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生物炭和化肥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和土壤铅镉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彭红宇 刘红恩 +6 位作者 王秋红 李畅 秦世玉 张玉鹏 刘亥扬 许嘉阳 赵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19,共8页
以济源某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供试生物炭原材料,采用温室小麦苗期盆栽方法,分别在低温(250℃)、高温(45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作为辅料与化肥配施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基础施肥对照(CK2)、1... 以济源某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农业废弃物花生壳为供试生物炭原材料,采用温室小麦苗期盆栽方法,分别在低温(250℃)、高温(45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作为辅料与化肥配施进行对比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CK1)、基础施肥对照(CK2)、1%低温生物炭(T3)、2%低温生物炭(T4)、1%高温生物炭(T5)、2%高温生物炭(T6)6个处理,研究低温生物炭和化肥配施后对原位铅、镉污染土壤有效性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CK1)其余处理均可以改善土壤中速效养分状况,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小麦地上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的积累,促进小麦养分吸收,但显著降低了小麦根部干物质质量和根冠比;相较于CK2来说,在施肥的基础上添加低温生物炭和高温生物炭,同样可以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冬小麦生长,此外还可以抑制小麦地下部对重金属的吸收,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Pb含量。其中就冬小麦生长状况而言,低温T3处理与高温T6处理根冠比、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及总干质量均差异不显著;同样就冬小麦氮素、钾素吸收而言,差异也不显著;就土壤铅、镉有效性而言,T3、T6处理同样固定效果相当。说明在本试验中施肥的基础上添加1%低温生物炭(T3处理)对改善土壤,促进小麦生长,降低土壤有效态铅、镉含量有很大的潜力,可以达到高温几乎同样的施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重金属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硒配施对冬小麦硒吸收及土壤硒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彩霞 刘红恩 +5 位作者 聂兆君 李畅 秦世玉 刘亥扬 许嘉阳 赵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9-388,共10页
为研究磷硒配施对冬小麦根土界面硒有效性及形态分级的影响,并探究磷硒配施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可能机制,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根箱培养试验,设置0(P0)、80(P80)、160 mg·kg^(-1)(P160)3个磷水平和0(Se0)、1 mg·kg^(-1)(Se1)... 为研究磷硒配施对冬小麦根土界面硒有效性及形态分级的影响,并探究磷硒配施提高土壤硒有效性的可能机制,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进行根箱培养试验,设置0(P0)、80(P80)、160 mg·kg^(-1)(P160)3个磷水平和0(Se0)、1 mg·kg^(-1)(Se1)2个硒水平,分析冬小麦植株磷硒含量、累积量、迁移系数及根际和非根际土5种硒形态含量。结果表明,无论施硒与否,随着磷含量的增加,冬小麦生物量、地上部和根系磷含量均增大。施硒1 mg·kg^(-1)显著降低了P80和P160水平下冬小麦生物量、P160水平下根系磷含量及各部位磷累积量。在Se1条件下,施磷增加了各部位硒累积量,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硒含量和硒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迁移系数。在Se0条件下,P160处理增加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中的可交换态硒含量。在Se1条件下,P160处理根际土壤中可交换态硒含量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硒和残渣态硒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所述,适宜的磷硒配施可影响土壤中各种硒形态的转化过程,可能是由于磷的施入和根系活动共同作用促进了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及元素态硒向交换态硒的转化,进而提高冬小麦对土壤硒的吸收。本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磷肥和硒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非根际 土壤硒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小麦幼苗生长及降低镉吸收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冯文静 高巍 +5 位作者 刘红恩 聂兆君 秦世玉 李畅 睢福庆 赵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36-1044,共9页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镉(Cd)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Cd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水培法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IAA)、脱落酸(ABA)、乙烯(ETH)、褪黑素(MLT)、24-表油菜素内酯(24-EBL)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根系发育、... 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镉(Cd)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发育和Cd吸收转运的影响,采用水培法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IAA)、脱落酸(ABA)、乙烯(ETH)、褪黑素(MLT)、24-表油菜素内酯(24-EBL)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Cd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根系发育、光合特性及Cd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显著促进小麦幼苗生长,降低小麦各部位Cd含量,改善根系形态,促进光合速率。植株Cd含量与根系吸Cd能力存在普遍的显著正相关(r=0.66**),根系形态指标分别与干物质积累、根系吸Cd能力存在普遍的正相关(r=0.59*~0.69*)和负相关(r=-0.51*~-0.67**),表明Cd胁迫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对小麦幼苗根系形态的改善、促进干物质积累、加强生物稀释效应、抑制根系吸Cd能力,进而降低植株体内Cd含量。值得注意的是,所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均显著抑制根尖/分叉比,且IAA、ABA、MLT处理根系吸收Cd能力与根尖/分叉比相关系数达到0.97*~1.00**,意味着根尖/分叉比的降低可能会降低小麦对Cd的吸收。将生物量、根系吸Cd能力及Cd从根系向地上分配作为质量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喷施100μmol·L^(-1) ABA和0.1/1μmol·L^(-1)24-EBL综合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小麦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颗粒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和演变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方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金康 赵鹏 +5 位作者 睢福庆 秦世玉 李畅 扶海超 王龙 介晓磊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0-472,共13页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亟待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NPs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 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具有独特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效应和宏观量子隧穿效应,对于促进农业科学、食品科学、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亟待对国内外近20年来的有关NPs与植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为植物生产和纳米科技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为数据检索源,借助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2000—2022年NPs与植物相互作用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22年间,国内外对NPs与植物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呈J型增长,目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且英文文献的发文量和年增长率均显著高于中文文献(P<0.05)。国际对该领域的关注度和研究要早于国内,并且我国在NPs与植物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对全球贡献较大(排名第二),但有影响力的研究较为缺乏,亟待进一步提高。在NPs种类上,国内外关注较多的是纳米银、纳米金、纳米氧化锌和纳米氧化铜;在植物种类上,玉米和水稻的研究较多。由国际合作关系比较可知,国内学者大部分为独立作者,合作关系较为松散。关键词提取和时空突现分析表明,未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NPs对植物的负面效应及其生态环境安全的风险评估;(2)NPs对植物的正面效应及纳米颗粒毒性的降低,使之更好地用于农业生产活动中;(3)植物介导NPs的绿色合成,从而促进纳米技术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植物 知识图谱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对不同镉浓度的响应及镉吸收和亚细胞分布特点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秦世玉 刘红恩 +5 位作者 梅浩 李艳行 高巍 聂兆君 李畅 赵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29-1035,共7页
为探究镉对冬小麦生长及镉吸收、分布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分析冬小麦在Cd0(0μmol·L^(-1))、Cd5(5μmol·L^(-1))和Cd50(50μmol·L^(-1))3个镉处理水平下干物质积累、根系参数、色素及光合参数、不同组织镉含量及... 为探究镉对冬小麦生长及镉吸收、分布的影响,采用营养液培养试验,分析冬小麦在Cd0(0μmol·L^(-1))、Cd5(5μmol·L^(-1))和Cd50(50μmol·L^(-1))3个镉处理水平下干物质积累、根系参数、色素及光合参数、不同组织镉含量及不同亚细胞组分镉含量。结果表明,冬小麦鲜质量、干物质质量及含水量随着镉浓度增加显著降低,同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尖数也显著降低,镉抑制小麦生物量的积累和根系的生长。另外,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蒸腾速率随着镉浓度增加呈现增加趋势。分析不同组织镉浓度发现,小麦根系具有高的镉含量,且根部和地上部镉含量、镉迁移系数随镉浓度增加而增加。不同亚细胞组分镉含量及镉含量比例分析表明,相对于地上部,根系不同亚细胞组分具有更高的镉含量,镉含量及镉含量比例为:可溶性组分>细胞壁组分>细胞器组分,说明冬小麦根系亚细胞组分中可溶性组分和细胞壁组分是镉的主要贮存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根系参数 光合参数 亚细胞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生长对镉响应的差异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堃 许亚芳 +2 位作者 刘红恩 赵鹏 秦世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4-112,共9页
为明确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生长对镉(Cd)的响应差异,本试验选用4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0(Cd)、0.2(Cd)、0.4(Cd)、0.8(Cd)、1.6(Cd)、3.2(Cd)、6.4(Cd)、12.8(Cd)μmol/L共8个Cd浓度梯度,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C... 为明确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生长对镉(Cd)的响应差异,本试验选用4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0(Cd)、0.2(Cd)、0.4(Cd)、0.8(Cd)、1.6(Cd)、3.2(Cd)、6.4(Cd)、12.8(Cd)μmol/L共8个Cd浓度梯度,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Cd处理对4个冬小麦品种的生物量、根系生长参数、光合参数和地上地下部Cd含量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所有品种相关性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d相比,低浓度Cd处理增加冬小麦干物质重,且在Cd处理下达到最大值,Cd浓度高于6.4μmol/L时,干物质重表现出减少趋势。株高则随着Cd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根系形态和光合参数也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因小麦基因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小麦幼苗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中Cd浓度更高。综上表明,低浓度Cd对小麦幼苗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但高浓度Cd胁迫则抑制小麦生长;4个冬小麦品种的Cd阈值范围在7~8μmol/L。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郑麦379对Cd的响应表现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浓度 镉阈值 根系形态 光合参数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小麦镉吸收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于冲冲 高巍 +6 位作者 叶优良 冯文静 刘红恩 聂兆君 秦世玉 李畅 赵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24,共10页
为缓解小麦镉毒害降低籽粒镉含量合理选用氮肥,探究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小麦镉吸收转运规律、土壤根际pH、叶片SPAD值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处理有利于小麦千粒质量及旗叶SPAD值的提高,且SPAD值与千粒... 为缓解小麦镉毒害降低籽粒镉含量合理选用氮肥,探究硝态氮、铵态氮和酰胺态氮对小麦镉吸收转运规律、土壤根际pH、叶片SPAD值和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条件下,硝态氮处理有利于小麦千粒质量及旗叶SPAD值的提高,且SPAD值与千粒质量间呈显著正相关;铵态氮处理显著降低根际pH、提高植株镉积累量以及籽粒镉含量,根际pH与镉积累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小麦对镉的吸收在开花期前基本结束,出苗到拔节期是镉快速吸收的主要阶段。贡献率分析表明籽粒镉来自于花前根系(29%)和茎秆(71%)储存镉的再转移,且不同氮肥形态间差异不显著。可见,硝态氮肥处理籽粒镉含量最低,主要原因为该处理花前镉积累以及灌浆期镉从茎秆/根系向籽粒的再转移较少,籽粒产量较高所导致。推荐在镉胁迫土壤中施用硝态氮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小麦 氮肥形态 籽粒 镉吸收 镉再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