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刺槐林与自然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动态 被引量:41
1
作者 王风芹 田丽青 +3 位作者 宋安东 桑玉强 张劲松 高峻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24,共9页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是植被所需碳、氮的重要"源"或"库",是公认的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或肥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预警及敏感指标,研究其动态变化,可为退耕还林及后期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研究林地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参考。【方法】以农田(FL)为对照,研究华北土石山区10年生刺槐林、43年生刺槐林、自然恢复植被(NRV)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四季动态变化,并对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各样地微生物量碳、氮随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其季节动态变化差异显著;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分别为251.94,290.68,150.66,197.34 mg·kg^-1和30.95,46.46,36.55,45.27 mg·kg^-1。其中:自然恢复植被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四季均值最高,其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是农田、10和43年生刺槐林的1.15,1.93和1.47倍,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是它们的1.50,1.27和1.03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随刺槐树龄增大而升高,43年生刺槐林0-20 cm土层的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是10年生刺槐林的1.31和1.24倍。各植被样地不同层次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季节差异明显,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年和43年生刺槐林0-20 cm土层碳氮比四季均值分别为8.64,6.26,4.12和4.36;10,43年生刺槐林碳氮比分别是农田的0.48和0.50倍,是自然恢复植被的0.66和0.70倍。在0-20 cm土层中,农田、自然恢复植被、10和43年生刺槐林地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碳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88%,2.00%,1.54%和1.24%,土壤微生物量氮对土壤全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1%,5.44%,3.55%和2.26%。【结论】各样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之间显著相关,它们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相关;除此之外,土壤微生物量碳还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相关。随着树龄的增加刺槐林土壤微生物量尤其是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因而土壤的生物肥力也显著提高;由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及其对土壤营养库的贡献率可知,自然恢复植被更利于土壤微生物结构、功能的恢复和生物活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土石山区 退耕还林 刺槐 自然恢复植被 微生物量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土石山区刺槐和栓皮栎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风芹 田丽青 +2 位作者 桑玉强 宋安东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6-961,共6页
截止到201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1-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加剧是区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众多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截止到2014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高达294.91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0.72%[1-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破坏促使水土流失加剧是区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3]。众多研究表明,植被恢复可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是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改善脆弱生态系统的有效措施[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 栓皮栎 土壤微生物 微生物量碳氮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发酵产乙醇微生物菌群富集及微生物区系研究
3
作者 张宏森 苏增平 +4 位作者 王风芹 杨大娇 谢慧 毛国涛 宋安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3-147,共5页
为获得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乙醇的新菌株,分别从长臂猿、骆驼、豪猪和戴冕鹤4种动物粪便中连续富集培养获得了4个菌群(G-fm18、C-fm18、H-fm18、BP-fm18),首先考察了种子液中少量木糖对于菌群合成气发酵的影响,然后对富集菌群进行变性... 为获得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乙醇的新菌株,分别从长臂猿、骆驼、豪猪和戴冕鹤4种动物粪便中连续富集培养获得了4个菌群(G-fm18、C-fm18、H-fm18、BP-fm18),首先考察了种子液中少量木糖对于菌群合成气发酵的影响,然后对富集菌群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种菌群均能够利用合成气发酵产生乙醇,且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乙醇生产性能逐渐加强。种子液中携带的少量木糖可以显著促进合成气发酵菌群(菌株)的乙醇产量,种子液不离心后接种发酵的情况下,菌群G-fm18的乙醇产量最高为253.87 mg/L,约为离心发酵后乙醇产量的8倍。菌群G-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和芽孢杆菌;菌群C-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芽孢杆菌、柠檬酸杆菌和瘤胃球菌;菌群H-fm18中主要含有肠杆菌;菌群BP-fm18中主要含有一种不可培养细菌、梭菌和气单孢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乙醇发酵 木糖 菌群 区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气化气发酵生产乙醇优良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风芹 张炎达 +2 位作者 谢慧 彭一丁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21-226,共6页
利用农业废弃物合成气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可以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也是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举措。该文对实验室富集获得的4个菌系及国内外报道较多的4个菌株发酵生物质合成气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进... 利用农业废弃物合成气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不仅可以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也是减轻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农村环境的重要举措。该文对实验室富集获得的4个菌系及国内外报道较多的4个菌株发酵生物质合成气生产燃料乙醇的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LP-fm4、Clostridium sp.P11和A-fm4发酵生物质合成气生产乙醇的净产量分别为179.23、152.92和115.08 mg/L;菌体比生长速率分别为1.46、1.66和1.18d^(-1);乙醇比生成速率分别3.50、2.05和0.78d^(-1),单位菌体生成乙醇的量分别为2252.90、1450.20和1132.37 mg/g,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群)。多重比较分析与综合性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两者为利用合成气高效发酵乙醇的理想菌体,菌A-fm4为具有潜力菌体。以期为未来农业废弃物合成气乙醇发酵提供了优良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乙醇 菌株 业废弃物合成气 比较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的高效去除技术与工程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谢慧 李志敏 +4 位作者 曹胜炎 王风芹 杨森 张军峰 宋安东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4-59,共6页
粮食或饲料极易发生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毒性最强,食用之后会对动物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造成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一直以来,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被全球广泛关注,人类对AFB_1去除技术做了... 粮食或饲料极易发生霉变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毒性最强,食用之后会对动物肝脏肾脏等内脏器官造成伤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一直以来,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被全球广泛关注,人类对AFB_1去除技术做了大量研究,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操作繁琐等缺点而限制其大规模使用。本文对国内外AFB_1的污染状况做了简要分析,比较了三种常用去除AFB_1的方法与机制及其优缺点。并介绍了大型工业化装置,如物理挑选装置、紫外照射装置和臭氧去除装置,以期为AFB_1工业化去除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个理论及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去除技术 工程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EEAM 10B发酵优化及悬浮剂制备研究
6
作者 周心豪 陈梦晓 +7 位作者 谢久凤 姚帅晨 张稀路 邓新 裴亚欣 张继冉 陈红歌 杨森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45-153,共9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EEAM 10B作为一种新型生防菌株,对花生白绢病、番茄早疫病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为了提高菌株的活菌数和芽孢数,以期提高其生防效果,本研究以菌株EEAM 10B发酵液芽孢数为质量指标,在基于发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EEAM 10B作为一种新型生防菌株,对花生白绢病、番茄早疫病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为了提高菌株的活菌数和芽孢数,以期提高其生防效果,本研究以菌株EEAM 10B发酵液芽孢数为质量指标,在基于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筛选出影响发酵最显著的因素并进一步验证,以获得最优发酵条件,进而通过单因素筛选对菌株悬浮剂配方进行研制。结果表明:菌株EEAM 10B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50 g/L、酵母浸粉20 g/L、KH_(2)PO_(4)0.18 g/L、FeSO_(4)·7H_(2)O 0.16 g/L、MnSO_(4)·H_(2)O 0.15 g/L、MgSO_(4)·7H_(2)O 0.1 g/L,接种量5%、发酵时间60 h。摇瓶发酵中芽孢量为4.03×10^(9) CFU/mL,与初始相比提高95.23%;确定了悬浮剂配方为黄原胶0.25%、木质素磺酸钙0.5%、Tween-801.5%、CaCO_(3)0.2%、丙三醇3%、尼泊金甲酯0.5%、Dmd BK-8200.2%、尿素0.4%,在此条件下,悬浮率为89.97%。综上,优化后的方案可提高菌株的发酵产量,为快速、大批量制备EEAM 10B悬浮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发酵优化 悬浮剂 Plackett-Burman试验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壁酸酶生物学功能及潜在应用
7
作者 雷高 杨森 +1 位作者 夏国庆 陈红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55-1360,共6页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磷壁酸酶是一种特异性地降解磷壁酸的磷酸二酯酶。本文阐述了磷壁酸酶的发现、命名以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可能的同工酶和具有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在细菌生理学研究以及动物细菌性疾...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磷壁酸酶是一种特异性地降解磷壁酸的磷酸二酯酶。本文阐述了磷壁酸酶的发现、命名以及研究现状,并对其可能的同工酶和具有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其在细菌生理学研究以及动物细菌性疾病预防方面潜在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概述,为以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利用磷壁酸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壁酸 磷壁酸酶 细菌生理学 动物饲料中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喹啉酸降解菌HN36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淑霞 周杰 +4 位作者 黄宁 刘华山 冯航标 韩锦峰 吴坤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5-49,共5页
从生产二氯喹啉酸农药厂的污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二氯喹啉酸降解菌,命名为HN36。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sp.)。该菌可以利用二氯喹啉酸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 从生产二氯喹啉酸农药厂的污水处理池污泥中分离到1株二氯喹啉酸降解菌,命名为HN36。根据表型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鉴定为博德特氏菌属(Bordetellasp.)。该菌可以利用二氯喹啉酸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二氯喹啉酸质量浓度为400mg/L时,48 h降解率为96.2%。降解二氯喹啉酸的最适pH值为7,最适温度为30℃,初始接种量在一定范围内(1.5%~5%)与降解率呈正相关。二氯喹啉酸初始质量浓度在100~400 mg/L时,降解效果较好。菌株HN36还能利用喹啉、苯酚、邻苯二酚和邻苯二甲酸进行生长,但不能利用萘和1,2-二氯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二氯喹啉酸 博德特氏菌 生物降解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茎秆残渣生料多菌种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森 王石垒 +5 位作者 张雷 赵宏军 谢慧 王风芹 陈红歌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09-314,共6页
为实现甜高粱茎秆残渣生产蛋白饲料的规模化应用,该研究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进行优化组合,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尿素对甜高粱茎秆... 为实现甜高粱茎秆残渣生产蛋白饲料的规模化应用,该研究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进行优化组合,添加不同质量分数尿素对甜高粱茎秆残渣进行生料固态发酵生产蛋白饲料。试验通过对比发酵前后粗蛋白、真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质量分数变化发现:添加4种菌的复合菌株,再添加1%尿素发酵8 d后能使以甜高粱茎秆残渣为底物的饲料中纤维素由33.00%降低至24.09%,半纤维素由20.99%降低至17.69%;粗蛋白质量分数由2.27%提升至7.14%,真蛋白由2.01%提升至6.41%。该研究简化了甜高粱秸秆残渣规模化生产饲料蛋白的工艺,为该工艺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蛋白 发酵 饲料 混合菌株 生料固态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东方伊萨酵母乙醇发酵特性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风芹 汪媛媛 +3 位作者 陶西 张瑞 谢慧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0-187,共8页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选育出一株耐高温乙醇发酵菌株对于提高乙醇发酵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分离自烟叶腐解物中的耐高温乙醇发酵菌株HN-1进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分子生... 燃料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选育出一株耐高温乙醇发酵菌株对于提高乙醇发酵效率、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分离自烟叶腐解物中的耐高温乙醇发酵菌株HN-1进行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其发酵特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HN-1菌株为东方伊萨酵母,能够利用葡萄糖和果糖发酵生产乙醇,但不能利用木糖、半乳糖等。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8℃,乙醇发酵的合适温度范围为38-45℃,且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乙醇生成速率加快,发酵时间缩短。38℃乙醇发酵的最适葡萄糖浓度为120g/L,乙醇产量为58.19g/L,乙醇产率为0.460g/g。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乙醇产量为20.74g/L,乙醇产率为0.468g/g,达到葡萄糖理论转化率的91.6%。该研究为生物乙醇的高温发酵提供了宝贵的菌种资源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秸秆 乙醇 菌种鉴定 东方伊萨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亮斑扁角水虻卵携带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成虫产卵行为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杨森 李严 +4 位作者 麦艳娜 阮润田 宋安东 王风芹 陈红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目的】分离鉴定对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产卵具有诱导作用卵携带细菌,探索提高亮斑扁角水虻人工繁育过程中卵收集效率途径。【方法】使用脑心浸出液肉汤(BHI)培养基对亮斑扁角水虻卵携带细菌分离纯培养;以灭菌BHI液体培养基... 【目的】分离鉴定对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产卵具有诱导作用卵携带细菌,探索提高亮斑扁角水虻人工繁育过程中卵收集效率途径。【方法】使用脑心浸出液肉汤(BHI)培养基对亮斑扁角水虻卵携带细菌分离纯培养;以灭菌BHI液体培养基为对照,使用筛选到的单菌株摇瓶发酵液对亮斑扁角水虻成虫进行产卵诱导试验。【结果】筛选纯培养到15株细菌,编号分别为EEAM-1,EEAM-2,EEAM-3,EEAM-5,EEAM-6,EEAM-7,EEAM-8,EEAM-9,EEAM-10A,EEAM-10B,EEAM-11,EEAM-12,EAM-13,EEAM-14和EEAM-15。经发酵液产卵诱导试验,发现有5株能显著提高亮斑扁角水虻成虫产卵量的菌株,分别为EEAM-3,EEAM-6,EEAM-7,EEAM-10A和EEAM-10B。经菌落培养特征、菌体形态比较、16S rDNA序列测定和发育树比对分析鉴定这5株细菌分别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和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其中,EEAM-7粪肠球菌E.faecalis发酵液诱导的亮斑扁角水虻成虫产卵量最高,是对照组的7.400倍;其次为EEMA-10B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诱导的产卵量是对照组的6.531倍;再次是EEMA-6粘质沙雷氏菌S.marcescens、EEAM-10A短杆菌Brevibacterium sp.和EEMA-3特基拉芽孢杆菌B.tequilensis,诱导的产卵量分别是是对照组的5.100,4.187和2.636倍。【结论】亮斑扁角水虻卵携带细菌能显著影响繁殖期成虫产卵量,为建立稳定水虻人工养殖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斑扁角水虻 细菌 发酵液 产卵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脱毒及其发酵生产燃料丁醇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风芹 仝银杏 +2 位作者 李传斌 谢慧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2,共6页
为探究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最佳工艺技术,该研究对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的脱毒方式及脱毒后的水解液的丙酮丁醇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玉米芯水解液进行脱毒的综合效果最好,甲酸、乙酸和总酚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0%... 为探究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最佳工艺技术,该研究对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的脱毒方式及脱毒后的水解液的丙酮丁醇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玉米芯水解液进行脱毒的综合效果最好,甲酸、乙酸和总酚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0%、46.04%和56.31%,香草醛脱除率为100%,对糠醛和5-HMF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82.95%和87.52%;同时总糖的损失率为4.38%。D301树脂脱毒后的水解液经C.acetobutylicum CICC 8016发酵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5.2和7.5 g/L,葡萄糖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73.67%。当D301树脂脱毒的玉米芯水解液初始糖的质量浓度为50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和乙醇)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最大9.7和14.6 g/L。该研究为利用玉米芯工业化生产燃料丁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发酵 蒸汽 爆破 玉米芯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耐Cd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淑霞 杜文涛 +3 位作者 王晓雅 张继冉 张世敏 吴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6,83,共7页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EM1对Cd^(2+)的最适耐受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Cd^(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其对Cd^(2+)的吸附率最大,为9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在吸附Cd^(2+)的过程中菌体表面分泌大量的胞外多聚物且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d^(2+)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N-H、C-H、多糖中的C-O-C及酰胺基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镉细菌 路德维希肠杆菌 生物吸附 电镜观察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自动多层翻板式豆粕固态发酵床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慧 张雷 +4 位作者 曹胜炎 王风芹 杨森 张军峰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84-88,共5页
传统固态发酵条件难以控制、工业放大困难、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不能实现工业化流水线自动生产,更不能适应目前发酵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结合机械化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了可进行灭菌、接种... 传统固态发酵条件难以控制、工业放大困难、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不能实现工业化流水线自动生产,更不能适应目前发酵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结合机械化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了可进行灭菌、接种、拌料、发酵的固态发酵装置。以此装置为基础,形成了集原料预处理、配料、发酵、干燥为一体的固态发酵生产系统,现已成功投产。以豆粕为原料,采用设计的生产线进行豆粕酶解发酵试验。在固态发酵期间,发酵相对湿度控制在38%-42%,而发酵24 h后,温度能稳定在37℃左右,适合微生物生长。发酵72 h结束后,饲料中酸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相对提高了21.2%,KOH溶解度从57.19%提高到了77.45%。结果表明:豆粕酶解发酵饲料的各项参数满足企业标准,产品质量优良。发酵过程中装置运行稳定,生产规模大,单批次最大生产量为10 t,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该装置机械自动化水平高,可以连续批量生产,适用于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色素、生物农药、生物燃料、生物酶制剂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设备 设计 固态发酵 自动化多层翻板式水平发酵床 豆粕 生物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酸及耐蛋白酶的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新育 李学琴 +2 位作者 王明道 姜晨冰 陈红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2-154,共3页
通过模拟畜禽胃肠道环境,对保藏的9株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粗酶液分别进行酸处理、胃蛋白酶处理以及胰蛋白酶处理,测定木聚糖酶的残余活力,结果发现,多数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对酸和胃蛋白酶的稳定性较差,残余酶活力分别在50%以下和20%以下;而... 通过模拟畜禽胃肠道环境,对保藏的9株木聚糖酶产生菌的粗酶液分别进行酸处理、胃蛋白酶处理以及胰蛋白酶处理,测定木聚糖酶的残余活力,结果发现,多数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对酸和胃蛋白酶的稳定性较差,残余酶活力分别在50%以下和20%以下;而不同木聚糖酶对胰蛋白酶的稳定性差异较大,残余酶活力在30%~90%。在所有菌株中,黑曲霉3092和UV11所产木聚糖酶对酸和蛋白酶的稳定性都较好,适合在胃肠道环境中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胃蛋白酶 胰蛋白酶 胃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复合脱毒提高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效率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风芹 谢媱嬛 +3 位作者 苏增平 杨森 谢慧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4-210,共7页
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为解除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多种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及对发酵产量的影响,该研究摒除常用的理化脱毒法,选择高效环保的酶法脱毒以实现溶剂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漆酶和... 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为解除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多种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及对发酵产量的影响,该研究摒除常用的理化脱毒法,选择高效环保的酶法脱毒以实现溶剂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漆酶和甲酸脱氢酶添加量以去除水解液中酚类和甲酸,单独添加漆酶5 U/m L、甲酸脱氢酶1 U/m L,水解液发酵的丙酮-丁醇-乙醇(acetone-butanol-ethanol,ABE,总溶剂)产量分别为1.03和1.11 g/L。再在活性炭的辅助下形成高效酶法复合脱毒体系,经复合脱毒处理的水解液发酵后丁醇产量达2.90 g/L,总溶剂ABE产量达到4.4 g/L,比未作处理的对照组发酵产量高出约5倍,实现了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可为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燃料丁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 脱毒 水解液 丙酮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德维希肠杆菌EM1对二氯喹啉酸和Cd2+复合污染的修复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淑霞 杜文涛 +3 位作者 王晓雅 张继冉 赵培 吴坤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159-3165,共7页
为解决稻田水体环境中农药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问题,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EM1对二氯喹啉酸-Cd^(2+)复合污染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EM1能在以二氯喹啉酸为单一碳源的条件下... 为解决稻田水体环境中农药与重金属的复合污染问题,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研究了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EM1对二氯喹啉酸-Cd^(2+)复合污染的修复机理.结果表明,EM1能在以二氯喹啉酸为单一碳源的条件下对Cd^(2+)进行吸附.在温度为35℃,p H为6.0的条件下培养7d,EM1对50mg/L的二氯喹啉酸和Cd^(2+)的降解及吸附率达到最大,分别为30%和60%.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复合修复过程中菌体形态发生变化,菌体表面分泌大量胞外聚合物.红外扫描分析显示,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降解二氯喹啉酸和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酰胺基、糖环中的C-O-C及脂肪族化合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喹啉酸 CD 路德维希肠杆菌EM1 吸附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落-重叠PCR法四重融合构建平菇同源重组片段 被引量:10
18
作者 柴冉 孙强 邱立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75-379,共5页
对多个长片段的基因融合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融合PCR策略,即在常规的重叠PCR的第1步和第2步均增加1个降落PCR程序,减少不适当的退火温度和PCR产物3'端额外碱基A对片段融合、扩增的影响,提高正确融合与扩增的效率... 对多个长片段的基因融合目前仍缺少有效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融合PCR策略,即在常规的重叠PCR的第1步和第2步均增加1个降落PCR程序,减少不适当的退火温度和PCR产物3'端额外碱基A对片段融合、扩增的影响,提高正确融合与扩增的效率.结果表明,为构建平菇葡聚糖合成酶启动子的同源重组序列,在4个长度分别是1 015 bp、2 822 bp、2 206 bp和1 008 bp的片段进行融合时,在重叠PCR的第1步加上退火温度61.5℃~57.5℃、每降落0.5℃进行1个循环的降落PCR程序,在重叠PCR的第2步加上退火温度60℃~56℃、每降落0.5℃进行1个循环的降落PCR程序,经过1次PCR即获得顺序正确的全长融合片段.测序结果与4个片段序列的一致性达到98.5%,降落-重叠PCR法对多个长片段的基因融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融合 重叠PCR 降落PCR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芹侧耳菌糠及其提取液对糙皮侧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天翔 陈世昌 +3 位作者 高玉千 戚元成 申进文 邱立友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分别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提取液替代PDA培养基中马铃薯煮汁和刺芹侧耳菌糠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考察菌糠对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糠提取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 分别用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糠提取液替代PDA培养基中马铃薯煮汁和刺芹侧耳菌糠替代常规培养料中的玉米芯,考察菌糠对糙皮侧耳(P.ostreatus)菌丝生长及子实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菌糠提取液替代比例的增加,菌丝生长速度有减慢的趋势,当替代比例为100%时,菌丝生长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然而,随着菌糠替代玉米芯比例的增加,菌丝长速加快,且第一茬菇产量增加。当替代比例为26%和39%时,糙皮侧耳的生物学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高9.2%和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芹侧耳(杏鲍菇) 糙皮侧耳 菌糠 玉米芯 菌丝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α-淀粉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彩澜 刘新育 +2 位作者 李学琴 刘亮伟 陈红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55,共4页
酸性α-淀粉酶是发酵行业用量最大的酶类,为了实现酸性α-淀粉酶基因的高效表达,将本实验室已经克隆得到的去信号肽的酸性α-淀粉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宿主中进行表达,成功的构建了表达菌株pHT43-amy/WB600。在初始菌浓度OD600为0.... 酸性α-淀粉酶是发酵行业用量最大的酶类,为了实现酸性α-淀粉酶基因的高效表达,将本实验室已经克隆得到的去信号肽的酸性α-淀粉酶基因在枯草芽孢杆菌WB600宿主中进行表达,成功的构建了表达菌株pHT43-amy/WB600。在初始菌浓度OD600为0.8时加入终浓度为0.9 mmol/L的IPTG,诱导6 h的条件下测得酶活力为1 230 U/mL,又由于宿主菌WB600外分泌蛋白较少,因此具有明显的生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α-淀粉酶基因 高效表达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