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猪圆环病毒4型的分子检测与遗传进化分析
1
作者 文英会 李豪 +5 位作者 陈曦艋 王坤丽 赵丽 马世杰 闫志浩 陈红英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65-3876,共12页
【目的】猪圆环病毒4型(Porcinecir covirus type4,PCV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猪呼吸道疾病、腹泻及皮炎肾病综合征相关的一种猪圆环病毒。本研究旨在调查河南省猪场中PCV4的流行态势与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从河... 【目的】猪圆环病毒4型(Porcinecir covirus type4,PCV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与猪呼吸道疾病、腹泻及皮炎肾病综合征相关的一种猪圆环病毒。本研究旨在调查河南省猪场中PCV4的流行态势与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3年8月从河南省采集的504份疑似PCV4感染的猪血清和组织样品,采用PCR方法进行PCV4检测,对PCV4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扩增并测序。使用DNAStar软件中Meg Align程序对PCV4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通过Meg Align和Bio Edit软件对Rep、Cap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504份样品中PCV4检出率为15.28%(77/504),除了信阳地区未检出PCV4外,其他地区均检出PCV4。获得了15条PCV4全基因组序列,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7%~99.9%,与Gen Bank收录的51条PCV4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为97.7%~100%。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Re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为V239L,Cap蛋白主要氨基酸突变为S27N、R28G和L212M。遗传进化分析显示,PCV4归为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与水貂圆环病毒亲缘性最高。15株PCV4中有10株属于PCV4a,3株属于PCV4b,2株属于PCV4c。【结论】PCV4在河南省猪场中已广泛存在,且PCV4a已成为河南地区主要流行毒株。试验结果丰富了河南地区PCV4的流行病学数据,为PCV4的防控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4型(PCV4) 分子检测 全基因组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园禽源奇异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分子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玉蕾 李垠树 +3 位作者 陈秋如 董焱斌 丁爱萍 苑丽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1-818,共8页
为研究观赏禽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于2019年从河南省某动物园禽类养殖区绿孔雀(Pavo muticus)、红绿金刚鹦鹉(Ara chloroptera)、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帽子鸡(polish chicken)... 为研究观赏禽类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于2019年从河南省某动物园禽类养殖区绿孔雀(Pavo muticus)、红绿金刚鹦鹉(Ara chloroptera)、火鸡(Meleagris gallopavo)、帽子鸡(polish chicken)和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5种观赏禽类中分离17株奇异变形杆菌,经药物敏感性试验、blaCTX-M基因检测、全基因组测序、PFGE和RT-qPCR等探明受试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结果发现:共有6株受试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除1株(6D)携带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CTX-M-14和1株(106A)携带AmpC酶blaACT-16外,其余4株经PFGE检测证实为同一克隆型,且细菌体内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CpxAR、BaeSR和EnvZ/OmpR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菌,主要通过抑制耐药菌细胞膜上OmpC和OmpF的表达减少药物吸收,同时促进OmpW表达加速药物外排,从而减少菌体内药物浓度,进而导致其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研究表明,动物园禽类养殖区的奇异变形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复杂多样,散播机制主要为染色体介导的克隆传播,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源奇异变形杆菌 头孢菌素类 耐药基因 膜孔蛋白 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猫嵌杯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比较
3
作者 李博文 王淑娟 +7 位作者 胡煜锋 王益冰 甘雪强 陈岩岩 王东方 马震原 赵雪丽 闫若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12-4119,共8页
本研究针对猫嵌杯状病毒(FCV)的遗传变异与致病特征展开分析,成功分离鉴定5株FCV流行毒株。通过检测127份临床样本获得31份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24.4%),经细胞培养分离获得5株病毒。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FCVⅠ型(HN78等),1株为FCVⅡ型(HN77... 本研究针对猫嵌杯状病毒(FCV)的遗传变异与致病特征展开分析,成功分离鉴定5株FCV流行毒株。通过检测127份临床样本获得31份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24.4%),经细胞培养分离获得5株病毒。结果显示:其中4株为FCVⅠ型(HN78等),1株为FCVⅡ型(HN77)。病毒粒子电镜观察显示典型球形无囊膜结构,VP1基因测序显示毒株间相似性为75.4%~75.65%。动物回归试验证实,Ⅰ型HN78与Ⅱ型HN77均能引发典型临床症状,但不同基因型致病特征存在差异。该研究首次系统比较我国FCV基因Ⅰ/Ⅱ型的生物学特性,为疫苗研发和临床防控提供了重要毒株资源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嵌杯状病毒(FCV) 分离株 遗传特征 变异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妊娠后期母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脂质代谢及血浆代谢物的影响
4
作者 荆鹍鹏 胡明扬 +4 位作者 段晓燕 焦喜兰 朱晓艳 史莹华 李振田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妊娠后期母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脂质代谢及血浆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背膘、妊娠期等基本相近的妊娠第70天的“长白×大白”初产母猪70头,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1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妊娠后期母猪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抗氧化能力、脂质代谢及血浆代谢物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背膘、妊娠期等基本相近的妊娠第70天的“长白×大白”初产母猪70头,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CK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5%TN组)、10%(10%TN组)、15%(15%TN组)的油莎豆及10%(10%TNM组)、15%(15%TNM组)、20%(20%TNM组)的油莎豆粕。试验从母猪妊娠第70天开始到分娩结束。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5%TN组、10%TN组和10%TNM组的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5%TN组、10%TN组和10%TNM组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5%TN组和10%TN组的钙(Ca)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2)与CK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15%TN组、10%TNM组和15%TNM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各试验组的血清活性氧(ROS)含量显著降低(P<0.05),10%TN组、15%TN组、10%TNM组、15%TNM组和20%TNM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与CK组相比,20%TNM组的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含量显著提高(P<0.05),5%TN组、10%TN组、15%TN组和20%TNM组的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CK组相比,10%TN组5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分别为嘧啶代谢、赖氨酸生物合成、类固醇生物激素合成、组氨酸代谢和赖氨酸降解;10%TNM组4条代谢通路显著富集,分别为类固醇生物激素合成、嘧啶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组氨酸代谢。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和10%油莎豆均能提高妊娠后期母猪DM、EE、NDF和Ca表观消化率;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均能显著提高妊娠后期母猪的抗氧化能力;饲粮中添加10%油莎豆或10%油莎豆粕均能调控妊娠后期母猪的血浆代谢物,影响机体代谢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油莎豆粕 妊娠后期母猪 代谢组学 抗氧化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孢子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5
作者 陈远才 黄建营 +1 位作者 秦慧凯 张龙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9-1064,共6页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在解析隐孢子虫复杂生活史过程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隐孢子虫基因组重测序以及不同隐孢子虫虫种的基因组学比较可以揭示虫种间的遗传进化规律及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由隐孢子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在解析隐孢子虫复杂生活史过程等分子生物学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隐孢子虫基因组重测序以及不同隐孢子虫虫种的基因组学比较可以揭示虫种间的遗传进化规律及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隐孢子虫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这对隐孢子虫的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基因组学 人兽共患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旭乐 胡明扬 +5 位作者 荆鹍鹏 焦喜兰 胡梦林 朱晓艳 史莹华 李振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96-4909,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指标、胎盘活性因子、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择胎次、体况和妊娠期一致的初产妊娠母猪70头,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莎豆或油莎豆粕对妊娠后期母猪繁殖性能、血清免疫指标、胎盘活性因子、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粪便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本试验选择胎次、体况和妊娠期一致的初产妊娠母猪70头,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5%油莎豆添加组(5%TN组)、10%油莎豆添加组(10%TN组)、15%油莎豆添加组(15%TN组)、10%油莎豆粕添加组(10%TNM组)、15%油莎豆粕添加组(15%TNM组)、20%油莎豆粕添加组(20%TNM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从母猪妊娠第70天开始至分娩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5%TN组和20%TNM组的产程显著缩短(P<0.05);10%TN组和10%TNM组的健仔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10%TN组、15%TN组和10%TNM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油莎豆添加组、10%TNM组和15%TNM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升高(P<0.05);油莎豆添加组、油莎豆粕添加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内毒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油莎豆添加组血清连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油莎豆添加组胎盘组织中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含量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显著提升(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油莎豆添加组、油莎豆粕添加组粪便中的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10%TN组和10%TNM组粪便中的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10%TNM组和20%TNM组粪便中的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4)在属水平粪便微生物组成上,与对照组相比,10%TN组毛螺菌科NK4A136群、狄氏副拟杆菌属、巨球型菌属、g_Lachnoclostridium、普雷沃氏菌科UCG-004群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10%TNM组g_Lachnoclostridium、普雷沃氏菌科UCG-004群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油莎豆或10%油莎豆粕可以显著提升妊娠后期母猪的健仔率和血清免疫指标;饲粮中添加油莎豆可以显著提升母猪胎盘活性因子的含量或活性;饲粮中添加10%油莎豆或10%油莎豆粕可以调控母猪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肠道中短链脂肪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油莎豆粕 妊娠母猪 血清免疫 短链脂肪酸 粪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NSP2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航 沙惠阳 +1 位作者 黄良宗 赵孟孟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1,共8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PRRSV的非结构蛋白2(NSP2)编码一个多功能蛋白,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本文对NSP2遗传变异分析,与自身病毒蛋白互作,与宿主蛋白互作,影响PRRSV复制、毒力、细...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PRRSV的非结构蛋白2(NSP2)编码一个多功能蛋白,具有广泛生物学作用。本文对NSP2遗传变异分析,与自身病毒蛋白互作,与宿主蛋白互作,影响PRRSV复制、毒力、细胞噬性,调节宿主免疫以及在疫苗应用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PRRSV致病机理和疫苗设计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NSP2基因 致病机理 疫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和状态脉冲投放不育蚊子的模型与分析
8
作者 甘静雯 宋鸽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8-1108,共11页
考虑了不育蚊子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两种不同投放方式的数学模型。首先,建立了一个连续投放不育蚊子的数学模型,利用连续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证明了该系统的各个平衡点的稳定性。其次,为了考虑更严格且符合实际的情况,我们通过监测... 考虑了不育蚊子对疾病传播的影响,建立了两种不同投放方式的数学模型。首先,建立了一个连续投放不育蚊子的数学模型,利用连续动力系统的相关理论证明了该系统的各个平衡点的稳定性。其次,为了考虑更严格且符合实际的情况,我们通过监测野生蚊子的密度来确定投放量,利用半连续动力系统几何理论和后继函数建立了状态脉冲投放不育蚊子的模型,并证明了此模型的阶-1周期解的存在性和轨道渐近稳定性。结论表明,结合野生蚊子和不育蚊子的总数量按比例投放一定量的不育蚊子可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投放 脉冲投放 平衡点 渐近稳定 阶-1周期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位素内标-液质联用法测定鸡可食性组织中替米考星残留量
9
作者 蒋欣延 杨洁 +3 位作者 袁聪 孟蕾 彭丽 吴宁鹏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5期26-33,共8页
建立了鸡四种可食性组织中替米考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乙腈提取后,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鸡四种可食... 建立了鸡四种可食性组织中替米考星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样品经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乙腈提取后,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表明:鸡四种可食性组织中替米考星在1~100μg/kg的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大于0.99;替米考星在鸡四种可食性组织中的检测限为0.5μg/kg,定量限为1μg/kg;四种组织中替米考星添加浓度为1~4800μg/kg时,批间平均回收率为94.6%~100.9%,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在1.11%~5.06%范围之间。本方法适用于鸡四种可食性组织中替米考星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鸡可食性组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内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对小鼠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锐 兰文升 +4 位作者 贺秀媛 朱家增 刘荭 史秀杰 欧小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了探究腹腔注射贝类毒素OA对小鼠肝脏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采用对一月龄的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OA,24 h后取其小鼠肝脏测定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各项指标。结果表明,测定注射OA毒素各剂量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GSH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差异性不显著。CAT高剂量组(96μg/kg)、中剂量组(48μg/kg)、低剂量组(24μg/kg)各组变化显著,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SOD高中低各组差异性不显著。因此,在小鼠染毒OA 24 h后,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这3项指标均受到了显著性抑制作用,说明这3项指标对毒素OA较为敏感,其中CAT呈现了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 还原性谷胱甘肽(GSH) 过氧化氢酶(CAT) 超氧化物岐化酶(SOD)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源绿色气球菌的分离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乔宏兴 丁勇 +4 位作者 张立恒 宋予震 董青 边传周 赵俊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442,共8页
【目的】研究河南某鸭场雏鸭发生急性死亡的致病菌及其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采集发病鸭场病死鸭肝脏、脾脏,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鲜血琼... 【目的】研究河南某鸭场雏鸭发生急性死亡的致病菌及其系统发育地位。【方法】采集发病鸭场病死鸭肝脏、脾脏,进行细菌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生化特性鉴定、16S rRNA基因的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凸起,乳白色,呈α-溶血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麦芽糖、蔗糖、棉籽糖、硝酸盐还原反应、MP-VP试验、尿素、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七叶苷均为阳性,对木糖、乳糖、葡萄糖、山梨醇、硫化氢、枸橼酸盐、蛋白胨、甘露醇、苯丙氨酸、甲基红试验等均为阴性。16S rRNA基因测序及BLAST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NCBI上已发布的绿色气球菌相似性性在94.8%~99.9%之间,其中与菌株Mnlv1、Mnlv2、W66等相似性最高,达99.9%;与菌株GXBL-1相似性最低,为94.8%。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分离菌与绿色气球菌FL0915MS、Mnlv2等绿色气球菌在同一分支上,属于同一属群,其中与FL09亲缘关系最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磷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敏感;对青霉素、新生霉素、阿米卡星等中度敏感;对利福平、新霉素、杆菌肽、红霉素、恩诺沙星等耐药。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具有致死性,并随着接种浓度增大而增强。【结论】本研究确定了河南某鸭场引起雏鸭急性死亡的病原菌是绿色气球菌,为该菌引起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气球菌 分离鉴定 16S rRNA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芽白藜芦醇大孔树脂纯化工艺及抑菌功效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娜 宁灿灿 +5 位作者 赵峥 李军伟 王凡 任红涛 詹轲 余秋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93-301,共9页
为分离纯化花生芽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白藜芦醇化合物及研究其抑菌功效,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该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从1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确定白藜芦醇较佳纯化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解吸条件优化,采用倍比稀释法、抑菌... 为分离纯化花生芽中具有潜在抑菌活性的白藜芦醇化合物及研究其抑菌功效,提高花生的综合利用价值。该研究通过静态吸附-解吸试验,从16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中确定白藜芦醇较佳纯化树脂,并对其动态吸附-解吸条件优化,采用倍比稀释法、抑菌生长曲线及细胞膜通透性变化评价纯化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LSA-40大孔树脂为花生芽白藜芦醇较佳纯化树脂,其吸附条件为:上样浓度120.00μg/mL,速率1.00 mL/min,pH值4.2,上样量8.00 mL/g;解吸条件为:80%乙醇溶液,pH值6.6,流速1.00 mL/min,白藜芦醇纯度可达84.0%;利用紫外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对纯化后样品进行鉴定分析,发现纯化物中主要成分为白藜芦醇及其衍生物;纯化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0μg/mL,在此浓度下可显著增加细胞膜通透性(P<0.01),破坏细胞壁完整性,造成胞内蛋白质严重泄露,最终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死亡。该研究可为花生资源综合深度利用及天然抑菌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抑菌 花生芽 白藜芦醇 LSA-40大孔树脂 质谱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中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青梅 郭军庆 +8 位作者 孟泽锟 李艳华 刘肖 石建州 李鸽 柴书军 罗俊 邓瑞广 张改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761-3769,共9页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 为建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本研究以差速离心法纯化H9N2亚型AIV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和HAT选择性培养;以H9N2亚型AIV感染MDCK细胞建立异源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P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方法,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IPMA筛选和连续克隆化筛选鉴定抗H9N2亚型AIV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胶体金标记HA单克隆抗体,配对HA单克隆抗体和羊抗小鼠IgG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H9N2亚型AIV快速检测试纸条,测定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显示,获得了11株稳定分泌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单克隆抗体腹水IPMA效价在1.28×10^(-4)至2.56×10^(-5)之间。单克隆抗体3A2、5H6、6B8、7E10和9G12血凝抑制试验(HI)显示血凝抑制活性,其(HI)效价在6log2~9log2之间。单克隆抗体3A2、6B8和9G12在病毒中和试验中对H9N2亚型AIV有显著病毒中和活性,中和效价分别1∶6400、1∶25600和1∶256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提示,该中和单克隆抗体识别HA蛋白线性抗原表位。利用配对单克隆抗体3A2和9G12研制的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检测H9N2亚型AIV尿囊液的效价为9log2,灵敏度与经典血凝试验(HA)相当,与其他亚型AIV(H1、H3、H5、H7),以及新城疫病毒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等相关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活性的抗H9N2亚型AIV单克隆抗体,并初步研制了H9N2亚型AIV检测试纸条,为H9N2亚型AIV新型疫苗研制和快速检测奠定良好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 单克隆抗体 血凝抑制 病毒中和 免疫层析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NDM和ESBLs的检测及白头翁汤增强其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二平 刘保光 +5 位作者 董颖 白明 谢苗 汪保英 吴华 李永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4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情况.利用PCR对临床分离菌进行新德... 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方法,检测了临床分离的44株肠杆菌科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的情况.利用PCR对临床分离菌进行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NDM)以及ESBLs耐药基因的检测.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分离菌对阿莫西林等14种抗菌药的敏感性,并统计其耐药率.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44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3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70.5%.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耐药基因NDM-1携带率为13.6%.ESBLs耐药基因TEM,SHV,CTX-M,OXA的携带率分别为100%,43.2%,45.5%,6.8%.同时发现,有6株菌株同时检出了含NDM-1和ESBLs的基因,有9株菌株同时检出含有2种ESBLs基因,3株同时检出含有3种ESBLs基因.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分离菌大多呈现多重耐药,分离菌除对替加环素(18.2%)和阿米卡星(36.4%)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他药物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其中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高达97.7%,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75.0%以上.此外发现,同时携带多个耐药基因的菌株耐药率较高.中药复方白头翁汤对分离菌表现出了一定的抑菌活性,其MIC值为204.8 g/L.14种抗菌药分别与白头翁汤联用后,耐药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头孢类药物、氟喹诺酮类药物与白头翁汤联用后,耐药率下降较为明显,如头孢曲松由84.1%下降至56.8%,环丙沙星由75.0%下降至45.5%.综上,NDM和ESBLs耐药基因在肠杆菌科细菌中已有一定的流行,同时携带NDM和ESBLs多个耐药基因的菌株耐药较为严重.白头翁汤与抗菌药联用能在一定程度增强耐药菌株的敏感性,为临床相关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白头翁汤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与咖啡酸互作对其抗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任红涛 石奇磊 +4 位作者 李静 余秋颖 王凡 胡梅 王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88-296,共9页
为探寻适宜的花生脱敏方法,该文研究了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与咖啡酸互作对其抗原性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间接ELISA法对碱法、酶法、自由基法处理后的咖啡酸蛋白复合物抗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碱法互作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 为探寻适宜的花生脱敏方法,该文研究了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与咖啡酸互作对其抗原性的影响,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间接ELISA法对碱法、酶法、自由基法处理后的咖啡酸蛋白复合物抗原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碱法互作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咖啡酸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33.2℃、时间25 h、pH值8.67和咖啡酸浓度1.76 mg/mL时,咖啡酸与花生致敏蛋白Ara h1碱法互作后其抗原性降至69.31%,接枝量为119.16 nmol/mg。碱法处理后,咖啡酸与花生致敏蛋白Ara h1互作能降低致敏蛋白抗原性,研究结果可为花生脱敏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优化 花生 致敏蛋白Ara h1 抗原性 咖啡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肺疫病的诊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峰 尹凤阁 +6 位作者 靳军阳 康相涛 杨明利 宁长申 张龙现 王志祥 李明 《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1期53-54,共2页
猪肺疫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和胸膜肺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尤以3月龄仔猪受害最为严重,已成为我国集约化养猪场的主要危害之一.2002年10月,河... 猪肺疫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咽喉及其周围组织急性炎性肿胀和胸膜肺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尤以3月龄仔猪受害最为严重,已成为我国集约化养猪场的主要危害之一.2002年10月,河南省郑州市市郊某猪场的62日龄仔猪发生了一种以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尸体剖检及实验实检查,初步确定为猪肺疫,经药敏实验后,筛选药物治疗,结合综合防治,迅速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疫病 发病特点 临床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的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峰 尹凤阁 +4 位作者 韩志锦 魏金销 李兴涛 王军 赵清斌 《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1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禽流感 A型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症状 病理变化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治
18
作者 李晓峰 尹凤阁 +3 位作者 李兴涛 苏合彬 李燕 韩志锦 《畜禽业》 2001年第4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症状 剖检变化 诊断 药敏试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病的诊治
19
作者 李晓峰 尹凤阁 +5 位作者 李从改 韩志锦 李辉 李兴涛 魏金销 王军 《畜禽业》 2001年第10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链球菌病 症状 病理剖检 诊断 防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中添加发酵苜蓿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1
20
作者 苏莹莹 王腾飞 +5 位作者 刘旭乐 赵淑敏 王成章 焦喜兰 李振田 孙骁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05-817,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苜蓿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80头体况和预产期接近的"长×大"妊娠初产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5%、10%和15%发...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苜蓿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80头体况和预产期接近的"长×大"妊娠初产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5%、10%和15%发酵苜蓿的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从母猪妊娠开始到哺乳期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成活率、健仔数和健仔率显著升高(P<0.05),死胎数、弱仔数和产程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的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母猪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有升高趋势(P=0.064);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妊娠30 d、妊娠60 d和产前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初生窝重、第7天窝重及个体重、第14天窝重及个体重和断奶个体重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的断奶窝重、窝平均日增重和初生个体重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的初生窝重均匀度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的断奶窝重均匀度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在母猪妊娠30 d,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在母猪妊娠90 d,试验Ⅱ组血清中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哺乳期,试验Ⅲ组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6)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仔猪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 <0.05);试验Ⅲ组血清中T-AOC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血清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苜蓿可以增强母猪和仔猪的血清抗氧化功能,缩短母猪产程并减少IUGR仔猪数,提高仔猪均匀度,增加断奶仔猪数,对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积极影响,且以10%的添加量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苜蓿 母猪 仔猪 繁殖性能 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