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河南南太行山区松鼠科物种的新发现
被引量:
4
1
作者
姬程鹏
任迎丰
+4 位作者
贾长荣
薛茂盛
胡鹏飞
范明亮
肖治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7-943,共7页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8年以来,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和国有济源南山林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取食果实(种子)的松鼠科(Sciuridae)种类。通过对红外相机...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8年以来,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和国有济源南山林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取食果实(种子)的松鼠科(Sciuridae)种类。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影像资料的鉴定和文献核查,共记录到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4种取食橡子的松鼠科物种。其中,首次获得了赤腹松鼠在河南省太行山自然分布的影像凭证,确认其分布越过了秦岭北界,为目前该物种自然分布的最北界。同时,也首次以影像记录证实松鼠在河南南太行山区的自然分布。鉴于上述调查,建议加强对我国太行山区域野生动物资源的深入调查,以便更好地揭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赤腹松鼠
松鼠
红外相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化梅花鹿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芦光
王贝爻
+3 位作者
曹林
薛攀
时集体
王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80-84,88,共6页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共记录到11种集群模式,单只雌体占总数的36.63%,单只雄性占总数的37.41%;多雌集群的比例达到9.07%;幼体单只占比4.92%。在携有幼体的情况中,以单只或多只雌体携幼为主,拍摄到371张独立有效照片,其余2种情况仅拍摄到69张照片。雌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夏季,而雄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冬季。梅花鹿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分别为06:00—08:00和16:00—18:00。冬季的梅花鹿日活动时间段为08:00—16:00,活动峰值在11:00—13:00。春-夏季的重叠系数最大(Δ=0.9350,P<0.01),其次是春-秋季(Δ=0.9134,P<0.01)、冬-春季(Δ=0.8785,P<0.01)和夏-秋季(Δ=0.8760,P<0.01),重叠系数最小的季节是夏-冬季(Δ=0.8214,P<0.01)。该研究基于无人为干扰的野外圈养条件下的调查记录,研究了野化梅花鹿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为梅花鹿下一步野外放归提供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集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H4通量平均周期的确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原文文
张劲松
+3 位作者
孟平
同小娟
周宇
李朋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61,共7页
【目的】随着涡度相关法长期连续观测CH4通量的研究在国际上日渐增加,准确计算CH4通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探究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适宜的采样频率和平均计算周期,为准确计算CH4通量提供理论...
【目的】随着涡度相关法长期连续观测CH4通量的研究在国际上日渐增加,准确计算CH4通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探究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适宜的采样频率和平均计算周期,为准确计算CH4通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的平均周期(15~720 min)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2016年7−8月CH4通量原始数据(采样频率10 Hz)进行计算,以30 min为准标准,比较不同平均周期计算的CH4通量日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平均周期对CH4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不同平均周期导致计算的CH4通量结果发生变化。15、60、120、240、360和720 min平均周期与30 min计算的CH4通量日变化特征趋势差异正午前后较大,而在早晨或傍晚差别较小;平均周期小于120 min时,其计算CH4通量日变化趋势与30 min一致,CH4的通量值随平均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当平均周期大于240 min,通量计算出现明显误差。结合Ogive函数计算分析,当平均周期小于15 min时,Ogive函数逐渐增大,当平均周期为60 min时,ogive函数逐渐平稳。【结论】不同计算周期对CH4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区下垫面情况下,计算月及其以上尺度的CH4通量采用60 min的平均周期,而研究日及其以下尺度的CH4通量变化特征时采用平均计算周期为1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CH4通量
平均周期
人工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河南南太行山区松鼠科物种的新发现
被引量:
4
1
作者
姬程鹏
任迎丰
贾长荣
薛茂盛
胡鹏飞
范明亮
肖治术
机构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国有
济源市
愚公
林场
河南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
出处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37-943,共7页
基金
河南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济源项目)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运行项目。
文摘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山脉和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区域。2018年以来,在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和国有济源南山林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调查取食果实(种子)的松鼠科(Sciuridae)种类。通过对红外相机所拍摄影像资料的鉴定和文献核查,共记录到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隐纹花松鼠(Tamiops swinhoe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松鼠(Sciurus vulgaris)4种取食橡子的松鼠科物种。其中,首次获得了赤腹松鼠在河南省太行山自然分布的影像凭证,确认其分布越过了秦岭北界,为目前该物种自然分布的最北界。同时,也首次以影像记录证实松鼠在河南南太行山区的自然分布。鉴于上述调查,建议加强对我国太行山区域野生动物资源的深入调查,以便更好地揭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太行山
赤腹松鼠
松鼠
红外相机
Keywords
Taihangshan Mts.
Callosciurus erythraeus
Sciurus vulgaris
Infrared camera
分类号
Q958.5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化梅花鹿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芦光
王贝爻
曹林
薛攀
时集体
王晓丽
机构
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河南国有济源市南山林场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害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南
国有
济源市
愚公
林场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80-84,88,共6页
基金
中央财政资金项目“河南南太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济源项目)”(2019-419001-48-01-042877)。
文摘
为了研究人工饲养梅花鹿在野外适应的情况,2020年5月—2021年7月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河南省济源市圈养野化梅花鹿进行了调查。采用公里网格的形式,安放了20台红外相机,共收获3334有效相机日,获取独立照片9669张。成年梅花鹿雌雄比为1.45。共记录到11种集群模式,单只雌体占总数的36.63%,单只雄性占总数的37.41%;多雌集群的比例达到9.07%;幼体单只占比4.92%。在携有幼体的情况中,以单只或多只雌体携幼为主,拍摄到371张独立有效照片,其余2种情况仅拍摄到69张照片。雌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夏季,而雄体携幼主要发生在冬季。梅花鹿的日活动节律呈双峰型,分别为06:00—08:00和16:00—18:00。冬季的梅花鹿日活动时间段为08:00—16:00,活动峰值在11:00—13:00。春-夏季的重叠系数最大(Δ=0.9350,P<0.01),其次是春-秋季(Δ=0.9134,P<0.01)、冬-春季(Δ=0.8785,P<0.01)和夏-秋季(Δ=0.8760,P<0.01),重叠系数最小的季节是夏-冬季(Δ=0.8214,P<0.01)。该研究基于无人为干扰的野外圈养条件下的调查记录,研究了野化梅花鹿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为梅花鹿下一步野外放归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
梅花鹿
红外相机技术
日活动节律
集群行为
Keywords
Sika deer
Infrared camera technology
Daily activity rhythm
Clustering behavior
分类号
Q958.1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H4通量平均周期的确定
被引量:
1
3
作者
原文文
张劲松
孟平
同小娟
周宇
李朋兴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
河南
省
国有
济源市
南山
林场
出处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61,共7页
基金
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17ZX002-1)。
文摘
【目的】随着涡度相关法长期连续观测CH4通量的研究在国际上日渐增加,准确计算CH4通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探究涡度相关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适宜的采样频率和平均计算周期,为准确计算CH4通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的平均周期(15~720 min)对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2016年7−8月CH4通量原始数据(采样频率10 Hz)进行计算,以30 min为准标准,比较不同平均周期计算的CH4通量日变化特征,分析不同平均周期对CH4通量计算的影响。【结果】不同平均周期导致计算的CH4通量结果发生变化。15、60、120、240、360和720 min平均周期与30 min计算的CH4通量日变化特征趋势差异正午前后较大,而在早晨或傍晚差别较小;平均周期小于120 min时,其计算CH4通量日变化趋势与30 min一致,CH4的通量值随平均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当平均周期大于240 min,通量计算出现明显误差。结合Ogive函数计算分析,当平均周期小于15 min时,Ogive函数逐渐增大,当平均周期为60 min时,ogive函数逐渐平稳。【结论】不同计算周期对CH4的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在本研究区下垫面情况下,计算月及其以上尺度的CH4通量采用60 min的平均周期,而研究日及其以下尺度的CH4通量变化特征时采用平均计算周期为15 min。
关键词
涡度相关法
CH4通量
平均周期
人工混交林
Keywords
eddy covariance method
CH4 flux
average period
mixed plantation
分类号
S718.557 [农业科学—林学]
S716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河南南太行山区松鼠科物种的新发现
姬程鹏
任迎丰
贾长荣
薛茂盛
胡鹏飞
范明亮
肖治术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红外相机技术的野化梅花鹿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
芦光
王贝爻
曹林
薛攀
时集体
王晓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CH4通量平均周期的确定
原文文
张劲松
孟平
同小娟
周宇
李朋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