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胃癌、胃息肉内镜套扎治疗术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徐峰
李燕杰
陈玉龙
-
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1年第1期25-26,共2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术治疗早期胃癌及胃良性息肉的疗效。方法 :对早期胃癌、原位癌和胃内直径 <1.0cm的息肉 ,在内镜下借助食道静脉曲张套扎器 ,吸引病灶进行套扎 ,其操作方法同食道静脉曲张套扎 ,对良性息肉仅施套扎术。术后 1个月 ,3个月观察是否复发 ,对恶性病灶套扎术后病灶处连续切片镜检 ,观察是否存在癌细胞 ,术后 3个月、6个月病灶处胃镜活检复查。结果 :自 1996~ 1999年共套扎早期胃癌 8例 (平坦型 2例 ,微隆起型 4例 ,原位癌 2例 ) ,良性息肉 48例 (炎性息肉 38例 ,腺瘤状息肉 10例 ) ,术后对恶性病灶连续切片未发现残存癌细胞 ,术后 3个月、6个月 ,胃镜活检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细胞。良性息肉经内镜随访 1.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内镜下套扎术可以试用于早期胃癌、微小胃癌及原位癌和直径 <1.5cm的良性息肉的治疗 ,效果良好 ,操作简单安全 ,价格低廉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关键词
套扎
息肉
早期
胃癌
原位癌
治疗
-
Keywords
Ligation
Plopy
Early carcinoma
Carcinoma in situ.
-
分类号
R735.20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各级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邹建湘
陈玉龙
王立东
周琦
李雪莉
郭花芹
-
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癌症研究室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
-
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8年第1期32-34,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不同胃粘膜病变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35例不同胃粘膜病变组织和15例正常胃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随病变发展呈上升趋势,其定量分析数据除浅表性胃炎与正常胃粘膜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癌组织中,PCNA表达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结论:PCNA不仅反映细胞增生状况,而且对胃粘膜病变监测和胃癌患者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PCNA
胃粘膜病变
预后
免疫
-
Keywords
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
gastric mucosa lesions
prognose
-
分类号
R573.02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392.12
[医药卫生—免疫学]
-
-
题名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临床应用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金中奎
程香普
张水军
叶学祥
-
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肝胆外科杂志》
2000年第1期17-18,共2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用腹主动脉前脾肾静脉端侧吻合术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术 )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5 2例。分别观察分流前后门静脉压力变化及食道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再出血、肝衰竭的发生率及吻合口的通畅情况。结果 分流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 11cm H2 O,2 8例 (5 3.84% )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减轻 ,4例 (7.6 9% )患者发生再出血 ,6例 (11.5 4% )发生肝功能衰竭 ,长期随访 8例 (80 % ,8/ 10 )吻合口通畅。结论 改良式脾肾静脉分流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较好术式之一。
-
关键词
脾肾静脉分流术
血栓形成
门静高压症
-
Keywords
Hypertension Portal Splenorenal shunt Surgery Thrombosis
-
分类号
R657.3
[医药卫生—外科学]
-
-
题名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肠道大息肉89例
- 4
-
-
作者
陈永忠
储燕君
陈玉龙
常爱琴
-
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1999年第16期735-735,共1页
-
文摘
我院消化内镜室1992~1998年检出胃肠道息肉患者638例,切除息肉1324枚,其中直径大于2.0cm 89例,共122枚息肉,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89例患者,男55例,女34例。年龄3~82岁,平均49.4岁。单个息肉68例,2个息肉12例,3个息肉6例,4个息肉3例(不包括伴有直径小于2cm息肉)。其中胃窦部10枚,胃体底部8枚,十二指肠降段2枚,直肠18枚,乙状结肠38枚,降结肠24枚,横结肠14枚,升结肠8枚。息肉直径在2.0~2.5cm 68枚,3.0cm 30枚,大于3cm有24枚。息肉分型:
-
关键词
胃肠道息肉
内镜
高频电切术
-
分类号
R735.05
[医药卫生—肿瘤]
R730.5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与溃疡病发病关系
- 5
-
-
作者
周天星
李建生
王进
李月白
邢陆伟
油书恒
-
机构
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河南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
-
出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8年第3期228-230,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学院科研基金
-
文摘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在消化性溃疡(PU)治疗前后变化,以探索其对PU发病和愈合作用。方法:用SUN法和于树玉法分别测定PU患者血及组织中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和LPO含量。结果:180例十二指肠溃疡(DU)和42例胃溃疡(GU)患者粘膜和红细胞中CuZnSOD活性比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0.001)。136例DU组织及血中和15例GU组织中LPO含量比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0.001)。用呋喃唑酮、雷尼替丁和洛赛克分别治疗50、20和24例DU患者两周后组织中CuZnSOD活性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0.001)。组织中LPO含量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5~0.001)。组织和红细胞中CuZnSOD活性从活动期→愈合期→瘢痕期逐渐升高,而LPO含量则逐渐降低。结论:粘膜组织中CuZnSOD活性和LPO含量升降与消化性溃疡的愈合和发病密切相关。
-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脂质过氧化物
消化性溃疡
-
Keywords
superoxide dismutase
lipid peroxide
peptic ulcer
-
分类号
R573.1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