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衍生化GC-MS检测香精中糖类物质成分
1
作者 邹琳 王云龙 +3 位作者 刘茜 李坚 杨龙彦 宁振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6,131,共6页
建立了基于硅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衍生化的最佳条件为以BSTF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温度40℃、衍生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共鉴定出17种糖类物质。17种糖类物质在一定质量浓度内具... 建立了基于硅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衍生化的最佳条件为以BSTF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温度40℃、衍生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共鉴定出17种糖类物质。17种糖类物质在一定质量浓度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7~0.077μg/mL,加标回收率为94.80%~1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3.03%~8.06%。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成分,满足对香精中糖类物质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检测 糖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渣多糖的提取分离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金桂勇 王云龙 +5 位作者 周当男 邹琳 刘鹏飞 赵铭钦 席高磊 张晓平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6,共9页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蓝莓果渣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级纯化。采用高效凝胶色谱、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初步表征其结构特征,并通过清除自由基试验和抑制自由基引起的DNA氧化反应评价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 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蓝莓果渣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级纯化。采用高效凝胶色谱、PMP柱前衍生化HPLC法、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初步表征其结构特征,并通过清除自由基试验和抑制自由基引起的DNA氧化反应评价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分离纯化后得到BBP-0、BBP-1、BBP-2和BBP-3等4个主要组分;各组分平均分子量介于3.75~29.70 kDa;单糖组成试验结果表明4个组分均由甘露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鼠李糖组成,其占比各不相同;扫描电镜发现BBP-0和BBP-1结构较为致密,BBP-2和BBP-3较为疏松;抗氧化测试结果表明4个组分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强弱顺序均为BBP-3>BBP-2>BBP-1>BBP-0;BBP-3对ABTS+·和DPPH·清除率达92.13%和36.68%,抑制AAPH、GS·和·OH引起DNA氧化的TBARS百分数分别为78.91%、70.41%和85.21%。结论:从蓝莓果渣中分离纯化得到的4个多糖组分均具有抗氧化能力,其中以BBP-3最强,研究结果可为抗氧化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渣 多糖 分离纯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酶解辅助迷迭香精油提取工艺及其GC-MS成分分析
3
作者 李媛媛 黄蕾 +1 位作者 刘芳 赵铭钦 《中国调味品》 2025年第4期209-214,共6页
为提高迷迭香精油的出油率,优化实际应用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工艺,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最后利用GC-MS对迷迭香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 为提高迷迭香精油的出油率,优化实际应用中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工艺,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精油,并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最后利用GC-MS对迷迭香精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加酶量为2.06%,酶解pH为5.0,酶解温度为46.5℃,酶解时间为1.7 h时,迷迭香精油得率高达4.1%。利用GC-MS和保留指数法从豫产迷迭香精油中鉴定出3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醇(54.05%)、α-蒎烯(20.67%)和冰片(5.73%)。该研究结果为迷迭香精油添加剂的开发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 酶解辅助水蒸气蒸馏 精油提取 响应面优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加皮精多糖的单糖组成、热重和热裂解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翼飞 刘志凯 +1 位作者 林雨晟 刘鹏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56-262,272,共8页
以香加皮精多糖(Cortex Periplocae Polysaccharide,CPP)为原料,分析三种精多糖(CPP1、CPP2、CPP3)的单糖组成,探究其热稳定性和热裂解产物。结果表明:三种精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含有甘露糖(3%、4%、3%)、阿拉伯糖(3%、15%、3%)、鼠李糖(3%... 以香加皮精多糖(Cortex Periplocae Polysaccharide,CPP)为原料,分析三种精多糖(CPP1、CPP2、CPP3)的单糖组成,探究其热稳定性和热裂解产物。结果表明:三种精多糖的单糖组成均含有甘露糖(3%、4%、3%)、阿拉伯糖(3%、15%、3%)、鼠李糖(3%、9%、16%)、半乳糖(15%、55%、34%)和葡萄糖(76%、17%、44%); CPP1、CPP2、CPP3的失重曲线整体趋势一致,均为四个失重阶段,三个节点温度分别位于250、340和550℃附近。第一失重阶段为25~250℃,精多糖主要是失去自由水;第二阶段为250~340℃左右,失重率分别达到68.63%、66%和70%;第三阶段为340~550℃左右,该阶段失重率平缓下降;第四阶段为550~900℃左右,该阶段没有明显的失重台阶。CPP1、CPP2、CPP3的总失重率分别为95%、88%和86%;裂解产物中富含糠醛、5-甲基糠醛、2-甲基-1,3-环戊二酮、苯乙酸苯乙酯等香味物质。香加皮精多糖热稳定性好,热解产物能够改善卷烟吸食品质,这为香加皮精多糖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加皮 多糖 单糖组成 热重 热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豆三烯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卷烟加香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云飞 郭琪 +3 位作者 姬小明 董爱君 付博 周冰怡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99,共6页
巨豆三烯酮(Megastigmatrienone,MEG)难以储存,从而影响卷烟加香稳定性.为了提高MEG的稳定性及加香缓释效果,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作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MEG和β-CD的包合物(MEC),并对MEC进行了表征和稳定... 巨豆三烯酮(Megastigmatrienone,MEG)难以储存,从而影响卷烟加香稳定性.为了提高MEG的稳定性及加香缓释效果,以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作为包合材料,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MEG和β-CD的包合物(MEC),并对MEC进行了表征和稳定性试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确认了MEC的形成.热重(Thermogravimetric,TG)分析表明包合后提高了MEG的热稳定性,升温速率为10℃/min,温度升至262.58℃时,MEC比MEG的热稳定性高了71.37%.卷烟加香实验结果表明,MEC处理与MEG处理相比香气质、香气量、浓度、杂气、刺激性和余味得分分别提高了6.45%、8.06%、9.84%、3.27%、1.59%和3.33%.MEG和β-CD的包合物制备及稳定性试验可为MEG的储存、卷烟加香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豆三烯酮 Β-环糊精 包合物 稳定性 加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渣多糖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9
6
作者 杜佳 金桂勇 +6 位作者 陈芝飞 郑峰洋 罗灿选 宋伟民 张晓平 刘鹏飞 席高磊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5-142,共8页
采用水提醇沉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蓝莓果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通过脱蛋白、脱色和透析等操作后获得精多糖;采用抑制自由基引发的DNA氧化反应体系和淬灭自由基体系系统研究粗多糖和精多... 采用水提醇沉法,以多糖提取率为响应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蓝莓果渣多糖最佳提取工艺;通过脱蛋白、脱色和透析等操作后获得精多糖;采用抑制自由基引发的DNA氧化反应体系和淬灭自由基体系系统研究粗多糖和精多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59 mL/g、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5.30 h,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2.33%。6个测试体系中,粗多糖和精多糖均能有效抑制自由基氧化DNA和淬灭自由基;多糖浓度为6 mg/mL时,在抑制AAPH、GS·和HO·引起的DNA氧化反应测试中,粗多糖的TBARS百分数分别为90.38%、87.48%和94.36%,精多糖分别为94.97%、91.41%和97.70%;粗多糖对ABTS·^(+)、DPPH·和Galvinoxyl·清除率分别为68.85%、23.53%和13.39%,而精多糖分别为54.42%、16.87%和1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渣 多糖 提取工艺优化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