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橡胶玻璃粉再生混凝土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毅 李宇 +4 位作者 侯东昌 蒋明旭 冯奥中 孙玉周 闵志宇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0-560,578,共12页
为提高固废在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率,制备一种具备高效消纳固废能力的新型混凝土,通过原材料优选和L_(16)(4^(3))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橡胶颗粒(RP)取代砂、玻璃粉(GP)取代水泥、再生粗骨料(RCA)取代天然粗骨料(NCA... 为提高固废在混凝土中的综合利用率,制备一种具备高效消纳固废能力的新型混凝土,通过原材料优选和L_(16)(4^(3))正交试验设计,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橡胶颗粒(RP)取代砂、玻璃粉(GP)取代水泥、再生粗骨料(RCA)取代天然粗骨料(NCA)时,三者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对冲击试验结果进行拟合和失效概率预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RP、RCA、GP,各因素对混凝土抗冲击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为RP、GP、RCA;当RP掺量为20%(体积分数)时,与RP掺量为0%时相比,抗冲击性能提高81.8%,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分别降低21.63%、12.65%;当GP掺量为10%(质量分数)时,与GP掺量为0%时相比,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分别提高2.87%、2.35%、15.0%;当RCA掺量为70%(体积分数)时,与RCA掺量为0%时相比,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分别降低11.01%、10.77%、10.5%。Weibull分布模型可准确描述橡胶玻璃粉再生混凝土试样的抗冲击次数的概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颗粒 玻璃粉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冲击性能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禁左车流交通组织设计 被引量:6
2
作者 李爱增 贾俊波 +1 位作者 张亚飞 李文权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49,共5页
合理组织禁左车流能够减少左转车辆的绕行延误.考虑城市道路双向机动车间为隔离栏的情况,采用排队论和概率论方法研究了"右转—掉头—直行"和"直行—掉头—右转"两种间接左转模式下掉头开口距离交叉口停车线距离的... 合理组织禁左车流能够减少左转车辆的绕行延误.考虑城市道路双向机动车间为隔离栏的情况,采用排队论和概率论方法研究了"右转—掉头—直行"和"直行—掉头—右转"两种间接左转模式下掉头开口距离交叉口停车线距离的计算方法,得到"右转—掉头—直行"模式下右转车辆与相交道路直行车辆协调控制与不协调控制时掉头开口距离交叉口停车线距离的计算模型;得到"直行—掉头—右转"模式下路段设置信号灯与交叉口信号协调控制以及路段不设置信号灯时掉头开口距离交叉口停车线距离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协调控制时路段信号的"早断早启"技术及"早断早启"时间的计算方法.实例分析表明:间接左转交通组织方案可行,对于改善交叉口运行状况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左车流 排队论 概率论 交通组织设计 协调控制 信号交叉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FCM-RBF的短时交通拥堵状态预测模型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生瑞 连江南 +1 位作者 焦帅阳 周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21,共10页
针对高速公路常发性拥堵路段,提出一种融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拥堵状态预测模型。模型基于FCM聚类算法获取历史交通流的拥堵状态标签以及不同交通状态的聚类中心;基于RBF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短时交通流参数... 针对高速公路常发性拥堵路段,提出一种融合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短时交通拥堵状态预测模型。模型基于FCM聚类算法获取历史交通流的拥堵状态标签以及不同交通状态的聚类中心;基于RBF神经网络算法实现短时交通流参数预测。将RBF神经网络预测得到的短时交通流参数代入FCM聚类结果中,得到短时交通拥堵状态标签。通过交通流参数与交通状态的隐含关系,搭建出融合模型的基本计算架构。结果表明:FCM聚类算法训练后的分类结果更加稳定有效;RBF神经网络比对照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预测相对误差基本低于1.2%;建立的FCM-RBF模型对短时交通拥堵状态预测的分类正确率达到95%,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短时交通拥堵状态预测 模糊C均值聚类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智能交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分析
4
作者 吕大为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1-2207,2213,共8页
以硅烷偶联剂KH-550对聚乙烯醇(PV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KH-550用量对PVA纤维微观形貌、光谱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影响,并以改性后的PVA纤维作为添加材料,研究了不同V(去离子水)∶V(KH-550)对PVA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 以硅烷偶联剂KH-550对聚乙烯醇(PV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研究了KH-550用量对PVA纤维微观形貌、光谱性能和水接触角的影响,并以改性后的PVA纤维作为添加材料,研究了不同V(去离子水)∶V(KH-550)对PVA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KH-550体积比的增大,PVA纤维表面变得更加粗糙,PVA纤维由疏水状态转变为较为亲水的状态。当V(去离子水)∶V(KH-550)=3∶3时,PVA纤维的水接触角降至最低65.2°。经过KH-550改性处理后,PVA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结合更加紧密,孔隙和裂缝的数量减少,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得到提高。当V(去离子水)∶V(KH-550)=3∶3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4.05和8.70 MPa,相比未处理的混凝土分别提高了67.62%和61.11%。在28 d龄期,当V(去离子水)∶V(KH-550)=3∶3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最大载荷为194.3 N,最大位移为7.3 mm,最低氯离子扩散系数为1.21×10^(-8)cm^(2)/s,具有优异的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混凝土 PVA纤维 KH-550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的氧化石墨烯改性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及抗盐蚀性能研究
5
作者 吕大为 崔岳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093-7102,共10页
将乙二胺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制备了表面功能化的GO-NH_(2),表面功能化改善了GO的亲水性,减弱了GO片层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将GO-NH_(2)掺入地聚物混凝土中,研究了表面功能化和GO-NH_(2)掺杂量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 将乙二胺与氧化石墨烯(GO)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制备了表面功能化的GO-NH_(2),表面功能化改善了GO的亲水性,减弱了GO片层间的相互作用。随后将GO-NH_(2)掺入地聚物混凝土中,研究了表面功能化和GO-NH_(2)掺杂量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微观形貌、孔径分布和抗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功能化后的GO-NH_(2)水接触角从90.1°降低至64.9°,降低了GO片层之间发生团聚的概率。GO表面功能化和增大GO-NH_(2)的掺杂量均能够提升地聚物混凝土的水化程度,增大小尺寸孔隙的占比。随着GO-NH_(2)掺杂量的增多,地聚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表现出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0.09%GO-NH_(2)在28 d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47.7和7.2 MPa;其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分别达到了214.3 N和3.9 mm。在Na_(2)SO_(4)溶液中进行干湿循环,地聚物混凝土中的腐蚀产物主要是钙矾石AFt和石膏,干湿循环50次时,0.09%GO-NH_(2)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仅2.61%,相对动弹性模量最大为77.22%,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抗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功能化 氧化石墨烯 地聚物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陶粒混凝土细观参数及损伤演化研究
6
作者 汪洪菊 段君峰 +1 位作者 武文龙 吴晓刚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3,49,共8页
轻骨料的弹性参数和强度不易获得,造成轻质混凝土的细观数值仿真难以真实反映材料性能。为此,文章以页岩陶粒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界面过渡区的体积分数,提出页岩陶粒细观相参数的反演方法,并进行页岩陶粒混凝土受载细观数值仿真。结... 轻骨料的弹性参数和强度不易获得,造成轻质混凝土的细观数值仿真难以真实反映材料性能。为此,文章以页岩陶粒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分析界面过渡区的体积分数,提出页岩陶粒细观相参数的反演方法,并进行页岩陶粒混凝土受载细观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界面过渡区的体积分数相对较小,可忽略对页岩陶粒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贡献;页岩陶粒是薄弱相,细观弹性模量和强度分别为约为12.1 MPa和21.2 MPa;页岩陶粒混凝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始于页岩陶粒,并向砂浆基体扩展,最终使页岩陶粒混凝土呈现出斜剪破坏形态。研究结果可为轻骨料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及安全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混凝土 页岩陶粒 细观参数 损伤演化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作用下砂岩孔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研究
7
作者 周玮鸿 杜胜蛟 +2 位作者 周袁 叶辰 楚亚培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为了研究不同高温环境下砂岩的孔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对200、400、600、800℃热处理后砂岩开展核磁共振和波速测试,研究高温处理后砂岩的波速、孔隙结构和渗透率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高温能够造成砂岩的孔隙结构损伤,随着温度的升... 为了研究不同高温环境下砂岩的孔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对200、400、600、800℃热处理后砂岩开展核磁共振和波速测试,研究高温处理后砂岩的波速、孔隙结构和渗透率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高温能够造成砂岩的孔隙结构损伤,随着温度的升高,小孔和介孔数量逐渐增加,当介孔和小孔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小孔和介孔向大孔转化,导致孔隙连通性增强;②高温能够促进砂岩孔隙的发育,导致砂岩的波速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孔隙度则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③600℃处理后,核磁成像图像中出现大量的高密度绿色质子团簇,伪彩图像的亮度显著增高,表明砂岩的孔隙结构发生改变;④400℃处理后,砂岩的孔隙连通性增强,渗透率快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热损伤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模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丽华 王炜 +1 位作者 华雪东 李爱增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0期12804-12813,共10页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现代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围绕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展开,对各模型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传统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综述,最...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是交通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对现代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理论与模型进行了系统分析,重点围绕交通生成、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模型展开,对各模型基本原理、研究进展、传统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应用情况等进行了综述,最后总结了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研究领域重点、难点,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需求预测 交通生成 交通分布 交通方式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垃圾膨胀土回填地基工程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翟聚云 樊姝芳 +3 位作者 言志信 袁延召 朱晗宇 张清鑫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1-327,共7页
基于膨胀土工程病害处治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需求,对建筑垃圾膨胀土作为地基回填材料进行研究.选取一特定级配的建筑垃圾,试验得到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质量配比试样的颗粒级配、胀缩、固结及抗剪强度特性,讨论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 基于膨胀土工程病害处治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社会需求,对建筑垃圾膨胀土作为地基回填材料进行研究.选取一特定级配的建筑垃圾,试验得到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质量配比试样的颗粒级配、胀缩、固结及抗剪强度特性,讨论不同建筑垃圾膨胀土配比的工程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中掺入建筑垃圾后,力学特性显著提高.随着掺入量的增加,胀缩变形、固结及抗剪强度特性都得到有效改善.建筑垃圾掺量为40%~50%时达到优选配比.对建筑垃圾质量含量45%夯实混合土体的变形及强度等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该混合土体的填土地基变形量及填土路堤边坡稳定系数进行计算.对煤矸石多孔砖建筑垃圾再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改良膨胀土不良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垃圾 膨胀土 工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内空气间隔对有/无金属罩聚能装药定向侵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静静 徐轩 +1 位作者 陈占扬 杨军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6-736,共11页
为了探究孔内径向空气间隔对有/无金属罩聚能装药定向侵彻效果和炸药爆轰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开展孔内装药空气间隔为6,8,10,12,14 cm时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聚能装药中有药型罩形成EFP和无药型罩形成聚能气流... 为了探究孔内径向空气间隔对有/无金属罩聚能装药定向侵彻效果和炸药爆轰能量传递过程的影响,采用ANSYS/LS-DYNA软件,开展孔内装药空气间隔为6,8,10,12,14 cm时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聚能装药中有药型罩形成EFP和无药型罩形成聚能气流的能量集中释放过程,以及对孔壁的定向侵彻深度。结果表明空气间隔小于10 cm时,聚能气流对孔壁的侵彻深度相对于EFP平均侵深分别提高了53%(6 cm)和29%(8 cm)。空气间隔大于10 cm时,EFP平均侵彻深度相比于聚能气流均增加了26%(12 cm和14 cm)。计算聚能轴线上EFP和聚能气流单位面积通过孔壁的动能,发现空气间隔较小时,聚能气流在空气中衰减耗散的能量小于EFP塑性变形耗能,此时聚能气流对孔壁的侵彻效果较优;空气间隔较大时,爆轰产物空间膨胀造成聚能气流轴线处的密度和动能显著降低,而EFP由于具有高密度和不可压缩性,能量分散小,动能衰减缓慢,此时EFP对孔壁的侵彻效果优于聚能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装药 空气间隔 聚能气流 爆炸能量 定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言志信 屈文瑞 +2 位作者 龙哲 董建华 江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10-2119,共10页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砂浆层厚度增加,砂浆–岩体界面脱黏增长,杆体–砂浆界面脱黏减小;随锚杆横截面积增大,锚固界面剪应力向锚头和锚根转移,脱黏增长;适当增加锚固段长度和减小锚杆间距均有利于边坡稳定;一定的锚固段长度下宜适当增大锚杆倾角。揭示了地震作用下锚固参数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和锚固机理的影响,对边坡锚固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锚固 杆体–砂浆界面 砂浆–岩体界面 峰值剪应力 锚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言志信 龙哲 +2 位作者 屈文瑞 张森 江平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882-2890,共9页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 基于FLAC3D软件,以含软弱层的锚固岩体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able单元建模和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地震作用下含软弱层岩体边坡两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远比锚杆-砂浆界面上的小,并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且均在中性点附近发生突变;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危岩中的锚固界面率先脱黏,基岩中的锚固界面紧随脱黏,且脱黏分别向锚头和锚根发展,直至拉拔段或锚固段全部脱黏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黏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边坡 锚固 锚杆-砂浆界面 砂浆-岩体界面 峰值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固参数对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言志信 龙哲 +1 位作者 周小亮 屈文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537-2544,共8页
基于FLAC^(3D)建立锚固岩质边坡数值分析模型,并用优化的cable单元建模分别模拟分析锚杆-砂浆界面上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通过改变全长黏结锚杆的锚固参数(锚固角、锚固段长度、锚杆竖向间距、锚杆直径、锚孔直径),对地震作用... 基于FLAC^(3D)建立锚固岩质边坡数值分析模型,并用优化的cable单元建模分别模拟分析锚杆-砂浆界面上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通过改变全长黏结锚杆的锚固参数(锚固角、锚固段长度、锚杆竖向间距、锚杆直径、锚孔直径),对地震作用下锚固岩质边坡锚固界面上的剪应力及动力响应规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地震作用下,随着锚固角的增大,锚固界面上的峰值剪应力减小,边坡永久位移增大;当锚杆在结构面两侧的长度相等时锚杆界面的锚固作用最大化;当锚杆竖向间距减小,峰值剪应力和边坡永久位移均减小;随锚杆和锚孔直径的增大,峰值剪应力和边坡永久位移总体呈减小的趋势。在考虑安全性、经济性的前提下,建议适当减小锚固角和锚杆竖向间距,保持锚杆拉拔段与锚固段长度相等,锚杆和锚孔直径保持合理的比值。该研究可为相关理论、试验研究和锚固边坡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固岩质边坡 锚固参数 锚杆-砂浆界面 砂浆-岩体界面 界面剪应力 永久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搅拌站废水在混凝土中的利用现状 被引量:16
14
作者 马先伟 刘畅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2-107,共6页
搅拌站废水的合理利用是搅拌站绿色生产和管理星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合理有效利用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综述了废水的性质和处理工艺,并探讨废水掺量或浓度、缓凝组分、离子浓度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发现废水掺量或浓度是目前考虑最... 搅拌站废水的合理利用是搅拌站绿色生产和管理星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但合理有效利用一直是一个技术难题。综述了废水的性质和处理工艺,并探讨废水掺量或浓度、缓凝组分、离子浓度与混凝土性能的关系,发现废水掺量或浓度是目前考虑最多的因素,较高的废水掺量或浓度会造成凝结时间缩短和流动性及强度明显降低;废水掺量和浓度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最终可以归结为所掺加废水中总固含量的影响;更有效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是必须的,同时废水中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对混凝土的性能的影响有待研究。这些工作的开展对于进一步推进搅拌站废水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搅拌站 废水 固含量 离子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顺倾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切作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言志信 张森 +1 位作者 龙哲 周小亮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0-268,共9页
基于FLAC 3D软件,尝试修正的cable单元建立全长黏结锚杆锚固顺倾岩体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锚杆-注浆体界面上和注浆体-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注浆体-岩体界面上比杆体-注浆体界面上的... 基于FLAC 3D软件,尝试修正的cable单元建立全长黏结锚杆锚固顺倾岩体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锚杆-注浆体界面上和注浆体-岩体界面上的剪切作用及其演化。研究发现:注浆体-岩体界面上比杆体-注浆体界面上的剪应力小得多,且均以锚杆上的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中性点附近大,锚杆两端小,随边坡地震响应增强锚固界面脱粘并向锚杆两端发展,直至全部脱粘致使锚固破坏。获得了地震波作用下边坡两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及其分布和脱粘破坏过程,揭示了锚固界面上的剪切相互作用和锚固破坏机制,并得到了试验印证。为边坡锚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锚固 杆体-注浆体界面 注浆体-岩体界面 峰值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体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言志信 龙哲 +3 位作者 张森 周小亮 董建华 江平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29-1040,共12页
基于FLAC 3D软件,尝试采用修正的cable单元建立全长粘结锚杆锚固顺倾层状岩体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锚杆杆体-砂浆界面上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 基于FLAC 3D软件,尝试采用修正的cable单元建立全长粘结锚杆锚固顺倾层状岩体边坡数值分析模型,改进剪应力提取方法,分别模拟分析了锚杆杆体-砂浆界面上和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砂浆-岩体界面上的剪应力比杆体-砂浆界面上小得多,且均以中性点为界方向相反,分布很不均匀,中性点附近大,锚杆两端小;不仅地震波幅值和频率对边坡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而且随地震波持时的增加锚固界面剪应力增大;锚杆长度也对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有很大影响,锚杆安设角度的影响则较小。获得了地震作用下锚固界面上剪应力分布,并揭示了地震动参数和锚固方式对剪应力分布的影响,为边坡锚固设计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边坡 锚固 界面剪力 锚固界面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驾驶员意图下的航空器冲突规避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郝斯琪 程绍武 +2 位作者 张亚平 刘丽华 廉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5-60,共6页
为适应新一代空中交通运输系统的变化,提出一种考虑驾驶员意图的航空器冲突规避模型.新模型通过对驾驶员意图进行建模,提出了改进的航空器位置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航空器与限制空域、航空器对之间冲突概率估算模型,并根据冲突... 为适应新一代空中交通运输系统的变化,提出一种考虑驾驶员意图的航空器冲突规避模型.新模型通过对驾驶员意图进行建模,提出了改进的航空器位置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航空器与限制空域、航空器对之间冲突概率估算模型,并根据冲突概率进行冲突风险等级进行划分.此外,本研究挖掘并分析了4个影响冲突概率的重要因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各冲突风险等级相应的冲突规避策略.结果表明:通过增大两航空器飞行航路段距离,增大飞行航路段长度,减小两航空器航班计划时间重合度,减小飞行计划用时可以相对地降低冲突概率.航空器冲突规避新模型的提出改进了自主冲突探测与解脱决策支持系统,保障了空中交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冲突概率 驾驶员意图 时间地理 空中交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钢板连接的夹芯墙板-钢框架装配式体系抗震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艳敏 胡挺益 +2 位作者 张滨麟 王勃 王小玉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了研究基于钢板连接的夹芯墙板-钢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首先对钢板连接下的夹芯墙板与钢框架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连接钢板的抗剪性能,然后进行了1榀连接钢板厚度为3 mm夹芯墙板钢框架体系、1榀连接钢板厚度为6 mm夹芯墙板钢框架... 为了研究基于钢板连接的夹芯墙板-钢框架体系的抗震性能,首先对钢板连接下的夹芯墙板与钢框架进行了抗剪性能试验,研究了连接钢板的抗剪性能,然后进行了1榀连接钢板厚度为3 mm夹芯墙板钢框架体系、1榀连接钢板厚度为6 mm夹芯墙板钢框架体系和1榀对比空框架体系的低周往复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失效模式、滞回性能、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规律等,最后综合评价其抗震性能。结果表明:连接钢板的平均抗剪承载力为59.8 kN,并且连接钢板的焊接质量会影响其受力性能,造成墙板框架体系正负向极限承载力的不对称,最大相差达到25.1%;当连接钢板较薄时,连接件撕裂与开焊,除连接件附近混凝土开裂外,墙板基本完好;当连接钢板较厚时,连接件基本完好,墙板斜对角开裂破坏,加厚钢板虽能提高体系的初始刚度,但延性有所降低;增设墙板能提高主体框架的承载力、延性与耗能能力等,并且墙板与钢框架之间协调变形,表现出良好的整体性;当水平位移较大时,墙板与框架形成对角斜撑机制;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开展夹芯墙板与框架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连接 钢框架 夹芯墙板 抗震性能 抗剪承载力 拟静力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城市公交网络拥堵效应的阻抗增加策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翁小雄 宋明磊 呙娟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4-1530,共7页
为有效预防和减弱城市路网发生大规模拥堵时路网拥堵效应的传播,制定及时有效的交通疏导方案。基于道路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提出一种增加路段阻抗预防和减弱路网拥堵效应的策略,通过增加某些经常性堵塞路段的阻抗,降低这些路段的交通出行... 为有效预防和减弱城市路网发生大规模拥堵时路网拥堵效应的传播,制定及时有效的交通疏导方案。基于道路交通网络级联失效,提出一种增加路段阻抗预防和减弱路网拥堵效应的策略,通过增加某些经常性堵塞路段的阻抗,降低这些路段的交通出行量,防止路段发生级联失效,保证路网的畅通。并通过试验分析路段阻抗增加对拥堵效应作用的不定性影响,建立阻抗增加路段和阻抗增加最优值的确定模型,从而使得交通疏导策略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以某城市路网为例,通过改变不同路段阻抗增加系数ε,观察网络阻塞程度指标J的变化。实验表明,对比不同饱和度大小的路段阻抗增加策略,通过增加饱和度最大的失效路段阻抗能够有效降低路网的阻塞程度。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弱城市道路网络拥堵效应,为制定及时有效的交通疏导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路网拥堵 交通出行量 最优值 级联失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膨胀高聚物在土体中扩散机理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石明生 杨淑琪 +1 位作者 王利超 刘恒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6-159,164,共5页
高聚物注浆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土质堤坝防渗加固中,但对其在土体中的扩散机理仍然缺乏深入的认识。通过钻孔内注浆的方式进行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深入研究了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土体中的扩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土体中... 高聚物注浆材料已被广泛应用于土质堤坝防渗加固中,但对其在土体中的扩散机理仍然缺乏深入的认识。通过钻孔内注浆的方式进行了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深入研究了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土体中的扩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注浆材料在土体中会沿垂直于注浆孔侧壁的方向进行片状劈裂扩散,并对浆液周围的土体有挤密和渗透胶结的作用;高聚物的扩散面积随着注浆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规律 高聚物 注浆材料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