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8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工科背景下构建食品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1
作者 安艳霞 李琳琳 +1 位作者 李梦琴 张剑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24期141-144,共4页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目前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培养出的大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目前农业院校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培养出的大学生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创新性实践教学内容,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目标,为建设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培养高水平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科学 实践教学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产教融合共培同育食品专业人才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安艳霞 赵阳 +1 位作者 林顺顺 张剑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8期104-108,共5页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亟需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受到工科类院校的广泛认同。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 随着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类专业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亟需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是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受到工科类院校的广泛认同。在“新工科”背景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产教融合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对实施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及对应的解决方案展开分析,对产教融合模式的路径进行探索,提出几点思考,以期为食品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食品类专业 产教融合 育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依托食品工程虚拟教研室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安艳霞 赵阳 +1 位作者 李梦琴 张剑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9期96-98,101,共4页
为推动食品企业与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了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系列课程虚拟教研室。充分利用高校教学教研改革成果及企业实际生产经验,以“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慕课(MOOCs)建设和教材... 为推动食品企业与高校间的交流合作,构建了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工程系列课程虚拟教研室。充分利用高校教学教研改革成果及企业实际生产经验,以“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等慕课(MOOCs)建设和教材建设为载体,企业和高校资源共享、共同教研,探索虚拟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及交流互访机制,旨在立德树人,提高教书育人能力,以进一步提升食品工程系列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新工科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教研室 食品工程 人才培养 改革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4
作者 张蓓 宋淼 +3 位作者 谢新华 沈玥 黄现青 徐丽娜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0期96-97,100,共3页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从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以...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分析,以河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为例,从创新教育理念改革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以期为农业院校食品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院校 食品专业 大学生 创新能力 教育理念 优化课程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层次螺旋协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安艳霞 李会品 +2 位作者 林顺顺 张剑 李梦琴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3期110-113,共4页
为了满足市场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双层次螺旋协同方式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借助政府与企业构建成外层次协同、企业及高校构建成内层次协同,其中政府起引导与监督作用,企业占主导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 为了满足市场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双层次螺旋协同方式培养食品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借助政府与企业构建成外层次协同、企业及高校构建成内层次协同,其中政府起引导与监督作用,企业占主导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和市场的需求方面起融合作用,内外双层次螺旋协同,以培育出符合食品行业需求的高层次创新型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 应用人才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专用粉品质特性快速检测研究
6
作者 范会平 杜朝炜 +4 位作者 李真 杨勇 任广跃 张德榜 艾志录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0,共10页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构建小麦专用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和总体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不同预处理和特征波长筛选方法,构建小麦专用粉的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预测模型和总体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去线性趋势(Detrend,DT)是破损淀粉含量和吸水率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Savitzky-Gloay(SG)卷积平滑是降落数值和拉伸面积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ble Transformation,SNV)是延伸度和最大拉伸阻力预测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可有效提高破损淀粉含量、降落数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9641、0.7140、0.9755、0.9434和0.8283;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可有效提高稳定时间和延伸度预测模型的效果,预测决定系数分别为0.7135和0.9530。总体预测模型对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和最大拉伸阻力的预测效果均有所提升,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RPD)分别从1.86、4.27和2.51提升到2.43、5.26和3.11。综上可知,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专用粉品质特性的无损快速检测是有效的、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专用粉 近红外光谱 品质特性 偏最小二乘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改性豌豆蛋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秋艳 陈伊超 +5 位作者 王田林 马燕 黄现青 赵建生 宋莲军 李天歌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401-408,共8页
豌豆蛋白具有价格低廉、氨基酸丰富和致敏性低等优点,是替代动物蛋白的优选植物蛋白之一。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改善豌豆蛋白功能和营养健康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豌豆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价值。酶法改性是改性豌豆蛋白中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 豌豆蛋白具有价格低廉、氨基酸丰富和致敏性低等优点,是替代动物蛋白的优选植物蛋白之一。通过改性处理可以改善豌豆蛋白功能和营养健康上的不足,从而提升豌豆蛋白在食品领域的应用价值。酶法改性是改性豌豆蛋白中应用较多且效果较好的改性方式之一。酶法改性中酶制剂的选择和处理方式不同导致的结果复杂多样。该文首先对豌豆蛋白的组成进行概述,接着总结了酶法改性豌豆蛋白的作用类型,最后综述了酶法改性豌豆蛋白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豌豆蛋白在食品原料和加工业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法改性 豌豆蛋白 营养功能特性 食品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大学生食品营养学公选课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宁 宋莲军 +2 位作者 黄现青 高晓平 沈玥 《河南农业》 2019年第24期19-20,共2页
基于国家及社会对食品与营养学关注度的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食品营养学公选课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从食品营养学公选课开设的作用及意义、食品营养学公选课开设现状及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符合目前食品营养学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新举措,... 基于国家及社会对食品与营养学关注度的提升,农业院校大学生食品营养学公选课的改革也迫在眉睫。从食品营养学公选课开设的作用及意义、食品营养学公选课开设现状及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了符合目前食品营养学公选课的教学改革新举措,从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学生互动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革方案,为农业院校大学生食品营养学公选课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公选课 课程内容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在食品中真菌毒素提取方面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梦甜 杨天宝 +6 位作者 李庆越 张平安 宋莲军 黄现青 补彤 张西亚 毛烨炫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7-366,共10页
食品中真菌毒素是公众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在前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多步骤提取,耗时且消耗大量的高毒有机溶剂。为提高复杂基质中真菌毒素的提取效率,开发简单、绿色、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和灵敏的检测方法是... 食品中真菌毒素是公众安全领域的重要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在前处理过程中,通常需要多步骤提取,耗时且消耗大量的高毒有机溶剂。为提高复杂基质中真菌毒素的提取效率,开发简单、绿色、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和灵敏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s)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样本前处理中,成为传统有机提取溶剂的潜在替代品。本文综述了DESs的合成方法、基本特征及在食品基质中提取真菌毒素方面的应用,为DESs在各种食品基质中提取真菌毒素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真菌毒素 提取 食品安全 样本前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加工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茜 延佳酌 +6 位作者 文雁君 吴雪 宋志永 刘昭驿 李钰飞 李宁 程永霞 《农畜产品加工学报》 2025年第1期40-46,共7页
大蒜是一种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加工技术的革新与功能产品开发对食品、医药及饲料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大蒜制品开发过程中,其加工技术仍面临能耗高、产品稳定性不足及标准化缺失等挑战。基于此,本文... 大蒜是一种兼具食用与药用价值的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加工技术的革新与功能产品开发对食品、医药及饲料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大蒜制品开发过程中,其加工技术仍面临能耗高、产品稳定性不足及标准化缺失等挑战。基于此,本文对大蒜干燥技术(单一干燥技术、联合干燥技术)、脱臭技术(微波脱臭、超高压脱臭)及其他加工技术(辐照处理、超声波辅助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并探讨大蒜衍生品在功能性食品、饲料添加剂、天然防腐剂以及医药制剂等方面的应用现状,旨在为推动大蒜从传统调味品向高附加值生物资源转型提供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加工技术 深加工产品 功能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蛋白质组学分析与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赵焱 李宁 +4 位作者 朱绪春 周麟依 韩朝玮 刘晓永 刘红芝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14,共7页
我国传统蛋白的获取大量依赖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存在严重的土地和水资源依赖性,难以应对巨大的蛋白缺口。酵母中蛋白含量超过50%,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58%,是一种完全优质蛋白。目前,工业废酵母多用于提取酵母蛋白,如果可以通... 我国传统蛋白的获取大量依赖于种植业和养殖业,存在严重的土地和水资源依赖性,难以应对巨大的蛋白缺口。酵母中蛋白含量超过50%,且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7.58%,是一种完全优质蛋白。目前,工业废酵母多用于提取酵母蛋白,如果可以通过酵母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高营养的酵母菌株,就能为酵母蛋白资源的利用奠定原料基础。绿色高效的酵母蛋白制备技术直接影响酵母蛋白利用,目前多采用酸碱制备酵母蛋白,亟待开发高效清洁的酵母蛋白制备技术。该文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并探讨了不同种类、不同培养条件以及不同生长阶段的酵母菌株的蛋白质组差异和多种不同酵母蛋白制备工艺的比较,旨在为高产蛋白酵母菌株的筛选和酵母蛋白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奠定理论基础,并勾勒出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蛋白 蛋白质组学 制备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食品生物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娜 潘治利 +1 位作者 庞凌云 艾志录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208-210,共3页
基于问题-探究式教学理念,在《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环节中进行了具有探索性的改革。实践证明: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食品生物技术 教学改革 问题-探究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工业微胶囊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瑜 庞凌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概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微胶囊化方法、壁材分类以及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尤其是对水溶性物质的微胶囊化、微胶囊化微生... 微胶囊技术是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之一。概述了微胶囊技术的基本特点和意义、微胶囊化方法、壁材分类以及纳米微胶囊的制备技术,重点介绍了其在食品工业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尤其是对水溶性物质的微胶囊化、微胶囊化微生物、微胶囊技术在军用食品中的应用做了介绍。最后分析指出了微胶囊制备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食品工业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课”导向下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课程建设及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秋会 原晓喻 +3 位作者 祝超智 朱瑶迪 黄现青 乔明武 《农产品加工》 2020年第14期99-100,103,共3页
"金课"是教育领域的新名词,"金课"的评价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依据"金课"标准,探讨"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核心示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提高本... "金课"是教育领域的新名词,"金课"的评价标准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依据"金课"标准,探讨"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核心示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支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 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病原微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晓平 韩颖 黄现青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9期47-48,共2页
传统食品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费时、敏感性低、特异性差;而新的生物分子技术能更快、灵敏、特异性检测。该文介绍几种分子技术,如生物传感器、微阵列、电子鼻和纳米装置用于食品中有害微生物检测。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 生物传感器 微阵列:电子鼻 纳米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PED模式实践下“食品毒理学”教学改革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海丹 黄现青 +3 位作者 徐丽娜 马燕 乔明武 高晓平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9期127-130,共4页
SRPED四循环是大学生主题汇报、社企实践、科研实验、问题新发现为一循环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可传承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究。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SRPED四循环实践教学,能够牢固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将理论学习与企业难题对... SRPED四循环是大学生主题汇报、社企实践、科研实验、问题新发现为一循环的系统性、可持续性、可传承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究。本科一年级学生通过SRPED四循环实践教学,能够牢固地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将理论学习与企业难题对标分析,沉浸式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靶向科学研究,最终提高毕业生综合素养和质量。同时,食品专业的学生通过产学研的模式把论文写在企业中,做好食品安全掌勺人,响应为国育人才的政策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PED四循环 食品毒理学 科研实验 主题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乳过敏及其降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秋会 申家龙 +2 位作者 白玉斌 叶飞燕 王小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315-325,共11页
牛乳蛋白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牛乳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探索乳蛋白致敏机制,开发绿色、高效降敏技术已成为食品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总结了牛乳过敏原的抗原表位,介绍了牛乳过敏的机制与症状,讨论了不同加工技... 牛乳蛋白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牛乳过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探索乳蛋白致敏机制,开发绿色、高效降敏技术已成为食品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总结了牛乳过敏原的抗原表位,介绍了牛乳过敏的机制与症状,讨论了不同加工技术(如热加工、高压、超声、糖基化、偶联多酚、酶处理、发酵以及转基因)对牛乳蛋白降敏作用及潜在机制,并对牛乳降敏技术的发展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过敏 过敏机制 过敏症状 降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的贮藏保鲜与加工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潘治利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4期13-14,共2页
我国是果蔬种植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在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方面,整个产业链条仍然不完善,加工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据调查,现阶段由于储藏、保鲜、加工、运输设施不足等原因,水果在采摘后损耗率达30%,蔬菜高达5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 我国是果蔬种植大国,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在贮藏保鲜及加工技术方面,整个产业链条仍然不完善,加工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据调查,现阶段由于储藏、保鲜、加工、运输设施不足等原因,水果在采摘后损耗率达30%,蔬菜高达5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平均损耗率不到7%。因此,发展好果蔬采后的贮藏保鲜与加工,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耗率 保鲜与加工 贮藏保鲜 运输设施 乡村振兴 果蔬 产业链条 增加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院校食品类教学实验室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
19
作者 吴文江 尚军华 +1 位作者 李永洲 周亦菲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8期9-12,共4页
随着食品学科的迅速发展,专业课程不断增加,高校实验室发展迅速,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对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实验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人的因素(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学生)... 随着食品学科的迅速发展,专业课程不断增加,高校实验室发展迅速,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相对滞后。对河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实验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人的因素(实验室管理人员及学生)及物的因素两方面安全因素,以确保教学实验室的安全运行,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 教学实验室 安全管理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手揉多向压延技术对面团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潘治利 赵映然 +2 位作者 白毅博 艾志录 李蓓蓓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29,共7页
通过采用流变发酵仪、低场核磁成像分析仪、流变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压延后的面团进行测定,探究在压面5次、15次、25次状态下,传统单向压延与仿手揉多向混合压延处理对面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延... 通过采用流变发酵仪、低场核磁成像分析仪、流变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压延后的面团进行测定,探究在压面5次、15次、25次状态下,传统单向压延与仿手揉多向混合压延处理对面团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延次数的增加,面团中面筋网络的稳定性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仿手揉多向混合压延处理对面团黏弹流变特性、水分分布特性、发酵特性均有显著性影响,在仿手揉多向压延15次时面团的韧性和发酵特性均呈现最大值,深层结合水含量增加54.05%,微观结构孔洞减少,馒头品质也有显著改善,硬度值显著降低,感官评分也达到最高。通过仿手揉多向压延技术可以减少压延次数,在压延15次后即可使馒头有较好的品质和口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手揉 多向压延 面团 馒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