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胡科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6期246-247,共2页
目的分析并评价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39例痊愈,痊愈率为62.9%,14例为显效,... 目的分析并评价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同时应用针灸与中药内服并联合开展面肌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患者39例痊愈,痊愈率为62.9%,14例为显效,显效率为22.6%,8例有效,有效率为12.9%,1例无效者,总有效率达98.4%。结论针刺配合中药康复疗法训练在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方面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针灸治疗 康复训练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疗效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朱风俊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1期258-259,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常规组2周后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则在2~7d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2组1月后的肢体功能(MAS)、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 目的研究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常规组2周后进行康复锻炼,康复组则在2~7d内进行康复锻炼,比较2组1月后的肢体功能(MAS)、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BI)。结果 2组1月后MAS、FMA及BI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但康复组上升程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稳定患者心理、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早期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朱风俊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7期64-65,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型82例、中型63例、重型35例,并与同期60例健康人群做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hs-CRP水平及其与斑块...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0例,根据NIHSS评分分为轻型82例、中型63例、重型35例,并与同期60例健康人群做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hs-CRP水平及其与斑块性质的关系。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患者hs-CRP水平就越高,且均显著高于正常患者群体(P>0.05)。180例患者中共检出动脉斑块140例(77.8%)。结论 hs-CRP水平能够准确反应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性质及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应当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干预中加以重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高敏C反应蛋白 颈动脉斑块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朱风俊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8期22-22,24,共2页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CI临床实例116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常规组进行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进行依达拉奉+尤瑞克林治疗,2周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和NIHSS水平较治疗...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CI临床实例116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常规组进行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进行依达拉奉+尤瑞克林治疗,2周后比较其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和NIHSS水平较治疗前均分别显著下降(P<0.01)、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下降更为明显。临床疗效上,联合组痊愈率39.7%、总有效率96.6%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无效率3.4%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3.8%(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尤瑞克林治疗ACI抗炎效果突出,能显著降低渗出和脑水肿程度,保护大脑功能,促进脑部神经功能的恢复,预后效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依达拉奉 急性脑梗死 A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