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49,69,共5页
针对采用经典智能算法进行滑坡变形预测时存在学习速度慢、网络结构参数选取复杂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新型智能算法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采用二值区间搜索算法选定最佳隐层神经元个数和激励函数,并融入数据滚... 针对采用经典智能算法进行滑坡变形预测时存在学习速度慢、网络结构参数选取复杂等问题,构建了基于新型智能算法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采用二值区间搜索算法选定最佳隐层神经元个数和激励函数,并融入数据滚动建模思想,以期提高网络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以链子崖、古树屋两滑坡体为例,将ELM与经典智能算法LMBP、RBF的预测效果进行对比,算例结果表明:ELM算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在网络学习速度等方面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 隐层神经元 激励函数 滑坡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GNSS高维模糊度快速降相关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铁定 汪鑫 鲁春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515,共5页
为了提高GNSS高维模糊度的解算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GNSS模糊度快速降相关算法。算法采用对称旋转排序策略和延后降相关策略对下三角Cholesky分解的整数高斯变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模拟和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 为了提高GNSS高维模糊度的解算效率,提出一种改进的GNSS模糊度快速降相关算法。算法采用对称旋转排序策略和延后降相关策略对下三角Cholesky分解的整数高斯变换算法进行改进。通过模拟和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降相关过程中的条件方差交换次数和整数高斯变换次数,从而有效提高了解算效率,增强了解算时间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度解算 快速降相关 对称旋转排序 延后降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区域冬小麦估产 被引量:15
14
作者 马战林 文枫 +3 位作者 周颖杰 鲁春阳 薛华柱 李长春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为精准、高效、实时地实现区域冬小麦产量估算,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桥盟乡石桥村为研究区,基于分辨率10 m的Sentinel-2多时相光学遥感影像,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算法同化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反演的多期叶面... 为精准、高效、实时地实现区域冬小麦产量估算,以河南省鹤壁市淇县桥盟乡石桥村为研究区,基于分辨率10 m的Sentinel-2多时相光学遥感影像,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semble Kalman filter,EnKF)算法同化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反演的多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到PyWOFOST作物生长模型中实现一定数量不同长势单点产量的估测,最后利用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和面域数据反演区域冬小麦产量,实现作物生长模型与机器学习算法的应用耦合及一种新的区域冬小麦估产模式。研究基于Sobol参数敏感性分析法量化对贮藏器官总干重质量(Total dry weight of storage organs,TWSO)与LAI_(max)的敏感性参数,并基于反演的多期LAI和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与LAI_(max)相关的TDWI、TBASE、CVS、CVL敏感性参数,将其输入到PyWOFOST模型中,利用EnKF算法和时序LAI数据调整对TWSO相关的AMAXTB1、TDWI、TSUMEM、CVO敏感性参数,实现单点产量的估算;与实测单点产量相比,该方法估算的R2、RMSE、MAE、Bias分别为0.8665、468.64 kg/hm^(2)、385.70 kg/hm^(2)和103.08,为建立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 regression,RFR)区域估产算法提供准确的单点产量训练数据。针对研究区(309.32 hm^(2)),基于不同长势人工样点产量数据建立的RFR区域估产算法,区域估产精度为99.44%,每公顷算法运行用时1.55 s;应用EnKF算法同化多时期面域LAI到PyWOFOST作物生长模型中的区域估产精度为89.01%,每公顷算法运行用时约0.47 h;耦合PyWOFOST作物生长模型与RFR机器学习算法的区域估产精度达到95.58%,每公顷算法运行用时8.85 s(训练数据的单点产量计算占总时长约81.35%),显著降低机器学习算法所需的人工成本和同化变量过程计算的时间及算力成本。研究结果为准确、快速的大区域作物估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估产 Sentinel-2卫星 集合卡尔曼滤波 PyWOFOT作物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极限学习机的不同类型滑坡位移预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彩云 高宁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3-689,共7页
针对经典智能算法用于滑坡位移预测时存在的网络结构参数选取复杂、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提出了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在滑坡变形位移状态辨识基础上,根据其位移变化特征,将滑坡位移曲... 针对经典智能算法用于滑坡位移预测时存在的网络结构参数选取复杂、易陷入局部极小等缺陷,提出了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Extreme Learning Machine)的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在滑坡变形位移状态辨识基础上,根据其位移变化特征,将滑坡位移曲线类型划分减速-匀速型、匀速-增速型、减速-匀速-增速型、复合型4类,将改进的ELM算法分别用于4种不同类型的滑坡位移预测。基于改进ELM算法构建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时,采用二值区间搜索算法选定最佳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和激励函数,并融入数据滚动建模思想,以期提高网络泛化能力和预测精度。以链子崖、卧龙寺、古树屋、新滩滑坡体为例,对ELM预测的适用性进行讨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ELM构建不同类型滑坡位移预测模型时,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在网络学习速度等方面优势明显,适用于复杂状况下滑坡体的位移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 极限学习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昱茜 鲁春阳 +3 位作者 文枫 鲁铁定 张明 多玲花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9,共9页
通过系统梳理总结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休耕规模测算和布局优化、轮作休耕模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客观评价已有研究的成效、问题、重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深度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 通过系统梳理总结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休耕规模测算和布局优化、轮作休耕模式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客观评价已有研究的成效、问题、重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深度推进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我国耕地轮作休耕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应关注休耕后的潜在风险问题,亟需开展风险识别与风险规避机制研究;更加关注农户对耕地轮作休耕的认知问题,应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为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化、规范化,应加快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研究;应探索轮作休耕地后期审核制度研究;为提高耕地轮作休耕绩效,开展轮作休耕后耕地的监督管护体系研究。未来要更加关注耕地轮作休耕在中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层面产生的局地效应研究,为国家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轮作休耕 模式 关键技术 研究进展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方式对潮土剖面土壤氮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宇 张丛志 +2 位作者 赵占辉 张佳宝 徐占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9-226,共8页
为探究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土壤氮素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秸秆移除、秸秆覆盖、秸秆深还3个处理,于试验开展第10年(2020年)秋玉米收获后,统计分析近5... 为探究长期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平原潮土区土壤氮素组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以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试验站长期试验地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秸秆移除、秸秆覆盖、秸秆深还3个处理,于试验开展第10年(2020年)秋玉米收获后,统计分析近5年产量数据,并采集各处理0~10、10~20、20~30、30~4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全氮及氮组分。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还田和秸秆深还处理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小麦增产4.76%、5.36%;玉米增产6.33%、5.84%)。(2)秸秆覆盖还田显著提高0~10 cm NH^(+)_(4)-N含量,0~20 cm TN、NO^(-)_(3)-N、AN含量,0~40 cm PON和MON含量;秸秆深还处理显著提高0~40 cm TN、MON、NO^(-)_(3)-N、AN含量,10~40 cm PON、NH^(+)_(4)-N含量。(3)秸秆覆盖还田显著提高0~40 cm MON/TN,10~20 cm NO^(-)_(3)-N/TN,10~40 cm PON/TN,30~40 cm NO^(-)_(3)-N/TN、NH^(+)_(4)-N/TN比值,对AN/TN无显著影响;秸秆深还处理显著提高了10~40 cm PON/TN、MON/TN,10~20 cm NH^(+)_(4)-N/TN,10~30 cm AN/TN,0~10、20~40 cm NO^(-)_(3)-N/TN比值。综上所述,秸秆深还提升了土壤氮素含量,提高了作物产量,可为黄淮海潮土区秸秆还田技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深还 土壤氮组分 作物产量 土壤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平顶山市生态用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演变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骞 高松峰 +3 位作者 高成全 王金柱 牛磊 张宁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变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是区域生态规划、生态资产管理以及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基于RS、GIS技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评估方法,对平顶山市1995—2015年间3个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及比较分析,研...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改变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核算是区域生态规划、生态资产管理以及生态补偿的重要依据。基于RS、GIS技术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当量评估方法,对平顶山市1995—2015年间3个时段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及比较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平顶山市生态用地发生"林地水域增加,农田草地减少"的结构变化特点。研究期末平顶山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长态势,2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一共增加129.05亿元。就生态系统服务类别而言,平顶山市调节服务与文化服务分别增长2.53%和0.22%,支持服务和供给服务分别下降1.35%和1.42%。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来看,平顶山市水文调节功能价值增长最多,20年间一共增长70.70亿元,而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了10.53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覆被增长是平顶山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长的主要因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是食物生产、原料供给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可以为平顶山市生态用地布局以及生态系统服务演变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未来平顶山市生态资产管理、生态规划以及生态补偿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生态系统服务 单位面积价值当量 平顶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M估计的Robust-ELM滑坡位移预测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彩云 高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采用传统ELM算法进行滑坡位移预测时,其网络输出权值由最小二乘估计得出,导致ELM抗差能力较差,从而造成网络训练参数不准确。为此,将M估计与ELM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M估计的RobustELM滑坡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来取... 采用传统ELM算法进行滑坡位移预测时,其网络输出权值由最小二乘估计得出,导致ELM抗差能力较差,从而造成网络训练参数不准确。为此,将M估计与ELM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M估计的RobustELM滑坡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加权最小二乘方法来取代最小二乘法计算ELM输出权值,以减少滑坡监测数据中粗差对ELM预测的干扰。分别以链子崖、古树屋滑坡体为例,将Robust-ELM进行了单维、多维粗差的抵御性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粗差对预测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抗差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位移预测 M估计 ELM 粗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形建筑物轮廓点Z坐标点云倾斜监测方法 被引量:4
20
作者 屈乾龙 朱庆伟 +2 位作者 艾卫涛 温波 马肇祥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5-723,共9页
针对目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塔形建筑物的倾斜监测,普遍采用拟合点云数据提取塔体中轴线的方法计算塔体倾斜度,数据计算方案较为单一且无法逐层计算倾斜量等问题,为更好解决这一难题,提出新的基于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倾斜监测思路,一种基... 针对目前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塔形建筑物的倾斜监测,普遍采用拟合点云数据提取塔体中轴线的方法计算塔体倾斜度,数据计算方案较为单一且无法逐层计算倾斜量等问题,为更好解决这一难题,提出新的基于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倾斜监测思路,一种基于轮廓点Z坐标倾斜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塔檐轮廓点中Z坐标最大、最小值点,利用相关函数计算出各层倾斜度,引入权要素,计算整体倾斜量。以大雁塔为例,对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进行倾斜变形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差约0.26%,基于轮廓点Z坐标倾斜监测方法切实有效;在明确塔体倾斜方向后,可直接提取沿该方向的塔檐对角点,作为Z坐标最大值最小值点参与倾斜量计算;该方法能快速计算出塔体倾斜量,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为三维激光扫描塔形建筑物倾斜监测提供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 倾斜监测 点云数据处理 轮廓点Z坐标提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