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小麦品种利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5
1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3 位作者 曹廷杰 范和君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4-38,共5页
回顾了建国以来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品种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品种利用研究的主要改革与创新。在品种利用研究中,总结了五忌五看品种评价标准,推广了育(引)、试、繁、推一体化品种运行机制,提出了一圃制繁种新技术,鉴定出了豫麦2... 回顾了建国以来河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品种利用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品种利用研究的主要改革与创新。在品种利用研究中,总结了五忌五看品种评价标准,推广了育(引)、试、繁、推一体化品种运行机制,提出了一圃制繁种新技术,鉴定出了豫麦2号、豫麦13号、郑麦9023、周麦18号、矮抗58、郑麦366等一大批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区域试验 五忌五看 一圃制 育试繁推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节水栽培研究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方保停 邵运辉 +3 位作者 岳俊芹 秦峰 郑飞 金先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3-25,共3页
综述了河南省小麦节水栽培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小麦高效节水的生理基础,提出了应加强节水高效品种选育和筛选,建立适应型栽培体系、小麦-玉米节水高产一体化体系等对策,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河南省小麦可持续生产。
关键词 小麦 节水栽培 生理基础 现状与对策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 被引量:37
3
作者 曹廷杰 赵虹 +2 位作者 王西成 崔党群 詹克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9-442,共4页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利用近二十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每666.7 m2有效穗数... 为了解河南省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演变规律,利用近二十年河南省小麦冬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对新育成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延后,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每666.7 m2有效穗数和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穗粒数、千粒重、灌浆时间和每666.7 m2产量则呈增加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千粒重、穗粒数以及灌浆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抽穗期、成熟期以及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产量的提高主要与抽穗期提前导致灌浆时间、穗粒数以及千粒重的增加有关。文中还对今后河南省半冬性小麦品种在产量三要素、株型结构和熟期等方面的遗传改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高效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导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艳 许为钢 +4 位作者 胡琳 张磊 齐学礼 张庆琛 王根松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1-746,共6页
为获得具有C4光合特征的高光效转基因小麦材料,利用从玉米中克隆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pepc,GenBank接受号为FJ415327)构建高效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导入小麦品种(系)中,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外源基因... 为获得具有C4光合特征的高光效转基因小麦材料,利用从玉米中克隆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pepc,GenBank接受号为FJ415327)构建高效双元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其导入小麦品种(系)中,利用Real-time PCR方法分析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的拷贝数。PCR和双酶切鉴定表明,玉米PEPCcDNA序列已插入双元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中,命名为p3301-pepc;对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进行PCR扩增,其中有342株扩增出目的条带;在选取的15株转基因植株中7株拷贝数为1,3株拷贝数为2,2株拷贝数为3,拷贝数为5、8和17的分别为1株。初步证明玉米pepc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且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既有单拷贝插入,也有多拷贝插入,这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功能表达提供了试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 高效表达载体 转基因 拷贝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弱春性小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演变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曹廷杰 赵虹 +2 位作者 王西成 崔党群 詹克慧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16,共4页
利用连续21 a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小麦新育成弱春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推延,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灌浆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 利用连续21 a河南省小麦春水组区域试验数据,分析了小麦新育成弱春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品种育成年份的推延,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株高呈降低趋势,全生育期天数呈减少趋势,灌浆时间、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呈增加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千粒重、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灌浆时间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弱春性小麦 品种 农艺性状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中、北部冬小麦播期和越冬的影响 被引量:20
6
作者 郭瑞 季书勤 +3 位作者 王汉芳 李向东 张德奇 程芳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 利用近30 a气象资料,分析了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变化趋势,结合多年多点多品种播期试验,确定了河南省中、北部地区适宜的播种期。结果表明,小麦生育期内气温呈升高趋势,小麦生育期平均气温每年增加0.088 8℃;冬前气温也呈升高的趋势,冬前平均气温每年约增加0.054 5℃;越冬气温亦呈上升趋势,每年约增加0.078 8℃。综合理论与田间试验结果,河南省中北部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应控制在10月7-10日,最晚不宜超过10月15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变化 中、北部地区 小麦 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C_4型全长pepc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庆琛 许为钢 +3 位作者 胡琳 李艳 张磊 齐学礼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4-197,209,共5页
为了获得具有类似C4光合途径的转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小麦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玉米C4型全长pepc基因导入小麦材料01H186-20-24,经在含4 mg.L-1L-PPT(L-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经PC... 为了获得具有类似C4光合途径的转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小麦材料,采用基因枪法将玉米C4型全长pepc基因导入小麦材料01H186-20-24,经在含4 mg.L-1L-PPT(L-phosphinothricin,草丁膦)的培养基上筛选,获得抗性再生植株,经PCR检测获得118株T0代阳性植株;进一步利用PCR对T1代植株进行筛选,T2代在隔离条件下种植于大田,Southern blot、SDS-PAGE检测表明,外源pepc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得以整合和表达。测定了40个转基因T2代植株和受体对照的净光合速率(Pn)、PEPC活性,结果表明,在大田自然条件下,82.5%的转基因小麦的Pn增加,最大提高18.57%,达到了28.1μmol CO2.m-2.s-1,转基因植株中PEPC活性为对照的1.5~1.9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C4型pepc基因 转基因 光合速率 PEPC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要病虫害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德奇 季书勤 +4 位作者 李向东 王汉芳 郭瑞 程红建 谢耀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7-70,共4页
豫中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病虫害易发区。为此,开展了不同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赤霉病和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通... 豫中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是病虫害易发区。为此,开展了不同病虫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生长后期病虫害会造成产量不同程度地降低,其中赤霉病和吸浆虫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通过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可分别提高产量13.3%和8.17%,原因在于防治赤霉病和吸浆虫有效提高了穗粒数(4~5粒)。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较常规病虫管理措施可使小麦产量提高4.45%~13.34%,尤其后期对纹枯病和蚜虫等防治到位,可使千粒重提高3.2~12.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不同类型小麦养分吸收分配规律 被引量:12
9
作者 黄绍敏 宝德俊 +4 位作者 郭斗斗 张水清 许为钢 胡琳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4,共5页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 依据大田长期施肥试验(1991-2008年)中9个中筋和强筋小麦品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变化规律,探索小麦品种及筋型对养分的吸收差异,为小麦专用肥研发与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以豫麦13号为代表的中筋小麦,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N、P、K分别为2.06kg、0.44kg和1.84kg,需要N∶P∶K比例为1∶0.19∶0.89;以郑麦9023为代表的强筋小麦吸收N、P、K分别为2.65kg、0.51kg和2.61kg,比中筋小麦分别增加0.59kg、0.07kg和0.77kg,需要N∶P∶K比例为1∶0.21∶0.98。N、P在籽粒和茎秆中的分配比例品种间差异较小,9个品种N在籽粒中分配比例平均为79%,P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77%,K在籽粒中分配比例为16.5%。通过小麦秸秆还田,21%~25%的N、24%~32%P以及78%~89%的K归还到土壤。目前推广的强筋小麦品种比中筋小麦需更多N和K,目标产量为7 500~9 000kg/hm2,强筋小麦需要N 170~200kg/hm2,N∶P2O5∶K2O适宜比例为1∶0.48∶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长期施肥试验 潮土 小麦 养分吸收与分配 合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麦新品种(系)高产稳产性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廷杰 胡铁柱 +2 位作者 王西成 赵虹 胡卫国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15,19,共3页
采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稳定性参数法,对2008-2009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教5号和周99233是2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系;平安08-8、天禾077、百农69具... 采用高稳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和稳定性参数法,对2008-2009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小麦新品种(系)区域试验的13个品种(系)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豫教5号和周99233是2个聚合了高产稳产基因型的优良小麦新品系;平安08-8、天禾077、百农69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但稳产性稍差。3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新品种(系) 区试 高产稳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性和非糯性小麦灌浆期胚乳直/支链淀粉积累及其相关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曹颖妮 胡卫国 +2 位作者 王根平 刘录祥 王成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95-2001,共7页
选用3份糯性和2份非糯性小麦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灌浆过程中分别检测了各材料的籽粒直链和支链淀粉积累量、淀粉积累速率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籽粒淀粉累积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糯小麦在花后7 d前均... 选用3份糯性和2份非糯性小麦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在灌浆过程中分别检测了各材料的籽粒直链和支链淀粉积累量、淀粉积累速率及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籽粒淀粉累积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糯小麦在花后7 d前均未检测到直链淀粉存在,而此时已经检测到支链淀粉含量,并且糯小麦仅含有支链淀粉,支链淀粉早于直链淀粉合成。(2)糯性和非糯性小麦灌浆期籽粒的直、支链淀粉积累速率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直、支链淀粉最终积累量取决于最大积累速率和平均积累速率的大小,而积累活跃期的调节作用较小;糯性和非糯性小麦在淀粉合成过程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EB)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活性峰值基本上都出现在花后20~25 d左右。(3)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SSS、GBSS和SBE活性变化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仅与SSS活性变化极显著正相关,总淀粉积累速率与AGPP和SSS活性变化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积累动态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同名小麦地方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正玲 胡琳 +4 位作者 王会伟 董海滨 李艳 李春鑫 许为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4-570,共7页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SR标记对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组名称相同的小麦地方品种共计155份材料进行了组间和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15组材料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47~7... 为了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利用SSR标记对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组名称相同的小麦地方品种共计155份材料进行了组间和组内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15组材料的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47~79个,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6~0.93,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布范围为0.856~0.936;同名品种组间,155份材料共产生143个等位变异,遗传相似系数分布范围为0.75~1.00,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90,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981。分别对同名品种组内和组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发现,同名品种组内3组共7份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为1.00,而同名品种组间未出现遗传相似系数为1.00的材料。由此可见,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名小麦地方品种间存在同名同质和同名异质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地方品种 SSR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 被引量:45
13
作者 王绍中 季书勤 +2 位作者 张德奇 李秀民 吕平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9-26,共8页
概述了57年(1949-2006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产量水平运用的综合栽培技术;全面展示了河南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近期每公顷产量9000-10500kg水平的典... 概述了57年(1949-2006年)来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河南省小麦不同生产阶段、不同产量水平运用的综合栽培技术;全面展示了河南小麦由低产?中产?高产?超高产的关键栽培技术,尤其是近期每公顷产量9000-10500kg水平的典型栽培技术,对河南省乃至黄淮南片麦区今后的小麦高产栽培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栽培技术 超高产 演变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种质资源鉴定、优异基因发掘及创新利用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14
作者 胡琳 许为钢 +8 位作者 张磊 董海滨 王根松 昝香存 张建周 李正玲 齐学礼 李春鑫 赵明忠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5,共4页
详尽介绍了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及重要性状筛选鉴定,河南省地方品种身份证构建及亲缘关系分析,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小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评价... 详尽介绍了近年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保存及重要性状筛选鉴定,河南省地方品种身份证构建及亲缘关系分析,河南省小麦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分子标记鉴定,小麦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品质效应的评价,小麦品质特性的分类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小麦优异基因的发掘与分子作图,优异基因分子聚合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利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优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小麦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绍中 李向东 张德奇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持续发展 国家粮食安全 总产 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问题分析 被引量:23
16
作者 赵献林 雷振生 吴政卿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1-53,共3页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小麦栽培管理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悬耕耙和秸秆还田引起的死苗问题、除草剂造成的药害问题、纹枯病和全蚀病的预防问题等,并提出了针对性指导意见。
关键词 小麦 栽培管理 问题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及2010年品种利用意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3 位作者 张学斌 曹廷杰 胡卫国 陈瑜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13,共5页
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特点和气候特点及其对品种的要求,提出了2010年小麦品种布局建议,并对河南省小麦生产大面积推广品种的利用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河南省 小麦 生产特点 品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地方小麦品种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正玲 许为钢 +2 位作者 张清珍 李锁平 胡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7,共6页
为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PAGE方法,对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种243份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同质检验,对同质地方品种进行了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醇溶蛋白构成分析,并将聚类... 为给河南省小麦地方品种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A-PAGE方法,对小麦地方品种白和尚头、白麦、白芒糙、出山豹等15种243份地方小麦品种进行了同质检验,对同质地方品种进行了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醇溶蛋白构成分析,并将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相结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43份材料中有156份同质,占总样品的64.2%。这156份地方品种共产生72条谱带,其中α区21条、β区22条、γ区16条、ω区13条,共147种构型;谱带分布频率范围为0.6%~100%,平均为25.6%;多样性指数为0.957,其中α区0.801、β区0.836、γ区0.897、ω区0.870。15种同名品种产生谱带的范围为27~41条;品种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最大为2.033,平均遗传距离分布在0.330~0.574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在0.940~0.958之间。将聚类结果与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农艺性状相近的材料大都能在遗传距离为1.0时被聚为一类。相同的带型在同名品种间和非同名品种间都有出现,表明小麦地方品种间存在同名异种、同种异名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地方品种 醇溶蛋白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2013年度河南省气候特点及小麦品种利用建议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西成 赵虹 +2 位作者 曹廷杰 胡卫国 陈渝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9-32,共4页
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 分析了2012-2013年度小麦生育期间河南省的农业气候特点及其对小麦品种的影响、造成冻害成因及应对措施、小麦品种利用现状和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对部分新审定品种和中间试验中表现较好的小麦品系进行了评价,以期为河南省秋季麦播及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气候特点 小麦 品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6精确定量施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何盛莲 雷振生 +7 位作者 吴政卿 赵献林 杨会民 杨攀 何宁 王美芳 晁岳恩 李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77-1380,共4页
郑麦366是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建立郑麦366相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郑麦366的精确施氮量。结果表明:在240 kg.hm-2范围内,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改善后期旗叶光合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过量施氮肥... 郑麦366是通过河南省和国家审定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为建立郑麦366相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郑麦366的精确施氮量。结果表明:在240 kg.hm-2范围内,适当增加施氮量能改善后期旗叶光合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过量施氮肥效果降低。经模拟分析,施氮量为235.8和279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综合产量、品质和效益,每公顷施氮量应控制在230~280 kg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麦366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