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粘膜白斑发生发展中bcl-2、P^(21 wafl)蛋白的表达
1
作者 姜育红 何国斌 +4 位作者 赵红宇 韩萌 裴迎宾 李新明 石爱梅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45-247,共3页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白斑发生发展中bcl 2及P2 1wafl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3例正常口腔糊膜、39例口腔粘膜白斑及 46例不同分级鳞癌的bcl 2、P2 1wafl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bcl 2均呈阴性 ,不典型... 目的 :探讨口腔粘膜白斑发生发展中bcl 2及P2 1wafl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13例正常口腔糊膜、39例口腔粘膜白斑及 46例不同分级鳞癌的bcl 2、P2 1wafl蛋白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正常口腔粘膜bcl 2均呈阴性 ,不典型增生性白斑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5 2 .17% ,显著高于单纯增生性白斑 (18.75 % )及Ⅰ、Ⅱ级口腔鳞状细胞癌 (18.18% ,2 2 .2 2 % ,P <0 .0 5 )。正常口腔粘膜P2 1waf1蛋白表达均呈阳性。单纯增生性白斑P2 1w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 75 .0 0 % ,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性白斑 (2 6 .0 9% ) (P <0 .0 5 )及口腔鳞状细胞癌 (2 8.2 6 % )(P <0 .0 5 ) ,而P2 1wafl蛋白表达率在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和鳞癌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2 1wafl阳性标本阳性细胞计数随组织恶性程度增加而有增高趋势。结论 :bcl 2蛋白表达在口腔粘膜恶性变的较早阶段起主要作用。P2 1waf1表达的下调是口腔白斑发生发展中的较早期事件 ,P2 1waf1表达率综合P2 1waf1阳性细胞计数在口腔粘膜白斑恶变潜能评价方面是一项有用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粘膜白斑 BCL-2蛋白 P^21wafl蛋白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甲皱微循环观察
2
作者 姜育红 何国斌 罗冬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00-101,共2页
近年来,很多报道证实口腔扁平苔藓(OLP)有癌变可能[1,2]。但扁平苔藓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治疗效果也不佳。为了进一步探讨OLP的发病原因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对36例OLP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以了解其与OLP... 近年来,很多报道证实口腔扁平苔藓(OLP)有癌变可能[1,2]。但扁平苔藓的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治疗效果也不佳。为了进一步探讨OLP的发病原因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对36例OLP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观察,以了解其与OLP发病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微循环 甲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鳞状细胞癌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3
作者 曹选平 刘学军 +2 位作者 郝志芳 马长路 毛祖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6-158,共3页
目的 :研究涎腺鳞状细胞癌 (鳞癌 )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建立涎腺鳞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丙蒽植入颌下腺体内的方法 ,对 50只SD大白鼠颌下腺进行诱癌实验 ,观察肿瘤诱发情况。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 目的 :研究涎腺鳞状细胞癌 (鳞癌 )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建立涎腺鳞癌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化学致癌剂———二甲基苯丙蒽植入颌下腺体内的方法 ,对 50只SD大白鼠颌下腺进行诱癌实验 ,观察肿瘤诱发情况。结果 :共诱发肿瘤 2 1例 ,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苯丙蒽 大鼠 颌下腺鳞状细胞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甲基胆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肿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曹选平 刘学军 +3 位作者 何巍 刘学杰 郝志芳 赵庆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8-130,I008,共4页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化学致癌物3-甲基胆蒽对40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肿瘤32例,其中鳞癌4例,平滑肌肉瘤2... 目的: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化学致癌物3-甲基胆蒽对40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肿瘤32例,其中鳞癌4例,平滑肌肉瘤28例。并对所诱发的两种肿瘤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探讨了3-甲基胆蒽对大鼠颌下腺的致癌作用及所诱发肿瘤的组织起源。结论:3-甲基胆蒽诱发大鼠颌下腺肿瘤能成功地建立颌下腺肿瘤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胆蒽 大鼠 颌下腺肿瘤 化学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矫治器治疗骨性反6例 被引量:1
5
作者 余炜伟 贾建设 张立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磁力矫治器 骨性反HE 前牵引矫治器 口腔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长路 刘学军 +4 位作者 曹选平 张云汉 郝志芳 张红新 赵庆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60-62,共3页
为了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采用化学致癌物———三甲基胆蒽对46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产生肿瘤34例,其中鳞状细胞癌4例,平滑肌... 为了研究涎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采用化学致癌物———三甲基胆蒽对46只SD大鼠颌下腺腺体内进行直接注射的方法,观察诱发产生颌下腺肿瘤情况。结果:共诱发产生肿瘤34例,其中鳞状细胞癌4例,平滑肌肉瘤30例。提示:三甲基胆蒽可诱发大鼠颌下腺产生肿瘤,并以肉瘤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甲基胆蒽 颌下腺肿瘤 动物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邻面去釉在正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贾海潮 宋海燕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88-89,共2页
目的 :使轻度牙量大于骨量或上下牙量轻度不调的病例不拔牙减数便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矫治效果。方法 :采用邻面去釉辅助方丝弓矫正器进行矫正。结果 :矫正 4 2例 ,无牙齿间隙 ,前牙达正常的覆、覆盖 ,后牙尖窝交错咬合。结论 :对... 目的 :使轻度牙量大于骨量或上下牙量轻度不调的病例不拔牙减数便达到平衡、稳定、美观的矫治效果。方法 :采用邻面去釉辅助方丝弓矫正器进行矫正。结果 :矫正 4 2例 ,无牙齿间隙 ,前牙达正常的覆、覆盖 ,后牙尖窝交错咬合。结论 :对于轻度牙量大于骨量的牙列拥挤 ,上下牙量不调的病例在口腔卫生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邻面去釉 BOLTON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腮腺区肿瘤 85 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8
作者 刘学军 曹选平 +1 位作者 刘学杰 张天夫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547-548,共2页
目的:对 85 例婴幼儿腮腺区肿瘤的发病情况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选取我院1987~1997 年 85 例 6 周岁以内婴幼儿腮腺区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了不同的诊治方法。结果:先天性血管瘤最... 目的:对 85 例婴幼儿腮腺区肿瘤的发病情况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方法:选取我院1987~1997 年 85 例 6 周岁以内婴幼儿腮腺区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并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了不同的诊治方法。结果:先天性血管瘤最多见(623% ),其次为淋巴管瘤和其它类型肿瘤;采取手术和/或缝扎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的方法,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血管瘤多见,采取以手术和缝扎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并发症少。其它类型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腮腺区肿瘤 平阳霉素 诊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力矫治器治疗骨性前牙开5例
9
作者 余炜伟 赵强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07-508,共2页
关键词 骨性前牙开He 磁力矫治器 口腔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牙反牙合42例临床矫治分析
10
作者 李玉如 张克豪 莫澜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儿童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作者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对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矫治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995年以来矫治的前牙反... 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既影响美观,又影响儿童颌面部的正常生长发育。作者通过近几年的临床实践,对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矫治进行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995年以来矫治的前牙反牙合患者42例,男17例,女2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HE 矫治器 正畸术 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冠修复磨牙残冠30例
11
作者 邱晓霞 张晓 张克豪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28-129,共2页
磨牙特别是第一磨牙由于萌出时间长,窝沟多而深的解剖特点等原因,常易患龋而导致牙体的严重缺损,经大面积充填治疗后,充填材料固位力差,常易脱落,且残留牙体少,抗力较差,咀嚼效率大大降低。在对此类残冠进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 磨牙特别是第一磨牙由于萌出时间长,窝沟多而深的解剖特点等原因,常易患龋而导致牙体的严重缺损,经大面积充填治疗后,充填材料固位力差,常易脱落,且残留牙体少,抗力较差,咀嚼效率大大降低。在对此类残冠进行完善根管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根螺纹桩钉固位,形成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 残冠 桩核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线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12
作者 余炜伟 杨锦建 罗冬云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5年第1期96-96,共1页
中线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余炜伟,杨锦建,罗冬云(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郑州450052)关键词中线型,恶性,细胞增生症患者,男性,13岁,持续发热一个月后软腭溃烂、乏力、食欲不振。溃烂部活检为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入院检... 中线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余炜伟,杨锦建,罗冬云(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郑州450052)关键词中线型,恶性,细胞增生症患者,男性,13岁,持续发热一个月后软腭溃烂、乏力、食欲不振。溃烂部活检为慢性炎性肉芽组织。入院检查:软腭正中有0.5cm×0.5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线型 恶性 组织细胞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唇挡在固定矫治器中的应用
13
作者 余炜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新型唇挡与固定矫治器的联合应用对恒牙列期错畸形治疗效果。方法 :将新型唇挡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 ,治疗 2 5例各类恒牙列期错畸形。结果 :2 5例患者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解决了单用固定矫治器所存在的问题 ,如磨牙支... 目的 :探讨新型唇挡与固定矫治器的联合应用对恒牙列期错畸形治疗效果。方法 :将新型唇挡与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 ,治疗 2 5例各类恒牙列期错畸形。结果 :2 5例患者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解决了单用固定矫治器所存在的问题 ,如磨牙支抗的控制、伴咬下唇习惯的深覆以及口周肌肉和咀嚼肌异常等。结论 :新型唇挡与固定矫治器的联合应用是治疗恒牙列期错畸形的良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唇挡 固定矫治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磨耗牙列合重建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莫三心 罗冬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5-296,共2页
重度磨耗牙列合重建的初步探讨莫三心(1)罗冬云(2)(1河南省口腔医院修复科2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因磨牙症、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及内倾形深覆合等原因造成的牙列重度磨耗,在口腔临... 重度磨耗牙列合重建的初步探讨莫三心(1)罗冬云(2)(1河南省口腔医院修复科2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因磨牙症、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及内倾形深覆合等原因造成的牙列重度磨耗,在口腔临床较为常见。此类患者常因颞颌关节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重建 牙列重度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诱发动物涎腺肿瘤模型及其应用
15
作者 曹选平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8年第6期345-348,共4页
涎腺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人类涎腺肿瘤的基础,建立涎腺肿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多种。本 文对化学诱发涎腺肿瘤,建立动物模型的材料、方法、病理变化、肿瘤组织学类型以及模型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化学致癌物 涎腺肿瘤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砷酸、多聚甲醛牙髓失活剂临床疗效观察
16
作者 姜育红 何国斌 陈备战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94-95,共2页
目的 :比较亚砷酸失活剂与多聚甲醛失活剂二者失活牙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0~ 1998年间 ,对819颗患牙随机采用亚砷酸和多聚甲醛失活剂失活牙髓。结果 :亚砷酸失活牙髓疗效优者占 2 3 2 4 % ( 96/ 4 13 ) ,良者占 75 0 6% ( 3 10... 目的 :比较亚砷酸失活剂与多聚甲醛失活剂二者失活牙髓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1990~ 1998年间 ,对819颗患牙随机采用亚砷酸和多聚甲醛失活剂失活牙髓。结果 :亚砷酸失活牙髓疗效优者占 2 3 2 4 % ( 96/ 4 13 ) ,良者占 75 0 6% ( 3 10 / 4 13 ) ,差者占 6 3 % ( 2 6/ 4 13 ) ,有效率为 98 3 1% ( 4 0 6/ 4 13 ) ;多聚甲醛失活剂疗效优者占 81 5 3 %( 3 3 1/ 4 0 6) ,良者占 16 0 1% ( 65 / 4 0 6) ,差者占 2 4 6% ( 10 / 4 0 6) ,有效率为 97 5 4 % ( 3 96/ 4 0 6) ;亚砷酸失活牙髓较多聚甲醛较易出现剧烈疼痛。根尖周炎等并发症。二者失活牙髓的有效率基本相同。结论 :亚砷酸与多聚甲醛失活剂均能有效地失活牙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砷酸 多聚甲醛 牙髓失活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颈外动脉栓塞术治疗颌面部肿瘤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颈外动脉导管栓塞术是一项先进的临床应用技术。本文主要介绍初步的临床经验。其中包含:栓塞术优点;适应证选择;并发症防治以及栓塞术失败原因等,进行综合讨论。
关键词 颌面部肿瘤 颈外动脉 动脉栓塞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涎腺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栗清朝 曹选平 +2 位作者 刘学军 吴豪阳 张彦喜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9-421,共3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早期诊断和开展涎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用PCR TRAP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法分析PCR产物 ,对人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和 2 0例涎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早期诊断和开展涎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用PCR TRAP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法分析PCR产物 ,对人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和 2 0例涎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并与自身正常涎腺组织相对照。结果 :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的端粒酶活性为阳性 ,相对端粒酶活性为 82 % ,涎腺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最高 (14/ 15 ) ,瘤旁组织次之 (4/ 2 0 ) ,正常对照及良性肿瘤组织最低 (2 / 2 5 )。其相对端粒酶活性 ,涎腺鳞癌端粒酶活性值最高 (87% ) ,涎腺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自身正常对照和瘤旁组织以及良性肿瘤 (P <0 .0 1) ,而瘤旁组织也高于相邻的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分子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端粒酶 分析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缓释粘接材料在正畸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嵩 方义玉 余炜伟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CAS 1998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氟缓释粘接材料于80年代末逐渐进入正畸临床,目前主要有氟交换树脂(FER)和玻璃离子粘固剂(GIC)两类产品。本文主要从粘接强度,氟离子释放时间及浓度,防止釉质脱矿效果几方面分别对 FER和GIC进行综述。
关键词 氟化物类 牙科粘接剂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义齿修复34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晓 邱晓霞 +1 位作者 王桃 李玉茹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22-123,共2页
从1996年11月~1998年5月完成34例单个前牙或后牙非游离缺失的隐形义齿修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单个前牙或后牙非游离缺失,缺牙区牙合龈距及近远中距适中,牙槽嵴丰满适中,且患... 从1996年11月~1998年5月完成34例单个前牙或后牙非游离缺失的隐形义齿修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单个前牙或后牙非游离缺失,缺牙区牙合龈距及近远中距适中,牙槽嵴丰满适中,且患者自愿接受者共34例(前牙缺失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义齿 弹性尼龙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