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卫生系统反应性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
作者 施学忠 谢婧 +3 位作者 贾松树 李颖琰 杨金军 王爱英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河南 卫生系统反应性 模糊综合评价 卫生统计 统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神经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丽云 王志铭 +2 位作者 王宇中 李克均 王爱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8-190,共3页
探讨大学生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 12 1例神经症患者和 516名健康者按性别分组分析。结果 :性别不同 ,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不同。男生 :与神经质、母亲文化偏低、娱乐体育等能力不良、... 探讨大学生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 12 1例神经症患者和 516名健康者按性别分组分析。结果 :性别不同 ,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也不同。男生 :与神经质、母亲文化偏低、娱乐体育等能力不良、经济物质基础较差相关。女生与神经质、内外倾、得到社会支持系统 (保护因子 )、母亲拒绝否认、丧失社会支持系统相关。结论 :研究神经症危险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神经症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林州市人与实验动物食管上皮病变的比较
3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3 位作者 韦俊萍 李永欣 杨万才 高珊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1-5,共5页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方法对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居民、当地居民家庭饲养的猪以及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的SpragueDawley大鼠食管上皮病变和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改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鼠和猪食管上皮增生性改变,特别是基底细胞增生和间变的形态学改变与人食管上皮改变非常相似;大鼠食管上皮癌变各阶段未见明显P53蛋白的改变,猪食管上皮特别是间变组织出现与人相似的P53免疫阳性反应。提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饲养的猪可能是一种有价值的研究食管癌变机理的自然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食管肿瘤 食管上皮病变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生神经症病因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宇中 冯丽云 +1 位作者 王志铭 施学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人格、负性生活事件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在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进行EPQ测试和EMBU及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因子间的交...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人格、负性生活事件和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在神经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关系。方法 :对某医科大学在校生进行神经症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进行EPQ测试和EMBU及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 :影响神经症的主要因素是EPQ -N ,其次为负性生活事件和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EPQ -E (低分 )、父母不良教养方式和情感温暖 (低分 )与EPQ -N协同作用时 ,则会产生拮抗作用 ,EPQ -E和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神经症发生呈负相关。结论 :( 1)神经质素质是神经症发病的主要因素 ;( 2 )父母教养方式与神经质素质之间有交互拮抗作用 ;( 3 )EPQ -E和父母情感温暖是神经症发病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病因 多因素分析 交互作用 医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偶氮苯并冠醚衍生物在溶液和LB膜中的光致变色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徐霞 刘萃红 +4 位作者 许世华 郑惠良 胡志军 刘朝晖 何晓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5-417,共3页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偶氮苯并冠醚衍生物 16 ABC- OH和 16 ABC- NH2 ,并对其在溶液中和L angmuir- Blodgett膜中的光致变色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溶液中 16 ABC- OH发生了反式 -顺式异构化反应 ,且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而 16 AB... 本文合成了两种新型偶氮苯并冠醚衍生物 16 ABC- OH和 16 ABC- NH2 ,并对其在溶液中和L angmuir- Blodgett膜中的光致变色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溶液中 16 ABC- OH发生了反式 -顺式异构化反应 ,且异构化反应为一级反应 ,而 16 ABC- NH2 的顺反异构化反应较复杂 ,为非一级反应。在 L B膜中 ,16 ABC- OH无光组合记录且有一定程度的光致顺反异构反应 ,而 16 ABC- NH2 自组合形成 H-聚集体且光致变异构反应被禁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氮苯并冠醚 16ABC-OH 16ABC-NH2 光致变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对实验性眼炎的抗炎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阎素清 张幼梅 +2 位作者 刘洁 刘利娥 阎晓贤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05-707,共3页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兔眼前房穿刺和花生四烯酸 (简称AA)刺激眼前部炎症模型 ,对 1 0g/L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局部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1 0g/L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对前房穿刺所致的房水蛋白增加的抑制... 目的 :探讨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兔眼前房穿刺和花生四烯酸 (简称AA)刺激眼前部炎症模型 ,对 1 0g/L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局部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 :1 0g/L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对前房穿刺所致的房水蛋白增加的抑制率为 90 3% ,对AA点眼所致的房水蛋白增加的抑制率为 76 1% ,给药眼与对照眼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对AA点眼所致的眼压升高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结论 :双氯芬酸胆碱滴眼液可抑制眼局部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 ,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发展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胆碱 前列腺素 房水蛋白 眼压 滴眼液 实验性眼炎 抗炎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及其分离组分分析及鉴定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孔天翰 郭进武 +4 位作者 陈蕴 韩雪飞 陈华艳 吴逸明 董伟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47-650,共4页
目的 :探讨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及其分离组分的分析及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 (2 5cm× 5cm交换柱 ,流速 0 .8ml/min ,梯度洗脱 12 0 0min)层析法分... 目的 :探讨蝎毒抗癌多肽 (antineoplasticpolypeptidefromButhusmartensiivenom ,APBMV)及其分离组分的分析及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柱 (2 5cm× 5cm交换柱 ,流速 0 .8ml/min ,梯度洗脱 12 0 0min)层析法分离APBMV ,用高效毛细管电泳 (highperformancecapillaryelectrophoresis,HPCE)及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检测。结果 :用SepharoseFF阳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可将APBMV分离为 2个峰。经HPCE、HPLC分析显示 ,APBMV主要成分为峰Ⅰ~Ⅳ ,其分离组分分别以峰Ⅰ或峰Ⅲ为主 ,其纯度分别为86 .35 %、6 9.5 7%。结论 :SepharoseFF用于进一步分离APBMV可望获得较高纯度的单一有效成分 ,HPCE及HPLC均可较好地显示蝎毒中小分子多肽的组成及相对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抗癌多肽分离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APB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O1群菌株多位点酶电泳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刘延清 祁国明 章丽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11-17,共7页
为更准确区分霍乱弧菌O1群不同菌株的流行病学意义,应用多位点酶早泳法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时间和人群的霍乱弧菌O1群菌471株进行分型和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分析。结果;通过11种酶基因位点的检测,471株O1群霍乱弧菌... 为更准确区分霍乱弧菌O1群不同菌株的流行病学意义,应用多位点酶早泳法对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时间和人群的霍乱弧菌O1群菌471株进行分型和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分析。结果;通过11种酶基因位点的检测,471株O1群霍乱弧菌可以分为71个ET型,ET1-ET28为噬菌体-生物分型所区分的流行株,其中ET1-ET6为古典型菌,ET7包括大多埃尔托流行株和部分古典型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分型 多位点酶电泳 数值分类 O1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利用FoxPro数据库编程技术控制医学统计大数据群录入质量 被引量:2
9
作者 冯丽云 戴越苏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4-55,共2页
充分利用FoxPro数据库编程技术控制医学统计大数据群录入质量河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丽云戴越苏在医学领域内,对于人群疾病及流行病学的现场调查研究,有大量的卡片数据需要录入计... 充分利用FoxPro数据库编程技术控制医学统计大数据群录入质量河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450052)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冯丽云戴越苏在医学领域内,对于人群疾病及流行病学的现场调查研究,有大量的卡片数据需要录入计算机数据库中。采用什么方法来控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统计 大数据群 录入质量 编程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不同群体菌株的群体遗传特征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祁国明 刘延清 章丽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32-35,共4页
应用MEE法对592株霍乱弧菌的15个酶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霍乱弧菌不同群体的群体遗传特征。结果:古典型菌株(CVC)、埃尔托流行株(ESEVC)和O139菌株(O139)的群体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都很... 应用MEE法对592株霍乱弧菌的15个酶基因位点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霍乱弧菌不同群体的群体遗传特征。结果:古典型菌株(CVC)、埃尔托流行株(ESEVC)和O139菌株(O139)的群体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都很低,HCVC=0.106、hCVC=1.5,HESEVC=0.056、hESEVC=2.3(O139包含在ESEVC之中),被检测的基因位点多为非多态位点;而同为O1群菌的埃尔托非流行株(NSEVC)的平均遗传多态值和平均杂合度要高得多,接近非O1群菌株(NO1)的群体遗传学指标,分别为HNSEVC=0.425、hNSEVC=5,HNO1=0.627、hNO1=6.5,被检测的基因位点几乎全是遗传多态位点。结果表明:ESEVC和NSEVC虽然都是O1群菌,但在群体遗传学特征上存在巨大差异;CVC、ESEVC和O139为遗传学性状稳定、群体遗传结构紧密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群体遗传特征 遗传多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抗癌多肽对CNE-2Z细胞生长周期移行和p5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伟华 韩雪飞 +5 位作者 孔天翰 陈华艳 琚济杭 郭进武 杨志华 吴逸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CNE 2Z细胞生长周期和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结果 :APBMV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APBMV 16mg/L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G... 目的 :观察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CNE 2Z细胞生长周期和p5 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双标法。结果 :APBMV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进入S期的细胞明显减少 ,处于G1期和G2期的细胞明显增多 ,APBMV 16mg/L处理CNE 2Z细胞 48h后 ,G1期、S期和G2期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 5 9.7%、32 .3 %和 7.9% ,空白对照组的百分比分别为 5 3 .3%、45 .2 %和 1.5 % ,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0 1)。空白对照组CNE 2Z细胞P5 3蛋白 2 4h和 48h表达量处于较高水平 (2 7.2 3± 0 .93)和 (31.6 7± 1.75 ) ,经APBMV处理 2 4h或 48h后 ,P5 3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PBMV能够阻止CNE 2Z细胞周期的移行 ,并抑制抑癌基因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抗癌多肽CNE-2Z细胞 鼻咽癌 细胞周期 P53 APBM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油漆工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巧 陈小玉 +2 位作者 马玉英 吴逸明 陈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年第6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油漆工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 ,对 44例油漆工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在苯接触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情况下 ,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 ;CD3+及CD8+显著...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油漆工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 :采用淋巴细胞单抗致敏红细胞花环试验 ,对 44例油漆工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结果 :在苯接触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情况下 ,淋巴细胞亚群CD4+值无明显变化 ;CD3+及CD8+显著增加 (P <0 .0 1) ;CD4+/CD8+比值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漆工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理论的分子学基础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立东 周琦 +3 位作者 邹建湘 韦俊萍 StephaniT.Shi ChungS.Yang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26-30,共5页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 采用免疫组化选择性DNA序列分析方法,对来自河南省林州市21例原发性食管鳞癌患者食管癌组织和癌旁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肿瘤抑制基因P53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1例原发食管癌病灶中发现14例P53基因突变(67%)。突变部位分别为第5外显子(4例,占29%)、第6外显子(1例,占7%)、第7外显子(2例,占14%)和第8外显子(6例,占42%)。1例突变发生在第4内显子(7%)。对14例癌旁上皮基底细胞增生、间变和原位癌病灶的P53基因分析发现均有不同数量的基因突变。间变及原位癌组织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极为相似,但是基底细胞增生病变的P53基因突变与癌组织不同,其突变部位均发生在第5外显子。提示:食管上皮不同部位的孤立病灶出现相似的分子学改变,支持食管癌多中心起源的理论,随着病变从基底细胞增生到间变到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的发展,这些分子学变化可能在癌变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多中心癌变 P53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非O1群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和染色体酶切图谱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2 位作者 祁国明 刘延清 刘彩莲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40-43,共4页
非O1群霍乱弧菌(不包括O139菌)是腹泻病原菌,由于它们分布较广,因此对人们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威协;应用核酸技术对98株非O1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从DNA和基因水平对5株非O1菌的分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所选... 非O1群霍乱弧菌(不包括O139菌)是腹泻病原菌,由于它们分布较广,因此对人们的健康具有较大的威协;应用核酸技术对98株非O1菌的主要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并从DNA和基因水平对5株非O1菌的分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所选菌株的染色体酶切图谱与O1群霍乱弧菌相比有很大差异,尤其与O1群流行株的差异更大,非O1菌相互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对98株非O1菌进行ctx、zot、ace、RS1基因检测,结果有2株为上述基因阳性,仅为2%左右。结果显示:非O1菌群体遗传结构复杂,变异程度高;其与O1菌,尤其是流行株(包括O139菌)的遗传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O1群 霍乱弧菌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乱弧菌O139菌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1 位作者 祁国明 刘延清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43-47,共5页
为阐明O139霍乱弧菌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为探讨其来源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探针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国内外分离的23株O139菌和一些O1群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O139菌株均... 为阐明O139霍乱弧菌的主要分子生物学特征,并为探讨其来源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核酸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探针Southern杂交等方法,对国内外分离的23株O139菌和一些O1群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O139菌株均表现为一致的且具有特征性的酶切图谱;它们与埃尔托型流行株的图谱较与古典型菌株图谱更为相似,与埃尔托非流行株和其他非O1菌株的遗传差异较大。在SmaI图谱中,新疆分离的O139菌株显示出与当地1989年分离的埃尔托型流行株较接近的图谱;Southernblot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酶切图谱分子杂交(SmaI、SalI、XbaIctx,BglI16srRNA)中,O139菌株与O1流行株之间有一定的差异;我国分离的O139菌株具有一致的图谱,与印度和孟加拉国分离的O139菌株之间有较小差异;新疆分离的O139菌株与该地1989年分离的某些EVC流行株的图谱相似。基因检测表明,O139菌株都具有ctx、zot、ace和RS1;MEE分析表明,O139菌株的ET型与EVC流行株不可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PFGE RRNA 分子特征 O139菌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不同水源及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调查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 吕文戈 +7 位作者 吴予明 巴月 程学敏 耿敏学 邬明莉 佟玉芳 刘威 赵秀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4期73-74,共2页
1996年5月和10月,分别对平顶山矿区所属的16个自备水厂(包括8个尾矿水、7个机井水和1个水库水厂)的出厂水和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个尾矿水的总α放射性水平显著高于7个机井水和1个水库水。结果... 1996年5月和10月,分别对平顶山矿区所属的16个自备水厂(包括8个尾矿水、7个机井水和1个水库水厂)的出厂水和饮用水的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8个尾矿水的总α放射性水平显著高于7个机井水和1个水库水。结果提示:自备水厂的常规处理不能将α放射性有效去除,出厂水中总α放射性核素平均值仍高于水质卫生标准的要求,应对尾矿水的放射性进一步处理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给水 尾矿水 总α放射性 总Β放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计算机程序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广才 高守一 +1 位作者 刘延清 祁国明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48-55,共8页
在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是遗传距离的权重系数;目前除等权系数被广泛应用外,尚未有公认客观、合理的遗传距离权重系数,使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群体遗传学中遗传... 在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是遗传距离的权重系数;目前除等权系数被广泛应用外,尚未有公认客观、合理的遗传距离权重系数,使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的合理性和客观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以群体遗传学中遗传多态度为客观基础指标,经过数学复合运算,获得较合理、客观的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的遗传距离权重系数;以此为基础,编制了细菌分子生物学数值分类的计算机处理程序。应用此程序分别对以PFGERFLPs、PFGESouthernblot(16SrRNA基因和CT基因探针)和MEE结果为基础的霍乱弧菌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数值分类分析,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可以客观、合理地分析霍乱弧菌不同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并有效区分霍乱弧菌古典型、埃尔托型流行株、埃尔托型非流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类 计算机程序 分子生物学 霍乱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本底放射性饮水对矿区职工血清SOD和MDA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文戈 王晓 +7 位作者 巴月 史志长 王予东 耿敏学 邬明莉 张翠兰 刘威 陈秋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74-76,共3页
对长期饮用高本底放射性饮水矿区职工(暴露组)血清中SOD和MD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饮用正常饮水矿区职工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暴露组职工血清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分别为(114.03±18.47)U/ml,(100.59±19.8... 对长期饮用高本底放射性饮水矿区职工(暴露组)血清中SOD和MDA水平进行了检测,并与饮用正常饮水矿区职工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暴露组职工血清的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人群(分别为(114.03±18.47)U/ml,(100.59±19.84)U/ml,P<0.05),与暴露组中井下职工血清的SOD水平较高有关,而地面职工血清的SOD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则相差不大,MDA的检测结果也显示出同样趋势,这可能与暴露组矿工在井下的特殊作业环境有关,并建议对此做进一步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饮用水 SOD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高发区楼村居民食管病变普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立东 冯常炜 +17 位作者 周琦 陈玉龙 李永欣 郭花芹 张毅 谢炳惠 裘宋良 刘保池 赵玉枝 韦俊萍 杨万才 邹建湘 李晓芳 李健 王道存 高珊珊 白永敏 杨根远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利用食管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食管癌高发区楼村402名30岁以上居民进行普查。所有受检居民均无食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结果:402名无症状居民中,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4例,慢性食管炎67例,Baret... 利用食管内镜检查、食管粘膜活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食管癌高发区楼村402名30岁以上居民进行普查。所有受检居民均无食管疾病的临床症状。结果:402名无症状居民中,共发现早期食管癌患者4例,慢性食管炎67例,Baret食管3例,基底细胞增生58例和间变18例。提示:对食管癌高发区人群进行普查是发现早期癌的重要方法。食管癌高发区人群Baret食管并非罕见,应该重视这一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癌前病变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伤系统工程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丁法德 时松和 +7 位作者 张效房 张金嵩 杨景存 李炽民 张会芹 杨进献 赵敬远 张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开发计算机技术在眼外伤临床医疗和科研方面的应用,选择1981~1991年本院眼科住院病人11985例中的眼外伤患者4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调查表格,浓缩病案,把有用的临床资料... 为开发计算机技术在眼外伤临床医疗和科研方面的应用,选择1981~1991年本院眼科住院病人11985例中的眼外伤患者4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设计调查表格,浓缩病案,把有用的临床资料信息代码化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编制相应的软件系统,按临床科研的需求进行信息资料处理与加工。结果:该系统储存数据符号约400000个,完成图表100多个。初步研究中设计科研课题10余项,撰写有关学术论文10多篇。结果表明:系统的建立如同架设临床科研计算机之间的多功能桥梁,并可拓展到临床多学科、多病种,为医学专家和计算机人员开辟新的合作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伤 系统工程 计算机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