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胃癌细胞系BGC-823的遗传不稳定性 被引量:2
1
作者 丁一 乐晓萍 张钦宪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胃癌BGC 82 3细胞系的遗传不稳定性。方法 :应用染色体G 分带、核型分析和PCR及银染技术。结果 :BGC 82 3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亚三倍体。规律性出现 3个标记染色体 ,1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部分核型出现双微小体。微卫星位... 目的 :研究人胃癌BGC 82 3细胞系的遗传不稳定性。方法 :应用染色体G 分带、核型分析和PCR及银染技术。结果 :BGC 82 3细胞系染色体众数为亚三倍体。规律性出现 3个标记染色体 ,1号染色体短臂部分缺失。部分核型出现双微小体。微卫星位点D9s171为纯合性缺失 ,D9s16 0 4为杂合性缺失。结论 :BGC 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基因突变 染色体 遗传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与完整细胞原位蛋白质斑点印迹联合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郑乃刚 吴景兰 +2 位作者 陈奎生 丁一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免疫组织化学与完整细胞原位蛋白质斑点印迹联合应用的探讨郑乃刚1)吴景兰2)陈奎生2)丁一2)王一菱2)1)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郑州450052关键词斑点印迹;免疫组... 免疫组织化学与完整细胞原位蛋白质斑点印迹联合应用的探讨郑乃刚1)吴景兰2)陈奎生2)丁一2)王一菱2)1)河南省临床检验中心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郑州450052关键词斑点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与方法玻片上细胞标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印迹 免疫组织化学 完整细胞原位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放射性Western印迹技术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丰艳 吴景兰 +1 位作者 苏安英 丁一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0-12,共3页
应用不同蛋白质复性剂、封闭剂和标记物的对比方法以探讨Western印迹技术的改进。结果表明:①经 (TritonX-100)=0.3%,5min和SBB20min的蛋白质复性处理后,可使第一免疫血清稀释度1:100改... 应用不同蛋白质复性剂、封闭剂和标记物的对比方法以探讨Western印迹技术的改进。结果表明:①经 (TritonX-100)=0.3%,5min和SBB20min的蛋白质复性处理后,可使第一免疫血清稀释度1:100改为1:1000使用;②应用 (Tween20)=0.05%作为封闭液效果最好;③金标法及酶标法都可用于Western印迹技术,酶标法主带清晰,而金标法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迹技术 非放射性 蛋白质复性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大鼠淋巴细胞及肾上腺髓质细胞ppENK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鋆歆 史学义 吴景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23-27,共5页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针刺“足三里”穴20min;②不施针刺,上架20min;③针刺20min后8h;④不针,上架20min后8h。以钾离子透入法于针刺、上架前后测大鼠痛阈。制备分离的周血淋巴细胞滴...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针刺“足三里”穴20min;②不施针刺,上架20min;③针刺20min后8h;④不针,上架20min后8h。以钾离子透入法于针刺、上架前后测大鼠痛阈。制备分离的周血淋巴细胞滴片,膜片以及肾上腺石蜡切片标本。以生物素标记的c-foscDNA探针及ppENK寡核苷酸探针分别显示c-fos基因及ppENK基因的表达。除去对两种标本进行原位杂交以外,对淋巴细胞尚进行斑点印迹检测。结果表明:①针后痛阈提高(P<0.001);②淋巴细胞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的ppENK及c-fos的基因表达在4组比较中,第1组的信号均强于其它3组(P<0.001);③淋巴细胞及肾上腺髓质细胞的ppENK基因表达与镇痛效应呈显著正相关(P<0.001)。结果表明针刺可立即且同时诱导c-fos和ppENK的表达,这两种基因的表达均参于针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NK C-FOS 基因表达 淋巴细胞 嗜铬细胞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细胞斑点印迹技术在检测HXO-Rb44细胞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5
作者 郑乃刚 邓新国 +1 位作者 王红梅 吴景兰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5期414-415,共2页
关键词 HXO-RB44 斑点印迹法 DNA 视网膜母细胞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技术改良 被引量:31
6
作者 乐晓萍 杜鹏 +2 位作者 张钦宪 丁一 金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95-396,共2页
目的 :对变性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方法最适条件进行探讨和改良。方法 :采用PCR 聚丙烯酰胺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 15 9~ 196bp及 336bpDNA片段 ,并对不同显影液浓度与显色温度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NA分子经改良银染法检测... 目的 :对变性及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银染方法最适条件进行探讨和改良。方法 :采用PCR 聚丙烯酰胺电泳、硝酸银染色检测 15 9~ 196bp及 336bpDNA片段 ,并对不同显影液浓度与显色温度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NA分子经改良银染法检测均清晰可见 ,对比良好。结论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采用银染技术分析 ,方便快捷 ,易长期保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DNA 检测 银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疼痛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甲硫氨酸脑啡肽、强啡肽及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一菱 吴景兰 金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 :探讨 4~5Hz电针下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甲硫氨酸脑啡肽 (MEK)及强啡肽 (Dyn)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针灸门诊患者电针前后的血浆和随机分为电针、对照两组的雄性BALB/C小鼠的脊髓匀浆 ,分别定量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应... 目的 :探讨 4~5Hz电针下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甲硫氨酸脑啡肽 (MEK)及强啡肽 (Dyn)的变化与疼痛的关系。方法 :将针灸门诊患者电针前后的血浆和随机分为电针、对照两组的雄性BALB/C小鼠的脊髓匀浆 ,分别定量点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应用免疫反应性蛋白质斑点印迹技术 ,用Shimadu薄层层析扫描仪进行检测。患者在电针前后、小鼠在电针 /牵拉前后均用测痛仪检测痛阈。结果 :电针后患者血浆D(MEK)及D(Dyn)均升高 (P <0 .0 1) ,而小鼠脊髓两者均降低(P <0 .0 1,P <0 .0 5 ) ,患者血浆及小鼠脊髓的D(MEK)比D(Dyn)变动显著。血浆或脊髓的D(MEK)与D(Dyn)变动呈正相关。血浆及脊髓D(MEK)分别与痛阈呈正相关 (r=0 846 ,P <0 0 1)或呈负相关 (r=- 0 6 2 5 ,P <0 0 5 )。但血浆及脊髓的D(Dyn)与痛阈不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甲硫氨酸脑啡肽 强啡肽 镇痛 疼痛 痛阈 小鼠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 mRNA的表达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钦宪 杜鹏 +2 位作者 乐晓萍 丁一 吴景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9-382,共4页
目的 :研究hMSH2mRNA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了2 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 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的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 :胃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组织hMSH2mRNA原位... 目的 :研究hMSH2mRNA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检测了2 7例胃癌、10例癌旁组织和 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的表达。计数阳性细胞数。结果 :胃癌、癌旁组织与正常胃粘膜组织hMSH2mRNA原位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74 1% ,6 0 0 % ,6 8 4%。胃癌杂交阳性细胞数 (42 1±2 5 9) ,较癌旁 (99 7± 16 8)与正常组织 (175 8± 2 6 4)显著减少 (P <0 0 1) ;不同临床分期胃癌组织间阳性细胞数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位杂交 HMSH2 MRNA 错配修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甲基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钦宪 杜鹏 +2 位作者 乐晓萍 金辉 吴景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2-385,共4页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甲基敏感酶 (HpaII)和甲基非敏感酶 (MspI)酶切 ,结合PCR扩增技术 ,对p16基因外显子 1、外显子 2的二...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在胃癌组织中是否存在甲基化异常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对 2 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胃粘膜组织应用甲基敏感酶 (HpaII)和甲基非敏感酶 (MspI)酶切 ,结合PCR扩增技术 ,对p16基因外显子 1、外显子 2的二核苷酸胞嘧啶特定序列 5’ CCGG 3’位点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 ,p16基因外显子 1、2异常甲基化分别为 5例 (2 5 % )和 9例 (45 % ) ,正常组织未发现甲基化异常 ;14例高甲基化标本中 ,中分化胃癌 4例 ,低分化 7例 ,高分化 1例 ;有 2例存在外显子 1、2同时甲基化异常 ,二者均为低分化胃癌 ,进展期胃癌 (Ⅲa、Ⅳ期各 1例 )中 1例呈现泳动易位 ;外显子 2甲基化异常多发生于晚期肿瘤患者 (P <0 .0 5 )。结论 :p16基因甲基化异常可能会造成基因功能丧失 ,从而失去对细胞增殖的负性调控作用 ,导致胃癌发生与进展 ;外显子 2高甲基化与临床进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16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FA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技术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乃刚 丁一 +3 位作者 吴景兰 苏安英 丰艳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3-15,共3页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效率和节省昂贵的试剂,将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预先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上,应用自制的DIFA装置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快速检测生物活性试剂的效价及工作浓度;选择研究样本及... 为提高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效率和节省昂贵的试剂,将核酸分子或蛋白质分子预先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NCM)上,应用自制的DIFA装置检测非放射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此技术可快速检测生物活性试剂的效价及工作浓度;选择研究样本及试验条件;鉴定探针灵敏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印迹 非放射性 印迹技术 DIFA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针对生长因子及ACTH的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景兰 丰艳 +2 位作者 张晋平 丁一 王一菱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1-6,共6页
大鼠颌下腺为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来源之一。EGF可刺激垂体分泌ACTH。将大鼠分组为针刺与唾腺相关之“腮腺”耳穴组,针刺与垂体相关之“脑点”耳穴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测定痛阈并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 大鼠颌下腺为表皮生长因子(EGF)的主要来源之一。EGF可刺激垂体分泌ACTH。将大鼠分组为针刺与唾腺相关之“腮腺”耳穴组,针刺与垂体相关之“脑点”耳穴组和不施加针刺的对照组。测定痛阈并分别以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探测颗粒曲管(GCT)细胞的EGFmRNA、EGF受体(EGFR)-免疫反应性(IR)及EGF-IR和垂体ACTH-IR。结果显示针刺后EGFmRNA及EGFR-IR提高;而EGF-IR在两个耳针组变动均不显著;垂体ACTHIR仅在“脑点”组减弱,并且在ACTH变动与镇痛效应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表皮生长因子 ACTH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p16基因微卫星DNA的不稳定性
12
作者 张钦宪 杜鹏 +2 位作者 丁一 乐晓萍 金辉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5-378,共4页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技术对 2 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D...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 (LOH) ,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 (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染技术对 2 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 :癌组织D9s171和D9s16 0 4的LOH分别为 3例和 10例 ,癌旁组织分别为 2例和 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 (P <0 .0 5 )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 5 0 % (4/ 8)和 5 8.3% (7/ 12 ) (P >0 0 5 ) ;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 <0 0 5 )。结论 :D9s171,D9s16 0 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杂合性缺失 胃肿瘤 P16基因 不稳定性 LO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hMSH2 mRNA的表达
13
作者 乐晓萍 张钦宪 +3 位作者 杜鹏 丁一 金辉 吴景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 :研究正常胃粘膜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对 2 7例胃癌 (高、中、低分化分别为 5例 ,9例与 13例 )和 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杂交信号阳性... 目的 :研究正常胃粘膜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 ,对 2 7例胃癌 (高、中、低分化分别为 5例 ,9例与 13例 )和 19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hMSH2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癌组织中杂交信号阳性细胞数与正常组织相比显著减少 (P <0 0 5 )。低分化胃癌 (2 1.8± 10 .6 )与中分化胃癌 (5 0 .9± 19.3)及高分化胃癌 (72 .5± 2 3.3)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1)。结论 :hMSH2mRNA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关 ,胃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愈低 ,其hMSH2mRNA表达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HMSH2 MRNA 分化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p16基因突变分析
14
作者 杜鹏 张钦宪 +1 位作者 乐晓萍 丁一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1(E1)及外显子 2 (E2 )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p16基因纯合缺失与突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CR方法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1(E1)及外显子 2 (E2 ) ,检测等位基因纯合子缺失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方法分析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2 0例胃癌组织中E1、E2纯合性缺失分别为 4例 (2 0 % )及 2例 (10 % ) ;SSCP未检出E1突变 ,E2有 2例出现泳动易位的异常单链 ,其中 1例 (Ⅲa期 ,低分化腺癌 )癌与癌旁组织均出现异常 ,2例异常标本均为进展期 ,LOH(+)胃癌。结论 :p16基因异常是胃癌发生发展中一重要事件 ,突变多见于外显子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PCR-SSCP 胃肿瘤 P16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放射性反义RNA探针的原位杂交技术探讨
15
作者 王一菱 郑乃刚 +3 位作者 丁一 吴景兰 张晋平 丰艳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6-9,共4页
以自制的反义RNA探针研究了非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技术。结果表明:①以小柱装置(minicolumn)提取质粒DNA,方法快速、简便、且纯度好;②以线性化的质粒DNA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加Bio-14-CTP标记,需用... 以自制的反义RNA探针研究了非放射性标记原位杂交技术。结果表明:①以小柱装置(minicolumn)提取质粒DNA,方法快速、简便、且纯度好;②以线性化的质粒DNA为模板进行体外转录,加Bio-14-CTP标记,需用pH8.0的转录缓冲液;③实验中需防止RNase污染,但也可应用RNase作为实验对照和减低背景;④杂交液中以不加硫酸葡聚糖为宜,杂交温度以42℃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义RNA探针 非放射性标记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