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脱毒及其发酵生产燃料丁醇 被引量:9
1
作者 王风芹 仝银杏 +2 位作者 李传斌 谢慧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2,共6页
为探究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最佳工艺技术,该研究对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的脱毒方式及脱毒后的水解液的丙酮丁醇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玉米芯水解液进行脱毒的综合效果最好,甲酸、乙酸和总酚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0%... 为探究以玉米芯为原料生产燃料丁醇的最佳工艺技术,该研究对蒸汽爆破玉米芯水解液的脱毒方式及脱毒后的水解液的丙酮丁醇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301树脂对玉米芯水解液进行脱毒的综合效果最好,甲酸、乙酸和总酚的脱除率分别达到60%、46.04%和56.31%,香草醛脱除率为100%,对糠醛和5-HMF的脱除率分别达到了82.95%和87.52%;同时总糖的损失率为4.38%。D301树脂脱毒后的水解液经C.acetobutylicum CICC 8016发酵丁醇和总溶剂产量分别为5.2和7.5 g/L,葡萄糖和总糖的利用率分别达到100%和73.67%。当D301树脂脱毒的玉米芯水解液初始糖的质量浓度为50 g/L时,丁醇和总溶剂(丙酮、丁醇和乙醇)的质量浓度分别达到最大9.7和14.6 g/L。该研究为利用玉米芯工业化生产燃料丁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 发酵 蒸汽 爆破 玉米芯 脱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耐Cd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徐淑霞 杜文涛 +3 位作者 王晓雅 张继冉 张世敏 吴坤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76,83,共7页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 从长期受农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筛选到1株可耐受重金属Cd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命名为EM1,为Cd污染水体及土壤的修复提供微生物菌株。在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EM1对Cd^(2+)的最适耐受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Cd^(2+)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pH值为6.0,在此条件下,其对Cd^(2+)的吸附率最大,为92%。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在吸附Cd^(2+)的过程中菌体表面分泌大量的胞外多聚物且菌体形态发生变化。红外光谱分析显示,Cd^(2+)胁迫条件下,菌体细胞壁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菌株吸附Cd^(2+)的过程主要与菌体表面的羟基、N-H、C-H、多糖中的C-O-C及酰胺基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镉细菌 路德维希肠杆菌 生物吸附 电镜观察 红外光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化自动多层翻板式豆粕固态发酵床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4
3
作者 谢慧 张雷 +4 位作者 曹胜炎 王风芹 杨森 张军峰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84-88,共5页
传统固态发酵条件难以控制、工业放大困难、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不能实现工业化流水线自动生产,更不能适应目前发酵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结合机械化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了可进行灭菌、接种... 传统固态发酵条件难以控制、工业放大困难、能耗高、占地面积大,不能实现工业化流水线自动生产,更不能适应目前发酵行业规模化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运用现代工业设计理念,结合机械化及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了可进行灭菌、接种、拌料、发酵的固态发酵装置。以此装置为基础,形成了集原料预处理、配料、发酵、干燥为一体的固态发酵生产系统,现已成功投产。以豆粕为原料,采用设计的生产线进行豆粕酶解发酵试验。在固态发酵期间,发酵相对湿度控制在38%-42%,而发酵24 h后,温度能稳定在37℃左右,适合微生物生长。发酵72 h结束后,饲料中酸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相对提高了21.2%,KOH溶解度从57.19%提高到了77.45%。结果表明:豆粕酶解发酵饲料的各项参数满足企业标准,产品质量优良。发酵过程中装置运行稳定,生产规模大,单批次最大生产量为10 t,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该装置机械自动化水平高,可以连续批量生产,适用于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色素、生物农药、生物燃料、生物酶制剂等多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设备 设计 固态发酵 自动化多层翻板式水平发酵床 豆粕 生物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复合脱毒提高玉米秸秆水解液丁醇发酵效率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风芹 谢媱嬛 +3 位作者 苏增平 杨森 谢慧 宋安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4-210,共7页
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为解除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多种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及对发酵产量的影响,该研究摒除常用的理化脱毒法,选择高效环保的酶法脱毒以实现溶剂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漆酶和... 利用玉米秸秆发酵产丁醇在生物质转化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为解除玉米秸秆水解液中多种有毒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及对发酵产量的影响,该研究摒除常用的理化脱毒法,选择高效环保的酶法脱毒以实现溶剂高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漆酶和甲酸脱氢酶添加量以去除水解液中酚类和甲酸,单独添加漆酶5 U/m L、甲酸脱氢酶1 U/m L,水解液发酵的丙酮-丁醇-乙醇(acetone-butanol-ethanol,ABE,总溶剂)产量分别为1.03和1.11 g/L。再在活性炭的辅助下形成高效酶法复合脱毒体系,经复合脱毒处理的水解液发酵后丁醇产量达2.90 g/L,总溶剂ABE产量达到4.4 g/L,比未作处理的对照组发酵产量高出约5倍,实现了生物质的高效转化。可为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生产燃料丁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发酵 脱毒 水解液 丙酮丁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抗氧化能力与品质的关系研究
5
作者 王小飞 王豹祥 +3 位作者 张明月 张广 曹育博 邱立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2-37,共6页
为探明烤烟抗氧化能力与其品质的关系,在泸州烟区火石土、黄壤土和水稻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种植云烟97,分别取叶龄15~75 d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杀青后测定烟叶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测定烤后烟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和中性... 为探明烤烟抗氧化能力与其品质的关系,在泸州烟区火石土、黄壤土和水稻土3种不同质地土壤种植云烟97,分别取叶龄15~75 d的中部叶和上部叶,杀青后测定烟叶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并测定烤后烟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叶龄的增加,火石土植烟中部叶和上部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在叶龄15~45 d增加,叶龄60~75 d稍有降低;黄壤土植烟中部叶总抗氧化能力持续增加,上部叶在叶龄15~30 d降低而后持续增加;水稻土植烟,烟叶总抗氧化能力变化不明显;火石土和黄壤土植烟中部叶、上部叶叶龄75 d的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极显著高于水稻土67.38%和75.80%、131.76%和99.67%。不同质地土壤植烟中部叶的总抗氧化能力与烟叶的总酚、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上部叶总抗氧化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烤后烟总抗氧化能力与中性致香物质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含量、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和不含新植二烯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总和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烟叶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品质存在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衡量烟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抗氧化能力 总酚 类胡萝卜素 中性致香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瘤胃细菌产木聚糖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张贝贝 赵晓兵 +3 位作者 何丽丽 徐新慧 刘新育 陈红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为筛选能够产生稳定性较高木聚糖酶的菌株,采用以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到1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命名为BF。将BF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鉴定,并研究其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 为筛选能够产生稳定性较高木聚糖酶的菌株,采用以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分离到1株产木聚糖酶的细菌,命名为BF。将BF菌株进行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鉴定,并研究其产木聚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pH值、温度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金属离子对其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BF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BF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值为6.0,在pH值3.0~9.0稳定,在60℃保温180min后仍有65%的酶活力,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终浓度为5mmol/L的ca2+、Fe2+对酶活力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相对酶活力分别达130%和140%。表明,筛选到的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牛瘤胃 类芽孢杆菌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瘤胃产纤维二糖磷酸化酶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青青 樊海妍 +2 位作者 徐新慧 张璐璐 陈红歌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为了获得产新型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BP)的菌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逐步分离纯化,筛选能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分别检测所筛选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βG)和CBP活力,并对其纤维二糖的利用方式(水解途径或磷解途径)进行... 为了获得产新型纤维二糖磷酸化酶(CBP)的菌株,利用选择性培养基从牛瘤胃液中逐步分离纯化,筛选能以纤维二糖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分别检测所筛选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βG)和CBP活力,并对其纤维二糖的利用方式(水解途径或磷解途径)进行鉴定,获得产CBP的菌株,命名为BY-a。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BY-a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对菌种产CBP的温度、时间、最适装液量和溶氧量进行初步优化,结果显示,BY-a菌株在装液量为30mL(250mL)、37℃振荡培养24 h时,产CBP活力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瘤胃 纤维二糖 纤维二糖磷酸化酶 产酶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翠翠 耿伟 +1 位作者 宁永霞 张世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195,共4页
为了提高链霉菌菌株C1的ε-聚赖氨酸产量,以ε-聚赖氨酸产量为指标,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ε-聚赖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3.0g/L、牛肉膏4g/L、蛋白胨8g/L、柠檬酸氢二... 为了提高链霉菌菌株C1的ε-聚赖氨酸产量,以ε-聚赖氨酸产量为指标,在正交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ε-聚赖氨酸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23.0g/L、牛肉膏4g/L、蛋白胨8g/L、柠檬酸氢二铵1.84g/L、pH值4.0。在此条件下ε-聚赖氨酸产量为0.86g/L,与模型预期产量0.80g/L接近,达到预期效果,模型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响应面法 发酵 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lc基因开关系统在糙皮侧耳中表达绿色荧光蛋白
9
作者 赵帅举 张宇 +4 位作者 王景冒 左勇涛 戚元成 申进文 邱立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8-123,共6页
为探明担子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中是否存在与构巢曲霉相似的乙醇代谢调控机制,及能否在糙皮侧耳中应用构巢曲霉alc基因开关系统调控表达外源基因,从糙皮侧耳PC15v2.0基因组数据库中电子克隆得到其假拟乙醇脱氢酶基因(alcA)... 为探明担子菌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中是否存在与构巢曲霉相似的乙醇代谢调控机制,及能否在糙皮侧耳中应用构巢曲霉alc基因开关系统调控表达外源基因,从糙皮侧耳PC15v2.0基因组数据库中电子克隆得到其假拟乙醇脱氢酶基因(alcA)及其上游序列,该基因上游1 317bp序列中含有1个正向和2个反向调控因子AlcR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序列。将构建的含有alcA基因启动子控制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表达的质粒pEGFP-C1-PalcA转入糙皮侧耳天达300中,转化子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基中没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在含有乙醇的培养基中则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综合上述,糙皮侧耳的乙醇代谢调控机制与构巢曲霉相似,仅用构巢曲霉的alcA基因启动子替代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即可在糙皮侧耳中有效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皮侧耳 基因开关 诱导表达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爆破预处理对玉米芯酶水解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风芹 谢慧 +3 位作者 仝银杏 李传斌 任天宝 宋安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75-1680,共6页
采用不同的蒸汽爆破条件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研究蒸汽爆破对玉米芯理化性质和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条件为1.4 MPa,300 s时,玉米芯酶水解液中总糖浓度最高为58.17 g/L。蒸汽爆破预处理主要引起半纤维素大量降解,但过高的压... 采用不同的蒸汽爆破条件对玉米芯进行预处理,研究蒸汽爆破对玉米芯理化性质和酶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蒸汽爆破条件为1.4 MPa,300 s时,玉米芯酶水解液中总糖浓度最高为58.17 g/L。蒸汽爆破预处理主要引起半纤维素大量降解,但过高的压力或过长的保压时间会使木糖进一步降解,从而使玉米芯水解糖得率降低。X-衍射结果表明:经1.4 MPa,300 s蒸汽爆破的玉米芯结晶度由对照的24.49%提高到43.09%。由扫描电镜可知,蒸汽爆破可提高玉米芯的孔隙度和表面积,从而提高酶水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物 废物利用 酶水解 玉米芯 蒸汽爆破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