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中miRNA枢纽靶基因的鉴定和验证
1
作者 赵婷婷 宋爽 +3 位作者 石科 李晓英 李攀阳 李宁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2,共9页
目的探讨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的miRNAs-mRNAs,研究PALB2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从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miRNAs数据集筛选交集,通过starbase数据库预测交集miRNAs的潜在靶基因,并使用PPI网络分析确定枢纽靶基因... 目的探讨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相关的miRNAs-mRNAs,研究PALB2对人食管癌EC109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从GEO和TCGA数据库下载食管癌miRNAs数据集筛选交集,通过starbase数据库预测交集miRNAs的潜在靶基因,并使用PPI网络分析确定枢纽靶基因;对靶基因和枢纽靶基因分别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选择预后差异显著的PALB2基因进行细胞试验,合成PALB2的特异性RNA(si-PALB2)转染EC109细胞,RT-qPCR检测细胞中PALB2的表达量,MTT、Transwell和流式分析PALB2对细胞活力、侵袭迁移和凋亡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凋亡抑制蛋白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变化。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了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重要miRNAs-mRNAs,并通过实验验证敲降PALB2的表达后,EC109细胞活力、侵袭转移能力均明显降低,凋亡能力明显增加,cyclinD1、Bcl-2及MMP-9表达均明显下调。结论MiRNAs-mRNAs是预测食管癌发生发展的生物标志物;PALB2在食管癌中发挥促癌作用,与调控细胞周期蛋白、抗凋亡蛋白及侵袭转移相关蛋白密切相关,是诊断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分析 MIRNA 食管癌 PAL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富含脯氨酸蛋白11表达对食管癌耐药细胞EC9706/DDP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2
作者 亢春彦 张秀芝 +1 位作者 周慧聪 陈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探讨下调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表达对食管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递增间断刺激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建立DDP耐药细胞株EC9706/DDP,MTT法检测EC9706/DDP细胞药敏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 目的:探讨下调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表达对食管癌耐药细胞耐药性的影响,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顺铂(DDP)浓度递增间断刺激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建立DDP耐药细胞株EC9706/DDP,MTT法检测EC9706/DDP细胞药敏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C9706/DDP细胞及其亲本EC9706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EC9706/DDP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转染sh-NC)、sh-PRR11组(转染sh-PRR11)、sh-NC+DDP组(转染sh-NC后用4 mg·L^(-1)DDP处理)和sh-PRR11+DDP组(转染sh-PRR11后用4 mg·L^(-1)DDP处理),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RR1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RR1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p110α、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成功获得DDP耐药细胞株EC9706/DDP,耐药指数为7.23±0.86。与EC9706细胞比较,EC9706/DDP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分别与对照组和sh-NC组比较,sh-PRR11组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的DDP半数抑制浓度(IC50)降低(P<0.05)。与sh-NC组比较,sh-NC+DDP组和sh-PRR11组细胞中PI3K p110α、p-AKT、P-gp和M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分别与sh-NC+DDP组和sh-PRR11组比较,sh-PRR11+DDP组细胞中PI3Kp110α、p-AKT、P-gp和MRP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下调EC9706/DDP耐药细胞中PRR11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逆转对DDP耐药,并诱导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含脯氨酸蛋白11 食管肿瘤 顺铂 耐药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杞苷干预NF-κB信号通路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姗 周志文 +4 位作者 刘湘花 李宁宁 杨艺 闵远骞 禄保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3-390,共8页
目的探讨黄杞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干预效果及分子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不同浓度黄杞苷干预组,于不同培养时间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ELISA... 目的探讨黄杞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的干预效果及分子机制。方法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和不同浓度黄杞苷干预组,于不同培养时间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ELISA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氧(ROS)、超氧化物(O_(2)·^(-))和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信号通路中IκBα、p65、p-p65蛋白的表达。结果LPS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增加,而100、200、400、600、800μmol/L黄杞苷均能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增殖,其中400μmol/L黄杞苷干预效果最明显。LPS组细胞产生的TNF-α、IL-6、IL-1β、ROS、O_(2)·^(-)和NO较对照组升高,400μmol/L黄杞苷可降低LPS诱导TNF-α、IL-6、IL-1β、ROS、O_(2)·^(-)和NO的产生。LPS组细胞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65蛋白、p-p65蛋白水平上调,而黄杞苷可抑制LPS诱导的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65蛋白、p-p65蛋白水平上调。结论黄杞苷可能通过干预NF-κB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增殖、炎症因子和ROS/活性氮簇(RNS)产生,显示了重要的抗炎和抗氧化功效,为其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杞苷 NF-ΚB信号通路 炎症 氧化应激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FU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468中Bmi-1、Sca-1和Oct-4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文刚 刘春灵 +1 位作者 杨旭 杜华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Bmi-1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乳腺癌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1、0.1、1、10μg/ml)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分别为48、72 h的增殖抑制情况,筛选合适的药物... 目的探讨Bmi-1表达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乳腺癌化疗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1、0.1、1、10μg/ml)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作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68分别为48、72 h的增殖抑制情况,筛选合适的药物浓度。使用筛选出的药物浓度干预乳腺癌细胞,加药组为实验组,未加药为对照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Bmi-1及干细胞相关因子Sca-1、Oct-4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MTT检测显示5-FU明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筛选出最适宜浓度为0.1μg/ml。RT-PCR检测显示,实验组中不同代细胞间Bmi-1及Sca-1、Oct-4的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表现出以下变化趋势:降低(第1代)—升高(第2代)—继续升高(第3代)—降低(第4代)—升高(第5代)—降低(第6代)。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不同代细胞间Bmi-1、Sca-1、Oct-4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表现与上述mRNA表达相似的趋势。Bmi-1与干细胞因子Sca-1、Oct-4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r=1,P均<0.01)。结论 Bmi-1表达与干细胞因子Sca-1、Oct-4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提示Bmi-1基因可能成为新的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化疗药物5-FU影响乳腺癌细胞中Bmi-1表达及肿瘤干细胞比例,提示Bmi-1基因可能与乳腺癌化疗耐药及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5-氟尿嘧啶 BMI-1 肿瘤干细胞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片细胞学检查6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丁运良 袁爱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7期1445-1446,共2页
目的探讨印片细胞学在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新鲜病变细胞印沾在载玻片上,固定,常规HE染色,细胞学诊断,病理切片诊断对照。结果细胞学和病理切片诊断比较,良、恶性相符合。结论设备简单,诊断时间短,明确良、恶性的诊断,适应基层单位。
关键词 印片 细胞学检查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