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 被引量:18
1
作者 郭华 高剑波 +1 位作者 杨学华 李荫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前瞻性评价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 10 3例胃癌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 ,延迟时间 40s ,层厚 5mm ,床速 5mm/s,在工作站获得重建间隔 2 .5mm和多平面重建 (MPR)图像。结果 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 目的 前瞻性评价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对 10 3例胃癌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增强扫描 ,延迟时间 40s ,层厚 5mm ,床速 5mm/s,在工作站获得重建间隔 2 .5mm和多平面重建 (MPR)图像。结果 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分别为 76 .8%、77.5 %和 94.2 %。结论 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和MPR技术可以提高胃癌浸润胃壁深度、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 ,从而提高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期 螺旋CT 胃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学军 高剑波 +4 位作者 杨学华 管生 郭华 李荫太 杨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 2 6例疑有小肠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 ,检查前肌注盐酸 6 5 4 2 10mg以减少肠管蠕动 ,口服足量温开水充盈肠管 ;先平扫 ,然后经肘静脉以 3ml/s注射Omnipaqu...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可切除性估计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 2 6例疑有小肠肿瘤的患者行螺旋CT检查 ,检查前肌注盐酸 6 5 4 2 10mg以减少肠管蠕动 ,口服足量温开水充盈肠管 ;先平扫 ,然后经肘静脉以 3ml/s注射Omnipaque (30 0mgI/ml) 90ml行动态增强扫描。 结果  2 6例均获病理证实 ,其中腺癌 2 1例 (80 .7% ) ,平滑肌肉瘤 3例 ,类癌 1例 ,淋巴瘤 1例。螺旋CT对小肠肿瘤检出的敏感性为 10 0 % ,准确性为 96 .2 % ,对可切除性和不可切除性估计的准确性分别为 87.5 %和 10 0 %。结论 螺旋CT对小肠肿瘤特别是十二指肠肿瘤的检出率高 ;是估计可切除性最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肿瘤 螺旋CT 论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的X线、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学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剑波 YANG Xue-hua +6 位作者 GUO Hua 杨学华 郭华 李荫太 陈学军 管生 杨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 探讨胃癌的螺旋CT强化特征 ,评价口服水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分期及大体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口服水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① 44例胃癌中 ,32例以门静... 目的 探讨胃癌的螺旋CT强化特征 ,评价口服水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分期及大体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4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实施胃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口服水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 ,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① 44例胃癌中 ,32例以门静脉期强化程度为著 ,与动脉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 =4.2 2 6 ,P <0 .0 5 )。②钡餐造影及螺旋CT对胃癌分型总的准确率分别为 75 .0 %和 86 .5 %。③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结论 螺旋CT对胃癌大体分型的准确性优于钡餐造影 ,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明显优于普通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X线 病理学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管生 高剑波 +4 位作者 陈学军 杨学华 杨晓鹏 李荫太 张云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报告结肠的螺旋CT扫描方法 ,评估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 (WESCT)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 6 5例已知或高度怀疑结肠病变的病人 ,行螺旋CT扫描。扫描前清结肠道 ,扫描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和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 目的 报告结肠的螺旋CT扫描方法 ,评估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 (WESCT)对大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和限度。方法 对 6 5例已知或高度怀疑结肠病变的病人 ,行螺旋CT扫描。扫描前清结肠道 ,扫描时应用肌肉松弛剂和温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结果  6 5例病人中有 6 3例清晰显示病变 ,其中结肠癌 48例 ,淋巴瘤 5例 ,转移瘤 3例 ,脓肿 2例 ,炎性狭窄 1例 ,盲肠类癌 2例 ,结肠息肉 2例。 1例结肠息肉和 1例息肉恶变WESCT未检出。 48例大肠癌WESCT正确分期 39例 ,其中浆膜层浸润的准确率为 10 0 % (2 8/2 8) ,对异常淋巴结检出的敏感度达 95 .3% (41/4 3) ,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诊断正确率为 83.9% (2 6 /31)。 3例转移瘤因清晰显示病变位于肠壁并向外生长及明确的病史而确诊。结论 低张水灌肠螺旋CT扫描对大肠癌的分期非常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分期 大肠肿瘤 螺旋C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学军 高剑波 +5 位作者 郭华 杨学华 李荫太 李树新 那建波 刘晚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AP)延迟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5s,以3~4ml/s团注造影剂80~100ml。测量肿瘤和正常... 目的:探讨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胰腺癌患者行螺旋 CT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AP)延迟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5s,以3~4ml/s团注造影剂80~100ml。测量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肿瘤-胰腺密度差,对胰周血管观察评价。结果;肿瘤的平均CT值AP和PVP是51±8Hu、74±10Hu,正常胰腺的 CT值 AP和 PVP是 123±19Hu、100±10Hu,肿瘤-胰腺密度差 AP和 PVP是 71±20Hu、25±12Hu,二者差异明显(P<0.01)。胰周动脉侵犯在AP显示好,静脉侵犯在PVP显示好。结论:AP可获得最大的肿瘤-胰腺密度差,AP结合PVP对胰周血管侵犯的评价更全面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螺旋CT 双期增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静脉球瘤的CT诊断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振豫 李天晓 +6 位作者 叶放蕾 韩新巍 程敬亮 郭瑞平 董明敏 谢为民 陈元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介入检查证实的1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资料。结果:颈静脉球瘤分三型:颈静脉孔型的CT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其中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周围的骨质粗...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CT表现特征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总结分析经手术、病理或介入检查证实的14例颈静脉球瘤的CT资料。结果:颈静脉球瘤分三型:颈静脉孔型的CT表现为颈静脉窝扩大,其中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周围的骨质粗糙不平,有不规则的破坏区,范围大者,相邻颅底骨质也有不同程度破坏;鼓室型的CT表现为中耳鼓室内有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部分可突入外耳道内;混合型的CT表现为肿瘤同时累及颈静脉孔和中耳鼓室,又称颈静脉鼓室球瘤。增强扫描各型颈静脉球瘤的软组织肿块均呈明显强化。结论:高分辨率CT机扫描是颈静脉球瘤的有效影像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颈静脉球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影像学检查的价值及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焱 高剑波 +1 位作者 程敬亮 李荫太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关键词 食管癌 影像学检查 TNM CT E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Arnold─Chiari1型畸形诊断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程敬亮 李树新 +2 位作者 王秀玉 任翠萍 李荫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5年第1期43-45,共3页
MRI在Arnold─Chiari1型畸形诊断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程敬亮,李树新,王秀玉,任翠萍,李荫太Arnold-Chiari1malformation(ACM-1)是最常见的后脑畸形,MRI为其正确诊断提供... MRI在Arnold─Chiari1型畸形诊断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程敬亮,李树新,王秀玉,任翠萍,李荫太Arnold-Chiari1malformation(ACM-1)是最常见的后脑畸形,MRI为其正确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对我院1936例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畸形 ACM-1 A-C1型畸形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引入法螺旋CT胆道造影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剑波 杨学华 +5 位作者 陈元新 李荫太 陈学军 高雪梅 管生 杨晓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直接法螺旋CT胆道造影对胆管解剖的显示效果及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例阻塞性黄疸和 10例胆系术后患者 ,通过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管 (PTCD)或胆系术后留置的引流管注入1%、5 %、10 %三种浓度的泛影葡胺...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对比剂直接法螺旋CT胆道造影对胆管解剖的显示效果及胆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1例阻塞性黄疸和 10例胆系术后患者 ,通过经皮肝穿胆道引流管 (PTCD)或胆系术后留置的引流管注入1%、5 %、10 %三种浓度的泛影葡胺进行直接法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 ,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和表面遮盖(SSD)重建 ,多层面和多角度观察胆管解剖。结果  5 %浓度组 2 1例病人共显示尾叶胆管 6 7支 ,平均 3 19± 0 81,其中 15例清晰显示出三级以上胆管 ,明显高于 1%和 10 %浓度组。结论 直接法螺旋CT胆道造影以 5 %的泛影葡胺效果最佳 ,是诊断胆系疾病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造影术 尾状叶 胆管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原发性醛固酮腺瘤的CT和超声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新巍 李荫太 +1 位作者 高剑波 李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2年第4期200-201,共2页
醛固酮分泌增多几乎全是肾上腺腺瘤引起,可手术根治,皮质增生和腺癌罕见。此类腺瘤位置深,体积小,一般的影像检查难以发现。腺瘤内富含脂肪,二维超声扫描难与腺周围脂肪区别,故超声诊断困难。本文14例腺瘤超声漏诊12例。CT、尤其高分辨... 醛固酮分泌增多几乎全是肾上腺腺瘤引起,可手术根治,皮质增生和腺癌罕见。此类腺瘤位置深,体积小,一般的影像检查难以发现。腺瘤内富含脂肪,二维超声扫描难与腺周围脂肪区别,故超声诊断困难。本文14例腺瘤超声漏诊12例。CT、尤其高分辨力CT的高密度和高空间分辨力能区分器官之间微细的密度差别,可准确定位肾上腺原发性醛固酮腺瘤,文中14例CT无一例漏诊。我们认为CT是最理想的肾上腺原发性醛固酮腺瘤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 腺瘤 诊断 高分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离子型对比剂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剑波 郭华 李荫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 评价国产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 ,并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比较。方法  10 96例CT增强扫描中 ,86 4例使用 76 %复方泛影葡胺 ,2 32例使用优维显 ,对比其不良反应和影像质量。前者又随机分组 ,2 73例CT增强前静脉注射地塞米... 目的 评价国产离子型对比剂的临床安全性 ,并与进口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比较。方法  10 96例CT增强扫描中 ,86 4例使用 76 %复方泛影葡胺 ,2 32例使用优维显 ,对比其不良反应和影像质量。前者又随机分组 ,2 73例CT增强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5 91例未用地塞米松 ,观察预防用药的作用。结果  76 %复方泛影葡胺总的和轻中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优维显 ,重度和死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优维显近似 ,影像质量好于优维显。预防用药可减轻各种程度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无高危因素的患者 ,预防用药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CT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伤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7
12
作者 程敬亮 任翠萍 +5 位作者 赵建国 汪浒 毛晓明 施光普 张效房 李树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5,共5页
回顾性分析68例(80眼)眼外伤的X线平片、B超、CT和MRI资料,比较其对眼外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80只伤眼中57眼合并眼部异物,在合并的69枚眼眶部异物中非磁性异物65枚,磁性异物4枚。X线平片、B超、CT和MR... 回顾性分析68例(80眼)眼外伤的X线平片、B超、CT和MRI资料,比较其对眼外伤性病变的诊断价值。80只伤眼中57眼合并眼部异物,在合并的69枚眼眶部异物中非磁性异物65枚,磁性异物4枚。X线平片、B超、CT和MRI对69枚异物(眼球内48枚,眼球壁13枚,球后6枚,眼睑2枚)诊断的阳性率分别为49%、74%、91%和90%。6枚球壁和邻近球壁异物X线平片定位错误。MRI诊断伤后10~62d眼内出血13眼,B超诊断4眼,CT未诊断1眼。B超诊断玻璃体混浊58眼,MRI和CT分别诊断33眼和11眼。40眼外伤性白内障经B超、CT和MRI分别诊断20眼、21眼和18眼。CT和MRI诊断2例球后脓肿,而B超未能诊断。CT诊断4例眼眶骨折,X线平片和MRI各诊断2例。结果提示:CT和MRI是检出眶内异物的最有效方法,B超主要适用于眼内和眼球壁异物的诊断;MRI可检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少数非金属异物和较小铁异物;MRI诊断眼内亚急性和慢性期出血优于CT和B超;CT诊断眶壁骨折优于MRI和X线平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眼异物 并发症 放射诊断学 眼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增强扫描诊断乳癌(附22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雪梅 马述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75-277,共3页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对乳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诊断的乳癌平扫和增强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注射造影剂100ml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对应层面病灶的CT值。结果:22例CT... 目的:评价CT增强扫描对乳癌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2例经病理证实及临床诊断的乳癌平扫和增强CT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注射造影剂100ml前后,对病灶进行薄层扫描,测量对应层面病灶的CT值。结果:22例CT平扫显示肿物12例,边缘毛刺10例。注射造影剂后22例肿瘤全部强化。强化方式有4种:均匀、不均匀、环形和多发结节,CT值上升5445±3147,并更确切显示肿块边缘、皮肤及胸壁受累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内非磁性异物CT和MRI诊断 被引量:7
14
作者 程敬亮 任翠萍 +4 位作者 姜曦 齐云秋 游浩凌 李荫太 高剑波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6-10,共5页
将46枚大小介于1mm×0.5mm×0.5mm~5mm×3mm×2mm的非磁性异物(非金属异物34枚,金属异物12枚)放入23只兔的46眼玻璃体内,并在置入异物2h内完成CT和MRI扫描。结果:CT检... 将46枚大小介于1mm×0.5mm×0.5mm~5mm×3mm×2mm的非磁性异物(非金属异物34枚,金属异物12枚)放入23只兔的46眼玻璃体内,并在置入异物2h内完成CT和MRI扫描。结果:CT检出玻璃体异物阳性率为91%(42/46),MRIT1WI、PDWI、T2WI和Flash2d序列检出玻璃体异物的阳性率分别为63%(29/46)、87%(40/46)、100%(46/46)和100%(46/46);4枚塑料异物CT未显示,而MRI正确诊断;12枚金属异物中11枚CT图像上有线束状伪迹,而MRI则无。结果提示:CT和MRI均是检出眼内非铁磁性异物的有效方法,2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眼内异物的检出率及定位准确率;MRI检出木质和塑料异物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损伤 眼异物 玻璃体内异物 CT MRI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内木质异物CT和MRI诊断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敬亮 岳松伟 +4 位作者 任翠萍 齐云秋 高剑波 姜曦 施光普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21-24,共4页
将16枚兔眶内木质异物和3例(4枚)患者眶内木质异物的CT和MRI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和MRI对眶内木质异物的诊断价值。16枚兔眶内木质异物包括干杨木块5枚、干竹片6枚、青枝柳条5枚,异物大小为1.5mm×... 将16枚兔眶内木质异物和3例(4枚)患者眶内木质异物的CT和MRI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探讨CT和MRI对眶内木质异物的诊断价值。16枚兔眶内木质异物包括干杨木块5枚、干竹片6枚、青枝柳条5枚,异物大小为1.5mm×1mm×1mm~9mm×4.2mm×4.2mm,埋置异物后2h内完成CT和MRI。3例患者4枚异物中2枚为木块,2枚为竹签,大小为3mm×2mm×1mm~25mm×7mm×7mm。伤后至CT、MRI检查时间为20~60d。结果:16枚兔眶内异物CT检出12枚,CT值介于-145~63.8Hu;MRISE序列T1WI、PDWI和T2WI分别检出11枚、8枚和16枚,Flash2d序列全部检出;3例患者4枚异物CT仅检出1枚,MRI全部检出。结果提示:MRI诊断眶内木质异物优于CT,MRISE序列T2WI和Flash2d序列是检出眶内木质异物的优选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木质异物 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部植入物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敬亮 任翠萍 +5 位作者 李荫太 齐云秋 管生 姜曦 张成 张效房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5-17,共3页
将硅胶带、硅胶海绵、人工晶状体、甲基纤维素和硅油置入4只兔的8眼内和眼球周围,探讨其CT和MRI表现。植入物置入后2h内完成CT和MRI。MRI选用SE序列T1WI、PDWI、T2WI和Flash2d序列。结果:3枚... 将硅胶带、硅胶海绵、人工晶状体、甲基纤维素和硅油置入4只兔的8眼内和眼球周围,探讨其CT和MRI表现。植入物置入后2h内完成CT和MRI。MRI选用SE序列T1WI、PDWI、T2WI和Flash2d序列。结果:3枚硅胶带和2枚人工晶状体CT未显示,MRI呈低信号全部显示;3枚硅胶海绵CT显示低密度,MRI呈低信号,均被检出;玻璃体内硅油CT呈高密度,T1WI和PDWI呈高信号,T2WI和Flash2d序列呈低信号而被检出;眼房和玻璃体内甲基纤维素CT和MRI均未显示。结果提示:CT和MRI均是检出玻璃体内硅油和眶内硅胶海绵的有效方法,检出眶内硅胶带和眼内人工晶状体以MRI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人工晶状体 植入物 磁共振成像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玻璃体内生物组织异物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翠萍 齐云秋 +4 位作者 程敬亮 李荫太 杨学华 姜曦 李天晓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8-20,共3页
将10枚生物组织异物(巩膜、角膜、结膜、横纹肌和脂肪各2枚)分别置入5只兔的10只眼玻璃体内,并与眼内积气、出血和青枝柳条对照,探索眼内生物组织异物的CT和MRI表现。CT和MRI在置入异物后2h内完成。结果:巩膜、... 将10枚生物组织异物(巩膜、角膜、结膜、横纹肌和脂肪各2枚)分别置入5只兔的10只眼玻璃体内,并与眼内积气、出血和青枝柳条对照,探索眼内生物组织异物的CT和MRI表现。CT和MRI在置入异物后2h内完成。结果:巩膜、角膜、结膜和横纹肌CT图像上密度高于玻璃体,CT值47~52.5Hu。T1WI呈略高信号,T2WI和Flash2d序列呈低信号;脂肪呈脂肪性低密度,T1WI和PDWI呈明显高信号,T2WI和Flash2d序列呈相对低信号;8枚中4枚小于1.5mm×1mm×0.8mm的巩膜、角膜、结膜和横纹肌CT漏检;T1WI检出5枚,PDWI未显示1枚,Flash2d和T2WI全部检出。结果提示:MRI检出眼内巩膜、角膜、结膜和横纹肌优于CT,SE序列、T2WI和Flash2d序列是检出这些组织的优选序列,但CT和MRI不能分辨其组织类别,并且难与新鲜木异物区别;CT和MRI联合应用能确定眼内脂肪性异物的性质,且能有效与眼内干木异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异物 玻璃体内 生物组织异物 CT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抗美 齐伟力 王秀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7-10,共4页
为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关系,测量了60例正常人和100例脊髓型颈椎病颈推侧位X线片的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测量范围从C_2~C_7。结果:60例正常人椎管矢状径平均值为(16.69±0.25)m... 为探讨脊髓型颈椎病与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的关系,测量了60例正常人和100例脊髓型颈椎病颈推侧位X线片的椎管矢状径和椎体矢状径,测量范围从C_2~C_7。结果:60例正常人椎管矢状径平均值为(16.69±0.25)mm;100例脊髓型颈椎病椎管中矢径平均值为(15.7±0.17)mm。C_3~C_7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之比值平均值正常组为0.906,颈椎病组为0.774。颈椎3节以上比值小于0.75者在正常组中无1例,脊髓型颈椎病组有41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发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 颈椎病 颈椎 椎管狭窄 病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翠萍 程敬亮 +3 位作者 周振木 王声鼎 李树新 李萌太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87-89,共3页
为了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观察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其中12例有CT对照。T1加权像(T1WI)18例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介于脑脊液和脑皮质之间,另2例呈明显高信... 为了探讨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观察了20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其中12例有CT对照。T1加权像(T1WI)18例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介于脑脊液和脑皮质之间,另2例呈明显高信号。T2加权像(T2WI)均呈高信号,但普遍有信号不均匀现象。12例有CT者均呈低密度。颅内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脑小脑角,有在中线生长的趋势,并常沿脑裂隙及脑池生长。MRI显示病变范围优于CT,但对钙化的显示CT优于MRI。结果提示: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能作出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肿瘤 表皮样囊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颈椎脊髓损伤的影像学诊断与手术疗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齐伟力 孔抗美 +3 位作者 王秀玉 左铁臣 张毓洲 王利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2期10-12,共3页
123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中,MRI检查46例。其中92例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18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活页侧椎板间植骨术;1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其中5例行“H”形植骨。术后随访4个月至3a,以临... 123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中,MRI检查46例。其中92例经颈前路于损伤节段施行减压和植骨融合术;18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活页侧椎板间植骨术;13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其中5例行“H”形植骨。术后随访4个月至3a,以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评价其效果。结果:按照Frankel功能分级法,术后神经功能提高1级以上者占87.2%。提示:MRI对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及时施行解除对脊髓压迫的手术疗法,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脊髓损伤 诊断 外科手术 X线诊断 NMR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