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对盆腔血供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永恒 苗延宗 胡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旨在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两种方法对盆腔血供的影响。方法:将两组犬在膀胱上动脉分支以下之髂内动脉分别行结扎与栓塞,对比观察两组膀胱创面出血、盆腔动脉造影及盆腔脏器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盆腔脏器的血供情况。结... 目的:旨在探讨选择性髂内动脉结扎与栓塞两种方法对盆腔血供的影响。方法:将两组犬在膀胱上动脉分支以下之髂内动脉分别行结扎与栓塞,对比观察两组膀胱创面出血、盆腔动脉造影及盆腔脏器组织学变化,以确定其盆腔脏器的血供情况。结果:①结扎组膀胱创面出血明显大于栓塞组;②结扎组髂内动脉侧支循环建立时间明显早于且数目多于栓塞组;③两组盆腔脏器均未见缺血坏死。结论:栓塞组阻断髂内动脉侧支循环的数目多于结扎组,故对盆腔血供的影响大于结扎组。避免髂内动脉阻断范围过广可减少盆腔脏器缺血坏死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内动脉 结扎 栓塞 盆腔血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植肾显像诊断排异的临床应用
2
作者 王光莹 刘鲁平 +2 位作者 焦建国 孙秉奇 赵高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2期134-137,193,共5页
本文报告用放射性胶体植肾血流排异显像与肾功能动态显像序列联合,多指标综合分析诊断排异反应23次,将急性排异分为单纯和血管损伤型,慢性排异分为静止、失代偿及终末三期,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95.7%。用排异指数诊断尸肾移植的排异反应... 本文报告用放射性胶体植肾血流排异显像与肾功能动态显像序列联合,多指标综合分析诊断排异反应23次,将急性排异分为单纯和血管损伤型,慢性排异分为静止、失代偿及终末三期,与最后诊断符合率为95.7%。用排异指数诊断尸肾移植的排异反应较之国外所用胶体聚积指数似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肾/放射核素显像 排异反应/放射性核素诊断 放射性胶体/诊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与膀胱肿瘤关系的探讨
3
作者 阮翘 王瑞 +1 位作者 席睿 焦建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6年第3期221-222,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5例正常人群和30例膀胱肿瘤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显示:膀胱肿瘤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EGF参与膀胱肿瘤细胞的代谢,对肿瘤细胞的生长...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5例正常人群和30例膀胱肿瘤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显示:膀胱肿瘤患者尿中表皮生长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5。提示:EGF参与膀胱肿瘤细胞的代谢,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尿中EGF水平降低可能与EGF在膀胱肿瘤细胞内降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表皮生长因子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腹腔镜切除肾上腺肿瘤5例报告
4
作者 李宝兴 何朝宏 +5 位作者 郝斌 赵高贤 朱国鸿 李民 许长宝 吴国清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例。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2 0 0min ,平均出血量110ml,术后开始行走时间平均 2d ,高血压及低钾症状逐渐消失...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切除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腹腔镜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嗜铬细胞瘤及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5例。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 2 0 0min ,平均出血量110ml,术后开始行走时间平均 2d ,高血压及低钾症状逐渐消失。 结论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生活质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腹腔镜 肿瘤切除术 嗜铬细胞瘤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