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及其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朝辉 刘阳 +2 位作者 张广 王振河 邱立友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4,共14页
食用菌是我国第五大种植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菌渣,这些菌渣被随意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菌渣来源、理化性质... 食用菌是我国第五大种植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柱。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大量菌渣,这些菌渣被随意丢弃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食用菌菌渣资源化利用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分析菌渣来源、理化性质和营养成分的基础上,综述了菌渣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包括菌渣作为能源材料、制作生物肥料、改良土壤环境、提取生物活性物质、制作复合材料等,并指出菌渣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对菌渣综合利用进行展望,旨在提高菌渣的利用率,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 菌渣 理化性质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质处理下糙皮侧耳qRT-PCR内参基因的优化
2
作者 胡梦丹 祝梦柯 +3 位作者 张鹏 高玉千 邱立友 李亚楠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3,共9页
为了筛选出适合分析糙皮侧耳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糙皮侧耳菌丝为材料,在不同光质处理的菌丝转录组数据中筛选12个基因作为糙皮侧耳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候选内参基因,对其表达丰度和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设计的12... 为了筛选出适合分析糙皮侧耳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基因特异性表达的内参基因,以糙皮侧耳菌丝为材料,在不同光质处理的菌丝转录组数据中筛选12个基因作为糙皮侧耳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候选内参基因,对其表达丰度和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设计的12个候选内参基因荧光定量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熔解曲线呈单一峰,各基因CT值在18~26之间。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表达稳定性分析显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编码基因(eIF1)、泛素结合酶编码基因(UBC)、40S核糖体蛋白编码基因(40SRP)和肌动蛋白编码基因(Actin1)在3种分析中的表达稳定性均位于前列。这4个基因在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表达丰度从高到低依次为UBC、eIF1、Actin1和40SRP。eIF1和UBC可以作为靶标基因高丰度表达水平下的最佳内参基因组合;40SRP和Actin1可作为靶标基因中、低丰度表达水平下的最佳内参基因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内参基因 光处理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盐酸胍基DES预处理对玉米秸秆酶解的影响
3
作者 李甜乐 吕东灿 +3 位作者 高婷婷 刘艳艳 王志敏 宋安东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50,共11页
为提高盐酸胍(GH)/乙二醇(EG)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生物质的效果,开展了以盐酸胍为氢键受体,乙二醇和柠檬酸(CA)等6种有机酸为氢键供体的DES体系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考察了预处理前后秸秆组成和酶水解后糖产率变化,探讨了GH/EG/CA三... 为提高盐酸胍(GH)/乙二醇(EG)低共熔溶剂(DES)预处理生物质的效果,开展了以盐酸胍为氢键受体,乙二醇和柠檬酸(CA)等6种有机酸为氢键供体的DES体系预处理玉米秸秆的研究,考察了预处理前后秸秆组成和酶水解后糖产率变化,探讨了GH/EG/CA三元DES促进玉米秸秆酶解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6种有机酸均具有促进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脱除的作用,GH/EG/CA体系预处理效果最佳,其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72 h的还原糖产率为86.36%,分别是未处理和未加酸DES(GH/EG)预处理秸秆的3.3和1.8倍;预处理后纤维素回收率为94.21%,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脱除率分别为65.14%和42.23%。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理吸附、红外光谱、热重及接触角仪等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秸秆的形貌和结构。未处理、GH/EG和GH/EG/CA预处理玉米秸秆的表面粗糙程度、结晶度(I_(Cr))与比表面积均逐渐增大,是由于预处理后秸秆中纤维素含量增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溶解造成的;预处理后秸秆表面纤维素特征官能团更为丰富,热稳定性更好,水分渗透更快,从而实现了玉米秸秆的高效分离和转化,大大提高了木质纤维素的酶解效率;分解所得的葡萄糖可进一步通过发酵来产生生物基乙醇,木质素可进一步作为生物基材料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胍 乙二醇 低共熔溶剂 纤维素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单核体与双核体差异的RAPD分析
4
作者 张朝辉 王勋 +5 位作者 陈天航 梅会元 韩盼盼 刘天翔 王振河 邱立友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究平菇单双核菌丝体间的差异,为平菇品种培育提供技术理论基础。【方法】从平菇TD300的担孢子中分离得到两个单核菌株MK13和MK3,通过交配得到优良双核菌株DK300,进行平板试验和出菇试验,测定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和出菇产量... 【目的】探究平菇单双核菌丝体间的差异,为平菇品种培育提供技术理论基础。【方法】从平菇TD300的担孢子中分离得到两个单核菌株MK13和MK3,通过交配得到优良双核菌株DK300,进行平板试验和出菇试验,测定4个菌株的菌丝生长状况和出菇产量,再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标记技术检测4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结果】DK300与亲本TD300在菌丝生长状况和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MK13、MK3和交配所得的DK300与亲本TD300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性,而MK13、MK3和DK300间遗传差异性较小,尤其是MK3和DK300间遗传差异性最小。【结论】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担孢子时可能发生有基因重组,而通过两个单核菌株交配得到双核菌株过程则较少发生基因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单核体 双核体 产量 遗传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对类芬顿预处理的玉米秸秆酶解性能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梦洁 张凤娇 +7 位作者 李甜乐 杨鹏飞 吕东灿 姜广策 王志敏 张宏森 毛国涛 宋安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44-852,共9页
【目的】探究NaOH对类芬顿预处理(heterogeneous Fenton pretreatment,HFP)的玉米秸秆酶解效果影响及高效酶解的机制。【方法】在HFP体系(0.16 g·L^(-1)FeOCl,0.8 mol·L^(-1)H_(2)O_(2),6 h)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的前期进行NaOH... 【目的】探究NaOH对类芬顿预处理(heterogeneous Fenton pretreatment,HFP)的玉米秸秆酶解效果影响及高效酶解的机制。【方法】在HFP体系(0.16 g·L^(-1)FeOCl,0.8 mol·L^(-1)H_(2)O_(2),6 h)对玉米秸秆预处理的前期进行NaOH前处理,以酶解后还原糖产率为指标,考察NaOH浓度和反应温度对NaOH-HFP体系的影响。对比未处理玉米秸秆和3种不同预处理体系(HFP体系、NaOH预处理体系和NaOH-HFP体系)处理后玉米秸秆的理化表征(成分分析和结构表征)。【结果】当NaOH浓度0.1 mol·L^(-1),反应温度75℃时,经NaOH-HFP体系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后还原糖产率为92.5%,分别比NaOH预处理体系及HFP体系提高了31.0%和181.2%。成分分析结果表明,NaOH-HFP体系能够去除部分半维素和木质素。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固态核磁和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预处理没有造成底物表面化学结构显著变化,但表面形态和结晶度变化显著,从而增强了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提高了酶解效率。【结论】NaOH-HFP体系实现了对木质素的有效降解,打破了碳水化合物酶解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 玉米秸秆 类芬顿预处理 酶解 还原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出菇的气体自抑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君 齐曼 +2 位作者 郭家稳 张朝辉 邱立友 《食药用菌》 2022年第4期248-260,共13页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机理尚不明晰。用无菌活性炭或通以无菌空气可以诱导双孢蘑菇出菇,表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过程中有抑制原基形成的气体自抑物质产生。目前,一种观点认为双孢蘑菇菌丝合成的气体自抑物质是乙烯,另一种观点认为是1-辛烯-3... 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机理尚不明晰。用无菌活性炭或通以无菌空气可以诱导双孢蘑菇出菇,表明双孢蘑菇菌丝生长过程中有抑制原基形成的气体自抑物质产生。目前,一种观点认为双孢蘑菇菌丝合成的气体自抑物质是乙烯,另一种观点认为是1-辛烯-3-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文献,评述近年来有关这两种气体自抑物质的合成途径、功能及其抑制双孢蘑菇出菇的机理,提出双孢蘑菇出菇的气体自抑物质需满足以下特征:在原基形成前后合成量剧增,抑制原基形成,能够被特定细菌类群所利用。根据这些特征,认为双孢蘑菇菌丝合成的气体自抑物质是乙烯,而非1-辛烯-3-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覆土 气体自抑物质 原基 乙烯 1-辛烯-3-醇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木聚糖酶GH10 Xyn4配伍新丽鞭毛菌GH11 Xyn1B降解木聚糖的协同作用
7
作者 姬慧鑫 付涵芬 +2 位作者 陈晓艺 陈红歌 刘新育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32,共4页
为提高木聚糖的酶解效果,试验在筛选出最佳产木糖效率的GH11家族木聚糖酶Xyn1B基础上,分析瘤胃真菌新丽鞭毛菌来源GH11木聚糖酶Xyn1B和黑曲霉源GH10家族木聚糖酶Xyn4的酶解特性,探究木聚糖酶GH11 Xyn1B和木聚糖酶GH10 Xyn4配伍使用对糖... 为提高木聚糖的酶解效果,试验在筛选出最佳产木糖效率的GH11家族木聚糖酶Xyn1B基础上,分析瘤胃真菌新丽鞭毛菌来源GH11木聚糖酶Xyn1B和黑曲霉源GH10家族木聚糖酶Xyn4的酶解特性,探究木聚糖酶GH11 Xyn1B和木聚糖酶GH10 Xyn4配伍使用对糖产量及产物中寡糖组成的影响。试验中使用的GH10 Xyn4和GH11 Xyn1B单一木聚糖酶及其不同配伍混合木聚糖酶溶液的酶活力浓度均为0.879 IU/mL,然后测定木聚糖酶的种类、添加量以及GH10 Xyn4和GH11 Xyn1B木聚糖酶不同配伍比例对木聚糖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哈茨木霉GH11敏感木聚糖酶XynHar、瘤胃真菌新丽鞭毛菌GH11抗性木聚糖酶Q9U、瘤胃真菌新丽鞭毛菌GH11抗性木聚糖酶Xyn1B中,抗性木聚糖酶GH11 Xyn1B的催化效率最高,所得酶解产物的OD值最高;GH11 Xyn1B在酶用量为400μL时产糖量接近峰值;GH11木聚糖酶Xyn1B和GH10木聚糖酶Xyn4的复配酶液催化产糖量均高于单独酶液,反应时间2 h时、GH11 Xyn1B:GH10 Xyn4为5:5时产糖量可以达到最高,酶解产物中包含较高含量的木二糖、木三糖以及其他木寡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H11木聚糖酶Xyn1B GH10木聚糖酶Xyn4 协同降解 糖产量 木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