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林州市人与实验动物食管上皮病变的比较
1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3 位作者 韦俊萍 李永欣 杨万才 高珊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食管上皮增生性改变,特别是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的形态学改变与人食管上皮改变非常相似;大鼠食管上皮癌变各阶段未见明显P53蛋白的改变,猪食管上皮特别是间变组织出现与人相似的P53免疫阳性反应。提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饲养的猪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食管癌变机理的自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食管上皮病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理论的分子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3 位作者 邹建湘 韦俊萍 StephaniT.Shi ChungS.Yang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7%)。突变部位分别为第5外显子(4例,占29%)、第6外显子(1例,占7%)、第7外显子(2例,占14%)和第8外显子(6例,占42%)。1例突变发生在第4内显子(7%)。对14例癌旁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P53基因分析发现均有不同数量的基因突变。间变及原位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极为相似,但是基底细胞增生病变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不同,其突变部位均发生在第5外显子。提示:食管上皮不同部位的孤立病灶出现相似的分子学改变,支持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的理论,随着病变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到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发展,这些分子学变化可能在癌变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多中心癌变 P53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藻提取物毒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薛乐勋 王建人 +5 位作者 马晓英 鲍梦周 王建民 吴锡海 施范卿 李玲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3年第3期259-260,共2页
盐藻是生长在海水中的一种微小藻,其细胞内β—胡萝卜素含量是胡萝卜细胞的数千倍。制盐所在我国首次从盐藻中提取出富含β—胡萝卜素的天然食用色素;该提取物系脂溶性混合物,统称为盐藻提取物(Ex-tracts of Dunaliella Salina,EDS)。
关键词 盐藻提取物 Β-胡萝卜素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镇痛酊抑制大鼠躯体痛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成裕 韩雪飞 +4 位作者 雷留根 郑湘豫 陈华艳 薛素君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12-17,共6页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5组动物用于注射Formalin致痛模型镇痛实验:动物注射Formalin液后1min开始涂蝎毒镇痛酊或生理盐水(其中1组于注射前30min口服阿斯匹林,观察早反... Wistar大鼠10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10只。5组动物用于注射Formalin致痛模型镇痛实验:动物注射Formalin液后1min开始涂蝎毒镇痛酊或生理盐水(其中1组于注射前30min口服阿斯匹林,观察早反应及迟反应。另5组动物用于神经干结扎慢性痛镇痛模型: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在镜下于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分支处结扎神经干,48h后分别涂蝎毒镇痛酊、生理盐水或口服阿斯匹林,第20d记录肌电变化。结果:蝎毒镇痛酊外用,对大鼠注射Formalin引起阵发性肌电发放、神经干结扎慢性痛及结扎后自残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蝎毒镇痛酊对急、慢性躯体痛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疼痛 屈肌反射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折香茶菜乙素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叶启霞 李继成 +2 位作者 杨丽嘉 刘兰琦 魏育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 :研究内折香茶菜乙素 (以下简称内折乙素 )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以及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动物移植性肿瘤艾氏腹水癌 (ECA)、肉瘤 180 (S180 )、肝癌 (HCA)、Lewis肺癌为模型 ,以 5 Fu为阳性对照组 ,以生理盐水为阴... 目的 :研究内折香茶菜乙素 (以下简称内折乙素 )对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作用以及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动物移植性肿瘤艾氏腹水癌 (ECA)、肉瘤 180 (S180 )、肝癌 (HCA)、Lewis肺癌为模型 ,以 5 Fu为阳性对照组 ,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 ,观察 12 5mg/kg和 2 5mg/kg内折乙素的抗肿瘤作用 ,并采用小鼠溶血素实验和小鼠迟发性变态反应实验观察内折乙素对机体免疫状态的影响。结果 :内折乙素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体外对ECA肿瘤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 ,在体内对S180实体型和腹水型肿瘤 ,HCA实体型和腹水型肿瘤以及Lewis肺癌实体型肿瘤均有较强的抑瘤作用 ,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对机体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结论 :内折乙素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 ,且对机体免疫状态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折香茶菜乙素 艾氏腹水癌 肉瘤180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三里对家兔食管粘膜电位及下括约肌影响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薜乐勋 王建人 +1 位作者 徐霞 洪素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1年第4期324-327,共4页
用快速牵拉法同时测定家兔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及食管跨粘膜电位(Transmucosal potential difference,PD),观察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对LES和食管PD的影响。结果显示:五种手法针刺足三里对食管PD无直接作用,... 用快速牵拉法同时测定家兔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压力及食管跨粘膜电位(Transmucosal potential difference,PD),观察不同手法针刺足三里对LES和食管PD的影响。结果显示:五种手法针刺足三里对食管PD无直接作用,但均能非常显著地(P<0.01)增加LES压力及其功能长度,其中以提插加快捻转法兴奋LES作用最强。揭示临床上针刺足三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时.宜选用这种针刺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足三里穴 反流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医学材料三维结构的电子显微镜检测
7
作者 胡志军 胡仲廉 +1 位作者 方华 查世钦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4期87-90,共4页
用H-500电镜附件角度台拍照病毒样颗粒样品,当改变入射电子束与薄切片间倾角时,每间隔5°时得一套5张(-10°,-5°,0°,+5°,+10°)照片,每间隔2.5"得到另一套7张(-7.5... 用H-500电镜附件角度台拍照病毒样颗粒样品,当改变入射电子束与薄切片间倾角时,每间隔5°时得一套5张(-10°,-5°,0°,+5°,+10°)照片,每间隔2.5"得到另一套7张(-7.5°,-5°,-2.5°,0°,+2.5°,+5°,+7.5°)照片。结果:当电子束倾角改变时每个测试点相应的向一定方向移动一定距离。有一些特殊点保持原位不变,联接这些点的直线叫参照轴(Y轴)。恰好正在Y轴正中的点叫原点,过原点垂直于Y轴的另条线叫x轴,这样得到XY平面。△θ和每个测试点XY值为巳知,计算出YZ和ZX平面,得到各测试点空间值(0-XYZ),便能作V、P三维重组。提示:此检测法适合无序的、未知的生物医学材料的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材料 三维结构 角度台 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组织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文弟 齐伟 郑惠良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0-82,共3页
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合电化学检测器同时分析组织胺(His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流动相为V(乙酸钠缓冲溶液)V(乙腈)=73,检测器电位+0.7V,线性范围为0.015... 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配合电化学检测器同时分析组织胺(His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用邻苯二甲醛(OPA)进行柱前衍生,流动相为V(乙酸钠缓冲溶液)V(乙腈)=73,检测器电位+0.7V,线性范围为0.015~5μg/L(r=0.998),平均回收率为95%。方法灵敏、准确,重复性好,分析速度快,可用于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浆 HPLC 测定 组织胺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偶氮苯并冠醚衍生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光致变色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徐霞 刘萃红 +4 位作者 许世华 郑惠良 胡志军 刘朝晖 何晓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5-417,共3页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偶氮苯并冠醚衍生物 16 ABC- OH和 16 ABC- NH2 ,并对其在溶液中和L angmuir- Blodgett膜中的光致变色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溶液中 16 ABC- OH发生了反式 -顺式异构化反应 ,且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而 16 AB...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偶氮苯并冠醚衍生物 16 ABC- OH和 16 ABC- NH2 ,并对其在溶液中和L angmuir- Blodgett膜中的光致变色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溶液中 16 ABC- OH发生了反式 -顺式异构化反应 ,且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而 16 ABC- NH2 的顺反异构化反应较复杂 ,为非一级反应。在 L B膜中 ,16 ABC- OH无光组合记录且有一定程度的光致顺反异构反应 ,而 16 ABC- NH2 自组合形成 H-聚集体且光致变异构反应被禁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并冠醚 16ABC-OH 16ABC-NH2 光致变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组织胺和去甲肾上腺素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第 齐伟 +1 位作者 祁元明 郑惠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柱前衍生法,同时测定生物样本中组织胺(His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可在20min内分离检测出Hist和NA,线性范围为0.015~50mg/L,最...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HPLC/ECD)、柱前衍生法,同时测定生物样本中组织胺(Hist)和去甲肾上腺素(NA)的方法.可在20min内分离检测出Hist和NA,线性范围为0.015~50mg/L,最低检出限为15ng/L,回收率为95%,精密度为5.8%~11.1%.具有灵敏、稳定、特异性高等特点.应用检测了70例健康人、5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中Hist和NA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组织胺 去甲肾上腺素 血浆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徐霞 许世华 +5 位作者 邓延慧 薛华珍 许培荣 袁保梅 王桂红 薛乐勋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30-731,共2页
目的 :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①小鼠的抗疲劳实验 :鼠 40只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每d灌胃生理盐水 ,实验组每d灌胃仙人掌提取物 40 0mg/kg ;于第 14d作游泳试验 ,测定游泳时间。②小鼠耐缺氧实验 :小... 目的 :探讨仙人掌提取物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 :①小鼠的抗疲劳实验 :鼠 40只 ,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每d灌胃生理盐水 ,实验组每d灌胃仙人掌提取物 40 0mg/kg ;于第 14d作游泳试验 ,测定游泳时间。②小鼠耐缺氧实验 :小鼠 40只 ,随机分为 2组 ,灌胃方法同上 ,将小鼠放置于 2 5 0ml盛有 15g钠石灰磨口瓶中 ,测定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 :实验组小鼠游泳时间和存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仙人掌提取物可提高小鼠抗疲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掌 提取物 抗疲劳 耐缺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素Ⅳ分离、纯化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韩雪飞 徐霞 +4 位作者 申庆红 雷留根 王成裕 陈秋菊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1-4,共4页
取东亚钳蝎毒4ml,用0.05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4)稀释,在4℃条件下,15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上柱(SephadexG-50,长180cm,流速1~1.5ml/min)。蝎毒经分离可... 取东亚钳蝎毒4ml,用0.05mol/L磷酸钠缓冲液(pH7.4)稀释,在4℃条件下,15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上柱(SephadexG-50,长180cm,流速1~1.5ml/min)。蝎毒经分离可得11个组分,取SVC-Ⅳ再次柱层析(SephadexG-25,长40cm,流速2~2.5ml/min)以脱盐,经真空冷冻干燥,置-10℃以下贮藏,生物活性可保持5a以上。蝎毒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显示12条带以上,而SVC-Ⅳ呈现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为8500~9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层析 镇痛 分离 纯化 SVC-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州市人民医院9a间食管、贲门癌3933例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王立东 高文俊 +5 位作者 杨万才 李晓芳 李健 邹建湘 王道存 郭瑞霞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9-11,共3页
为进一步了解林州市人群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发病构成状况及其特征,分析1987~1995年9a间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医院食管和贲门癌收治记录。结果显示:9a间,该市医院每年平均行食管和贲门癌手术437例,其中,来自林县当地... 为进一步了解林州市人群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发病构成状况及其特征,分析1987~1995年9a间林州市(原林县)人民医院食管和贲门癌收治记录。结果显示:9a间,该市医院每年平均行食管和贲门癌手术437例,其中,来自林县当地居民198例,占45%。食管癌118例,占60%;贲门癌80例,占40%。提示:这一地区贲门癌占有较高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贲门肿瘤 发病率 林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灶p53蛋白聚集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2 位作者 李健 高文俊 高珊珊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4-316,共3页
目的:通过对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变化规律的研究,加深对食管和贲门癌转移发生的分子学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1例手术切除的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 目的:通过对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变化规律的研究,加深对食管和贲门癌转移发生的分子学基础的了解。方法:采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对31例手术切除的食管和贲门癌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聚集进行比较研究。结果:31例手术标本中,病理检查发现2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7例为贲门腺癌。研究表明:24例食管原发和转移鳞癌中,11例原发和转移病灶中均出现p53蛋白聚集的变化,原发和转移病灶的一致性变化发生率为61%(11/18);在6例原发病灶p53免疫组化阴性患者中,其淋巴结转移病灶也同时出现免疫阴性反应。在7例胃贲门腺癌中,3例原发和转移病灶同时出现p53免疫阳性表达的一致率为50%(3/6);1例原发病灶p53免疫组化阴性患者,其淋巴结转移病灶也出现阴性反应。结论:肿瘤抑制基因p53在食管和贲门癌癌变和转移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是食管和贲门癌侵袭与转移过程中值得重视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淋巴结转移 食管肿瘤 P53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素Ⅳ在大鼠脊髓中的镇痛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永奎 韩雪飞 +5 位作者 雷留根 陈秋菊 王成裕 郑湘豫 陈华艳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5-8,共4页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 蛛网膜下腔插管大鼠模型25只,随机等分为A、B、C、D、E5组,分别经插管注入蝎毒素Ⅳ1μg/kg,纳络酮16μg/kg+蝎毒素Ⅳ1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吗啡32μg/kg,纳络酮16μg/kg。以屈肌反射作为疼痛指标,观察蝎毒素Ⅳ在脊髓的镇痛作用及纳络酮对蝎毒素Ⅳ作用的影响并与吗啡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蝎毒素Ⅳ注入5~20min和90~120min内屈肌反射被显著抑制(P<0.01),表现为屈肌反射阈值升高及C波潜伏期延长;此种抑制不能被纳络酮消除。提示蝎毒素Ⅳ在脊髓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其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不同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屈肌反射 蛛网膜下腔插管 蝎毒素Ⅳ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癌原发性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 P53 和 nm23 的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2 位作者 李健 李永欣 高珊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36-40,共5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贲门腺癌中,18例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配对组织中一致性P53免疫...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河南省食管癌高发区林州市居民贲门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肿瘤抑制基因P53和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在37例贲门腺癌中,18例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配对组织中一致性P53免疫阳性反应的发生率为67%(12/18);定量分析表明,原发病灶中P53蛋白聚集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病灶中P53的表达;P53免疫阳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78%)明显高于P53免疫阴性的贲门腺癌淋巴结转移率(29%,P<0.05)。37例贲门癌组织中,nm23免疫阴性者为24例,占65%,nm23阴性者淋巴结转移率(75%)明显高于nm23表达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31%,P<0.05)。在10例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淋巴结周边部转移病灶P5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中心部。提示:P53和nm23在贲门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肿瘤 原发病灶 淋巴转移 P53 NM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前病变和癌组织中增生细胞核抗原与细胞凋谢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万才 王立东 +3 位作者 周琦 高珊珊 李永欣 魏育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4-19,共6页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 为探讨细胞凋谢与细胞增生在食管癌变过程中变化的关系,计数194例食管粘膜活检组织切片单位面积(mm2)中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和凋谢细胞数,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食管正常上皮,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低,从食管正常上皮到基底细胞增生,PCNA免疫阳性细胞数稍有升高,到间变时明显升高,到癌时升高最显著,为正常上皮的近7倍(P<0.01)。在各级病变组织中,凋谢细胞数较低,在正常上皮中更低。随病变加重(基底细胞增生→间变→癌),单位面积凋谢细胞数均逐渐升高(P<0.01)。细胞凋谢指数与细胞增生指标PCNA呈显著正相关(r=0.363,P<0.01)。提示:细胞凋谢不仅可以反映食管癌变过程中上皮细胞的死亡状况,而且能反映细胞增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病变 增殖细胞核抗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8
作者 方桂远 李继成 +4 位作者 林则田 刘华 宋国英 王左生 卢宏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15-17,共3页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64例(治疗组),同时用脑复康治疗VD患者32例(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组长谷川痴... 应用通脉增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D)64例(治疗组),同时用脑复康治疗VD患者32例(对照组),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8%)明显高于对照组(562%)(P<001);治疗组长谷川痴呆量表(HDS)得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浆SOD及LPO水平,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通脉增智胶囊对VD患者的疗效优于脑复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增智胶囊 血管性痴呆 老年人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素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成裕 雷留根 +4 位作者 韩雪飞 王永奎 齐艳 陈秋菊 孔天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8-12,共5页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蝎毒素Ⅳ(SVC-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屈肌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 大鼠中脑上端切断模型30只,随机等分为A、B、C3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入蝎毒素Ⅳ(SVC-Ⅳ)130μg/kg,吗啡600μg/kg及生理盐水,以大鼠缩腿潜伏期和屈肌反射为测痛指标,观察SVC-Ⅳ尾静脉注入后的镇痛作用并与吗啡的作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SVC-Ⅳ注入后30min之内缩腿潜伏期明显延长,20min左右延长最明显,屈肌反射A波波幅于10~40min内明显受到压抑,20min左右最大A波抑制率为(96.1±8.9)%;B组吗啡注入后A波波幅的压抑限于10~40min,30minA波最大抑制率为(87.4±8.2)%;C组屈肌反射无明显变化。结果提示:SVC-Ⅳ静脉给药具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强于吗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屈肌反射 镇痛 蝎毒素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枸杞子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继成 陈勇夫 +3 位作者 李纪霞 袁宝梅 杨祥菊 苏金玲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2年第4期346-347,共2页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 L.)是名贵中药材,在各地亦有作枸杞子药用。但对枸杞子中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国内外未见报道。
关键词 枸杞子 氨基酸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